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受屈辱的女孩”的有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受屈辱的女孩”的有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作者简介:闫梦洁,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摘要:巴赫金在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到了“受屈辱的女孩”的主题,认为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常见的一个主题,并提出该主题具有狂欢化的特点。笔者受巴赫金这一观点的启发,以《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涅莉的形象为代表,通过发掘这个人物身上具有的受辱女孩的典型特征,来阐释“受屈辱的女孩”主题,揭示出“受屈辱的女孩”主题所具有的狂欢化特点。而陀氏作品中“受屈辱的女孩”主题包含着其对孩童的深切同情及对儿童受苦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透过这一主题,也能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复杂的上帝观和对人性的深刻体认,这种思考对现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受屈辱的女孩;陀思妥耶夫斯基;狂欢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无论在思想和创作上都体现出极度的复杂与矛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多如牛毛,其中,巴赫金在其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用狂欢化理论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得出了陀氏作品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点的结论。在分析陀氏《荒唐人的梦》这一作品的主题时,巴赫金提出了“受屈辱的女孩”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陀氏作品中经常出现,具有狂欢化了的梅尼普体的特点。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分析《荒唐人的梦》时列举了一些主题,其中即包括“受屈辱的女孩”主题。他说:“再指出一个受屈辱女孩的主题,它贯穿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系列的作品中;我们在《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看得见这个女孩(涅莉),在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自杀前的梦中看得见,在《斯塔夫罗金的自白》中看得见,在《永久的丈夫》里也看得见(即丽莎)。”①巴赫金在此并没有对这一主题及其狂欢化特点进行详尽的阐释。因此,笔者决定对该主题及其狂欢化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狂欢化”也就是“狂欢节化”,巴赫金将“那种最直接的、或者说通过各种中间环节间接地在自身中体验到不同形式的(古希腊罗马或中世纪)狂欢民间创作影响的文学”称之为“狂欢化文学”②。狂欢化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其中最集中而鲜明的体现狂欢化特点的就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狂欢节。它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在狂欢节上,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地位、等级、身份,都头戴面具、手持火把,聚集在节日的广场上,进行一系列完全颠覆日常循规蹈矩的生活的节庆活动。这众生喧哗的狂欢节广场,是一个教条和权威统统都缺席的场所,在这里,民众可以尽情的舒张自己的生命活力,节日过程也充满了戏谑和诙谐性,透露出与日常官方生活格格不入的狂欢式世界感受。这种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具体来说,首先,在狂欢节中,一切人都是演员,一切人都是狂欢节的参与者,人们过着狂欢节式的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其次,人与人间呈现出一种狎昵的新型人际关系,打破了原有的等级界限;再次,狂欢节充满了亵渎和讽刺,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讽刺模拟的对象;最后,狂欢节的主要活动——国王加冕和脱冕仪式,充满着一种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这种双重性是狂欢式世界感受的核心。
  “受屈辱的女孩”主题在以下方面表现了出狂欢化文学的特点。
  一、狂欢节是全民参与的节日,具有全民参与性。“受屈辱的女孩”是鲜被注意的群体,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她们纳入文本,参与到众生喧哗的狂欢节里,遵循了狂欢节的规矩。
  二、狂lunwen. 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欢节上的最重要的仪式是“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和随后的脱冕”③,这个仪式深刻地体现了狂欢节的核心精神。加冕是为了随后的脱冕,兴与废合二为一,新生中包含着死亡,是一体双身的存在。同时,脱冕是对常规生活中的秩序和权威的嘲弄,是为了创造和迎接新秩序的到来。狂欢化一体双身的形象将相反的两极融合在一个整体上,使其中的任何一极都与自己的对立面对照共存,如爱与恨、魔鬼与天使、高尚与低贱等。陀氏笔下的女孩无辜却受辱,柔弱无助却常扮演救赎者的角色,这是狂欢化的一体双身形象。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最典型且刻画最详细的“受屈辱的女孩”是《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的小孤女涅莉。
  涅莉是生活在苦难中受尽屈辱的女孩的典型,她的母亲被父亲欺骗和遗弃,她也只能一出生就跟随母亲流亡国外。母亲去世后,她被房东当作女仆使唤,每日忍受房东打骂。贫苦生活的折磨和虚弱的体质使涅莉不时发作羊癫疯,更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最终在病痛和抑郁中离开人世。
  一、作为受“屈辱的女孩”的典型形象,涅莉身上具有“受屈辱的女孩”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特点,她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年幼女孩,如果不是因为与主角万尼亚的偶遇,她也不会被进入读者的视线。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却成了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样的安排使最不起眼的贫苦小女孩也参与到作品叙事中,很好的体现了狂欢化的全民参与性,使整个文本变成了狂欢化的广场,它向所有人开放,不排斥任何群体的参与。
