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艺术为什么不是摹仿、表现与反映?

艺术为什么不是摹仿、表现与反映?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内容提要:什么是艺术是美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针对历史中的几个影响很大的艺术定义或对艺术本质的看法,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与理由。

关键词:美丽的美学艺术摹仿、表现、反映

在历史上,什么是艺术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人们关于艺术的定义也是多得无法统计。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正式给出美丽美学的艺术的定义之前,先来结合几种影响很大的艺术定义或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看看艺术不是什么。
要判定艺术不是什么,有一个方法很简单也很方便,这个方法就是可逆性方法。什么是可逆性方法呢?给艺术下定义就是规定艺术是什么。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给艺术下定义就是把艺术规定为x。所谓用可逆性方法来判定艺术不是什么,就是反过来看x能不能作为艺术,如果x不能作为艺术,我们也就可以确定艺术不是x,即使人们还不知道艺术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而只凭直觉来判定。
一、美丽的美学要否定的第一个艺术定义是艺术是一种摹仿
在二千多年以前,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的摹仿说了,“直至今天,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还常常持这种看法。”1但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这里试举几例。
丹纳曾经举过很多例子来说明艺术不是摹仿,“就拿雕塑来说,复制实物最准确最逼真的办法是用模子浇铸,可是,一件浇铸品虽好,却肯定比不上一个好的雕塑。又如另一艺术门类的摄影,它也是艺术,它能依靠线条和光影的浓淡把实物的轮廓与形体在平面上复制出来,这个复制品与实物完全相同,分毫不差。毫无疑问,对绘画而言,摄影是很好的助手,但是,绝不会有人把摄影与绘画相提并论。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肯定正确的模仿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悲剧吗?最好的悲剧应该是重罪庭上的速记,因为,重罪庭上的速记把所有的话都一句不漏地记录下来了。可是事情很清楚,即使在法院的速记中偶尔能发现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词汇,那也是屈指可数。速记能给作家提供材料,但速记本身并不是艺术品。”2
黑格尔也反对艺术的摹仿说,他说,艺术“既以摹仿为目的,问题就不在于所应摹仿的东西有怎样的性质,而在于它摹仿得是否正确。美的对象和内容就被看成毫不重要了。”3“我们如果看一看各门艺术,我们就会发见绘画和雕刻所表现的对象虽然象是逼肖自然的或是基本上是从自然假借来的,而建筑(这也属于美的艺术)和诗却都很难看作自然的摹仿,因为这两种艺术都不限于单纯的描写。”4“因此,艺术的目的一定不在对现实的单纯的形式的摹仿,这种摹仿在一切情况下都只能产生技巧方面的巧戏法,而不能产生艺术作品。……尽管自然现实的外在形态也是艺术的一个基本因素,我们却仍不能把逼肖自然作为艺术的标准,也不能把对外在现象的单纯摹仿作为艺术的目的。”5“摹仿自然虽然象是一个普遍的原则而且是许多伟大权威人士拥护的原则,却至少是不能就它的这样一般的完全抽象的形式来接受的。”6“靠单纯的摹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象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7
我国的彭锋则说:“显然,我们很容易找到将艺术定义为摹仿的反证。一方面,存在许多毫无摹仿的艺术作品,如许多音乐片段、无对象的绘画和抒情诗歌等等,很难说它们摹仿了什么。另一方面,许多摹仿的东西又不是艺术作品,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摹仿行为,很少有人把它们作为艺术作品来欣赏。因此,把摹仿当作艺术的惟一的规定性是不够严谨的。摹仿既不是定义艺术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定义艺术的充分条件。”8
在人类的科学体系中,有一门科学叫仿生学,这门学科专门研究生物的特殊功能与原理,以便把这些功能与原理应用于其它人造设备上,使这些设备也具有与生物相同的功能。如蝙蝠借助于超声波可以在充满障碍物的空间里自由穿梭,借助于这个原理,人们制成了声纳等设备。再如,我们知道,轮船在水中航行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因此,为了减少轮船在航行中所受到的阻力,提高轮船的速度,人们就把轮船的外形设计成与鱼类外形相似的流线型等等。仿生学中的摹仿可以说是最科学、最本质的了,然而,仿生学难道可以称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吗?恐怕从来就没有人这么认为过。
二、美丽的美学要否定的第二个艺术定义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这一说的代表人物也很多,如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但是,正如我国的彭锋所说的:“同将艺术界定为对现实的摹仿一样,将艺术界定为情感的表现也是一个极不完善的定义。我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反证。许多艺术作品并不表现情感,而更多的情感表现不是艺术作品。”9他还说:“将艺术定义为情感表现还会带来一个棘手的难题:假使一个作品表现了情感,我们能说这种情感就是作者的情感吗?我们能够确定作者在创作时就处在这种情感状态之中吗?如果我们不能确定作者在创作时正处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之中,那么将艺术定义为情感的表现就是十分荒谬的。”10这个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
