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世界哲学 > 简析《虚字说》

简析《虚字说》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世界哲学


摘 要:作为一本讲解文言虚字的专著和一部重要的虚词词典,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记录了143个虚词,他运用独特的研究方法对这些虚词进行分析阐释,为汉语语法研究,尤其是虚词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袁仁林 虚字说 释词体例

一、《虚字说》的成书背景
  语法研究在中国很早就有萌芽,但那时还是一些零星的研究,没有建立起一套独立的语法学体系。汉语虚词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到清代,虚词著作增多,但虚字的定义和具体指称都未形成定论,袁大胆地在他的《虚字说》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虚字”这一术语,第一次把过去叫做“语助”的词正式命名为“虚字”,并对它的概念作了详细的解释。
   二、《虚字说》内容
   (一)内容
   《虚字说》包括《虚字说序》、《虚字说》和《虚字总说》三部分。
   《虚字说序》简单概括地讲述了以下四个方面:虚词的意义、虚字的作用、研究虚词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虚字说》正文部分分析虚词的用法。袁主要运用“神情声气”理论从虚词的语气角度论述虚词的作用和用法。
   《虚字总说》是全书介绍虚词的的理论部分,比较全面系统的讲述了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二)释词体例
  1、按“神情声气”理论原则
  袁在《虚字总说》中讲:“凡书文发语、语助等字,皆属口吻。口吻者,神情声气也。”可见,“神情声气”理论是极其重要的释词依据。按照这个原则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直接与“神情声气”理论相关联的词条,这类又可以分为“声”类和“气”类两种,其中,“声”类又可分为单声词条和合声词条。另一类是与“神情声气”理论关联不大的词条。与“神情声气”理论紧密相关的:
  (1)“声”类中的单声词条:
     “而”:“而字之声腻滑圆溜,有承上起下之能。”①
  (2)“声”类中的合声词条:
     “焉尔、焉耳”:“焉尔合声,焉字平落,尔字倒捲。焉耳合声,亦是平落倒捲。”②
  (3)与“神情声气”理论关联不太大的:
      “然”:“然字承上转下别伸一意。”③
  2、 按“实词虚化”原则 
   元代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虚字说》中便使用了这种办法对部分虚字加以阐释,当然,也有不是实词虚化而来的:
  (1)实词虚化的词条有:
      “所”:“所字本即处,所字问欲倒用安顿,便足擒定一切,包举一切。”可见“所”是山名词“处所”义虚化来的。
  (2)非由实词虚化而来,如:
  “乃”:“乃字之声,有拗转直指两用,其拗转前文者,拗转意重,作拗转之乃,其直指言下者,直指意重,作直言之乃,观说文乃字,制形弓,可知始拗转,终直指,其气然也。”④
  3、按 “类聚条析”原则
   《虚字说》序说到:“然必得类聚之,称量之,以意逆志,而得其气之轻重缓急于毫厘之间,而后其说之也详,知之也密。”这就揭示出了解析词条时所用的一个原则——“类聚”,如:
      “第、但、独、特”:“第字、但字、独字、特字之声,皆属轻转,不甚与前文批骄,只从言下单抽一处,轻轻那转,犹言别无可说,单只有一件如此也,气颇轻婉。”⑤
  4、按“俗语释词”原则
  胡奇光先生在《中国小学史》中认为《助语辞》“开了以口语解释文言虚字的先例。”⑥袁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来释词,如:
    “盖”:“盖字之气从上腭穹窿而出,高据苫蔽,有笼统梗概意,故凡推原而粗约者用之,犹云大概也。”⑦
三、《虚字说》的成就与不足
  王克仲认为《虚字说》是继我国卢以纬《助语辞》后的又一部重要虚词专著。邓文斌认为《虚字说》使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更加明确起来,因而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可见,《虚字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主要有:
  (一)对“虚字”这一术语的独特训释
     袁时代,绝大多数人把虚词叫做助字,前人也有的叫“词”“辞”“语”等,而袁第一次明确提出“虚字”这一概念,并对其做了确切的定义,他在《虚字说序》中说:“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作者用“虚字”而不用“助字”来作为自己的书名,使得现代读者一看书名便可推知该书的主旨。袁还进一步对虚字的作用做了概括,他认为“故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
  (二)《虚字说》依托“神情声气”理论的影响
     袁在《虚字说序》中说:“夫虚字诚无义矣,独不有‘气’之可言乎?吾谓气即其义耳。”又在《虚字总序》里说:“凡书文发语、语助等字,皆属口吻。口吻者,神情声气也。”袁的《虚字说》是首次全面运用“气”范畴理论研究虚词,尽管他的关于“气”的研究还未形成一个十分系统完整的体系,但他所开启的运用“神情声气”理论分析虚词的研究格局对于建立汉语本位的语法体系具有深远影响。
(三)以义分组,易于比较
   《虚字说》把意义和用法相同或者相近的虚字归为一组进行训释,寻找其意义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在清代的虚字著作中是不多见的。刘淇的《助字辨略》尽管在序言中把助字分为三十类,但书中却是按照《广韵》系统的四声来编排虚字,因而不便于读者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也是这样,没有进行系统分类。可见,《虚字说》要略胜《助字辨略》、《经传释词》一筹,因为它很容易让读者看清这些词之间的差别。
  不过,《虚字说》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神情声气”理论上的不足
  袁的“神情声气”的观点从科学性来讲,有很大局限性。“神情声气”之“气”袁主要指语气。但是语气范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且“神情声气”的理论没有贯彻到虚词所有的词类。再者,汉语中大部分虚词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读音保持不变,这也与其“声气”决定虚词词义的理论相悖。以上情况,大大降低了《虚字说》的科学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地位。
   (二)训释方法上的阙失
  袁在对虚词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上,因标准不一,理论贯彻不彻底,造成了实虚不分的混乱。虽然只涉及个别词条,但却不能忽视。按袁的观点,虚词与实词是密切相关的,在语言中各负其责。但在实践中,他并没有把这一理论坚持到底,主要表现在他在实词与虚词的区分上不明确,混淆了实词与虚词的界限。
  总之,袁的《虚字说》虽然有着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但是它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相 当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是我国语法研究,尤其是虚字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并有重大借鉴意义的一部著作。

参考文献:
  [1]胡奇光.《中国小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3]袁仁林.虚字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作者简介:杨霞,女,汉族,党员,渤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方向:汉语语法研究。   

①《虚字说》“而”词条。
②《虚字说》“焉尔、焉耳”词条。
③《虚字说》“然”词条。
④《虚字说》“乃”词条。
⑤《虚字说》“第、但、独、特”词条。
⑥ 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85页。
⑦《虚字说》“盖”词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shijiezhexue/278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