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一个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和政治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公民依托网络手段参与政治生活变得更加普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网络政治参与更是成为他们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所言:“欲知明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校园。”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我国社会成员的精英群体。大学时代的政治参与对其必将影响终生。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或者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对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网络政治参与概

  学者们对于政治参与的概念仍有争议。诺曼·尼和西德尼·付巴认为:“就政治参与这个术语来说,我们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1]然而,也有学者主张政治参与也应该包括非法的政治活动,塞缪尔·亨廷顿和琼·纳尔逊认为:“试图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所有活动,并不考虑这些活动根据政治系统的既定准则是否合法。”[2]我国学者陶东明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活动的过程。”[3]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学者们主要从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参与目标和参与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界定。诸如李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网民及虚拟化团体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4]郭小安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在公民借助于网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表现形态非常多样化,只要是参与行为是以网络为中介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治生活,如政治交流、政治谣言、政治传播、政治宣泄、政治选举、政治结社等,都可以成为网络政治参与。”[5]

  综上所述,政治参与是指社会公民通过种种合法形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并影响国家政治体系的构成、运作方式、运作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其是现代政治关系的本质表现之一。网络政治参与,顾名思义,是指政治参与的主体依托网络基础平台,通过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两种方式来实现政治参与,试图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策及其他活动的政治行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包括:网络(政治)投票、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意见表达、网络(政治)接触。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概况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九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其中,20-29岁青年中网民人数达到29.8%,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22.4%,学生依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由此可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广泛的群体[6].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的政治参与,它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但也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形式和手段涵盖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由于大学生主要是在校学习,还没有完全成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因而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大多受到政治信念和政治趋向等参与意识层面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特定社会角色的利益驱动。因而,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自发的政治参与行为。

  综合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殊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当代大学生在完全了解、掌握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上,以网络平台为媒介,通过网络利益表达、网络选举或民意调查等方式所作出的能够影响政治体系构建、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决策过程的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

  从参与的内容看,相比传统的政治参与,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的议题显得更丰富而广泛,这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指向国家(社会)范围内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党的十七大、农民工问题、中日、中菲领土争议等议题,成为大学生讨论与关注的重要内容。二是指向涉及学校以及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如2007年下半年,一些高校“罢食”风波中,一些大学生就通过网络讨论、宣传并最后发起抗议食堂大幅涨价的“集体罢食”活动。最后,随着食堂饭菜质量与价格的妥善解决“,集体罢食”得以逐渐平息。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及途径。

  大学生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和手段与网络政治参与有着很大差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来实现:通过网络获取有关政治信息,学习相关政治知识;通过网络讨论与政治生活有关的政治事件,并在网上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网络获得与高校、行政机构对话的机会;通过网络联络并发起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活动。

  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主要途径是借助初具影响力的高校BBS论坛。比如,中山大学的“仙逸时空”———“爱我中华”,北京大学的“北大未名”———“时代论坛”,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新闻时空”等。此外,大学生也活跃在国内一些知名论坛,如人民网上的“强国论坛”,“西祠胡同”———“强国之路”,“西陆社区”———“祖国论坛”.

  从目前看,随着网络技术的纵深发展,除了传统的BBS论坛之外,还出现了博客、播客、QQ群、邮件群、MSN、短信等“新平台”,体现了更个体化的网络政治参与途径。大学生对有些敏感话题、影响高校稳定的事态的探讨,正呈现由公众性BBS论坛转移至更个体化网络空间的趋势,这也对高校的网络管理构成了新挑战,亟待高校教育管理层关注。如“集体罢食”抗议,在BBS论坛诉求得不到满足后,QQ群、邮件与手机短信成为“罢食”诉求的新载体,无形中传播了影响高校稳定的信息。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论文网 ]

  相对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的特点。李尚旗认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是“平等的参与主体、自由的参与空间、低成本的参与手段、虚拟的参与身份”[7].事实上,除了以上特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有序和无序并存。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思想、有修养的群体,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上总体呈现理性参与的面貌,从而在具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行动中整体上表现出有序性的特点。然而,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政治参与新型模式,同时鉴于网络自身的匿名性,从而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控性差。加之个别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责任意识、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不可避免极少数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行动中的“随心所欲”,从而导致个别无序性的特点。

  第二,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大学生正处于在校学习、积累知识的阶段。高校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为大学生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全面、系统地汲取政治知识提供条件,从而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如从2010年5月份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到10月份的“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大学生基本上能够理性的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辩证地审视事物的发展。

  然而,论文格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定型阶段,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保证了人们自由陈述观点的权利,但当此种“自由行为”缺乏理性思考,甚至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时,就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例如,针对日本右翼分子不顾我国抗议,公然上演“购岛”闹剧,网友发帖称“宁叫华夏遍地魂,也要杀光日本人”,这便是一种过激的、非理性的行为。

