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顽童是怎样炼成的

顽童是怎样炼成的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

关键词: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一直深信这句话有道理,但是L的到来,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现象:任性的孩子
    L是2009年秋季转入我们二(2)班的。他高个子,小眼睛,看起来一脸灵性,却让所有老师头疼不已。
场景一:“L打我!”
   我正在板书,身后传来哭腔:“易老师,L打我!”小杰捂着脑袋泪流成河。“是L用石头打的!”眼尖的同学看到了L手中的石头。
   万幸的是,周杰脑袋上只起了个小包。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控诉。
   “L上课一直在玩水枪。他还朝我喷水!”
   “他把石头放进我的书包里!”
   “他刚才朝我扔石头!”……
    语文课变成了“安全教育课”!
场景二:“L藏了我的书!”
   “易老师,我的语文书不见了!”我一踏进教室,小文就哭着迎上来。
   “L在小文座位上去过。”有同学提醒。线索纷至沓来。“L昨天拿我书包里的糖。”“他翻过我的书包。”“他没有笔就拿我的,我不给,他就把笔扔到窗外去了。”……
   可是L的书包里没有小文的语文书。连清洁工具箱都翻遍了,最后终于在垃圾篓里找到了。
   我把L带出教室问:“你为啥要藏同学的东西?”
   谁知,他脖子一扭,“我没有拿。”
场景三:“眼镜不见了!”
   放学铃响,部分同学已经出了教室。突然董世豪叫道他的眼镜不见了离他最近的L自然是怀疑对象。
   董妈妈来接孩子,一早就在教室外听到了我的询问。她拉住L,问他,哄她,求他,给他讲道理。L还是那三个字:“不是我。”他主动翻开了衣袋裤袋让我们查看,却死死抱住书包,还挣扎着要跑开:“没有!我没有拿!”
   一打开书包,眼镜赫然在目!
   “不是我拿的,是xxx给我放进去的。”他很冷静。
“顽童”结论:
   老师们一致认为,L是一个典型的“行为偏差生”。
   学习习惯差。 L要等自己玩够了再进教室。他上课自控能力差,不专心,摇来晃去压椅子、趴在地上玩玻璃珠、跑来跑去打扰别人是家常便饭。
    2、品德习惯差。L打同学,说谎,搞恶作剧,欺负弱小…… 老师批评教育他时,他身体侧着,脖子歪着,眼睛斜着,反反复复就三个字:“我没有”。
   卫生习惯差。早上穿得干干净净,中午已经成“泥猴子”了;脸上更是“花猫钩子”;吃完零食的包装袋到处乱扔,自己的椅下桌屉成了垃圾堆;到处乱涂乱画 ……
   经过了解,我认为L的行为偏差来自于他的经历。他从两岁起就随父母外出打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具有“流动儿童”普遍的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性格与行为上表现为“任性”“呆板”“不合群”“没礼貌”“无主见”;家庭的流动影响了学习的连续性造成学习方法不当①。
   地震后回来,爸爸去外县某工地上干活,难得回家一次;妈妈现在家务农,逢场在街上打小工,他成了“留守儿童”,具有其普遍的问题行为:与父母分离的不安全感产生攻击行为;缺乏家长监管产生违规违纪甚至小偷小摸等违法行为②。
   综上所述,L的问题应该界定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综合症”。   
                  对策:  无奈的老师
    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L安心上课。师生单独谈话没有任何效果。老师们讨论认为:要把他放在集体中教育,先要让他从内心认同自己,认同班集体,有上进的动力才行。我们制定并按计划实施了这一策略。
    一、理解他:他是新同学
   我给孩子们讲他以前的好处,也让他讲自己的家庭,讲走南闯北的见闻,讲对同学对老师的希望,等等。(可惜他总是张不开口,而以前的荣誉,孩子们都不相信。)
    二、尊重他:他也想当个好孩子
  我教育孩子们:不能一出事情,第一就怀疑他;要相信他也会做好事;犯了错误,也要让他体面地坐下等等。
    三、关爱他:他是我们班的一员
   要尽快让他融入班集体,集体活动要主动邀请他,让他找到自尊:简单问题尽可能让他回答,;发本子,要递到他手上;请他帮老师刷刷黑板抱抱本子递递东西,派他为班级服务(这些他还是乐意的。)
   四、宽容他:人人都会犯错误
   他犯错误老师一定要耐心弄清楚原因,尽量私下处理,不能拿他警示别人。要讲道理,少斥责,取得他的信任。教他学习交朋友:有吃的有快乐与大家分享,冒犯别人要及时道歉。也教育同学要学习和他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告状,给他改正的机会。
    五、帮助他:今天你进步了吗
   1、安排一个班干部结对帮助他,监督他,只要能安稳上课就行。结果班干部换了一个又一个,没谁愿意干,都说“他根本不听我的,喊他写作业就说没有笔,给他笔他就弄断”。
   2、利用午休给他补课,希望他增强学习信心。唉!老师们勉强把他喊到身边来了三四次,以后根本找不到人了。
   3、发展他的兴趣,看能否找到攻心的切入点。可他唯一喜欢的,是玩陀螺。可前段时间有个孩子被陀螺拉条割伤了脸,各班都禁止玩了。
    六、欣赏他:用放大镜看优点
   L的优点倒也找得到,比如“今天没有打人”,“这节课写了几个字”,但往往刚表扬了他,别人就开始告状了。
   任课老师都说“有L在,没法上课了”。 没办法,学校教育只是一条腿走路,即使他妈妈再怎么说不空,我也只有一次又一次通知她了。    
                    惊异: 强悍的妈妈                       
“上课砸人”事件
   她很是惊讶:“L很乖的。以前的老师只是反映他上课不认真,从来没有说过他打人。”L承认了。“娃娃,你上课咋个不认真喃?……”她把儿子脑袋摸了又摸,搂在胸前,半像责备,半像安抚,好像受委屈的是他。
“藏书”事件
    她两眼彪圆:“我在外面打工十几年了,老板的十几万放在办公室里,我从来不去望一眼。我教育娃娃严格得很,娃娃不会拿别人的东西。哪个看到我娃藏了别人的东西?捉贼捉赃,你们老师咋允许小娃家胡乱说?”
