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习画 读画 临画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网

习画 读画 临画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网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借助绘画艺术的传统经验,读经典作品,以画为师,在绘画作品中感觉美,沉积对美的鉴赏能力,可以增强审美能力,丰富绘画知识;在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绘画的实践与研究,可以避免盲目性。
  ——题记
  
  学习绘画的起点、方向和方法决定着学习者的进步程度、发展方向。正确的、高起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者迅速地提高绘画能力。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反之。时至今日,国人对西方绘画教与学的方法存在误区与不解,通过读画、临画,悉心领悟是学习西方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为什么要读画、临画
  
  即使是作为绘画基础入门的素描艺术、色彩艺术,看似简单,实则是技法性、理论性、思想性相当精深。初涉画坛之门的青少年学生对此是懵然无知的。他们单纯地理解为素描就是人类本能地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只要肯刻苦下工夫就可以掌握这门技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的不应仅仅是技法,而更应该先明白绘画是怎么一回事,素描是怎么一回事,色彩是怎么一回事等。先具备一定的绘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样的理性的绘画接触与训练才会具有认知效率。因此,学画者首先应当先了解绘画,学会欣赏巨匠们的经典作品,学会读懂巨匠们杰作之精妙所在。要明白巨匠们为什么要这样画。因此,培养广泛的艺术修养是学好画、画好画所必需的、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传统绘画技法与思想表现是人类几千年来在自然中不断发现、积累起来的,是人类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人类艺术发展漫长的历史,即是人类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史。绘画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画者来说,欣赏传统巨匠和当代巨匠们的绘画杰作就不应当仅仅是单纯地满足于视觉和情感的高尚享受,更应该研究巨匠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实质上,欣赏是学习绘画技法及其表现形式的一个必须的学习经历。综观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和西方传统绘画发展史,历代画家都非常善于吸取前辈或同辈画家的成功经验。可以这样总结:绘画艺术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历代画家技法的代代相传史。西方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曾由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努力达到了艺术的至境。这个伟大的时代是由于向希腊传统的学习而得以实现,它同时也产生了像提香、丢勒、荷尔拜因所创作的那类伟大的绘画。以后是委拉斯贵兹、伦勃朗、鲁本斯、安格尔、米勒、柯罗、罗丹的艺术。即使现在为我们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现代派大师,如德加、修拉、凡·高、毕加索、柯柯西卡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不是偶然,他们无一不受伟大传统的训练。当然,每位画家也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找、补充、发现新的表现手法。分析达·芬奇的成功历程,很容易发现:他在对老师的作品手稿欣赏、临摹过程中学会了最初的技法并超越老师而成为世界艺术大师的。德国画家丢勒多次到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绘画成果,在接受文艺复兴绘画成果的基础上,在吸收了凡·代克的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合理地与德国传统绘画艺术熔于一炉,取得了成功。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经常滞留在各个美术馆里流连忘返,悉心研究大师们的作品。后来他又去了意大利、德国的美术馆观摩,掌握了西方绘画艺术许多宝贵的经验,其成就有目共睹。法国画家大卫为了能够取得去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意大利学习的机会,曾3次参加为获取去罗马学习的奖学金竞赛,都未能成功,终于在1774年第4次参赛时获得此项奖学金,他留在罗马的艺术学院直至1778年。意大利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新的艺术世界,在此期间,他临摹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大卫偏爱意大利17世纪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画家卡拉瓦乔,并在其后的绘画作品中应用了卡拉瓦乔派画家们擅用的明暗手法以突出画面主题。由于他善于博取众长,我们甚至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另外两个杰出画家的魅力——拉斐尔式的空间和普桑式的画面张力。他作了大量人体写生,丰富和扎实了绘画技巧。由于他始终勤奋地作画,他最终成为使法国取代意大利而成为欧洲艺术中心的旗帜人物。这些事例不胜枚举,巨匠的成就历程告诉我们:读画、临画是学习绘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环节。针对初学者来说,不读技艺高超的绘画作品,而一味地埋头苦干,虽然具备吃苦的精神,但无异于身在现代文明社会而不接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仍回到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摸索着进步。所以,笔者认为:开阔审美视野,努力提高审美趣味,陶冶审美能力,才是初学绘画者的当务之急。
  读画,就是以画为师,用心去“读”经典作品。通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对大师的精典之作进行深入的体会和领悟,体会其专注之精神,领悟其精妙之所在,在绘画艺术中寻找美,从而更好地理解绘画的特性,熟悉绘画的形式构成,并做到尽其精微,得致广大,提高眼界及绘画境界。眼高方能手高。眼低,手是永远都高不起来的,也不可能具备伟大的艺术表现力。
  
