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是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更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的优秀作家之一,他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声誉。《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一部著名作品,当时法国、英国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部作品中都有体现,这部作品主要表达了狄更斯对英国社会问题的忧虑和思考。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矛盾,也揭露了权势贵族的恶行。同时,狄更斯也挖掘了社会矛盾,深切希望人民大众大众能够摆脱压迫。

关键词: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双城记》

一、狄更斯及其作品《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19世纪出生于英国,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被马克思称为“英国一流小说家”中成就最大的作家。《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狄更斯在这部作品中生动的描绘除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从而也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是,读者在阅读狄更斯《双城记》的过程中,能深切的体会到狄更斯创作过程中的“仁爱”思想,而且会对狄更斯本身的人道主义精神有深切的体会。在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很多穷人都能从他的人道主义作品中获得温暖,甚至很多孩子们都把他当作圣诞老人一样去喜欢。狄更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个时代是以道德著称的,他以自己艰苦的现实生活经历为基础,在文学创作中揭露了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丑恶。狄更斯宣扬人道主义,他用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学会博爱,去共同创造一个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
二、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
      (一)狄更斯自身的生活经历
      狄更斯于1812年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职员家庭,家庭生活环境并不是很好,所以他在12岁的时候就开始在作坊当学徒,他在律师事务所当过练习生,在民事法庭当过记录员,在报馆做过新闻记者。为了能在社会生存下去,狄更斯四处奔波,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苦难。这些苦难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英国社会底层的生活,也使他了解到底层人民的辛苦,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权势贵族的恶性和丑恶嘴脸。也就是说,狄更斯充满苦难的生活经历使其萌发了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这种人道主义思想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体现。
      (二)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狄更斯对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恐惧感
      19世纪,七月革命结束了法国波旁复辟王朝的统治,但是封建贵族势力在法国内部是仍然存在的。同时,工业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工人阶级的要求并不能得到满足,法国社会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而狄更斯则是出于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他是具有双重态度的。一方面,狄更斯对大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垄断和经济掠夺感到非常不满,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另一方面,狄更斯对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风暴也是深感恐惧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客观社会形势也促使狄更斯形成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他厌恶人压迫人的社会,但是却歌颂被压迫者的本性。
三、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一)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塑造典型的封建贵族形象
      在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作者塑造了残酷的封建贵族形象,例如,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们这些封建权贵是作者着力鞭挞的对象。在《双城记》中,在狄更斯的笔下,这些封建权势贵族凶残暴戾,他们的行径令人发指,这是完全与狄更斯所倡导的人道主义思想相违背的。因此,这些封建权势贵族最终得到了他们应有的下场,受到了人民的裁决。作者对封建贵族残暴形象的塑造以及这些贵族在最后都得到了可耻的下场,表明了作者是同情人民大众的,是在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的,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对法国大革命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他反对暴力革命
      狄更斯作为一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敏锐的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同时也非常希望劳苦大众能够不再被权势贵族压迫,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狄更斯却并不赞成暴力革命,他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深感恐惧。通过《双城记》中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是反对暴力革命,他希望开明的统治者可以做一些改革。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的态度是在不断转变的。他后来在《双城记》中的描写就表明了他的态度是在变化的,他认为法国人民攻打巴士底监狱的情节是可歌可泣的。在狄更斯的眼中,那些攻打巴士底监狱的人们是一举摧毁封建统治的伟大劳动人民。总之,狄更斯虽然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少受一些压迫,但是在其作品中他还是反对暴力革命的,他主张的是开明统治者的改革,这也在一成程度上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狄更斯反对暴力——对德伐日太太的描述
      在《双城记》中,德伐日太太是一个受压迫的下层社会妇女,所以她应该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也就是说,在德伐日太太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之后本应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的。然而,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却对她的凶狠、冷酷无情和可怕的一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因为作者认为这是她为了复仇不顾他人感受的变态心理,她的行为也导致她在读者中失去了同情,所以很多读者都会认为德伐日太太的死不过是她应受的惩罚。狄更斯通过对德伐日太太变态心理和残酷行为的描写主要是想反映她的一种非人性的行为,她的行为体现的不过是残酷的暴力和复仇。因此,德伐日太太的结局也很好的表明了作者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
四、结语
      狄更斯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更是被人们称颂。通过在《双城记》中塑造的残酷封建贵族形象及他们可耻的下场,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反对暴力革命以及他对德伐日太太最后悲惨结局的描写都表明了作者反对暴力,主张开明统治,渴望劳苦大众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的人道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曹友义.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J]. 作家杂志,2010(05).
      [2]杜小梅. 浅析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 外国文学研究,2010(04).
      [3]石诗. 论《双城记》中的仁爱思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4]张晓洁.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 2006(0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27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