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试谈几种署名唐寅著作真伪考辨的论文_美术论文

试谈几种署名唐寅著作真伪考辨的论文_美术论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摘要]目前,学界对几种署名唐寅所著的《六如居士尺牍》《唐伯虎尺牍》《唐六如先生笺启》的真伪尚未作出明确的考辨。笔者对此逐一考辨,得出《六如居士尺牍》《唐六如先生笺启》应为伪托之作,《唐伯虎尺牍》则真伪混杂。
  [关键词]唐寅;著作;真伪;考辨
   
  作为明代四大画家之一唐寅,其绘画作品常有伪作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但在唐寅的书信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学界尚未对此给予相应关注。本文将对署名唐寅所著的《六如居士尺牍》《唐伯虎尺牍》《唐六如先生笺启》的真伪作出明确的考辨。
  
  一、《六如居士尺牍》
  
  《六如居士尺牍》,署唐寅作。一函四册,光霁草庐印,无出版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有藏。此书被宋志英选人《明代名人尺牍选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影印说明据民国八年(1919)光霁草庐石印本。宋志英在《出版说明》里说“尺牍所特有的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容,则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如《六如居士尺牍》将唐伯虎与亲友往来的尺牍分为庆贺类、通问类、文艺类、荐托类、邀约类、求借类、索取类、馈送类、饯送类、勤勉类、家书类、禀启类、寿文类等,详细地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面研究唐伯虎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但笔者对此书是否为唐寅所著是存疑的。
  该书扉页有“祝枝山先生鉴定吴中才子唐伯虎尺牍君宜署”字样。接有《序》:唐君子畏,号六如居士。居城之西。偏玩世不恭,有睥睨一切之意。余向耳其名,闻声相思者数年。余亦傲口不愿交俗儒。宏治三年,与徵明游福昌寺,见楼壁题四言诗,狂放可掬,更觉钦钦。余和之云:宅此心体,沈矣洞洞。爽气西纳,妙月东奉。时临长津,以鉴群动。徵明笑睨曰:汝倾心唐寅耶?渠好使酒,与张灵昵。余当与汝偕访之。后以口循未果。壬子秋,方与子畏订交。是年,余举于乡,而子畏益诞肆不羁。切劝之,乃敛才就范。戊午获乡解,后以闱弊受谴。造放归,筑室桃花坞,以笔墨自娱,顾不自收拾。其与人往来酬答,虽文辞滑稽,而语有根桓。壬戌春,张君以子畏简书一册,属序于余。余惟昊中文物之邦,水秀山明,代生奇俊。子畏压岸自并,直呼杨修为小儿。宜五色笔峏,不可一世也。宏治十七年长洲祝允明序。此序疑点颇多。首先,“弘治”全部写成“宏治”,显系避乾隆之讳的惯常作法,从常理上看,明代的祝允明没有必要这么做。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祝允明最初写的就是“弘治”,可能是清代刊印时修改为“宏治”。即使这种假设可以成立,该序文的内容也颇多漏洞。序言中祝氏说“余向耳其名,闻声相思者数年。余亦傲口不愿交俗儒”,显然与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余访之再,亦不答”,是相矛盾的。序文又记有祝氏在宏治三年与文徵明游福昌寺,看到唐寅的楼壁题诗,很欣赏。文徵明问他是否倾心唐寅,还说要和祝氏一起拜访唐寅,但当时二人并未成行。直至“壬子秋,方与子畏订交”,更与史实不符。弘治壬子是1492年,时唐寅已23岁。据杨静庵《唐寅年谱》考证祝唐订交当在成化十八年,即1482年。有更多文献可以证明在弘治壬子以前,祝唐已有多次交往。早在成化二十三年,他们就曾同题过沈石田为洞庭东山王鎜《壑舟园》图。弘治初年,唐寅、祝允明、文微明等人还一起倡为古文辞运动。所以,这篇序文显然不是祝氏所作。
  序文不是祝允明所作,正文是否为唐寅所作呢?笔者也是存疑的。该书分四卷:卷一包括庆贺类、通问类、文艺类、感谢类;卷二包括荐托类、邀约类、求借类、索取类、讌赏类;卷三包括馈送类、饯送类、颂扬类、高尚类、勤勉类、箴规类;卷四包括戏谑类、宽慰类、慰唁类、家书类、仕途类、禀启类、募助类、寿文类、祭文类。这些尺牍呈现出鲜明的应用色彩,不但有去信,还有回信。但这些所谓的往来应答,并不是唐寅写给他的亲友的,所有的尺牍都没有明确的行文对象,没有明确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套话。类似于今天的应用文大全,兹举几例,如庆贺类有:
  《贺友父寿》
  庄周有云:“古有椿树,以八千岁为椿,八千岁为秋者”。尊翁先生年同绮里,社结商山。岂烦祝嘏,仍以冈陵耶。徒具一樽之淡酒,略申片念之微忱。上供寿域,以佐霞觞。惟冀莞存,勿挥是祷。
  《答》
  桑榆已迫,喜惧相参。兹值玄弧之旦,用申祝嘏之词。乃为人子者,分所当然耳。反邀先生,颁以隆仪。高情宠渥,感佩靡涯。通问类有:
  《承访失迓》
  枉顾篷庐,殊惭倒屣。得毋谓人如张属,地似竹林也耶。第弟实因尘务,偶尔出行。不然安肯摹门致烦题凤。想知己如足下,无不为我曲原者。但简贤废礼,究自怀惭。姑容请罪,仰乞汪涵。
  《答》
  雅慕韩公,图偿夙愿。不期晋谒瑶阶,正值云游别处。未睹芝眉,殊多歉仄。然眷恋曾殷于数栽。则趋承岂止于一朝,容屏蝟务,再聆清谈。莫谓来意未虔,依然麾我门外也。呵呵。馈送类有:
  《馈送中秋》
  三五清光,此夕为最。仆不能沽桑洛一石,与足下把酒问青天,诵秋色平分之句。惟具戔戔薄仪,少助庾楼佳兴。
  《答》
  秋光正满,不用焚膏,而清晖夜色,分外宜人。想足下此时兴固不浅,定多佳句。足以陲传。能令见者如听霓裳羽衣,不知身在广寒游矣。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显然不是唐寅的私人书信。但该书的每卷卷首均题有“古吴唐寅伯虎氏著同邑张灵梦晋编次”,据此这些书信应该是唐寅书写,张灵编次。但史料并无明确记载唐寅曾写过一本实用书信类的书,应为伪托之作。而且,现存唐寅的尺牍作品,如《与文徵明书》《上吴天官书》等在该书中未见收录一篇,也可证此书有伪托之嫌。从序文避“弘”字讳来看,此书应该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此书虽无助于研究唐寅的日常生活,但它作为清代中后期的应用文献,也有自身的价值。
  