  二、如何读画
  
  绘画艺术活动包含很强的技艺方法问题,绘画理论对绘画实践的指导必须具体到针对性,抛开绘画实践而空谈理论往往会让受传授者一头雾水。而在绘画实践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地读画并辅之以准确到位的理论解释,则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习画者对“素描基本功”这一概念模糊不清,我们可以选合适的经典素描作品作参照,针对性地结合写生内容对素描基本功这一概念进行较全面的介绍:“素描的基本功包括形体结构、明暗光影、透视空间、动态比例等诸因素。在一定视角角度下,由于对象的形体特点的关系,产生了与之相符的明暗光影、透视空间、动态比例的变化。所以,素描最本质的因素是形体结构。我们在素描写生时,首先要强调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这一点做不到,其他一切均无从做起。否则,便会在错误的形体结构上下工夫,越深入越远离对象。作为明暗光影的层次变化也是素描基本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经验的画家可以区分并表现出两千多个层次变化,而没受过训练的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只能区分出很少的层次。基于准确形体结构上的丰富明暗层次变化,是进一步深刻理解对象和生动表现对象的手段和方法。”在这里必须对学生反复强调:明暗光影和变化是受形体结构所制约的,把笔多用在结构转折处,自然能做到形色结合,反对脱离形体结构的明暗层次的涂抹。在二维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空间,我们要从由长、宽两维的观察改变到有纵深的三维观察,即对对象做一个360度的观察。基于这点,要求我们能用雕塑的方法立体地理解和表现对象。研究作者是怎样竭尽全力地画出对象在透视空间中的形体变化,表现出画面的三维纵深感,使人感到真实的空间感觉。在一幅作品中,应该有严格的形体结构,丰富的明暗光影变化,深远的空间透视,感人的意境神韵。这样的具有针对性的、有经典作品参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与学的实践,学生是能够接受、弄懂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系统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读画学习,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1.作品的构图匠心——了解和掌握各种构图法则和表现规律,并能根据自己作品将要表现的意图进行合理地组织、运用。
  2.明暗对比的设计——对明暗光影的发现组织与处理,是画面最出视觉效果的关键所在,不同明暗光影的组合对比传递着丰富而微妙的层次信息,如同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在讲述着动人心魄的故事。明暗是西方绘画表现空间次序感的灵魂,是渲染画面境界、情感、趣味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要素之一。
  3.形体结构之间的衔接关系及其透视变化的表现——事物形象是由内部结构和表面结构组成的。我们在欣赏、分析人物素描时,要研究画家是怎样把内部结构在皮肤表层忽隐忽现的形状塑造出来的,既经得起推敲而又耐人寻味。研究大师们是怎样利用对解剖知识的精确理解再凭借想象力所作出的精彩塑造……巨匠们的作品之所以有那么生动的震撼力,就是因为他们把人物形象、解剖知识和透视现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欣赏大师们是怎样运用准确的透视变化,详略得当的处理手法,巧妙地在平面支持物上表现出强烈的体积感、空间感、质感,潜移默化间就强化了观者的造型意识。

