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浅谈摄影类藏品的保护和管理的论文_美术论文

浅谈摄影类藏品的保护和管理的论文_美术论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自从人类发明了照相机及其它可即时进行视觉记录的机器装置后,人类的文明记录方式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最早较完整地记录关键时刻的载体莫过于照片了,照片对史料性的参考作用是史无前例的。随着艺术元素进入摄影,照片的功能已不再是单一的档案资料性质了,它在人类艺术史中也占有了一定的位置。
  摄影类作品的收藏在西方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了,但在国内,摄影类作品的收藏还在起步阶段, 如何保护和管理摄影类藏品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广东美术馆作为美术类的博物馆,一直关注对摄影类作品的收藏,从2000年的第一张照片《线性都市调查——发展是硬道理》开始,到目前一共收藏了摄影类藏品2200多件(套)。 收藏工作的关键是对藏品的尊重及其后对藏品保护和修复提供一个宽容度较大、可塑性较强的的空间。
  
  一、摄影类藏品的保护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摄影类作品的成像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相纸材质、成像材料等的不同,会对照片保存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以下分别就摄影作品的种类及在保护过程中较常出现的外界因素作出一些分析:
  1、种类
  摄影类藏品基本有以下几种:胶片类(正片、负片、纤维片、幻灯片);照片(单色相纸及彩色相纸);现代技术类(电脑高质打印相片)和影像类(包括高清度扫描的电子文档及播放类作品,如dvd等)。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依照颜色进行分类:黑白照片的影像是由金属银组成的;彩色照片的影像是由染料组成的,较容易褪色。
  2、有科研机构专门对影响照片的因素
  作实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表一列出对不同类照片造成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现在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进行一些详细的分析:
  (1)相对湿度:
  显然,相对湿度受季节、时间、外部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也参考了一些国外机构对于相对湿度变化所持续时间对照片的影响的数据,在短时间内(约1-2小时)的变化是允许的,国外一项研究显示,20%之内的湿度变化在2小时以内对藏品几乎没影响,但持续12小时以上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因为相片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达到平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相片在短时间内还没来得及对湿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反应,因此,只需在长时期内保持相对湿度的稳定,对照片的保护也是足够的。当然,短时间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也不能偏离太多,一般认为在设定的湿度上下浮动5%之内,否则对照片是会造成一定损害的(如表二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现代化的美术馆、博物馆里,到冬天的时候,因为低温的关系致使湿度变化较大,对照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湿很必要,但要注意用容器盛水加湿或雾气机加湿时,必须确保加湿过程的干净问题,否则细菌会随着该加湿方式进入作品表面,损害是很大的。
  (2)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对照片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彩色照片及胶片的影响尤为明显。使用低温保存的彩色相片能使其寿命加倍。冷库保存是唯一能使得敏感脆弱的照片得以还原其本相状态的方法,相对于保存多一份副本和重印而言,这种成本较高,但这是必须的。许多有实力的外国照片博物馆都使用低温保存法进行保存(如表三列出了国外部分博物馆采用低温存放胶片及彩色照片的存放条件):
  大部分的摄影照片专业博物馆都使用低温的保存方法。但如果需要使用这些照片,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因为如果不让它们进行温湿度过渡期(需要2-3天的时间)它们的表面就会出现水蒸汽,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必须使用一个温度过渡空间,如要使一卷3 5mm类底片从0°c到21°c的常温需要放置于过渡室内5小时,如果一盒内有10卷该类的胶卷,则需50小时,即10倍于该时间;对于相纸类的照片,因材质的不同,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并且在进行这个过程的时候需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注意湿度的变化。