二、《唐伯虎尺牍》
  
  《唐伯虎尺牍》铁琴屢主编辑,该书由上海大通图书社1935年6月出版。铁琴屢主,显然是个笔名,真人不知何许人也。该书有《唐伯虎小史》,此小史未题撰人。收写给25人的书信98篇,分别是与吴宽1篇,与文徵明3篇,与周东村5篇,与徐文长8篇,与祝希哲13篇,与张梦晋14篇,与沈石田11篇,与杨廉夫1篇,与王履吉5篇,与梅谷山人2篇,与朱彦明2篇,与沈徵德2篇,与钱明绶1篇,与严民望2篇,与孙秋原1篇,与徐昌榖2篇,与陈二南3篇,与孙可斋2篇,与进觉上人l篇,与汪晓庵3篇,与季孟直2篇,与周秋山6篇,与朱祖望3篇,与法霞和尚2篇,与徐索3篇。
  该书的《唐伯虎小史》未依史实为据来撰写唐伯虎,而是多以唐伯虎轶事为据来写伯虎,多有失实之处。如论伯虎画作时,说“时吴中言书画者,以唐祝文沈并称,而唐画尤奇,尝于夏日画海狮图,又有蚁阵鸦阵等作,皆前人所无,信手挥洒,都有妙趣”,所谓“海狮图”、“蚁 阵鸦阵”这些画作,都是唐伯虎轶事里的记载,不足为凭。对于唐寅的传世名作如《孟蜀宫妓图》《嫦娥执桂图》《山路松声图》等等反而只字未题。记伯虎事迹,几乎是伯虎轶事的连缀,如伯虎与客出游,见果园,盗果堕厕之事;与祝希哲扮乞儿,沿门求乞,得钱沽酒,就古寺中作狂欢之事;以妓匿舟戏徵明事;又有与希哲游维扬,伪作元妙观募缘道者,谒盐使作诗诈银与妓游之事,等等。盖作者并不了解历史上的唐寅其人,仅阅读过与唐寅相关的一些逸闻轶事。这种书写方式也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方便书籍销售的目的。
  关于该书所收书信的真伪问题,由于该书辑者对这些书信的文献来源未做任何说明,所以必须对此辨析说明。经笔者查对文献,得出这些书信可谓真伪混杂。从书信涉及的人员来看,有史可查的与唐寅交往过的人员有吴宽、文徵明、周东村、祝希哲、张梦晋、沈石田、杨廉夫、王履吉、梅谷山人、朱彦明、沈徵德、严民望、徐昌毂、周秋山、徐素等人;而徐文长、钱明绶、孙秋原、陈二南、孙可斋、进觉上人、汪晓庵、季孟直、朱祖望、法霞和尚等人与唐寅的交往则暂未见有关史料记载。在这98篇书信中,大体可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真实的书信交往;一种是可能根据唐寅诗作捏造的书信;一种是暂无任何根据的书信。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真实的书信交往,这类作品有5篇,分别是《上吴天官书》《与文微明》《答文徵明》《又与徵仲》《与周秋山》(第2篇),这5篇书信明确见于明代所刊刻的唐寅作品集中。
