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现代考古、雕塑与王子云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

现代考古、雕塑与王子云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王子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载入法国《现代艺术家辞典》的唯一中国画家;四十年代举办了我国第一次敦煌艺术展;建国后,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雕塑史专著《中国雕塑艺术史》。把考古和雕塑结合在一起深入研究,是现代考古和雕塑的奠基者之一。
  关键词: 考古 雕塑艺术 结合研究 奠基者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陕西分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王子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雕塑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1990年,先生以93岁高龄寿终,将近一个世纪致力于美术教育、考古和雕塑,一生甘为人梯、甘做铺路石,为重振中国的考古和雕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现代考古和雕塑艺术的奠基者之一。
  王子云,1897年出生于安徽萧县,1916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0年后,在北京从事美术教育和“五四”新美术活动;1926年任中山大学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任职期间,发起了“南京美术展览会。” 1928年受聘为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讲师,曾协助学校在上海、日本东京举办国际性的美术交流活动。
  王子云一直注重提携、奖掖后进。在北京从教期间,他发现北京美术学校学生、萧县同乡刘开渠精于绘画和雕塑的特点,了解到他因为经济拮据,难以继续读书的情况后,便慷慨解囊,并积极联系萧县同乡基金会对他施以救助,帮助刘开渠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已进入暮年的刘开渠深情地回忆说:“二十年代,我在北京读书时,只有十几岁,举目无亲,生活难以为继,王子云老师接济我、鼓励我、帮助我寻求半工半读的办法,并联系萧县同乡基金会援助我。毕业以后,又鼓励我到法国学习雕塑,使我对自己的追求充满了憧憬与渴望。我1933年回国以后在国立杭州艺专任雕塑系主任和教授,他1937年留学归来,立即到杭州艺专任教,支持我、壮大我所在的雕塑系,和我一起共同培养雕塑人材。他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帮助我,我无法忘记他对我的栽培和支持。”
  在他的帮助下,还成就了著名花鸟、篆刻艺术家王青芳。王青芳是他的堂弟,在王子云先生的资助下,1923年入北京美术学校学习,并根据他的特长,引荐他拜国画名家陈师曾、萧谦中、王梦白,国画学会的金拱北和国画大师齐白石为师。后来,王青芳集中精力向齐白石学习花鸟画和篆刻治印,并在篆刻基础上研究木刻版画,曾刻有屈原、司马迁、杜甫、王维等古代文学艺术家画像存世,号称“万版楼主”,求刻、求画者不绝于门,是名动京师的著名花鸟画家和篆刻艺术家。
  王子云自幼钟情于雕塑艺术。在艺术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以后,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雕塑艺术从唐末五代一直到清代的漫长历程中,在内容、题材方面逐渐世俗化,而造型作风却松驰纤细,特别是到了清末,雕塑制作繁琐、庸俗,古代雕塑艺术的大气磅礴、质朴遒劲、富有含蓄的艺术造型风格已很难寻觅,重新振兴雕塑艺术已迫在眉睫。1931年,已步入中年的王子云毅然放弃安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继他的得意门生,后来的雕塑泰斗刘开渠之后负笈到法兰西学习雕塑,从此确立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借鉴西洋雕塑,融西洋雕塑的写实风格于中国雕塑,吸纳西方的考古手段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而终极目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发展中国的现代雕塑艺术,使现代雕塑更精确、更完美。他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为了进一步研究雕塑艺术,又转入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校雕塑系就读,并以优异成绩被法国著名雕塑家 朗多维斯克教授选为入室弟子。他夜以继日地苦学、苦练,决心要在巴黎这座艺术殿堂里为中国人寻找一块展示自己的地方。他的油画作品《杭州之雨》、《巴黎协和广场》和雕塑作品《少女》等先后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春季沙龙”、“独立沙龙”等美术展览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载入法国《现代艺术家辞典》的唯一中国画家。留学期间,他曾趁假期到意大利、希腊、德国观摩,考察西方雕塑艺术,佛罗伦萨的乌菲济艺术馆、雅典城邦丰富而辉煌的雕刻、浮雕艺术强烈地震撼了他的灵魂,给了他丰富的启迪。他领悟到:那些巨大的石雕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不善于运用独特的雕塑语言充分地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要如此,只有作者把对客观世界的真诚感受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准确地表现出来,在完美的艺术语境中恰如其分地诠释,才能使观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起艺术品。他精心研究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法国雕塑家罗丹等的雕塑艺术。他们的创作以精湛、完美的技巧,壮阔、宏伟的气魄和透彻、深刻的思想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内心世界,以丰富多样的雕塑手法,塑造出神态栩栩如生和富有极强表现力的艺术形象,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杰出代表,他要沿着他们开拓的创作道路前进。
