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世界哲学 > 现代西方史哲学的启示与发展论文(共2篇)

现代西方史哲学的启示与发展论文(共2篇)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世界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史是人类发展和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出现给人类进步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学习和研究它。要卓有成效的学习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史,必须首先弄清楚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发展的规律,只有搞清楚现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哲学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好西方哲学史。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现代西方史哲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浅析西方哲学及其历史于现代人及社会的启示


  在阅读了《西方哲学史》的之后,许多闻名已久的著名人物一个个都揭开了面纱呈现在我的面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培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些人名总是出现在各种书本中,他们的名言和相关一些言论总是被当做经典,但他们当中任何一位都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包括马克思,即使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中学就开始,但却对马克思也从来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响亮的名字背后,是那些如同日月星辰般悬于人类思想世界的哲学思想,引导着一代代人的思索,启迪着一代代人。在第一次阅读哲学书籍——《西方哲学史》后,我就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一、什么是哲学


  何谓哲学?“哲学,乃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在读到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之前,哲学一词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它,只是因为它的名称早已经如雷贯耳,听的次数多的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对它却又是陌生的,在读本书之前对它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法上面,也即高中所学习到的一些关于毛克思哲学的皮毛;听说了很多次柏拉图,但是始终不知道柏拉图到底干了什么或说了什么,以至于过了几千年他的名望依然久盛不衰。罗素对于哲学的这个划分,使我耳目一新,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朦胧感得到了确切的解答,终于见到了哲学这个“真人”的身份,“哦,原来这就是哲学!”


  但是不禁又要进一步追问: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又是什么?罗素是这样说的:“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为止仍未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想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并对三者做了一个范围划分:一切确切的知识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属于神学;在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就是哲学。读到此,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懂它,是基本了解它所涉及的问题有不属于神学但是人类科学知识至目前为止所无法肯定的,在此基础上它又不像神学般只以教条为依据而必须通过理性思考去看待所涉及的问题,似乎把科学和神学二者的矛盾结合在了一起。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涉及的问题与神学一般的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又必须如科学一般运用理性,理性与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似乎毫无意义,怎么解决呢?罗素给出了进一步说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如心是什么?物是什么?)——如果不是对于它们的解答的话,——就是哲学的业务了。”是的,研究,而非解答,这至少使我明白,这意味着涉及哲学就必须不断的“研究”,在我的理解,我想用探索这个词来解释这里的“研究”。即哲学就是对那些不属于神学但又为确切的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探索。


  哲学按我的理解来说就是关于事物、人生、宇宙等的精辟而包含大智慧的见解,能够开启人的智慧,启迪人的思想,给人以一种类似于照亮许多看不见的事物的心灵烛光的作用,如罗素所说:“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在谈到许多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时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涉及的这些问题我都没有去想过,哪怕不是站在哲学的角度,甚而怀疑自己是在怎样迷迷糊糊的活着;但是另一方面,我似乎反而觉得在我对书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哲学理论的思考时,我的疑惑更加的多了。确切的来说,就是没看本书之前自己是那只以为天就那么大的井底之蛙,觉得世界尽在眼底,一眼望尽;在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却觉得自己虽然还是那只井底之蛙,但却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只是世界极小地一块微不足道的地方,犹如尘埃一般却又不能跳出井底,只能苦苦的极目眺望。即由不自知的快乐的无知转向突然明白自己的无知但无法很快的改变自己的无知的一种状况,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二、“洞穴”与“本质”


  谈到柏拉图,那个关于洞穴的比喻,“那些缺乏哲学的人可以比作是关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因为他们是被锁着的;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的面前是一座墙。他们与墙致之间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所看见的只有他们自己和他们自己背后的东西的影子,这些都是由火光投射到墙上来的。他们不可避免的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观念。”首先不得不赞叹柏拉图在他那个时代就能够提出这样有违常理充满想象力和魄力的言论,是的,我们平常生活中除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而外,对其他东西,关于宇宙,关于世界,关于任何我们所未曾涉及到的领域,我们可以说是无知的,甚至于我们所看到的不过都只是“影子”,这无疑是具有巨大意义的,能够使人敢于有有意于怀疑和思索,甚至于是想象。但是,即使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真的就看见了“影子”的实体了吗?还是他们所看到不过是另外一些东西的影子?又或者这只是他“想多了”世界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在我的专业课程——传播学课程中,在信息社会,利用柏拉图的这个理论,信息泛滥和信息同质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具有难度的信息选择问题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使广大受众犹如被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包围,即这些信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洞穴,把人们锁在里面,人们不知哪些东西是影子哪些东西不是,并且形成了一道巨大的信息墙挡在人们面前,难以窥破墙之后的东西。这对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信息轰炸问题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究竟要怎样人们才能看到实体以及越过面前的信息墙?


