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音乐在《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叙事表现

音乐在《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叙事表现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在2011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由新锐导演章明执导的反映陕南地域文化风貌的全景式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成为最大的赢家,出人意料一举斩获了最佳编剧、最佳音乐和最佳女演员三项金爵大奖。充满诗情画意的电影画面、引人入胜的小城故事和悠扬悦耳的电影背景音乐也成为当时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据媒体报道,在颁发最佳音乐奖的时候,开奖人张静初特别提到“这个奖是花了评委最长的时间、最艰难的一个奖项”,评委会主席好莱坞著名导演巴瑞?莱文森对本片音乐制作人文子也赞不绝口,他赞扬说:“你的音乐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影像消失歌声依然在耳边萦绕。”[1]

  一、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剧情介绍

  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根据陕西作家李春平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讲述了发生在陕南小城紫阳的年轻人在爱情与婚姻、社会与事业上的艰难抉择的故事,以青年男女刘小漾、冯冈、张学锋等人的爱情遭遇为主线,以对紫阳民歌的弘扬和开掘为辅线。

  电影女主人公刘小漾自小喜欢音乐,为了能考上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其父刘在水聘请了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到县剧团工作的冯冈做辅导老师。后来,刘小漾和冯冈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萌发了感情,与此同时,紫阳县县长的儿子张学锋也非常喜欢刘小漾……几年后,刘小漾从某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回到了家乡县剧团工作,正式与冯冈谈起了恋爱。这时,当了几年兵退伍的张学锋也回到县城工作,并对小漾穷追不舍。一天,刘在水让小漾送喝醉的张学锋回宿舍时,张学锋提出喝杯酒就彻底了断两人的感情,为了摆脱纠缠,小漾与张学锋斗酒喝醉,但是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与张学锋睡在一张床上,她不得已仓皇而逃,去冯冈处寻找庇护。但更令她伤心的是,她无意中发现冯冈和他的“表姐”之间有暧昧的关系。影片最后,冯冈携表姐南下,小漾在无奈中接受张学锋。

  谈及这部电影时,导演章明坦言:“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采用未来跨时空的手法表现故事情节,既有民歌手演唱的传统紫阳民歌,又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把世代口耳相传下来的紫阳民歌做大一些、发掘出来,利用电影这个高平台把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2]

  二、电影与音乐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画面与声音始终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电影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叙事手段和表现形式,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它通过对电影信息的吸收,从而使电影音乐能在直观意义上激发观众的情感认知和思维模式,进而促使音乐成为一种有效并且能凸显主题内容的艺术手段,优良的电影音乐能促使电影成为一部经典之作。”[3]作为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音乐人,文子在为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配乐时,充分融入了陕南的地域文化风情、人物的性格、经历,将场景气氛渲染至极致。

  三、背景音乐在《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叙事表现

  《乐记》曾经谈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由此着重阐述了音乐与人的心情之间的关系。电影背景音乐作为一种直接、立体的音乐传播方式,可以用来深化电影主题、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渲染影片气氛,它几乎构成了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

  (一)参与叙事,推进故事进展

  彼得?拉森在《电影音乐》中提到:“借助于音乐自身的结构,音乐构造了银幕上的事件,把事件一个一个地分开或联接,指示出联系和过渡,把某部分隔离开来并开启新的部分。”[4]在电影创作中,如果叙事主体有意识地要把音乐作为情节的制造手段,音乐就不再是一种辅助的表现方式,而是成为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大大推动剧情发展。在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中,几乎每个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变迁都是由电影背景音乐来承担的。影片开始,男主人公冯冈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刘小漾父亲刘在水的宴会上,冯冈作为音乐指导教师领唱了《郎在对门唱山歌》(与电影同名的陕南著名民歌)的当地民歌;而女主人公刘小漾也就是在这次宴会上发出了“这个人好像从来没见过”“好帅”“我们到前面去”的感叹,从此走上了爱情的独木桥。面对热切女学生的追求,冯冈自觉无力,所以对小漾送来表达爱意的鱼时拒绝说:“不妥”,引起小漾生气,在奔跑回家的过程中,刘小漾腿崴了,冯岗把他背回家,这时候两人终于心意相通。在一首《郎在对门唱山歌》的对唱中互诉衷肠,电影完成成为一对恋人的仪式。影片结尾,冯冈因为愧疚抑或是内心的欲望,离开小漾南下寻找梦想,在火车上给小漾写信,这时候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的音乐再次响起,以民歌中那个在对门唱山歌的“郎”的深情来对比冯冈的无力与逃离,形成了一种奇崛的艺术效果。《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背景音乐在电影中先后出现了四次,也正好对应了主人公小漾和冯冈爱情的相识――恋爱――热恋――逃离的四个过程。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影片的每个关键环节,电影音乐都会适时出现,从而引导故事顺利发展下去。