苏珊•朗格也曾对情感的自我表现说予以有力的反驳,她说:“我现在已经确信,艺术品的情感表现——使艺术品成为表现性形式的机制——根本就不是症兆性的。……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要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然而当人们步入音乐厅的时候,决没有想到要去听一种类似于孩子的嚎啕的声音。假如有人把这样一个嚎啕的孩子领进音乐厅,观众就会离场,因为人们不需要自我表现。”11
三、美丽的美学要否定的第三个艺术定义是艺术是对世界的反映
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在《当代文艺问题十讲》一书中,就文学这门艺术说道:“文学当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须反映现实的。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了,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12“把文艺的意义、作用,局限在反映生活这一点上,就等于是否定了文艺的存在的必要。因为,如果我们所要求于文艺的只是在于概括地反映现实现象,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的话,那么,科学会把这些作得更精确、更可靠的。这样,文艺就失却了它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而存在的意义了。然而,人们却并不因为有了科学就不需要文艺,而文艺也并没有因为科学的日益发达而渐趋衰落,可见文艺一定是有它的特殊的、不是科学所能代替的任务的(这种任务,在高尔基看来,就是影响人,教育人,就是鼓舞人们去改造现实,改造世界,使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且,假如我们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对于那些杰出的抒情诗篇,以及从个人主观的热情与理想出发的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之如此为人喜爱,如此受人重视,就很难解释了。”13
那么,“形象地反映现实”能不能作为艺术的定义呢?首先让我们反过来来看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已经能够用火箭把人送上太空,长征火箭那庞大的身躯、在发射时所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音、耀眼的火焰、巨大的水气团以及它那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等都无不给人以形象的体验,同时,中国人用火箭把人送上太空这个事件也反映了许多现实的内容,如中国的科技水平、中国科学家们的智慧、中国科学家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信心与雄心等。然而长征火箭是一件艺术品吗?或者说用长征火箭把人送上太空这件事件是一件艺术品吗?显然我们不能这样认为。
其次,如果说用长征火箭把杨利伟等人送上太空,不是人“主动地用形象来反映现实”,而只是用于科学研究,因而,火箭或用火箭把人送上太空不是艺术,那么,人“主动地用形象来反映现实”是不是就一定能作为艺术的定义呢?让我们来看一看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
在张前所主编的《音乐美学教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海宏对视觉形象在音乐中的表现情况的说明:“‘形象’的概念在我国以往的音乐美学中已经被过分地扩大了”14,“并非任何视觉对象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表现。音乐与视觉空间感虽然有三个纬度上的联觉关系(音高与上下——纵向空间高低、深浅的联觉,音长与长短——水平空间延展的联觉,音强与远近——深度空间远近的联觉),但音乐的时间感所对应的空间的延展感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如从左到右),而不是双向的。因此所有带双向空间延展的形状均不能与音响构成联觉关系。”15“声音的音高、强弱、节奏与速度、紧张度及发音状态等五种要素,与视觉感受中颜色的亮度、形状的大小、重量的轻重、力量或能量的大小、运动与变化程度的强弱、运动与变化的节奏及速度等具有联觉对应关系。凡是要用音乐来表现的视觉对象,必须在以上所说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与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应关系。对于视觉对象的识别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信息,即对象的轮廓和颜色的色调不能在音乐中得到表现”16,“由于音乐不能直接描摹视觉对象的形状轮廓,而形状轮廓是视觉对象识别中最重要的信息,因此,音乐对视觉对象的表现是很模糊的”17。
如果说绘画、雕刻、建筑等视觉艺术能直接通过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情况,而文学也能够通过创建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情况,那么鉴于有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因此说所有的艺术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情况就不妥当了。音乐塑造形象的能力是很差的,而音乐却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很难让人接受“艺术是形象地反映现实”或者是“主动用形象来反映现实”这些定义的,这些定义是不能通过音乐艺术这一关口的。其实,即使是对文学这种艺术,也还是有许多人对艺术的这些定义是表示怀疑的,如童庆炳就说过这样的话:“对于‘文学的根本特征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这一类说法,我一直怀疑它的正确性。”18

