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喜剧表演 > 淮北花鼓戏的演唱特点和内涵解读

淮北花鼓戏的演唱特点和内涵解读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喜剧表演


  淮北花鼓戏于2008年,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北花鼓戏是用花鼓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故而得名。淮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是有独特风格的,无论是身段、动作、眼神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它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淮北劳动人民的豪放、热情、强悍的性格特点,显得粗犷、奔放而又朴实、诙谐。。

  淮北花鼓戏的演唱保留了中华民族“歌言情”的原始风貌,充分展示了淮北地区独特的抒情方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吸收了众多地方小调、民歌的营养,形成了宿州调、浍北调、口子调、寒板、货郎段调等丰富的唱腔曲调。

  一、淮北花鼓戏的演唱特点

  淮北花鼓戏的音乐由声腔和器乐锣鼓两个部分组成。声腔中多数为说唱音乐,兼有一部分咏唱曲调;武场部分(即锣鼓)欢快活泼,约有五十余套锣鼓点,唱腔中使用的锣鼓轻柔而细腻,舞蹈中使用的锣鼓则奔放而热烈。

  淮北花鼓戏的演唱都是以大嗓(真声)为主。这与淮北花鼓戏传统唱腔的旋律有关。多数唱腔的旋律进行都是级进或三、四、五度的小跳,不需要头腔共鸣即可演唱,旋律也是从语言的语调升华而来,所以淮北花鼓戏的演唱是口语化的说唱,犹如语言的扩大和音乐化的说。也有唱腔出现六、七度,甚至九、十度的大跳,需要运用小嗓(假声)演唱。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如今的大嗓为主,小嗓为辅,大小嗓结合的基本演唱特点。

  (一)说唱特点。淮北花鼓戏的演唱没有固定的曲调结构,艺人在演唱时只需要把握住上下句的落音,即可自由填词演唱。有时,即便是艺人唱同一选段、同一段词,也会出现“一遍一个样”的现象。艺人之间更是千变万化,形成同一板式、同一唱腔、不同曲调的说唱特点。这种演唱就像还原了生活语言,同时在音高、音质、节奏、强弱、表情等方面,又美化了生活语言,这是淮北花鼓戏说唱特点形成的重要基础。

  淮北花鼓戏艺人都是农民,没有受过任何的歌唱训练,演唱从语言升华而来的唱腔,自然是大声地说唱。演唱时的音准、音高,并不会像平均律、五度相生律那样精准,久而久之形成了有的音偏高,有的音偏低的说唱风格。

  演唱的旋律中有大量的级进和小跳,使得艺人不需要或很少运用到头腔,将声音靠前即可“说”唱,这种旋律特点为说唱提供了可能性。

  语言是曲调形成的基础,运用宿州方言作为花鼓戏的演唱语言,突出了它的演唱特点:说即是唱,唱即是说。

  (二)方言吐字特点。淮北花鼓戏是淮北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它的曲调源于宿州方言和当地民间音乐,演唱时必须用宿州方言吐字,以达到词、曲、唱三者协调一致,不失淮北地方色彩。因此,采用方言吐字,是淮北花鼓戏演唱重要而又突出的特点。

  (三)哼唱特点。淮北花鼓戏在演唱散板的时候,往往不是运用其他戏曲惯用的“a”或“o”,而是运用“ang”、“en”、“eng”等音节作为衬词,哼唱出散板的曲调。哼唱时节拍自由、衬字自由、情感自由。师傅带徒弟时,往往先教哼唱,掌握了哼唱的方法就是掌握了淮北花鼓戏演唱的一大特点,就会使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韵味。

  (四)声音位置靠前的演唱特点。淮北花鼓戏演唱的发声与行腔在曲调旋律、音区、说唱、方言、哼唱上有其自身的要求,在演唱时要将声音位置靠前演唱,才能将上述诸多元素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完整地体现出说唱、方言、哼唱的艺术效果。如若做不到这一点,其他几点便无法体现,也就会失去花鼓戏的独有特色了。

  (五)变化音特点。淮北花鼓戏有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在六声和七声音阶中,有加清角、变徵、变宫的六声和七声音阶。在这几种音阶中,都没有升sol、升do这两个音级。然而在有些曲调中,却一定要把sol唱成升sol,把do唱成升do才有花鼓味。这种在演唱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变化音,实际是对唱腔的润色,演唱时由此音到彼音,带有滑出滑入的运用,演唱才更有韵味。

  二、淮北花鼓戏传承的重要性

  依艺人师承关系上溯推算,淮北花鼓戏的兴起,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种民间艺术的孕育成长,至少要经过许多年在乡间的活动,才能逐渐为人们所知所爱,并参与其中,成为这一民间艺术的欣赏者、自娱者和传播者。面对一个如此年迈却又时刻想焕发朝气的传统剧种,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保护它、学习它、传承它。研究淮北花鼓戏的演唱特点,对研究中华民族戏曲传统、丰富民族戏曲音乐、发掘戏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生态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价值;对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和对外文化交流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最具淮北地域特色而又没被开发的原生态 “土特产”;是值得珍惜的一种珍稀文化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观众审美情趣的转移等多方面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未得到应有的发掘整理和保护。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体现,能够传承下去,需要社会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

  (一)创新剧目。剧目革新是戏曲艺术生存发展的关键。剧作家们需在有感于今天的生活的基础上,对历史的产物进行有益而必要的改造,为那些能够跨越时代的阻隔,表现普遍性意蕴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注入现代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同时创作新的历史剧来达到适度“兼容”,使他们的命运和追求震撼现代观众的心灵。例如2012年首演的花鼓戏《阳光下的召唤》,剧目唱腔优美,地方特色浓郁,受到了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可见,一部优秀剧目能救活一个剧种。所以,既要保留优秀剧目同时还要根据时代创作新剧目。

  (二)重视传承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是“人在艺在”、“人亡艺亡”。显然,传承人太少是当下非遗传承的困难所在。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如果没有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不会存在。因此,淮北花鼓戏的传播,关键在传承人,应当重视传承人的独特作用。

  如今淮北花鼓戏在社会经济中的逐步消退,观众减少,造成非遗的传承人在社会上得不到重视。从经济方面来讲,主要是传承人难以凭借传统文化技能维持基本生存条件,技艺的传承受到很大挑战,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建议政府从多方面确保传承人的发展,尤其在经济上给予民间传承人必要的经济补贴。

  (三)加强市场意识。对于任何一门戏曲艺术,观众永远是其生存的土壤。一些地方戏的衰落,与观众的逐渐消失有极大的关系。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只拥有一批老龄的观众群,而且相对来讲还是乡村的居多。在这种情形下,淮北花鼓戏就应该加强市场意识,培养观众,拓展市场。可以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上演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传统老剧目,再面对城市或相对较年轻的观众群编创一些紧扣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的新剧目。这样,把戏曲的观众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争取到更大的市场、更多的观众,既可演出再创作,又可盈利。

  参考文献:

  [1]中国ISBN中心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4.

  [2]赵丽,杨春.淮北花鼓戏音乐特色研究[J].中国音乐,2011(03).

  [3]杨春.淮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jubiaoyan/2765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