  谈到亚里士多德,谈到“本质”说:你的“本质”就是“你的本性所规定你之为你。”可以说,它是你的那样一些属性,你若丧失了哪些属性就不成其为你自己了。在读到这里,我确是被难住了。本质应当指事物的根本的属性,一个人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呢?是什么属性让你成为你自己呢?比如我自己,我为什么会是我?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确切的回答,是因为我有我的父母、我有我自己身边的一切人、有我自己成长的经历、有我自己的个人习惯、我自己的喜好等等这些都跟别人不一样吗?但这些只是外在的东西,并不是属于真正的“我”的部分,这些都是“我”的外在组成,不是根本的属性;属于我的,我身体的构造,我所学习的知识,跟正常人的不都一样吗?那么到底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样一些属性存不存在呢?若不存在,又为何世上的人都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呢?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去往何处?难道只是为了完成人作为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消亡的过程吗?又或者是带有什么特殊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还是说有很多使命,有为人子女的使命、为人父母的使命、遇见你遇到的那些人的使命?......


  三、哲学与“上帝”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几乎都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神或说创世者,也就是上帝。而且绝大部分哲学家都承认上帝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我思量再三,是觉得即使是哲学家,生在他们各自的时代,也难免打破一切束缚、局限和常识,人不可能完全摆脱环境和时代的限制。


  在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上,上帝几乎是他们一致的见解,除此而外,即使是再有思想和创造力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也难以发表其他任何意见。另一方面,不确定意味着存在不安全感,而哲学所寻求的就是“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过去也同样如此,不愿为犹疑所困,但是对这个问题又根本无从着手去思索,这就需要一个寄托,那就是上帝的存在。


  如布莱得雷所说:“凡可能存在的和必须存在的,就存在。”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与教会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个前提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西方以中世纪为代表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的必然性,可以说宗教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是承认上帝的存在所赋予的特权。自从教会登上历史舞台,可以说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甚而连哲学史也都笼罩上了一层压抑的氛围,那是绝对地不容置疑的权威所要求的,宗教的统治在极大的程度上也就是思想的统治,因为哲学发展的衰落也不难预见和理解。在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赖于哲学为代表的人类思想知识的发展,反之亦然。甚而可以说,哲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其前提。


  四、哲学与当今世界


  亚里士多德认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寡头派与民主派的冲突。民主制产生于一种信念,即同等自由的人们应该在一切方面都是平等的。而寡头制产生于一种事实,即在某些方面优异的人要求得过多。两者都有一种正义,但都不是最好的一种。“因此只要两党在政府中的地位与他们所预想的观念不相符,他们就会掀起革命。”进而进一步谈到民主的政府比寡头制更不容易有革命,因为寡头们彼此之前可以起纷争。两者都有一种正义,这是我赞同的,因为立场和其他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各自的正义,而无论是何种制度,我认为都应该是一种调节各自正义不至于起冲突的作用。


  这都不是最好的一种制度,因为都包含狭隘的正义,而国家和社会在狭隘下是难以很好的运行的。并且这种把社会分成民主群体和寡头群体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十分合理的,至少在今天的世界,天下大同的理想也还始终只是停留在理想层面。民主制之所以比寡头制好,乃是因为它能抓住更大多数人的心,符合更大多数人的利益,更加的民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生机勃勃带领中华民主不断崛起的重要原因——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革命、法律......所有这些近现代社会的关键内涵,通过哲学史的发展更好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明白今天的社会“从何而来”,至少在思想上是肯定的,这能更好的理解今天的社会观念,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以思想的发展的为前提的,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才能促进思想亦即哲学的发展。罗素说道“不断的提高各个国家的战斗素质而没有任何防止战争的手段,是一条通向全球毁灭的道路。”虽然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二战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至少今天看来,战争的威胁也并没有消除,反而愈发的加大了,因为各个国家的战斗素质正在不断的得到提高,现代化武器的伤害能力飞速提高,但是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可以调节,反而在二战以后的暂时安宁的表象下愈演愈烈,以至明显化,就中国来为例,南海冲突、钓鱼岛争端等等问题正在威胁着中国的和平,这是一个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结语


  哲学史是人类史的灵魂和核心,洛克为代表的哲学家造就了今天的以美国为代表的三权分立的国家,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哲学家造就了今天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他们本人,而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如罗素所说,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读哲学史就是读导致形成今天社会的原因,我们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是不是有上帝的存在,那些东西我们把握不住,再伟大的哲学家也同样如此;但是至少我们读哲学史可以知道我们的社会为何如此发展,导致这种发展的源头来自哪里,它又为何这样流淌。


  第2篇: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史


  笔者在阅读现代西方哲学及其相关著作时发现,“现代西方哲学”的名称英译内涵丰富,不能仅凭字面理解,需要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传播的历史做认真探究之后方能有正确的结论。“哲学”一词的英文对应词是“philosophy”。毫无疑问,“现代西方”的对应英译为“ModernWestern”,从翻译学的视角看,按照直译原则肯定是没有问题。问题是译成“ModernWesternPhilosophy”,国内读者的理解会明白无误,但如果同国外的同行或学者进行交流,他们是否会首肯或赞许呢?这里就直接涉及到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及时间概念的划分问题。


