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探究昆曲中折射出的中国古典美学文化

探究昆曲中折射出的中国古典美学文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探究昆曲中折射出的中国古典美学文化

 昆曲是融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历史悠久,被誉为“百戏之祖”,无论是在中国的文学史、音乐史还是论文联盟http://戏曲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自江南水乡中孕育而出的古典剧种,浸润着吴地氤氲的水汽,在那一出出折子戏中,吴地的纤细、婉约与大气纤毫毕现。然而昆曲中究竟有怎样的美,能令古人为之倾倒,传唱不绝?而曾今哀婉地淡出人们视线的昆曲,又是以何种魅力重返世界舞台?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音乐不可能脱离人的控制和行为孤立存在,音乐是由构成其文化的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形成的人类行为过程的结果。”①昆曲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外显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缩影。吴地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江南的小桥流水给人宁静安逸之感。水使吴地的文化散发出奇特的艺术光彩。于丹曾说:“人生有了水分,心就会变得柔润而多情。”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孕育出了许多对昆山腔做出重大贡献的吴士,他们放弃仕途,回乡修造园林,砌一堵高墙隔开尘世,寻找各自精神的乐土。经过文人雅士改革后的昆山腔,“气无烟火,功深熔琢,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散发出园林般“体局静好”的美感。所以,昆曲的兴盛是与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一脉相承的。他们良好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典雅的品味,而吴地闲适安逸的诗性生活,使得文人追求一种空灵的境界,这也造就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填南词必须吴士,唱南曲必须吴儿”,昆曲之雅,在于它凝结了吴文化趋雅的精髓。
  吴地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昆曲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三千多年前,泰伯、仲雍两兄弟为遂父志,三让天下,不远千里来到长江三角洲的荒芜地带,给当地的原住居民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农业成产技术,造就了后世江南历代的富庶的盛景。泰伯身上里仁、和谐、谦让的高尚品德在吴文化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核心内容,并在一代代的吴地人民中传承和发扬,而这也使得孕自吴地的昆曲之中有了一种“中和之美”的艺术美学精神。“和”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它主张在“礼”的节制下,心理和伦理,个体与社会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而在美学的概念中,悲剧是最高的审美形式,但在昆曲中,剧作家似乎设定了这样一种模式:一生一旦,两人在世界上寻寻觅觅,终遇知音,但是都要经历波折后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这个模式有些以偏概全,但随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大团圆的结局化解了剧中所有的哀伤,这种“哀而不伤”的和谐之感,使人们在听唱昆曲的时候能够找到内心世界的平静。所以明清时期的文人纵然在国破家亡之际也都放不下看戏、听曲。舒缓的节奏,曼妙的曲调,所有乱世之中的愁绪都被暂时搁浅了下来,暂离忧愁,寻一片精神净土。
  吴地气象万千,江南水乡的平静悠远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自古令人心驰神往。昆曲中的“至情至性”也与吴文化的诗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明代中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时已有“苏常熟,天下足”美誉的江南犹有生气。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官府提供了大量的赋税,吴地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促使昆曲艺术进入全盛时期。江南的富庶,社会环境的安定让吴地百姓过上了宁静平和的生活。也正是这种安逸催生了江南的诗性文化。许多吴地的文人以诗言志,留下不甚枚举的华丽篇章,受这种传统创作思想的影响,剧作家们也在将自己的人文情怀写入剧中,使昆曲更趋于雅化,区别于其他声腔剧种。同时,吴地充满情趣的诗意生活也为昆曲的创作注入生命的灵动。有这样一句话: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高墙将尘世隔开,不愿被人打扰,园林中的景致是细腻而温婉的,文人们在尘世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这种远离封建朝廷,逃避官场混乱而追求安逸闲适生活的思想,是吴地人最高的生活向往。园林的构造讲究细节、品味和意境,园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一桥一廊,一字一画,都是在经过文人和建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造者们细致的斟酌后,才安置于园中的恰当位置,成为隽永,昆曲亦是如此。文人们像经营自己的园林一样,从审音度律、脸谱妆容到舞论文联盟http://台表演,一一严格要求,为求符合心意,甚至亲力亲为。家班在园林中的演出更是彰显出他们独特的品味。所以,园林与昆曲往往相辅相成,显现出至情至性的光辉。