  第二种情况是可能根据唐寅诗作捏造的书信,这部分书信主要是写给跟唐寅有过交往的人员如周东村、祝希哲、张梦晋、沈石田、杨廉夫、王履吉、梅谷山人、朱彦明、沈徵德、严民望、徐昌榖、周秋山、徐素等人。但书信内容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这些书信的内容有的和唐寅及其朋友的轶事有明显的巧合,有的与唐寅诗歌作品有明显的呼应,可以说这部分书信是根据史料记载捏造出来的书信。如《与祝希哲》(约戏文徵仲):近来秋光清冷,甚益野游,仆已酒治命舟,素儿亦相随,拟月徵仲同往。惟此君不近声色,若知有素儿,必不肯至。仆拟先藏素儿与舱尾,俟荡舟中流再出见,则不虞徵仲远遁矣。足下以为何如?明日早过我,作竞日畅游也。我们对比《唐伯虎先生外编》卷三的记载:文微仲素号端方,生平未尝一游狎邪。伯虎与诸狎客纵饮石湖上,先携妓藏舟中,乃邀徵仲同游。徵仲初不觉也。酒半酣,伯虎岸帻高歌,呼妓进酒。徵仲大诧,辞别。伯虎命诸妓固留之,徵仲益大叫,几赴水,遂与湖上买舴艋逸去。可见,该书信明显与史料记载的伯虎轶事异常相近,不过编者把这则轶事改成了唐寅写给祝允明的书信;把史料中的妓女改成了“索儿”,乃是因为唐寅曾有一首诗《哭妓徐素》,这首诗歌感情真挚,颇为感人。徐素确实是与唐寅有过交往的一位妓女,但匿与舟中之妓是否就是徐素未见文献记载。又如《与沈徵德》:昨承招饮,狂欢一日,报恩寺里,小驻游踪,霞鹜亭中,迭排酒阵,诚不负良时也。酒酣命笔,辄觉不韵,此可徵狂奴心力日衰,不似当年敏锐矣,奈何奈何!归后自思,颇觉不安,略事修改,辄复录呈。“水槛凭虚六月风,英豪相聚一樽同;水光错落浮瓜绿,日影玲珑透树红。谬以上筵尊漫客,喜留新契再禅宫;云衢万里诸公去,马笠不知何处逢!”这则书信与唐寅的一首诗歌作品也有明显的呼应关系,这首诗就是《沈徵德饮予于报恩寺之霞鹜亭酒酣赋赠》“水槛凭虚六月风,英豪相聚一尊同;水光错落浮瓜绿,日影玲珑透树红。谬以上筵尊漫客,喜留新契再禅宫;云衢万里诸公去,马笠不知何处逢!”。可见《与沈徵德》这封信明显是根据唐寅诗作而来。再如《与严民望》:婺星耀彩,锦悦增辉节近中秋,觞开八秩,想当戏彩,以娱高年,仆所居稍远,不克登堂,谨奉薄礼,兼之小诗,用献下忱,以当遥祝,希呼贱名,代为晋酒。“八旬慈母女中仙,九转丹成妙入玄;阶暗彩衣娱白发,月明黄鹤下青天。悦悬锦带遥称诞,酒滟金卮共祝筵;寿算欲知多少数,蟠桃一熟九千年。”
  唐寅集中曾有诗《寿严民望母八十》“八旬慈母女中仙,九转丹成妙入玄;阶暗彩衣娱白发,月明黄鹤下青天。蜕悬锦带遥称诞,酒滟金卮共祝筵;寿算欲知多少数,蟠桃一熟九千年”。可见编者不过是在这首诗前加了一段套语,就成了一封书信。类似的例子,不再一一列举,这部分书信的价值是很值得怀疑的。第三种情况暂无任何根据的书信,那就是写给徐文长、钱明绶、孙秋原、陈二南、孙可斋、进觉上人、汪晓庵、季孟直、朱祖望、法霞和尚等人的书信,这些人与唐寅是否有过交往,笔者暂未在他处见到相关史料记载,不知编者从何处得来的这些文献。最为荒诞处在于《与徐文长》八篇,其一为“问候”有“不见足下三年,以胶漆之心,分为南北身,各欲白头,奈何奈何”。唐寅卒于1523年,徐文长生于1521年,伯虎卒时徐文长才三岁,此信的真伪确可一目了然。唐寅曾在崔莺莺图像上有题画诗《题崔娘像》,后来徐文长见到了这幅画及唐寅的题诗,徐文长作有《唐伯虎画崔氏像因题,余次韵三首》。大概编者只知道徐文长的人和诗,就认定徐文长和唐寅有交往,没有考虑到二人的年龄差距,遂产生了这样奇怪的八封信。
  总之,本书除5篇有文献依据的书信之外,其余作品均不可靠。
  