  实际上,西方人所指的modernphilosophy并不等于国内普遍所说的“现代哲学”。modernphilosophy这一类课程的内容涉及的是17至19世纪的哲学,[1]相当于国内表述的西方近代哲学。英语中找不到与“近代”相对应的词,earlymodern(现代前期)这一词组接近汉语中“近代”含义。我国所说的“现代”大约与英语中“latermodern”(现代后期)相近。但是西方学者们不大用“现代后期哲学”这一说法,而更倾向于采用“ContemporaryPhilosophy”(当代哲学)作为学科名称。而ContemporaryPhilosophy涵盖的内容都是关于20世纪的哲学。这在外国人是很自然的事。英语“contemporary”的原义为“同时代的,当代的”。当代哲学涉及到生活在20世纪至21世纪的哲学家的学术成果。当代哲学即20-21世纪哲学。然而这种时间概念却难以让中国人接受。我们所说的“当代”只是指20世纪的后半叶,“现代”大约指20世纪的全部。“现代”这一时间概念在有的学科里比20世纪稍长一些,在有的学科里稍短一些。


  一、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人所研究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时间跨度比20世纪长。把西方哲学最早传入中国的最有影响的著作应该说是严复(1845-1921)翻译的《天演论》等,其进化论思想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哲学观念,可以说,他是把西方哲学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功臣。[2]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学科研究在20世纪的中国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2]第一个时期,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这是西方哲学学科研究在中国的创立期,也是中国人对于西方哲学学术研究的起步期。传播者多为社会变革的政治领袖,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与蔡元培等。“哲学”这个新名词于1920年在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上出现。1914年北京大学将1911年成立的“理学门”更名为“哲学门”。1917年正式改名为“哲学系”。到1919年,北京大学的哲学系还成立了哲学研究所。第二个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即“后五四”时期。这是西方哲学在中国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49年至70年代末,这是西方哲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在中国的曲折时期。第四个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是对西方哲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一个再发展并走向全面繁荣时期。现在所说的现代西方哲学开始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之后,即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20世纪西方哲学是其中最长的一段,但不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全部。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演变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新流派。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变革: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向语言的转向、对境域的关注等,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哲学思维。这种变化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具有了很强的向其他学科渗透、与之交叉的能力以及建立新的次级学科的能力,比如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等。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技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和文学艺术实践之间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由于思想方式的转变,相比于传统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深入对话的可能。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7~18世纪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都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发生了重大影响。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现代西方哲学所讨论和研究的重点。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从时间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


  这个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晚期。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如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它们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个时期,西方流行的主要哲学流派有新实在论、实用主义、人格主义、逻辑原子论、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新实在论形成于20世纪初,它在奥地利以F.布伦塔诺(1838~1917)、A.迈农为代表,在英国以G.E.摩尔、罗素、A.N.怀特海、S.亚历山大等人为代表,在美国则以R.B.佩里、W.P.蒙塔古等人为代表。此外,以G.桑塔雅那等人为代表的批判实在论,以R.W.塞拉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在20世纪前40年内相继流行于美国。但这一时期在美国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哲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是C.S.皮尔士、W.詹姆斯和J.杜威以及英国的F.C.S.席勒。实用主义者的基本特征是把经验当作世界的基础,强调行动和效果,反对真理的符合论。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个时期,英美国家流行的主要是分析哲学的各个支派,在欧洲大陆国家主要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和不同哲学家,都重视并深入研究知识和真理、自然和人、语言和意义等问题。他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叙述也可以看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动向。


  四、结论


  对于中西方学者来说,“当代”或“20世纪”、“21世纪”都只是时间性概念,“现代”则是一个表示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理论性概念,它与“传统”相对应。那么,如何确立“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呢?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而涉及到文化和思想史的发展分期。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7世纪,因此,他们把17世纪以来的哲学当作现代哲学。而中国人对这种“现代”概念似乎难以接受。中国学者的理解是,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的哲学(即我们所指近代西方哲学)是一个新的传统。我们所指的西方现代哲学,既与17世纪以前的老传统又与17世纪以后新的哲学传统相分别的哲学。


  在《西方哲学简史》一书中,西方哲学的发展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巅峰,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而全面的哲学体系,包括了哲学史上全部范畴和大部分重要哲学命题,来解释思想、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然而,这一庞大体系在黑格尔去世后不久便崩溃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标志着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现代哲学阶段。“现代西方哲学”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它指的是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因此“西方现代哲学”的中文含义既不能被翻译成ModernWesternPhilosophy,又不能译为ContemporaryWesternPhilosophy或20thCenturyWesternPhilosophy,分析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实际情形应译成WesternPhilosophyafterHegel(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shijiezhexue/2688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