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中职文学鉴赏教学的几点尝试

中职文学鉴赏教学的几点尝试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好的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程的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品析语言文字入手,补充想象,不断质疑的角度引导学生走入阅读课堂。

关键词:鉴赏 ;文学作品; 教学方法

     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分析,领悟作品的思想,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在思想上作出的反应,得到审美享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获得思想启迪
  对于中职生来说,尽管他们中大多数学生都是无奈才选择职校就读的,但他们都经历了初中阶段激烈的升学竞争,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又经历了中考的洗礼,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梳理文章段落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揣摩遣词造句等浅层次教学上,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场所。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已有的知识能力和人生阅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构建的精神世界,去发现和感受一个个独特的生命形象,体验人物的情感,融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即上升到鉴赏的层面来展开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培养语感,从感受语言文字入手来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叶圣陶创作》)语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语言感受活动过程,也是受到美感教育的过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技艺等方面的鉴赏来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达到与作品的情感共鸣,得到美的享受,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的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就是说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语言文字的阅读训练,逐渐养成的一种直接,迅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时,我们离不开语言媒介。在语言文字的刺激下,借助语感,在脑海中展现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场景,领悟其思想,得到美的享受。
  朱自清先生文章《荷塘月色》的第一段,不过才四句话:第一句直接交待心情的“不宁静”, ——这是领引全文的“文眼”。第二句一个“忽然”来转折,可见心里“不宁静”之久之深。紧接着第三句写了三件事情:①“月亮”升高了。②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③妻“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这三件事与荷塘又有何关系呢?原来,这三件事都说明“夜深”了,衬托出作者心中的“不宁静”。从整段来看:第一句是直言,第二句是隐言,第三句却是反衬。这不是“借他人杯中酒,浇胸中之愁苦”吗?句句写情,手法不可谓不精;事事表意,表意不可谓不尽。于是,引出了第四句“带上门出去”。
  对朱自清写景抒情文字的赏析,我们只要闭上眼睛作一回味,作者那“不宁静”的情状,尽在不言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字 (语言媒介)的品析,体会其意境,达到入其境,会其意,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鉴赏出其真心,鉴赏出其真意。正如金代元好问所言:“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与张仲杰郎中论文》)
补充想象,透过自身的审美经验,去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美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文学作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创造,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本身就具备美的特性。在鉴赏过程中,我们从作品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环境中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并由此产生兴奋,愉悦的心情达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进而激起我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崇高理想和愿望的心理过程。
  比如《窦娥冤》,“头脑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的和敏感性的听众则可以发现某种遂渐揭示出来的内含的意义。”(《文学理论》)这是因读者的审美经验不同而导致的阅读差异。
  在一般的课堂阅读课上,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从情节、结构、线索、环境、主题,给学生做彻底的“生理解剖”。学生完全没有了想像和创造的空间。一篇美文佳作,与其由教师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如果语文教师硬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个学生,这无异于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教师对文本的体验和学生的体验收获是不可能一致的,这里有生活经历、知识积淀、文化修养、感悟能力、性格气质、年龄层次等左右感悟效果的因素。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去品味作品的韵,去领悟作品的神,去探求作品的美。
  就像何永康教授在《情系南师四十年》一文中曾忆及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别具一格的上课情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抑扬顿挫的吟诵,把我们渐渐地、静静地带入了美妙的诗境;然后,‘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个字的解释,只让我们全班同学由着性子去想像,去补充。”文中还说:“这种教法,……当年我们委实获益良多,一个个青年学子都跟着唐老做了‘美好的心灵的远游’(调公先生语)。”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文学作品通常塑造典形人物,描写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阅读的重要一环,就是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或延伸作品的生活画面,透过这些画面去展现原作无法体现的思想,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只有将重视阅读体验和尊重文本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学到解读文本的方法。当然,这样补充,并不是脱离作品的形象胡乱想象,而是应以原作品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恰当展开补充,使原作形象更加丰富,切合生活实际,从而使读者受到美的享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 “阅读文章,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糊里糊涂读下去。”
层层设疑,分析主题来感悟作品的思想美
  人的思维活动是在问题中开始的,而阅读中的审美活动也是从不断的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完成的。朱熹曾经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初读文章,感悟不深,提不出什么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问题也就随之增加,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
  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问题,常常是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开始的。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把学生思维引至活跃状态,他们就能主动地探索文章所表现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于漪也说过:“开始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关键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夏衍先生的《包身工》。文章描写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包身工”这个名称,也许今天的年轻人是十分陌生的。那么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解读文章主题呢?我们便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来深入理解主题:“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学生阅读前文,对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工作,对文章的主旨已有了清晰的了解。此时,提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怎么由“日本纱厂”想到了“美国铁路”呢?“中国奴隶的冤魂”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么一句话?……这样层层深入,步步设疑,学生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理解了几十年前发生的“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揭示出来。
  阅读中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探究心理过程。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鉴赏却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正如明代陈献章所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要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总之,教无定法,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有广阔的天空,但都是为了“不教”,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漪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3]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03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