 4.线条的组织——素描,归根结底是点、线、面的创造物,线条是素描最本质的语言。形体是依靠线和面产生的层次形成的。看似简单的线条在艺术家的笔下,刚柔相济地烘托出入骨三分的人物构造,富有生命的张力,因线条的重复而自然组成的丰富的明暗层次含蓄地形成律动的节奏美。要具体地分析画家是怎样运用线条的轻重缓急围绕结构进行形体信息传递的,从而找出组织线条的规律。
  5.主次虚实关系的处理——善于利用主次虚实关系处理画面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轻而易举地达到强烈的空间立体效果,也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设计节奏次序。如果不分前后空间而进行面面俱到的描绘,永远都不会达到和谐的目的。美术家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是从宏观(整体)到微观(局部)的整体间相互反复比较、逐步确定主次关系的观察方法,这样的观察方法得以产生合理的虚实关系。如果不知道整体的观察对比方法,无论画者怎样刻苦努力,他都不会进步的。而通过读画可以很容易地明白这个道理,掌握这种方法。
  6.视觉暗示意识、心理暗示意识——要想在平面支持物上塑造强烈的体积感、空间感、起伏感、转折感,仅仅依靠看到什么就塑造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巨匠们大量地使用了视觉暗示意识和心理暗示意识的非技法性手段,大大深化了平面支持物上的体积感、空间感、起伏感。
  在进行色彩写生、研究的同步,同样可以进行针对性地读画学习,以迅速地理解色彩生成画面的原理,掌握色彩造型的一般规律。比如当我们欣赏、分析色彩静物作品时,笔者是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入主体的:
  1.构图——色彩构思构图的形式法则在作品中是至关重要的。构图即对组成画面的所有元素的一种安排和构成,实现这些元素的和谐存在,达到形式上的统一与整体的原则。研究经典作品的构图形式可以丰富自己的构图形式素养,为创造性的构图提供支撑。
  2.色调的组织——色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够认识到它的存在。一般人看物象只注意于每个物体本身的色相,而且本能地摒除光色、环境色的影响识别出物体所呈现的固有色,即“固有色观察方法”。色彩写生需要的是“条件色观察方法”,只有运用后者观察方法观察物象,才能看到物象的条件色,才能够发现色调。
  3.区分色彩冷暖关系——冷暖关系是运用色彩造型的重中之重,明丽的色彩组合主要是靠色彩的冷暖对比产生的,知道画家是怎样区分冷暖关系的,是画者迅速掌握色彩造型手段的最本质的内容。写生时,冷暖关系的区分首先决定于光源,如在户外阳光下的风景写生,在阳光的作用下,所有物体的受光面都撒满阳光,倾向于暖,物体背光面没有受到阳光的直射,因而相对受光面倾向于冷。在室内的静物或人物写生,物体受到的光是经过蓝色大气层折射的光,因而倾向于冷,物体的背光面没有受到冷光的直接覆盖,相对于物体的受光面侧倾向于暖。
  4.笔触——笔触生成画面的内在结构,笔触本身具有一种审美价值。笔触的力量、方向、大小、轻重缓急可以很好地控制画面的运动节奏,生成优美的韵律。画家能够通过果断准确的笔触灵巧地表现被描绘事物的不同质感,笔触的处理在深层次上是画家个人精神气质的反映,是经验与灵感的产物。
  5.寻找色彩——色彩是光的现象,色彩写生中单独孤立的色彩是不存在的,色彩总是产生于色与色的相互作用之中。初习画者很难走出所谓固有色的圈子,本能地认为色彩写生就是如实地把看到的固有色准确地模仿在画布上,这是一个大误区。色彩写生应该是对大自然色彩的归纳提炼,并且要根据画面色调的需要作出色相上和纯度上的调整,是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产物。丰富的色彩是艺术家根据整体观察比较,在掌握色彩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依靠感觉和经验产生的。色彩感觉是美术家色彩生成的来源,丰富的色彩关系必须既对立又统一,和谐的构成画面色调,(转第25页)(接第23页)完全依赖固有色作画是不可能出现优美的视觉效果的。结合经典作品,分析大师如何发现色彩、运用色彩、组织色调,可以帮助习画者培养高品质的色彩控制水平,改变人类本能的完全客观意识,大大提高色彩主动意识。
  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读画,是可以使学生明辨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学习效果能够事半功倍。
  
  三、关于临画
  
  临摹经典之作是更深层次的欣赏、读画。当笔者看到令人热血沸腾而激动不已的精美绝伦的作品时,深感仅用目光观看不能够完全领会其中的精妙,只有通过动手临画才可以起到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的意境,从而可以促使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造型技巧,丰富绘画表现力,学习效果非常有成效。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比如,米开朗琪罗临摹过湿壁画、雕塑品和素描。丢勒在少年时代便临摹过曼特尼亚的版画。在卢浮宫,在爱尔米塔日美术馆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的临摹作品,其摹本是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卡拉瓦乔、柯雷乔、达·芬奇等的作品。米开郎琪罗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谁善于临摹,谁也就善于创作。”安格尔在87岁的时候,临摹了乔托的版画并回答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我为的是学习。”钦尼诺·钦尼尼曾对初入画坛者忠告道:“当你临摹你能得到的伟大巨匠们亲手绘制的优秀作品时,你要经常地劳作,一面临摹,一面充分地欣赏。”德拉克罗瓦也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德加甚至极端地认为只需要临摹传统,不需要再到自然中去摸素着学习了。作为画家,丰富艺术知识乃至认识自身的过程,都与通过临摹产生着必然的联系。临摹的过程不仅能提高眼和手的灵巧,同时还可以拓宽艺术视野,丰富技艺,培养情趣。
  临摹范画的选择,最好能同学习内容的要求紧密相关,并行不悖。
  必须强调的是:读画、临画只能是辅助写生与创作的一种手段,是继承传统绘画经验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是迅速提高审美修养、深化审美修养、绘画意识、强化绘画技巧的有效方法。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借鉴,但是不能过分地完全依赖模仿,如果这样必然会导致我们墨守成规。绘画艺术的根源出自大自然,一切美都蕴藏于古老的自然之中,自然里有无尽的美的宝藏,我们的先人在大自然中已经发现的美只是大自然中的微乎之其微,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教师。只要能够继承先人的成就,并甘于寂寞地潜心在大自然中寻找探索,我们超越先人的成就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读画、临画的同时必须注意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健康的想象力、有力的创造力。学会思考,更要善于思考,学会观察、更要善于观察。笔者坚信,通过于此,我们是可以迅速地取得长足的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张秀筠译.科学素描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第64-65页.
  [2]全山石著.素描头像.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第9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4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