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笔者对幼儿园“小帮手”现象的内涵、类型等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就“小帮手”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幼儿自身的本质因素和来自成人的因素都印象该幼儿在班级中的关注程度。教师的教育应该就是面向全体的,应该不理发展点和面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小帮手

      从教三年,我发现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孩子喜欢帮助老师来管理班级,他们在班级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威信,能够代替老师发布一些命令。他们的神态、动作、话语,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他们也常常会帮助老师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仿佛在班级中他们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实际上,班中幼儿的发展是不平行的,幼儿之间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现象就是在一定的差异中产生的。
一、“小帮手”的定义及类型。
      姚敏在其论文《“小帮手”现象探析》中,她把帮助教师做事的幼儿总称为“小帮手”,并根据行为指向的不同将“小帮手”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教师递送物品,传递信息的小帮手;另一类是帮助教师履行教育者职责,行使整顿班级秩序、监控约束其他幼儿行为的权力小帮手。根据他们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管理班级秩序的“小老师”。
      这一类“小帮手”往往出现在晨间活动、游戏活动和过渡环节中,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秩序,他们的权力往往被老师认可,代表的是老师,所以在班级中存在着相当高的威信,被管理的幼儿一般只能采取服从的态度。
      2.掌管一组权利的“小组长”。
      这一类“小帮手”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一个组的幼儿,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给一组的幼儿准备学具、餐具等,管理好一小组的纪律等。他们的权利往往也是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得的,在管理的范围上要比“小老师”要小很多,在内容上也比较琐碎。“小组长”在一组上也具有一定的威信,这一组的幼儿多数也是服从他们的。
      3.进行传递工作的“小助手”。
      这一类“小帮手”可能不具有管理纪律的权利,他们的任务往往是帮助老师传递东西或信息,这类幼儿往往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幼儿。
二、“小帮手”的成因极其结果。
      (一)“小帮手”的成因。
      根据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察,可以把原因分成:幼儿自身的内部因素和来自成人的外部因素。
      1.幼儿自身决定自己的“位置”。
      幼儿个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首先,能力在很多时候都决定了一个人的位置,能力强的幼儿总是更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在班级中能力强的几个幼儿就像是老师的左右手,他们帮助老师完成一些工作,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等。其次,幼儿的性格也是一个“胜利的砝码”,我们总是说“要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像某某一样乖巧就好了。”总的来说,幼儿自身的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一个有优势的孩子总是更能吸引老师的注意。
      2.成人的因素影响幼儿。
      幼儿年纪尚小,唯一的经验来源就是成人。
      (1)来自教师的因素。
      教师教育思想观念不够端正。我们容易关注能力强的孩子,从而忽略了对大多数孩子平时细致耐心的指导,淡漠了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的责任感。教师平时的言语、动作对幼儿有一种示范性,幼儿具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和模仿能力,这也是影响幼儿的原因之一。
      (2)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的因素也是决定幼儿能否成为优秀“小帮手”的重要因素。现在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幼儿,他们往往能够得到老师很多的关注;家长的文化素质,有的家长文化素质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情况也比较关心,能够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相反有些家长并不认同启蒙教育的至关重要,觉得孩子在童年不应受拘束或者他们觉得老师只是带孩子的职业,家长的心态在很大方面也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小帮手”现象造成的后果影响了幼儿受教育机会均等。
      如果我们老师一直把眼光放在我们喜欢的、能力强的孩子身上,我们应该猜到会有一些不必要的负面作用产生,对于那些同样期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里一定倍感不公平、失望、自责等,这些并不是他们该拥有的心理。对于我们关注的孩子,过度的关注未必会给他们更全面的发展,自信心和优越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群体中的与众不同,对自我认识上存在缺陷,导致脱离群体,影响发展。
三、反思与措施。
      幼儿的这种“小帮手”想想虽然能在重要的时候帮助教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教师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不应该是关注点的发展而忽视面的进步,应该点面结合,共同发展。
      1.不让个别幼儿享受特权。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孩子当“小老师”“小组长”的机会,如实行轮流制,但是要告诉他们如果要当“小组长”,首先自己的坏毛病就应该改掉,然后才能去管其他小朋友。我想,教育者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平台,给孩子一些动力,让他们自己发现身上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
      2.理智的爱孩子。作为教育者,每天与孩子接触,给予孩子的爱有多少才合适?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个孩子:臻臻是个外地生,他的家人从来都不讲普通话,导致转学来我班后,沟通方面成了大问题:我们不明白他在表达什么,他也不懂我们在跟他说什么。结果半学期下来,他什么也没学会,常规方面更是一团糟,眼看只能干着急。我趁着下课的时候,尝试跟他说话,午睡时总是帮他盖被子,一段时间接触下来,他已经能用简单的普通话交流了,虽然说起来还是很生硬,但他却因此交到了不少好朋友,真为他高兴。
      3.营造平等关爱的环境。爱孩子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但也会导致孩子的迷失自我。教师对孩子的爱应该是面向全体的,要尽量让自己的爱滋润每个幼小的心灵,拥抱每一个孩子,倾听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也是喜欢大家的。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平等的环境。
      4.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发现的问题应该想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不让问题阻碍孩子的发展。
      在和孩子交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自己每一个都是最特别的存在,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老师对他们的爱从来都不曾消失。

      参考文献:
      [1]姚敏.“小帮手”现象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2005:10,3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90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