  三、《唐六如先生笺启》
  
  《唐六如先生笺启》,吴门紫樱轩珍藏,虞山襟霞阁印行,无具体印行时间。
  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藏书名为《唐六如先生小简》,上海崇文书局印行,无具体印行时间,内容完全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本一致。下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本为例论证。
  《唐六如先生笺启》书首有《解元六如公小传》,不提撰人。内容为“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晚号六如。苏州府附学生,弘治十一年戊午应天乡试,中式第一名举人。工古文,画师周臣,而青出于蓝。远攻李唐诗词。效自居易,令人解颐。书得赵吴兴体而妍雅,赋性疏朗,任逸不羁。与同里张生灵纵酒不事生业,祝允明规之,乃修举业。闭户经年,得领乡荐。会试有富家子江阴徐经载与俱北,既入试,有友南濠都穆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陷寅,斥椽于浙藩。自署其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宁藩宸豪厚礼聘之,察其异志,佯疯私还。风流自资,治圃城北桃花坞,日饮其中。成化庚寅生,嘉靖癸末卒。年五十四。著画谱并集传于世。此传文倒是基本依据史料记载而来,基本符合唐寅的人生经历。

再有《圣叹外书》:“圣叹旅吴门三月,斫山造乎寓。挟唐六如先生笺启一册,请于予曰:‘愿为是书加评骘’。圣叹方事乎唐律诗也,然六如才子也。才子之书,而可负乎。乃请假二月之闲,吾当粗说是书。于是挈之返秣陵,经月而成。……”可知金圣叹评点过此笺启。
  书后有潘氏跋文:六如居士轶事,求之吾乡耆旧,类能道也。每尝以为齐东野语,不足徵信。今年春,偶于金陵旧书摊上,见六如居士手抄笺启一册,异之。遂以重价购归,唯稍有散佚处。乃重加修订,诚可宝也。书中悉当日六如闺中韵事,脂粉香泽,其事与耆旧之

