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从忧郁的诗人到战斗的理论家

从忧郁的诗人到战斗的理论家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作者简介:林童(1991—),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摘 要:随着近代轰轰烈烈的“留日热”出现,中国留日作家群成为了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他们有着浓烈的爱国情感以及关注现实和社会底层的创作倾向。而胡风作为留日作家群的一员,他的文艺思想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胡风;文艺思想;日本文学;厨川白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1
  
  一、“留日热”的出现
  近代“留日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极大地刺激了国人的神经,康有为、梁启超痛感“耻不如日本”,因而效仿日本变法维新。晚清重臣张之洞强调中国应效仿日本,并认为去日本留学为上策。于是,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人留学日本。而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吸纳,也打开了中国学生留日之门。
  “留日热”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国现代留日作家群的出现,鲁迅、郭沫若、成仿吾、胡风、欧阳予倩等人都曾留学日本。郭沫若曾经很自豪地宣称:“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此外,有些从欧美回来的彗星和国内奋起的新人,他们的努力和他们的建树,总还没有前两派的势力浩大,而且多是受了前两派的影响。”[1]
  二、日本左翼文学的影响
  作为一名左翼文艺理论家,胡风总给人一种激奋、严峻乃至尖刻的印象。 1929年,胡风东渡日本,直至1933年被驱逐回国,他已经是一个战斗的文艺批评家,与此前的“忧郁型”诗人判若两人。胡风参加日本共产党后,与日本革命作家一起以笔与舌向法西斯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自然有机会与日本作家进行更多接触。由于胡风的特殊身份,他成为中日左翼文学之间最理想的使者人选,他在日本的杂志或文学座谈会上介绍中国的左翼文学运动,也不断向中国读者介绍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胡风自己,则在日本左翼文学的氛围中转变了文艺思想。
  从将文学“限于满足自我的欲求”,转向文学的属社会性,谋求社会改革的实践与艺术至上的矛盾消失,胡风的诗风一转而变为粗犷激越的呐喊疾呼。如果说《夕阳之歌》尚存早期的缠绵凄婉,那首《仇敌底祭礼》,则显示了胡风转变了的诗风与诗学。对于日本左翼文学运动的置身其中者,胡风所接受的影响,与其线性因果式的寻找与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的关联,勿宁说主要来自一种文化氛围[2]。
  日本左翼文学对胡风文艺思想的形成,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作为重要的信息渠道,帮助胡风直接、间接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二、在与日本作家并肩战斗的同时,以日本左翼文学运动为参照系统,思索中国左翼文学发展问题,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同样是重文学的外部批评,胡风走上中国左翼文坛便显示颇为成熟的面貌,避免了初期“普罗”理论批评家的空泛、机械,这其中的因素,不能不包括日本左翼文学历史经验教训的累积。
  三、“主观战斗精神”与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文学批评重心的外部倾斜,几乎可以说是左翼革命文学的总体趋向。如果说胡风在30年写作下的以“外部批评”为特征的理论文字,仅仅在左翼文学普遍倾向中显示了宏阔与尖利,那么,后来他对作家精神主体的重视与探究,则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群体里独有的个体存在。“主观战斗精神”,不管它曾经遭到怎样的贬抑,它毕竟是胡风理论批评最具特色的内容。而他对创造精神主体的研究,是得益于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胡风曾说,厨川的《苦闷的象征》,帮助他避免了阐释创作过程时极易跌入的庸俗化和简单化。
  外来思潮的渗入,并不总是直线式的,影响与接受常常呈现为极其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胡风与厨川,似乎可以用“扭结”来形容。青年时代,他曾迷恋于《苦闷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风由迷恋转向了疑虑,当他的社会观与艺术观得以平衡的时候,便开始意味着他对厨川的一种抛弃。当胡风重新读到厨川的《出了象牙之塔》,发觉“有些道理或看法”,“实在和我们隔得太远了”[3]。然而,正如“扭结”一词所表示的那样,这恰恰表明胡风并没有抛弃厨川,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抑制。
  还在初期的批评文学,胡风就表示出对作家精神主体的关注,《张天翼论》的论题之一,便是作家的“真实的爱憎”与进入生活深层结构的关系。随后的一系列书评、论文,都不时提及现实主义与作家的情绪,强调作家情绪的“能动作用和自我斗争”。其实,胡风反复呼吁的,就是作家对创造主体的重视与充实,他甚至认为,新文艺之所以能在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进程中散发灿烂的光华,重要的原因便是新文学作家的崇高人格。这种对主体人格的重视,不能不让人自然地联想起《苦闷的象征》。厨川认为,文艺是纯然的生命的表现,是能够全然离了外界的压抑和强制,忘却名利,从一切羁绊束缚中解放出来[4]。强调主观精神燃烧和提高人格力量,胡风与厨川存在着精神的相通。当然,歧义也是明显的,胡风的主观精神,并不“全然离了外界”,目的在于改造外界。他探寻的也并非创造主体情绪的绝对自由伸展,而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的结合,创造主体与艺术对象在复杂肉搏中的最后和谐。
  从20年代初读到了鲁迅译的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到30年代初“普罗文学刊物上的工农通信”,胡风发生了从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情感意识向阶级论情感意识的飞跃。胡风理论中的基本的概念术语,都可以在厨川白村的理论中找到原理。正如胡风在一篇回顾性文章中谈到,在他的青年时代,“对于文学的气息更加敏感,更加迷恋。这时候我读了两本没头没脑地把我淹没了的书:托尔斯泰底《复活》和厨川白村底《苦闷的象征》。”[5]可见,从踏上文学之路伊始,厨川白村的文学理论就开始伴随着胡风理论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 王中忱.越界与想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01
  [3] 王中忱.越界与想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5] 胡风.略谈我与外国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1985,(0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47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