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海洋》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海洋》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海洋》

在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已取得长足发展并渗透到其它学科的背景之下,生态美学应运而生。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哲学的视野、生态学的原理、生态伦理学的情怀和美学的方法研究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学科。生态美学注重生命之间平等性,即生物圈中的一切生命都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存、繁衍和体现自身、实现自身的平等权利。生态美学强调生命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所有生命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生态美学将生命之间的和谐看作最高的美学形态,而和谐的核心是生命的共同存在与延续。

电影《海洋》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影片分为两大部分,前45分钟深入、完整地呈现了壮美辽阔、神秘而富饶的海洋世界,后50分钟展现了被人类破坏和污染的海洋世界。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电影《海洋》,可以发现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把美好的东西完美地呈现给人看,展现给我们的是具有生命性、关联性和和谐性的美丽海洋生态;而影片后半部分则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展现给我们的是被人类扰乱的丧失了生命性、关联性与和谐性的海洋。

一、完美和谐的海洋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生命不只是人的生命,而是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整个生物圈的生命活力,生态美在生命自诞生到消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展现。电影《海洋》前半部分展现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海底世界,让观众欣赏到海洋系统的生态美,感受到海洋中的生命活力以及万物相互关联与和谐的特征。很久很久以前,大海是未被人涉足过的领域,大海的生物们共同分享着这个家园,它们成群而居,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想游到哪,就游到哪。影片介绍了海洋里许多漂亮得让人窒息的海底生物,尤其无数奇异生物类型以及闻所未闻的海洋现象,例如,悠然又庞大的魔鬼鱼,稚嫩又慵懒的海象,无惧又悠闲的鲸,团结拼搏的鱼群。

电影《海洋》中的生态景象之所以令我们为之惊叹,是因为它勾起了我们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审美价值的发现,而且是生命的共感。生命的共感既体现了生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命之间的共通性,也反映出生命之间的共命运感,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而并非自然的独奏曲。影片《海洋》的确不仅使观众发现海洋生态的审美价值,体验到自身生命的价值,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海洋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自身与海洋生命的息息相通之处。一句话,虽然影片《海洋》的前半部分是海洋生态的独奏曲,但影片依然抓住了观众与海洋生命的共命运感,以及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

二、被撕碎的海洋

生态美学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机械论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把一切从人类的利益出发作为人类活动最根本的出发点,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正如影片所介绍的:“生物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然而我们人类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将不可动摇的大自然的平衡破坏殆尽。”影片中人类对鲨鱼的一次屠杀以暴力书写着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残酷性。渔民们在水下立起了铁丝网,许多动物身陷其中。他们把锐利的铁钩射进一条小鲨鱼体内,把它拽到船上,活活地割掉它的胸鳍、背鳍、尾鳍,然后把这只还淌着血,痛不欲生的动物活生生地丢进咸咸的海水里,它竭尽全力地扭动业已不见的尾部,可是它再也无法畅游了,只能慢慢地一直坠落到海底,在无尽的绝望挣扎中淌干每一滴血,经历几个小时的折腾后死去,它的鲜血染红了海水。通过渔民对这个鲨鱼的屠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反生态的一面。法国著名伦理学家史怀泽曾说到:“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向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生命意志——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1] 而影片中疯狂的人类却无视鲨鱼神圣的独立价值,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死在渔民屠刀下的鲨鱼已不再是生态共同体中人类的伴侣,它们被剥夺的不只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尊严,而且也包括它们栖居地球的权利。

生态美学认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作为与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的内在价值是均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也是相同的,人类应当敬畏非人类生命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影片说到以前海底存在过许多漂亮的生物,它们都是“经过几百万年进化而来,却仅仅在几十年灭绝了”, 这些物种的灭绝在于人类的“漠不关心”。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的“漠不关心”在于人类亵渎非人类生命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那么“灭绝还会继续下去吗?”这个问题在于人类能否齐心协力保护好具有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平衡系统,正像影片所说:“台风来的时候,人们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难道就不能为了保护大海而携起手来吗?”

生态美学认为,自然界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有着网络式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是由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的;有机联系使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彼此共生共存;人是有机联系之网中的一个要素,人与其它物种也处于极其复杂、动态的有机联系之中。 影片谈到了许多由于人类对生态有机联系的破坏所带来的可怕景象。人类用卫星监测地球,通过卫星可以目睹地球饱受创伤的过程,影片说到:“污染的河水流向大海,它们就像血流一样,不断注入大海,正是人类的睿智把大海全部都污染了。”北极和南极在人们看来都是圣洁的地方,到处都保持着一副没有被人类染指的样子,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航线的开通,会有很多商船开到这里,“那时那儿的动物怎么办?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发出了悲痛的哀嚎,然而人类却听不到。”人类对海洋冷漠,对地球冷漠,对其它生命冷漠,最终危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将来我们所看到的生物只存在于动物园的栅栏里,还有水族馆的水槽中,到那时候怎么办?”

影片的结尾给人类发出了警告:“丰富的自然成了过去一个久远的梦。在人类所能及的宇宙范围内,只有地球能够孕育生命,没有其它星球可以取代它,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在这里共同生存,这样才有希望。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未来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醒悟还来得及。”麻木已久的人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向自然发动的这场可怕战争中,人类不会取胜,最终双方将两败俱伤——大自然会一片荒芜,人类社会将备受磨难。要想停止战争,在人与自然间达成一份和平协议,我们必须牢记交战中只有一方——即人类——能付之于行动,因而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有能力去有意识地改变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说我们和地球之间应该达成和解,要行动的只能是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493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