说相吻合。为六如诗文集所无,恚乡里耆旧之说,其果有乎?然循六如正传,兹事又非实。书中字迹,圆动雄丽,非近人可摹。文笔又雅净洒逸,读之有遗味,则又非可以赝鼎也。余爱其文笔雅丽,长日无事,反复朗诵,无厌时也。岂六如真有此一段风流佳话。不然,何自号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乎。嘉庆十四年夏端午后一日紫樱轩主人尘隐潘氏识。
  以上可知,此书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唐寅的书信,一是金圣叹的评语。此书所收书信74篇,主要是写给祝允明、文徵明、周文宾、九空、陆昭容、谢天香、秋香、罗秀英、春桃、蒋月琴、马凤鸣、李传红、张月琴、银箫等人。关于书信的真伪,考史料可知应为伪造。因为除祝、文是唐寅之友人外,其余诸人多于史无据,倒是均可见于《八美图》《换空箱》《三笑姻缘》等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流传于清代乾隆年间,书信的内容也多是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八美图》主要叙述唐寅乡试后,游紫竹庵,遇翰林之女陆昭容,爱其美貌,追踪至陆府。男扮女装入陆府为婢,伺机见昭容,吐真情,私订终身。昭容之婢春桃,唐寅许诺以后娶其为妾。唐寅求枝山为媒。娶了昭容。又夸口娶八妻。乃先后娶得罗夫人之女秀英,甥女谢天香、云峰庵尼姑九空、故相之女马凤鸣、前洪洞知县之女蒋月琴,妓女李传红,加上昭容,春桃,凡八美,共事一夫。《三笑姻缘》是在《八美图》故事基础上的延伸,唐寅娶了八位妻子之后,再遇秋香,开始新的追求。《换空箱》则是讲文徵明娶许金姐、李寿姑、杜月芳的故事。都属子虚乌有。该书所收书信基本上是唐寅写给这九美的,且信件内容与此三个故事密切相关。显然,这些书信不可能是唐寅所作。即便是那些写给祝允明、文徵明的书信也多于史无据,如《贺祝枝山闱捷书》:闲得手报,足下省闱一战,窃取榜魁。信足以为吾曹张目矣。可喜可贺,孝廉头衔,乃为毒蛇甫翼,此后诈戈私利,苦煞小民耳。奉上青蚨五百,知足下与孔方结交,故不复置礼物。秀才人情,不过尔尔。足下以为薄否。本欲作诗相贺,以事集。急切不得佳句,如何如何。诸希哂纳。并颂平安。查陆子余《祝先生墓志铭》有“岁壬子,举于乡”。仅记载祝允明弘治壬子(1492)年中举,并未说明祝允明是这年乡试的榜魁。查《江南通志》卷一二七,可知弘治壬子的解元是顾清。结合史料,可见此书信必为伪作。又如《致文徵明书》:以足下之珠玉,不幸而隐于空箱,岂不可惜。今日脱颖而出,奇锋未伤,真可谓武陵才子铮铮出头地矣。他日衾中一试,当使许金姐、李寿姑、杜月芳,辟易莫当也。枕畔余间,善颁珠玉。寅拜首。此信显系来源与文学作品《换空箱》,许金姐、杜月芳、李寿姑都是其中的人物。历史上的文徵明仅娶过昆山吴愈之女,且行事严谨,生平无二色。黄佐《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夫人昆山吴氏,河南参政愈之女”。王世贞《文先生传》:“内行尤淳固,与吴夫人相庄自首也。生平无二色,足无狭邪履”。至于那些写给秋香、九空等人的书信,更是凭空杜撰。
  唐寅娶八美之后再娶秋香成九美的故事在清乾隆年间已比较流行,乾隆年间的禁书目录中已有弹词曲本《三笑姻缘》。清乾隆、嘉庆年间说唱艺人吴毓昌曾创作有《三笑新编》,刊行于嘉庆六年(1801)。可见这个故事在19世纪初非常受欢迎。《唐六如先生笺启》中潘氏跋文落款“嘉庆十四年”,该年是公元1809年,紫樱轩主人尘隐潘氏不知何许人,看跋文可能是吴中一带的人。潘氏说此文是他从金陵旧书摊上购得的手抄本,所记内容虽然于唐寅诗文集中不见记载,但还是符合流俗传闻中的唐寅行事的。又说此书文笔“雅净洒逸”,令他爱不释手,反复吟诵。事实上,文中书信内容庸俗鄙陋,上文《致文徵明书》就内容卑琐,文字恶俗,何有“雅净洒逸”之感。因而,从跋语的时间1809年来看,该书显系书商为了谋利,据流行的文学作品伪造出来的书信。
  关于金圣叹的评语,也应该是伪造的。金圣叹生于1608年,卒于1661年,如果金圣叹评点了这些书信,那这些书信显然应该在1661年以前就已经存在。据所谓的《圣叹外书》,这些书信是好友王斫山请他评的。然而,笔者在《金圣叹全集》中并未见到有这篇《圣叹外书》。且这些书信涉及之人物来自的文学作品流行于清乾隆年间,都在金圣叹之身后,何来生前品评之说。显然是书商为了销售,伪造出的评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8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