  二、从涅莉的形象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狂欢化的双重性特征。
  涅莉的一生短暂而充满了苦难,但是,她经受屈辱并非因为她作恶多端、该当惩罚,相反,涅莉是无辜受罪的。她的父母、外祖父、女房东都是她苦难的制造者,只有涅莉没有过错,不应为自己的苦难负责。
  从涅莉身上,读者能感到一种同情和愤懑,这种感受源自于她的身份和遭遇的不对等。涅莉明明没有做过恶,却要遭受一系列的屈辱磨难,这种身份和遭遇的不符是荒唐的,它引发出的是对社会制度和宗教教条的怀疑。这种一体双身的形象是狂欢化的。
  在小说中,涅莉的母亲和娜塔莎遭遇了相似的经历,但是涅莉的母亲因没有得到父亲的宽恕而在愧悔中去世,而娜塔莎却幸运地得到谅解。是涅莉拯救了娜塔莎,她向娜塔莎的父母讲述了自己母亲的悲惨遭遇,打动了老人,使老人宽恕了娜塔莎。涅莉在这里扮演了救赎者的形象。她用自己的屈辱 经历唤起了老人对女儿的爱和宽容。
  从涅莉本身来说,她身为社会底层受屈辱的女孩,是等待救助的孤女。但同时,她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了他人,又是一名救赎者。承担着被救与救赎的双重身份。
  被救与救赎的两重属性让涅莉的形象具有了一体双身的特点。等待救助的涅莉成为了救赎娜塔莎一家的神,这样的转变将神圣与卑微这相反的两极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神圣对卑微的俯就。同时,这样的结合嘲弄着侮辱涅莉的人和制度,讽刺了凌辱涅莉的社会的不公。等待救助的救赎者这一体双身的形象也深深体现了狂欢节的特点。
  涅莉这一形象,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受屈辱的女孩”主题既具有了该主题本身所具备的狂欢化特征,lunwen. 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又被赋予了一些狂欢化的其他特点。涅莉这一形象体现着狂欢化的全民参与性,这是“受屈辱的女孩”主题本身即具备的特点。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塑造涅莉形象时,却鲜明突出了涅莉无辜的受辱者的形象,并由此引发出对基督教教条的怀疑;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赋予了涅莉等待救助的救赎者的身份,将救助者与被救助者这对立两极结合,创造出了一体双身的形象,这些具有狂欢化特色的设定却是陀氏的特色。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涅莉形象以其狂欢化的双重性特点形成了一种讽刺的艺术效果,对立的身份、相反相成的两极在涅莉身上的结合,使“受屈辱的女孩”成为了荒谬绝伦的存在,这种荒谬是对社会制度的嘲弄,是对宗教教条的怀疑,用嘲笑来达到讽刺的目的。这样的艺术手法和效果也是狂欢式的。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受屈辱的女孩”形象的代表,涅莉几乎涵盖了“受屈辱的女孩”的所有特点。狂欢化特点在涅莉身上的表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其他“受屈辱的女孩”的身上也可以发现,如《荒唐人的梦》中的小女孩,《罪与罚》
  中斯维里加洛夫梦中的女孩儿,以及《斯塔夫罗金的自白》中被斯塔夫罗金侮辱的小女孩玛特廖莎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这一系列“受屈辱的女孩”博得了读者的同情和思考。陀氏从对孩童问题的关注出发塑造了“受屈辱的女孩”形象,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同时,“受屈辱的女孩”用其自身的双重性对上帝提出了质疑,这一主题反映了陀氏矛盾的宗教观。一方面,他笃信上帝,希望上帝能够拯救这些苦难中的无辜者。可是,他却塑造了很多似乎被上帝遗忘了的“受屈辱的女孩”,她们的受辱令人们对上帝产生怀疑。这就是陀氏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清楚的看到了上帝缺失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坚信上帝的存在,坚持要让上帝拯救苦难。或许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不再拥有上帝是救赎人类神那样的信仰,但上帝的救赎却成为支撑他生活的信念。这样的上帝观、宗教观,才导致了“受屈辱的女孩”这一主题狂欢式双重性的诞生。
  “受屈辱的女孩”主题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常见主题,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所具有的狂欢化的特点,这些狂欢化的特点的形成既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手法相关,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矛盾的宗教观lunwen. 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的产物。“受屈辱的女孩”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本文在此只是做一粗略的分析,对其更加深入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5[M].白春仁,顾亚铃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苏]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C].佟景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英]赫尔曼·海塞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G].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欺凌与被侮辱的[G].冯南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G].朱海观,王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G].耿济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颖译.中短篇小说选[G].耿济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8]辜永娟.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儿童形象[D].湘潭:湘潭大学,2007
  [9]张变革.从孩童的世界到世界的孩童——同斯托耶夫斯基后期创作中的孩童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9,4:19-27
  [10]赵勇.民间话语的开掘与放大——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2,4:1-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65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