  
  上表的数据同时也表明了即使是一些专业的博物馆,其存放的温度也不是低温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笔者曾前往德国的柏林摄影博物馆进行交流,该馆的照片保存温湿度分别是15℃和50%,笔者就这个低温保存的问题与其馆的专业人员进行探讨,他们认为低温保存的方法适用于较为珍贵的,有作者签名的彩色照片和胶片,而在进行低温保存之前需要制作副本以供展示之用,原则上原件是不会再离开低温库房了。而一般的彩色照片和胶片只需一般的恒温恒湿的设备已可以达到较好的保存效果。
  (3)温湿度的共同调控
  正如我们所知的,湿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不同的物质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反应是不同的,比如照片纸和打印专业纸都是不同的,经过长期的试验,目前建议相对湿度不可超过50%。而且这个指标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有所改变。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多种材料或品类的藏品共处一室,是很难确定较适宜的温湿度的。因此需将不同材质的作品区分开来,即使同样是照片,因载体用料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 如正片, 玻璃底片, 相片纸等等),当然,要把这些材质不同的作品完全分开放置是不大可能,也不容易达到的,所以建议的相对湿度在3 0-4 0%。这个相对湿度对大部分相片是较为合适的。有鉴于低温保存照片的难操作性,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是如表四所示的温湿度表:
  (4)空气污染
  目前认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质主要是灰尘以及能导致彩色照片的染料引起暗褪色的常见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臭氧)。对于空气污染,如果照片是存放于有保护的封套内或盒子内,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一些大型的墙上照片或是尺寸较大难以装入盒子的照片,影响就会较大了。虽然在照片表面上涂上不影响照片效果的高分子材料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温湿度的变化,特别是湿度的加大时,此类材料的保护效果迅速减弱,酸性气体就会腐蚀表面覆膜,而灰尘就会覆盖在照片上,此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污染物质就会附着于照片载体的纤维上,使其受到较大的损害甚至损坏。鉴于此,因此需要在空气进入储存空间时进行滤化。
  (5)光线
  照片对光线的敏感度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彩色类的照片,会出现光褪色现象:染料的光褪色程度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持久度和光谱的分布特性。目前认为对照片损害较大的是自然光及含紫外线的光线。对于保存作品而言,一般须将藏品放置在黑暗的空间较合适。
  (6)灾害
  灾害包括人为的灾害和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它对照片的损坏几乎是毁灭性的。人为的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对库房的地理位置的考虑以及对库房设备的设置和定期维护保养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而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有一定的预知性和应急预案,尽量减少损失。
  
  二、摄影类藏品的日常管理
  1、收藏的管理
  摄影类藏品管理的目的:适当的藏品 保护措施可以让摄影作品在研究、展览和再生方面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并且能够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建立一个适当的保护机制,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需明确以下几点:
  (1)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大量的摄影类藏品必须有一个保护性的概要,制订一套从温湿度、环境等条文性的规定并将每项指标具体化。另外,需要在作品入藏时的状态进行一种描述,用指标类的要求对每件作品进行评估,作出准确的描述。我们将这个指标为成三类(好:可立即进入库房; 一般: 需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入库;较差:需进行立即修复或是将实际情况与作者沟通,再作决定。)
  (2)风险分析及紧急情况预案,特别是自然灾害的预见性
  (3)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因为对于保护藏品而言,好的保护措施比好的修复技术来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在入藏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藏品与展示交流之间的关系、藏品保护的成本和理论层面与实际操作与成本方面的冲突等问题。藏品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合适点。而且要预知我们在此领域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的。