  在影片中,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人纠结的爱情故事,爱与恨、喜与悲、执著与放弃交织出现,这是年轻人的选择和悲哀;暗线则是紫阳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冯冈从开始的“留”到后面的“走”,刘小漾的离开与归来,都是围绕着当地紫阳民歌展开的,此处电影音乐就充当了故事发展的推进剂。

  (二)把握节奏,强化戏剧冲突

  对于电影来说,因为有演出时间的限制,其叙事就不可能像小说一样优裕,它更注重制造紧张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进展。在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中,就多次使用背景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戏剧的冲突,彰显出一种张力和隐喻力量。   在电影中,出于世俗的考虑,小漾的父亲刘在水从内心是希望小漾和县长的公子张学锋成为一对的,但是小漾心目中最优秀的人选却是县剧团的老师冯冈。影片中,这种父女间的矛盾表达并不是赤裸裸的威逼、利诱与反抗,影片更多使用的是通过电影背景音乐来表达一种委婉的对比和反讽。比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房间外面张县长劝刘在水让两个人的孩子都报考当地的学校,从而培养感情,甚至用升任刘在水任县公安局局长为交换条件时,刘小漾唱歌的背景音乐却时时透窗而出,这时一首纯情的歌谣演唱与世俗的权力交换成为一种反讽,这甚至成为一种复调叙述的形式,两个话语同时进行,各不干扰,但是最后指向却是同一个话题,带给观众深深的思考。

  导演章明在接受新闻采访时曾经提到,他在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的男主人公冯冈身上是有寄托的。他认为冯冈就是一个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知识、有文化,这也是受到刘小漾这类女孩子喜欢的原因;但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却展现出了无力直至最终的逃离,他无法也无力承担去振兴紫阳民歌的希望,在冯冈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现实的无力感。冯冈最初之所以回到家乡县城紫阳,是因为要照顾半瘫的母亲,而非去拯救紫阳民歌,所以当小漾给他提起“理想”的时候,他是迷茫的,也一直想要逃离这种生活,影片中,两人独处的时候,冯冈总是把目光望向一张在北京的照片,那可能是他的理想与期望。直至最后,冯冈和小漾因为个人追求的不同面临分手,两个心怀异梦无比纠结的人却出人意料相约到山里去采风,但这时他们采风到歌曲的却是紫阳民歌婚嫁歌里面最幸福部分的内容,当听到“正月好唱,正月初接媳妇哪,百哥来舞,我要把身子扭弯,走呀路万千哪……”热闹、欢快、幸福的民歌时,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面对。这也许就类似于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吧,只不过这里的“哀乐”的载体,不是物,不是人,而是电影音乐。

  (三)渲染气氛,形成影片意境

  在现代美学中,通过对伯雷?宁恩的探讨指出,在电影中影像是二维的,后来通过声音才使电影成为一个三维的世界,也只有通过声音、音乐的表达才使电影艺术具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性价值。[5]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音乐也为电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境。

  对于电影来说,前后形成了一种分裂,影片前半部分是优美而且温暖的,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清澈的湖水、幽静的老房子、斑驳的石板路,再加上美好的爱情故事,当这时原生态的紫阳民歌背景音乐响起时,陕南地域的风情扑面而来。可能这里面有当地政府部门对导演的具体要求的原因,但也确实表现了导演对这种小城的向往与追求。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剧情出现了一个大的转折,甚至给观众一种“大洒狗血”的感觉,失身、偷情、背叛、别离接踵而来,影片结尾,冯冈因为愧疚抑或是内心的欲望,离开小漾携“表姐”南下寻找梦想,在火车上给小漾写信,这时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背景音乐响起,“郎在对门哎/唱山歌喂/姐在房中哎/织绫罗喂/那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的歌谣哎/好哇/唱的奴家脚麻手软/手软脚麻/踩不得云板/丢不得哎/梭哎/绫罗不织哎/听山歌喂”,一种忧郁、失落、凄美的人生况味涌上心头,也给电影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瞥。

  四、结语

  音乐对于电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音乐巧妙地放进电影画面,完成影片中人物、故事和音乐的协调,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很多观众会因为一段音乐记住一部电影,并且依靠其完成对电影情节的回忆,这也是电影音乐的实质意义。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这方面来说,是一个创造和代表,它不仅仅融合了故事和音乐,而且针对近些年来,部分创作者希望通过表现一方民风民俗,从而为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的电影创作思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在一部风情电影的名义下讲述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一个永恒的爱情主题。而在其中,电影音乐的合理运用也并没有让观众感觉累赘,反而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地域风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6016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