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明清以来基督教美术本地化浅议

明清以来基督教美术本地化浅议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自明万历年间利玛窦等传教士陆续入华至今,基督教美术在中国的发展逐渐丰富,成为中国宗教美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在中西美术交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督教美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伴随着本土化现象,近年来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基督教美术 中西艺术交流 宗教本土化
  明嘉靖年间,中西交通往来频繁,西方传教士开始在广东、福建一带传教。明万历九年(1581年)利玛窦泛海东来,天主教得以传播的同时,西洋学校及美术也随之传入,基督教美术品由此深入中土。明清以来,基督教美术在中国的传播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明朝末年—清朝中期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西美术交流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将基督教美术品带入中国的是利玛窦。为了天主教的广泛传播,1600年利玛窦将携来的数件天主教圣物献于当时的万历皇帝。1 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洋美术品。在此之后,耶稣会士汤若望于1640年来华,将绘有天主降生事迹的西洋图像一册等数件天主教物品转赠明帝。2 以上是传教士从西方携入的基督教美术品,但这一时期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作品是以下几个范例。
  晚明著名墨商程大约编有墨谱《程式墨苑》,内有四幅西方天主教图像,这四幅图像原本是铜版画,在收入《墨苑》时被翻刻为木版画,并且在画面中融入一些中国本土的画面语汇,有浓郁的中国民间木版画风。它们是中国出版物上出现最早的西方天主教图像,3也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美术本土化的先例。而这段时间以数量和传播范围而论,影响最广的还属1593年出版的《福音史事图解》。这是一部以图为主,辅以介绍耶稣生平文字的文献,有153幅插图。1605年此书传到南京,成为此后中国基督教绘画的主要参考图本之一。后来,由耶稣会士罗如望编著、目前发现最早的汉文天主教义插图本《诵念珠规程》,与福州耶稣会神父艾儒略4汇编的《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两本书中的插图都出自《福音史事图解》。特别是《诵念珠规程》,充分体现出当地中国民间版画的书籍插图特征,具有中国版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这一时期中国本土基督教美术品的典范。
  明清之际随着基督教美术的传播,西洋画及西洋画理的传入给中国美术界带来很大的影响与变革。但是,后来由于清廷的限制和罗马教廷两方面的遏制,1775年罗马教廷取缔令传到中国,在华耶稣会士自行解散,与此相关的美术活动也随之停止。这个阶段的基督教美术虽然表现出较强的宗教传播目的,但客观上促进了具有本土化倾向的中国基督教艺术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
  基督教美术在中国再次出现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条约的签订和通商口岸的开放,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基督教美术也随之迅速发展。为宗教传播服务的美术机构,也从北京、广州向上海转移。1849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设立的孤儿院美术工厂,正是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被徐悲鸿称为中国“西洋绘画之摇篮”的土山湾美术工厂,不但实现了各教区宗教用品的供应,还为中国的传教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进入20世纪,基督教美术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出于传教目的,罗马天主教会开始进行基督教艺术的本土化推动。1919年,教宗本笃十五世发布《夫至大》通谕,特别强调突出本国传教士的主体地位,这为基督教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1922年,教宗比约十一世派遣首任宗座驻华代表、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刚恒毅主教到中国落实通谕中的本土化精神。在此期间,他发现培养艺术人才,结识了当时北京画坛重要画家、北平辅仁大学中国画导师陈缘督。他们积极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天主教绘画创作,大力提倡运用中国古代绢画的表现手法。他们的作品注意造境立意,在艺术形象与审美上都进行了中国本土化改造,取得丰硕成果。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一系列基督教美术现象,影响仅限于传教区,专业队伍也不够壮大。但是较之明末清初阶段,基督教美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单单限于传教的目的,更尝试在中国绘画意境上与观众寻得共鸣。由明清之际的为宗教传播服务的图像,发展成为艺术作品,可以说是一个质的转变。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本阶段的基督教美术因后来辅仁大学在中国大陆的消失而停止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
  世纪之交北京等地也开始新的基督教艺术创作,清华美院艺术批评家岛子提出“圣艺术”概念。“圣艺术”即广义的基督教艺术,并非像过去传统狭义的基督教艺术那样绝对服务于神学和教会,带有鲜明的宣教色彩,而因此显得拘谨且偏于一隅。“圣艺术”强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把基督教教义体现在每件作品主题和题材之间的联系上。并且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开放性,要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自行显现出自由的视觉形式和风格。岛子为水和墨赋予了宗教精神价值意涵,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意境与精髓,开启了水墨艺术的新形式和新境界;其他艺术家也给人强烈的震撼,传达出具有宗教情结的人文关怀。但由于这个历史新时期是一个现在进行时态,任何结论尚为时过早。
  回顾明清以来的基督教美术发展历程,它从一种传教目的性强、略显拘谨的为宗教传播服务的教义图解,发展至今逐渐成为一种蕴含宗教精神、表达取向自由丰富、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实践上的成果与学术价值不容忽视。基督教美术在中国经过跌宕起伏的发展,在自身变革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宗教美术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美术借助中国绘画的特殊表达力向观众传达了一种精神感召。它在中国的成长发展还处于幼年阶段,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后人的艰苦实践与探索。
1 引自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396页。
2 另有彩色蜡质三王来朝天主圣像一尊,“书六十四张,为图四十有八”。见方豪:《图画》,载《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第633页。
3 由著名画家丁云鹏摹画,徽派版画名刻工黄鏻刻印。见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同2。
4 艾儒略(1582—1649),意大利人,1610年入华,曾在福建一代传教且深受欢迎,被誉为“西来孔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3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