  上世纪三十年代,现代雕塑艺术在刘开渠等的倡导下,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追随者一天天多起来。以刘开渠、王子云为代表的雕塑艺术家大声疾呼、著书立说,极力从意识领域挽救中国雕塑的严重危机,并以创作实践,兑现自己的主张,通过雕塑反映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现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使中国雕塑艺术出现了一洗颓靡之风的重大转折,在中国雕塑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40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已经燃烧到了中国的大西北,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为抢救收集尚未被敌军占领地区的文物和艺术品,往返10万里,在大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考察,各类文物遗址及艺术文物就发现数百处(件),速写图、写生图、照片、拓片、摹本和大量的堪称国内艺术文物界首例的模铸不胜枚举。他们翻铸的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等石雕,风格雄健质朴,大气磅礴,反映了西汉王朝强大的国力。这类作品在西安“汉唐陵墓艺术展览会”展出,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自信心。受到教育的除了普通民众,诸如国民政府的要员陈立夫、张继、周钟岳,文化名人郭沫若,美国副总统威尔斯基等也都给予极高评价。


  从二十年代起,王子云先生任教于北京美术学校、中山大学、杭州西湖艺术院。1937年留法回国后,又先后任教于杭州艺专、南京艺专、西北大学;建国后任教于成都美专、西北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在他看来,中国要培养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雕塑艺术家,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把雕塑艺术教育普及到全社会,借此教育全体国民,增进民族意识,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文化地位更为重要。同时,广大群众对雕塑艺术品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也能成长一批民间雕塑人材。1941年,他率团到达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水峡口小千佛洞,对历代壁画和雕塑临摹和系统研究,那满窟满室、丰富多彩的壁画和塑像灿如繁星,尤其千佛洞第79窟以真人为雕塑范本的泥塑菩萨,上身赤裸,面部粉白黛黑,形象逼真,禁欲主义的色彩大大收敛了,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察归来,他冲破重重阻力,在山城重庆举办了我国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并敦促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敦煌文物管理所,这对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是周秦、汉唐故地,是中国固有文明之所在,1945年到1948年,他自费徒步对陕西文物古迹,特别是对唐陵墓艺术进行调查研究,曾不止一次地去茂陵汉武帝墓、霍去病墓仔细考察,并对东汉厚葬之风遗留的大量文物和埋葬在陕西汉中一带、绵亘三百余里的唐代十八帝王陵墓上的石雕进行了反复研究:献陵石虎概括而写实的风格,昭陵六骏生动的造型和英俊、刚毅的神韵,乾陵石雕强大而又堂皇的阵容,以及为武则天之母杨氏建造的顺陵立狮、坐狮高大而威猛的气势,无不闪现着光辉灿烂的大唐气象。抗战胜利以后,王子云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文物研究室主任,他利用教学之余搜罗、研究西安内外随处可见的秦砖汉瓦。在西安街头巷尾的寻觅里,发现了唐代韦氏合葬石椁和被誉为“中国的维纳斯”的唐代女性断臂石雕,这在中国考古史和雕塑艺术研究领域均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期间,他还编写了《汉唐陵墓艺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秦汉瓦当图录》等书稿,给有志于学习研究考古学和雕塑装饰艺术的后辈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上世纪七十年初,他受国家指派,到全国各地考察古代陵墓、研究出土文物。当时,各地派性斗争仍在延续,地方机构很难行使职权,考察困难重重。期间,他曾回到故乡萧县考察,县里只能委派一名股长接待,车辆和吃、住安排颇费周折,但他毫无怨言。以耄耋之年,老衰之躯穿梭于山岗、河湖、原野之间,每至夜深才能回到住处,饭后仍挑灯夜战,整理考察笔记。以后,又考察了山东济宁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原始社会陶器。江苏铜山县的汉墓、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随葬俑坑”,贵州兴义出土的东汉铜马等等,足迹遍及全国,他呕心沥血,为研究雕塑艺术和考古日日夜夜穷思苦索。
他的传世雕塑作品很多,先后为解放川西烈士建造了《无名英雄像》,设计了解放临汾、太原攻城战雕塑模型,革命圣地延安模型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内的雕塑等等,为现代雕塑艺术增添了一笔笔经典之作。
  王子云先生还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研究和美术史论方面的论文,出版了《唐代雕塑选集》、《中国古代石刻线画》、《中国美术简史》、《中国古代雕塑百图》、《陕西石雕刻》和70余万字的我国第一部雕塑史专著《中国雕塑艺术史》,60余万字的《中外美术考古游记》等,为我们研究雕塑艺术和考古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萧县英才, 中共萧县县委组织部、萧县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出版社:1995年12月
2、中国古代雕塑百图, 王子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3月
3、留下的不仅仅是古代艺术, 万静,南方周末,2005年11月3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3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