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浅析体育的美学价值

浅析体育的美学价值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形态的培养往往是主要的目的,然而单一的关注学生的生理发展,对学生审美观的培育却日显不足。体育美育还停留在体育教学中简单的外形表现,这一问题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审美能力协调发展,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达到身心合一目的是当前体育美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给予人美的陶醉,美的享受[1]。体育美学的构建和发展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来完成的。随着21世纪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审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体育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将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下,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身心合一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寻找美、发现美的眼光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运动更明白为什么喜欢体育运动。所以,体育的审美功能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体育美学也将以指导人们体育运动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人们完善自身、陶冶心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 体育美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和美自古以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体育美伴随着最原始社会实践的产生,人类正是通过走、跑、跳、投、攀登等身体活动完善了智力和体能,而这些最原始的动作中就蕴含着体育美。随着体育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人类认识事物也不断地深化,于是对体育活动的动作、神态、技术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的美感不仅仅是外界环境所决定的,而是与人的能动机制有关,于是关于体育美的鉴赏与评价就产生了。

 

  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开始,体育美育思想也在这时候开始形成。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他关于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和理性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健康、体型完美、体力充沛,并且培养人勇敢顽强的意志。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的身体发展在前,灵魂培养在后,美育是贯穿整个过程中的。古希腊的美育思想是体育美学的初步表现,即人体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办的快乐之家目的就是使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他的通才教育主张重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是体育美学所表现的心灵美。

 

  1987年,教育理论家滕纯先生提出的大美育思想是美育向各个学科发展的标志。熊飞在《中国体育美观的演变与反思》中提出:体育美育就是指人们在体育审美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类自身情感教育的过程,是体育美学研究的最终归宿[2]

 

  2 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曾说过:美育与体育作为身心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美,同样是体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体育运动本身就包含美的因素。著名体育美学家胡小明先生在《体育美学》中对体育进行了3个方面的论述,分别是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运动训练中的美育和面向社会的美育。

 

  体育和美育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学科,是育人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依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所以,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才是体育的发展之道。廖艳君指出,在美育与体育的融合过程中,二者有着不解之缘。美育培养的是,体育塑造的是,于是健美一词就由此而生。

 

  体育和美育的关系决定了学校体育美育的主要任务,那就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于人体美、运动美和心灵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真正在体育美中热爱运动,并在运动中发现美,享受美。所以,要打破当前学校只满足于书声,忽视了歌声、球声,忽视了美育教育的不良现象,让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的教学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体育的美学价值


  3 体育美育的多维视角

 

  体育美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人体美、运动美、精神美。体育运动要以人体动作为基础和前提,所以,人体美是体育美的第一要素。通过人体的运动来完成体育动作所达到的形态、姿势美就是运动美,这就构成了体育美的第二要素。人体美、运动美的表现都是为精神美做铺垫,只有真正对运动中的美感产生能动性的反应,通过审美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才能达到真正美的享受。

 

  3.1 体育美育中的人体美

 

  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表明了人体美在体育美中的重要作用。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健身运动员做动作的时候会根据音乐节奏来展现自己的健美肌肉。他们健壮的肌群、挺拔的身躯、优美的线条,无处不是体育美的展现,让人陶醉其中。

 

  身体美是人类健康身体所呈现的美,是一种由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之美,身体美与人类的健康理想相一致[3]。体态美是身体美的基本表现形式,指人的形体和姿势美。主要通过体育运动使人的身体形态,骨髂和肌肉发育表现在比例、匀称、和谐和线条上的完善化程度。人的身体形态,一般说是获得性遗传赋予的,但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和加以控制身体形态,使之完善。

 

  人本身的生理结构是最高形体类的典范,人体美源于劳动改造人体形态。人体美最直观的表现是人体符合美的规律,而健康则是人体美的基本条件。从生物学角度看,健康表现为人体各器官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健康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功能正常,这也是人体美的必备条件。

 

  人体美满足黄金分割规律,讲究的是左右对称美。同时左右对称不仅包括左右形体的对称,也包括左右功能的对称,例如:人的左右眼与左右脑功能是对称的。所以说健康美是体育对人类文化的特殊贡献,也是对体育运动进行审美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3.2 体育美育中的运动美

 

  运动美是身体运动之美,是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体育运动中的美以观众对人身体活动的直观感受表现出来。体育运动既具有观赏性,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又增进人类健康,发展个性。

 

  体育的根本属性就是运动,体育运动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人的机体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是遗传的。在最简单的走和跑的体育活动中,也必须学习要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技术,这样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提高竞技水平。因此,在讨论运动美,是具有体育概念的运动美,它不是日常生活中无锻炼目的的身体动作,而是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对运动美的认知和感受,有赖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挖掘人类的生理潜能,锻炼更加精湛的动作技能,才能为人类文明宝库提供精神财富[4]

 

  3.3 体育美育中的艺术美

 

  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不仅是生活美的概括与加工,更溶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塑造一系列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5],也就是说它在接受竞技性要求的同时,也要尊重人体科学规律,通过最少的体力消耗把人的天赋、技能和速度发展到极致。

 

  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之一,对艺术来说,体育就是艺术取材的领域。体育借助艺术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正是通过体育的艺术化趋势,美学因素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体育领域中,在实践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庄子《逍遥游》中有鹏之徙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运动的壮丽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古人优美的舞姿也把运动的姿态美演绎的惟妙惟肖,秀美大方。

 

  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已经成为全球文化盛宴,开幕式的设计往往把奥林匹克精神与举办国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集体育、音乐、艺术表演等多种元素为一体,以运动会为载体,表现体育伟大的艺术之美。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被称为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4 结语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价值也越来越显示出来。现代体育运动实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融合,给人巨大的感官刺激,使人们获得一种体育艺术美的享受。体育美育的崛起与发展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为体育美学的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体育美学也会走向更广阔、更深层次的境地。应用于当前体育教学来说,把体育美育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条光明之道。

 

  作者:王永志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20162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140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