实际上,任何人工制品(不仅仅是艺术品)都能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许多情况,甚至包括过去的与未来的情况,如一件文物就可以形象地反映过去的许多情况,而且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情况,还包括制作人精神方面的情况,因此文物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然而,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是艺术品。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要用到一些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以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其中的原理与过程,这些挂图、模型与演示实验都能够形象地反映许多科学的原理与过程,而谁都知道,谁也不会把这些挂图、模型与演示实验称为艺术。因此,总之,一般地把艺术定义为某种内容的反映或是形象的反映是不正确的。
艺术不能定义为一种反映,我们还有一种充分的理由。科学就其目的和本质来说可以定义为一种反映,而艺术哪怕只就常识来看也都不能被看作一门科学,因为常识告诉我们,艺术中充满了夸张与虚构,如艺术中可以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式的夸张,也可以有斯威夫特关于小人国、大人国的虚构,甚至还可以有物体速度超过光速这种违背科学常识式的虚构。然而这些夸张与虚构在科学中却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违背科学的精神与道德的,这正如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一文中曾经所说的:“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19如果艺术可以定义为一种反映,那么这些夸张和虚构是不应该出现在艺术中的,因为这些夸张与虚构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是会误导人的。
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上田敏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得非常肯定:“科学与艺术是不同的。其差别,前者用理来分析,后者则用情来综合地味得。”20
也许有人会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来论述和证明艺术的反映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21在二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得出这种思想与观点确实很伟大,但在二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这种观点就值得推敲了,因为在今天的自然科学领域,决定论已经受到了绝对有力的挑战。在量子力学中,有许多经典的概念和观点都得到了修正,如电子的轨道概念就被几率概念所代替等。在量子力学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测不准原理,即位置与动量是不能同时被测准的,为此,上个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史上还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论战,一方以爱因斯坦为代表,坚持决定论,另一方以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为代表,坚持量子力学的非决定论。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呢?不是爱因斯坦,而是玻尔!因此,尽管二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教导人们要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来创作艺术,然而艺术中却仍然充满了夸张与虚构,充满了偶然性的内容。实际上,艺术之所以能够突破可然律或必然律,能够充满夸张与虚构,原因不是别的,这是因为人有无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人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可以突破可然律或必然律,可以允许夸张与虚构,可以允许偶然性的内容存在,仅此而已。例如,在我国著名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只猴子,然而这只猴子却会说人话,有七十二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一万八千里等等,很显然,这些都是明显的虚构,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谁会因为这些虚构而拒绝阅读这部小说呢?当我们被这部小说所吸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这些虚构而终止阅读吗?不会。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完全允许这些虚构,仅此而已。
不把艺术的定义为一种反映,这是否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或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或存在的反映,而艺术是人有意识创造的产品,那么说艺术是一种反映又有什么错呢?在这里,笔者首先要声明的是,美丽的美学并不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或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美丽的美学认为,艺术能够反映客观现实的一些情况,因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另外,一个人造事物总是含有人的目的的,而且总是用一定的物质构成的,因此任何一件人造事物包括艺术品就总是反映着制作人的一些情况以及与制作材料有关的情况如技术水平、时代背景等。但“能够反映一些客观情况”与“把反映客观情况作为艺术的定义”却是两回事(后者要求反映必须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而前者就没有这个要求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或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是从哲学的高度及最一般的角度所概括出来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概括地说明了所有人造事物都有一个共性——反映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我们据此把所有的人造事物都说成是一种反映就不妥当了,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仅仅是只有一个性质,而是有多方面的性质的,其中有的性质是本质的属性,而有的性质却是次要的性质,是非本质的属性。在所有的人造事物中,唯有科学才有资格被称为“反映”,因为只有科学才能胜任“反映”这一任务和职责,反映性可说是科学最本质的属性,而这一性质对于艺术来说就是次要的性质了,是非本质的属性了,如果把反映性当作是艺术的本质属性,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反映,那么这就是把艺术当作科学了,就是要用艺术来代替科学了,然而这是根本不现实的。另外,如果我们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反映,那么,因为一切人造事物都反映着许多内容,因此一切人造事物就都有理由申请成为艺术,而这是多么荒谬啊。总之,美丽的美学认为,艺术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些情况,但反映性仅仅是艺术的一个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艺术不能笼统地被称为一种反映,我们也不能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反映。美丽的美学仍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是不会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或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直接推论出艺术的定义。至于美丽的美学关于艺术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反映”这个概念在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什么,美丽的美学在后文中对这些问题都会有明确的交代,读者应该马上就能够看到。
那么不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反映与一种科学,这是否会减弱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呢?不会!科学因为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因而科学对于人类来说有着极大的功能与价值,但艺术不必仰仗科学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从而来获得人们的尊重(当然,艺术可以利用科学,正如科学可以利用艺术一样)。在下一节我们将看到,艺术有其独特的与伟大的功能与价值,虽然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和科学不同,但与科学相比,艺术对于人类来说,其功能与价值是毫不逊色的。

注释:
1 彭锋著:《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09页。
2 丹纳著:《艺术哲学》缩译彩图本,曾令先李群编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1页。
3、4、5、6、7 黑格尔著:《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第2版,第55、56、56—57、56、54页。
8、9、10 彭锋著:《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10、211、211页。
11 苏珊•朗格著:《艺术问题》,滕守尧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8页。
12、13钱谷融著:《当代文艺问题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第86、90—91页。
14、15、16、17 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24、124、124、125页。
18、童庆炳著:《文学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3页。
19 毛泽东著:《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横排本,第264页。
20 上田敏著:《现代艺术十二讲》,丰子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78页。
21 亚理斯多德著:《诗学》,罗念生译;贺拉斯著:《诗艺》,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12月北京第1版,第28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469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