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从《木兰辞》和动画片《花木兰》看中西文化

从《木兰辞》和动画片《花木兰》看中西文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引言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塑造了木兰这么一位女英雄形象。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战后,立下奇功的她却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千百年来,这个勤劳,孝顺,勇敢的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1998年,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根据《木兰辞》,拍出了其第36部动画片《木兰》,创造了票房佳绩,一举夺得“全美电影票房榜”冠军,但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所创作的木兰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是一个追求自由,探索自我价值,富有强烈女权主义意识的人,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木兰,因此激发不起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本文将对《木兰辞》中的木兰和动画片中的木兰进行对比,并简要的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通过本文能加强人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两位木兰形象上的对比—传统与自由的对撞

  中国,这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深受儒家,道家及佛教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体系。在这个传统中,男女的社会分工明显不同,“男耕女织”是这种社会鲜明的特色。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要守本分,要遵守“三从四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一开头,就为我们勾画出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在男耕女织的年代,她掌握着社会要求女子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她又是一位懂得打扮自己的美丽女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回到家,她就脱下战袍,穿上了旧时女装,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

  而美国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这一发展阶段。美国最早的移民就来自欧洲大陆,他们就是为了摆脱欧洲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束缚而来的。最求自由是美国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动画片中的木兰不明礼教,无视这个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以及女子所应具备的美德。她本身就是一个假小子,从不注重打扮,当被家人安排去相亲时,根本不知如何化妆,因此在动画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顶着两片猴屁股式的腮红的“丑女子”。媒人叫她泡个茶,她也弄得手忙脚乱。她甚至记不住女德的内容,在相亲中,为了应对,她还把这些抄在手臂上。相亲回来,她跳到花园的桥上去,甚至爬到墙头偷看使官得招募等等。在中国人眼中,这绝不会是《木兰辞》中那个木兰的所作所为,而在美国人眼中,这样的木兰却颇为符合他们的胃口。因此,两者在形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位温柔贤淑,勤劳能干,孝敬父母,一位性格外向,大大咧咧。而这正是中美两个社会不同观念的体现。

  二.二者从军动机的对比—忠孝与个人主义的对抗

  《木兰辞》中有这样的描述,“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当初从军,是因为她实在不忍心让年事已高的父亲披上盔甲上战场。她的这一举动实属无奈之举,同时也是对家庭做出的牺牲,也体现了中国千百年以来所推崇的“百善孝为先”的美德。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伦理规范的体现,即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

  而美国是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在美国人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孝”的概念。父母把子女养到成年,子女就搬出去独自居住。父母年老之后,并不依靠子女的照顾,而是选择养老院。因此,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而是作为个体来被对待的。动画片中的木兰,相亲屡屡受挫,觉得让家族丢尽了颜面。而她身上又寄托着家庭的希望,她希望能够从军立功,荣归故里,为家族争光。因此她从军的动机是想摆脱当时遭人嘲笑的境地,通过上战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在影片中,导演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写木兰是如何勤奋刻苦地训练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军队里最优秀的士兵。影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在战场上,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她十分的沮散。木须龙劝她说,毕竟是为了父亲才沦落到这种地步的。木兰却回答说,“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父亲来的,或许我只是想证明我能行。所以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从木兰的回答,我们看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潜意识,就是要在相亲失败后,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完全体现了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观。在影片中,木兰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打败了敌军,救出了被劫持的皇帝,她的个人作用被无限地夸大了,而这也正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男扮女装—社会认同VS女性英雄主义

  不论是在《木兰辞》中,还是在动画片中,木兰都是女扮男装上了战场,但这两者的含义却大不相同。《论语》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这是中国古代对男性的身份定位。男性是社会的主导,就应该厮杀与战场,保家卫国。而女性,是家庭的贤内助,她的作用被固定在家庭之中。而女性要想走出家庭,与男性共事的话,就必须对自己进行一番伪装。也就是说,女性只有在男性的外化身份下,才能实现与男性的平等,实现自己的抱负。中国长期处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的统治之下,在当时已有了最初的女权主义的意识,要求男女平等。而且,当时南北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社会是允许女性有理想有抱负的,但必须在男性的外衣之下,女扮男装是当时社会所认可的。

  在现代文明中,女性在众多领域都已超越了男性。动画片中,木兰的女扮男装是导演对新时期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展现。木兰在军队中时最优秀的士兵,她击败匈奴兵,力挽狂澜,救出被劫持的皇帝,得到全国人民的膜拜,得到皇帝的拥抱。她明显优于 影片中任何一位男性,影片强烈彰显了女性英雄主义情结。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交流日渐增多。由于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因此希望人们能够多渠道的了解西方的文化,找出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提高我们的文化敏感度,从而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M] . 福建:福建人们教育出版社,2005

  [2]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教育出版社,1999

  [3] 高莉.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文化差异[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3)

  [4] 刘剑. 从跨文化视野看迪斯尼《木兰》[J]. 南昌高专学报2009(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49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