  第三,理想与功利并存。当代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持肯定的态度,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如每年两会召开期间、北京奥运期间、抗震救灾期间以及上海世博会期间,很多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借助各种渠道参与讨论、表达看法,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及支持。由此体现,很多的大学生将个人在事业上的进取与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紧密相连。但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比如,一些学生考虑到自己将来就业而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代大学生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个体意识和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当代大学生重视个人利益,根据自身利益来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功利化和个人利益的显性化。同时,由于大学生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缺乏长远、理性的目光,导致了政治认识的直观化、政治参与的功利化。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

  首先,网络政治参与方便了大学生政治利益表达。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使信息传递具有多元化、交互性的特征,从而避免了大学生政治利益表达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中断等,保障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功效感与积极性。网络世界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流,自由表达自身观点。近年来我国各级领导都表现出对网络舆论、网络民意的极大关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亲切交谈时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启了网络问政的先河。随后3年内,温家宝总理连续3次亲临公共网络与网民畅所欲言;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上海市市长韩正等诸多省部级及以上领导都亲临网站与网民互动交流,倾听民声民意。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大大降低了大学生政治参与成本。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政治问题积极发表自身看法,也可以直接与政府、高校对话,从而缩短了对话双方的距离,降低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成本。同样,政府可以在网上定期发布公务信息,设立相关的意见箱,此举将大大增加政府行动的透明度及公开性,使公民能够更好地监督和制约政府公务人员,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效地降低行政成本。

  再者,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监督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政治参与。其中,作为参政主体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其所代表的民意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极大地增强了政府信息传导和反馈进程,日益影响政府高层的决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开辟了一个网上监督的时代,大学生在一些特定事件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从而实现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例如,“微笑局长”杨达才的落马正是网络反腐监督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多元化与政治敏感度相对缺乏的大学生之间的矛盾。网络的全球性特征,形成了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政治文化兼容各国、各民族、各政治意识的政治文化,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其中不仅存在一些积极的、先进的政治文化,而且包含一些存在社会危害性的信息。而大学生在处于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期,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极易被危害性言论所误导。他们或“人云亦云”,盲目跟从;或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思想混乱,更有甚者形成畸形的政治价值观。

  第二,网络匿名性与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对抗。在互联网范围内,网上成员的身份被数字化,网民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从网络中获取自身有用的信息,并且可以自由、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政治参与的自由性、自主性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当前我国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同时,一些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追逐自主又缺乏政治判断力,做出一些有悖政治参与原则和违反法规的事情。他们有时因为一时义愤或根据一些无中生有、未经考证的“政治谣言”来指责政府的行为;或在一些论坛、贴吧宣泄对学校、老师的不满情绪,这些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言论一经网络传播极易引发难以预计的后果。

  第三“,数字鸿沟”降低大学生网络参与效能。“数字鸿沟”一般定义为“由于地域、收入、教育水平和种族等因素而造成的在数字化技术掌握和运用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不同群体在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平等现象”.“数字鸿沟”导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机会与权利的巨大反差,对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网络环境而言,有效改变“数字鸿沟”的现状无疑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有针对现有的网络环境,实现更好的技术支持,以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鉴别力来实现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机会。

  四、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升网络政治认知能力。

  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先于其网络政治参与。只有了解、掌握了充分的政治理论,大学生才能够对充彻网络的政治信息、政治决策、政治事件进行有效、正确的判断,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正确、充分的理论基础可以保证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局面,指导大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有用的政治信息、关心民生,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价值的政治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政治经济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理性对待网络上的言论,提升网络政治自控能力。

  网络上充彻着形形色色的言论,甚至存在一些恶意攻击我国政府、我党的言论。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发布一些片面的、失真的信息蛊惑人心。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责任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时,加强自身控制力的锻炼,切勿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或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在网上发布一些片面的、过激的言论。

  (三)促进网络技术变革,有效调控大学生的网络参政行为。

  网络是一个新兴产业,其技术含量高,稳定性差,处于不断地更新换代的进程中,其并不是为所有人完全掌握和熟练使用。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知识结构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对于新的知识及技术掌握速度快,极易熟练掌握、应用新的知识、技术。此二者相结合极易造成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失范行为的发生。因此,这就要求国家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及应用的强度,推进网络技术更新的频度,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因此,国家必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加速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扩大网络的普及范围。

  其次,国家应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有效监督、控制网络社会,保证网络社会的有效畅通。另外,国家也要加强网络知识及使用技能的培训,扩大网络使用人群的范围,跨越“数字鸿沟”,让网络参政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努力实现公民网络应用的平等。

  (四)构建政治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加强政治理论知识与政治意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政治实践不容忽视。高校可以通过党校讨论课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提高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政治判断能力以及政治表达能力。同时,在校园网或者相关论坛中开设相应的模块,公布和更新政务信息,构建模拟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就相应政治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起到锻炼、提高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效果。[论文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38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