  在吴文化的熏陶下诞生的昆曲,还发散出浓郁的江南人文气息。无论是杜丽娘因梦而死的痴情,还是史可法沉江殉国的悲壮,亦或是史香君血溅诗扇的坚守,昆曲中的人物被文人雅士赋予了吴地人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舞台上呈现。水乡所承载的不只是温婉,也有一种磅礴的浩然正气。历史上的吴地人,不乏像伍子胥头颅高悬国门这样的血气之士,他们的事迹已成为一种文化烙印,深深地刻在吴地人心中。他们骨子里的那种敢于反抗压迫的刚强意志,同样也体现在致力于昆曲创作的文人身上。明末宦官专权,世道险恶,程朱理学不断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此时人文主义思潮涌现,剧作家们将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想诉诸于笔墨,他们心灵深处针砭时弊的批判意识和对人生的真切感受,使得作品中蕴含着他们各自的人生追求和对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清兵南侵,在亲身经历明王朝的覆灭后的文人,满含了对异族统治的反感和对前朝追忆之情,这使得由明入清的剧作家对历史的兴衰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南洪北孔”造就了昆曲史上最后的辉煌,无论是《长生殿》中唐明皇迎像哭像的伤心欲绝,还是《桃花扇》中李香君“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的气魄,无不显露出文人对历史兴衰的感叹。这是一种悲壮的情感,同时也是深情、细腻的另一种表现。历史在昆曲中幻化为瞬间,如同一个还没做够的美梦,一下子破灭了。
  昆曲中至情至性的美,纤细、曼妙、空灵,浸润着吴文化的芳香。当它不再只流于吴地而举国为之狂热时,便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折射出这个民族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安宁。在“花雅之争”中的节节败退的昆曲,香火并没有从此熄灭,它的传承和如今重返舞台的光辉,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更显珍贵。今天的人们少了“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那个时代的从容与纤细的心境,因为昆曲舒缓的节奏,迤逦的曲调似乎已不适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正如《中国的昆曲艺术》一书中所说道:“昆曲中没有现代人的嗔喜怨怒,它实在也不必有这些东西,要到它那里寻找现代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误解。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是,不一定要强求昆曲来适应我们,它就是在展示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精英倾注着的人生理想和文化追求,那是值得我们礼遇和尊敬的。”②如今,“慢活”的概念重返人们的脑海,人们开始讲究回归自然,享受宁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正是吴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么?于丹曾说:“有多少人在这个世界上寻寻觅觅,寻找自己的真心所依,终其一生不得结果?”③在这个什么都“快餐化”的时代中,职业不一定代表自己真正的梦想,婚姻不一定代表发自内心的厮守终生,每个人在这个体制化的世界像行尸走肉般忙碌着,灵魂终究找不到托付。昆曲中的闲适安逸也许不属于我们,因为我们的情感中有太多的粗糙,但昆曲中那种诗化的意境是每个现代人都为之心驰神往的。所以当昆曲重返舞台,生活在喧嚣中人们便渐渐乐于去倾听昆曲那悠扬婉转的声音,体会那样一种“静听苹果花开,细数桂花声落”的细致心境,品悟人生的至情至性。
  如今,迈入现代化的吴地依旧繁华。那些文人雅士审音度律之处,早已被包围在高楼大厦之中,高墙外车流穿梭,生生不息。在日益西化的生活里,历史没有湮没,文脉依稀可见。漫步在古典建筑之中,仿佛可以听见百年前悠扬的笛声。这里的人们至今说着保留较为完好古声的吴方言,穿过百年,静静地诉说着流淌的历史。现代吴地人的生活中,仍能体会到那一份生活的闲适与安逸,徜徉在古典园林、历史街区中,远处的古刹依旧诉说着吴风遗韵。吴地人诗性的生活方式不会改变,昆曲的典雅光辉永不消逝。吴文化虽是地域性的,但她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而昆曲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民族对美的追求。
  注释:
  ① [美]艾伦·帕·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
  ②《中国的昆曲艺术》编写组《中国的昆曲艺术》,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③ 于丹《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华书局,2007年版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9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