“眼镜”事件
   眼镜找到了,我们都松了口气。这不就是L妈妈要的证据吗?
   她还是不相信:“老师嘞,我晓得我那个娃娃很匪。但是他拿眼镜干啥?他又不是瓜的,吃不得耍不得……再说,我娃不承认!”末了,像是安慰我,“我晓得老师也是为了我娃娃好……你放心,不管他拿没有拿,我回去一定收拾他一顿。”
“抢夺”事件
   这一次,我把一袋子物证给她看。“娃 娃,你咋不听话嘛?”她拉过L就是一顿拍打,嘴里却数落:“不晓得这个班哪里来的这么多小偷小摸,把我娃娃都带坏了……你要吃啥要耍啥咋不跟妈妈说?走,妈妈现在就给你买去!”
“我不能光守着他”
   单元测查,L语文9分,数学27分。
   L妈妈这下真急了,她答应来陪儿子上课。很快她就焦躁了,因为朗读时她要帮着翻书,做作业时她要帮助写大部分的字。她哀求,呵斥,拍脸,揪屁股……气哼哼的。
   三天后,她跳起来了:“我把娃娃送到学校里来就是让他来受教育的。娃娃小,不懂事,长大点就好了。学校里不听话,随便你们老师打。我啥都不做光守着他,咋个得了呢?……”   
                   反思:缺失的家庭教育
                       ——顽童是这样炼成的
   对于L的顽劣,他的妈妈实在要负主要责任。
    一、溺爱。L是家里的独子,也是家族的独苗,父母中年得子难免娇惯。她谴责老师“没有把娃娃当娃娃”,吓唬同学“他不是没有爸爸的娃儿”,提出条件“书读不成莫关系,不能弄成残废了!”,以为“娃娃小不懂事,长大点就好了”而放任孩子胡为。
    二、 推卸责任。眼镜就在孩子书包里找到的,她还是相信自己“教育娃娃严格”。“我把娃娃送到学校里来就是让他来受教育”,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责任。 抢东西是班上的其他孩子“把我娃带坏了”。总是寻找他人的错,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三、不配合学校教育。L打了别人,怪别人先惹他;别人打了他,就是欺负他,“人都要给整死了”。还以“找校长找记者”威胁。她给孩子撑腰壮胆,言传身教。L 怎不愈演愈烈?他就从“藏”到“拿”一步步发展到“抢”了。
    四、教育方法简单。“上课砸人”情节恶劣,她只轻描淡责备他“上课不认真”,要求“学校里不听话,随便你们老师打”。孩子抢东西,她“拍屁股”,“打手板”,“数落”,固然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紧接着“妈妈现在就给你买去”,似乎孩子犯错误只是因为物质上没有得到满足,是妈妈的错,谁让她不给买的?换言之,犯错误还能得到奖励,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五、跟孩子缺乏交流。 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跟妈妈要,自己想尽办法“藏拿抢”;孩子的书包就是一杂物箱,还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妈妈不知道;书本破烂,从不交作业,妈妈也不知道……“我啥都不做光守着他,咋个得了呢?”妈妈在家里不守着孩子,怎么关心孩子?        
                     呼吁: 父母要持《上岗证》
                                   ——救救孩子
   我班66个孩子,留守儿童23个,占全班人数35%; 单亲家庭儿童15个,占全班人数23%。在这些留守或单亲家庭中,健康活泼而又品学兼优的只有6个;类似L的顽童,我班共有6个,全部来自留守或单亲家庭。对这6个顽童的关注,占据了老师对课堂教学60%、课后辅导80%的精力。这么大的班额,这么多的问题家庭,产生这么多的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老师确实不容易做到细致关心到每一个。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更是教育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太多问题父母。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认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很多,最突出的是父母不能自省、自责、自改。太多的父母不知道人的成长规律,不知道子女教育的最基本的知识,不知道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知道家庭教育最忌讳些什么。③”我班的这些问题家庭教育情况主要表现为:1、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父母的最高学历是专科及以上的只占3%,高中占17%,初中占56%,小学占24%。如果监护人是老人,则65%只是简单识字水平。他们的教育意识与方法落后,部分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2、家庭关系不够和睦,孩子在家庭中身心得不到健康良好发展。选择“家里经常吵架,有时打架”的孩子占37%;选择“我经常挨骂,有时挨打”占41%。3、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为省在校午餐费花一个小时在路上的孩子占21%,中午只在校外吃两块钱盒饭的孩子占17%。家长不合格,我们怎么能指望他们配合学校教育来提高孩子素质呢?
   怎样才能当合格的家长呢?作家、教育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想想过去,父母怎么教育我们,就可以教育好孩子的,这是需要学习的。”他把它形象的叫做“上岗证”。他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的上岗证就包括五个内容或五个要素: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④”
   是啊,教师有资格证,司机有驾驶证,而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怎么能不经培训合格就随随便便做父母呢?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强烈建议培训机构增设“家长课程”!
   强烈建议L的妈妈,赶快去补取“上岗证”!
   让L这样的顽童不再出现!          
参考文献:
[1]《流动儿童心理特征综述》河南教育科研网
[2]《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
[3]《不要忘记家长的责任》许建国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2005年01月13日
[4]《好父母 好方法》,孙云晓 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179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