  基于以上的管理总则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广东美术馆的做法是针对每类型作品的不同用不同的做法:对于小型照片,我们采取用无酸卡纸及无酸相角作为底料及将作品固定,然后盖上一个开框的无酸卡纸,之后在相片表面铺一层无酸蜡纸(图1);而喷图打印成像的照片,尺寸小的就用质量较好的白卡纸,尺寸较大难以做卡纸存放的,则先进行表面加工或挂起来,上铺一块防尘布以遮挡光线及灰尘(图2)。因为相对湿度在南方变化较大,容易对照片的造成发黄、发霉等损害,我们只需将按以上做法完成的照片存放在恒温恒湿机监控下的库房里,保护的目的就已有了基本的保证。而且为了存放的方便及记录方位的方便,我们订做了一批无酸纸合,将小尺寸类型的照片放入无酸纸合内,进行三层保护。“入藏-→登记入帐-→装卡纸-→入纸合-→入库”是我们对照片的装裱保护程序。对于胶片类(正片、负片、纤维片、幻灯片)的藏品,则用无酸纸套装好后,放入专门的箱子,入库存放。
  2、交流展览的管理
  客观地说,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确实存在着现实矛盾,但藏品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于展示及向公众传递信息,在经过以上步骤对摄影类藏品进行保护外,这类藏品还得经受展览过程对其造成一定损害的风险,在展览过程中,作品经受的快速外部环境改变与保护的方向是相悖的。正因如此,一些珍贵而又脆弱的有历史性的作品只会展出临摹品或重印品。但是,绝大部分的藏品还是要担负起展览的重任的,因此在展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减少对藏品的损害,这也是对藏品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光线及展示时间:
  a、光线的损害:目前光线对照片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指自然光线(比其它光线对照片更为损害),即使是对光反应较稳定的黑白类照片,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也会出现逐渐发黄及出现斑点和龟裂的状况,特别是一些表面为树脂类的印刷作品,损害更大。而传统的纤维底片对自然光线的反应则好些,这是因为纤维对光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但相纸类照片则是这么多种照片中对光线最敏感的。因此,展览时需根据不同材质的照片使用不同的展览灯光,而尽量不要使用自然光。
  b、光线造成的温度差:除了在展示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自然光外,还需尽量减少射线辐射,uv的辐射值应少于65微,而且使用光线应在几小时的连续照射后,温度升高不超过1℃。
  c、照明与展览时间:即使可以排除用自然光及使用低辐射的光照,照片长时间暴露于光线之下也是危险的。因此,最好将照片类藏品的展示时间掌握好,每个展览时间不宜过长,全年累计展览时间也不应超过两个月,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每张照片的展示时间作一个详细的记录,提供给展览策划人作参考。
  (2)展示空间
  对于照片展示的概念及设计,必须把观众的观感及视觉的舒适度考虑进去,黑白类照片可暗些,但彩色类照片则需亮些,虽然人的眼睛可适应较暗的光线,但因视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的,因此年纪较大的观众是难以在暗光下看清照片的细节的。目前大部分的展览只是顾及观众的视觉感受及展品的安全保卫,却忽视了对光线的考虑,这是比较遗憾的。另外未能引起重视的是展览环境的问题,新油漆等装饰材料会对照片造成永久的损害,建议使用环保用品,并且避免将照片置于在刚装修完的空间进行展示。而保持温湿度稳定则是必须的。
  
  (3)展示时照片的保护措施:
  出于展览需要或展览空间及运输等原因,太大的照片及没有装裱的照片在展览过程中容易受损,因此如果有些展览策划人出于展示效果的需要,要求不对照片进行装裱或需要展示大尺寸作品时,最好是再冲印一套以供展览使用。即使其中展出已装裱的作品,考虑到保护的需要,较理想的做法是在照片的上、左、右边各留8cm的装裱边,下裱边为9cm,这种做法可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和展览时对照片的图像部份的损害。


  经过多次的照片展览,我们发现藏品保管部门参与摄影展览的筹划工作,及早地与策展人进行沟通和配合,是对减少照片在展览过程产生损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双方可以在展示方面找到一种既不会损害藏品,又可进行充分的展示的令双方满意的办法。
  以上探讨了一些对于照片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及做法,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探讨的地方,如藏品记录号标签使用的材料标准、照片状况详细记录的标准等,有待以后继续进行关注及完善相关的做法。
  
  参考文献书目:
  ·《kodak source of information》
  ·《p r e v e n t i v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photograph collections》
  ·《大不列颠摄影教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34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