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西双版纳音乐舞蹈资源的产业开发与思考

西双版纳音乐舞蹈资源的产业开发与思考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近年来,国际国内文化环境的进一步开放、经济的持续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培育,云南省旅游经济已经开始走出自然资源方面的秘境探寻,日益呈现出民族风情等人文资源旅游的新态势,“纳西古乐”、“东巴宫”、“丽水金沙”、“女子洞经乐”、“南涧跳菜”等音乐歌舞已经成为了云南旅游的亮点,而“迪庆赛马”、彝族“火把节”、哈尼族“长街宴”、傣族“泼水节”等民俗风情也成为中外游客追寻的热点。与此同时省内文艺创作也是空前繁荣,舞蹈、戏剧、杂技、文学艺术等方面都陆续捧回了全国性大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值此之际,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更是为这一人文艺术、民俗风情旅游推波助澜,掀起了云南民俗风情与民间艺术旅游热潮,奏响了音乐歌舞引导旅游消费的新乐章。但这一良好趋势尚未在全省铺开,笔者特以“纳西古乐”和“云南映象”等成功案例为借鉴,以西双版纳为对象,提出成功打造音乐与舞蹈文化产业的思考,以就正于方家。

  

  一、西双版纳资源分析

  

  要想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首先需要了解当地资源情况。

  

  西双版纳现有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汉族、彝族和瑶族等13个民族,民族文化风情丰富多彩,几代孔雀舞名家更是让西双版纳与美丽的孔雀相连。西双版纳的一些音乐歌舞节目也有许多都获得了成功。如舞蹈方面的名家有刀美兰、杨丽萍等:

  

  刀美兰:傣族舞蹈表演艺术家、云南文联副主席、云南舞蹈协会主席,西双版纳本土出生,景洪县人。12岁人西双版纳歌舞团,先后在云南省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任独舞演员。

  

  1、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傣族花环舞”中领舞。

  

  2、1980年首届全国舞蹈比赛中独舞《金色的孔雀》和《水》获优秀表演奖,被称为“傣家的金孔雀”


    杨丽萍:白族人,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舞蹈家。

  

  1、1971年加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歌舞团,在大型民族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饰女主人翁“孔雀公主”,荣获云南省1979年文艺调演一等奖。

  

  2、创作表演独舞《雀之灵》,在1986年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获创作、表演两项一等奖。后多次赴泰国、新加坡、缅甸、菲律宾、朝鲜、香港、美国等亚欧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

  

  3、2004年主持编演的“云南映象”风靡全国,走向世界。

  

  西双版纳的民族乐器非常丰富,已经走出云南而成功地在国际国内舞台展演的乐器有:小三弦、玎胆、玎俄、编鋩、巴乌等,特别是巴乌现在已经是风靡国内外的民族乐器。目前还没有得到开发的民族民间乐器非常之多,《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也仅仅介绍了一部分气哈尼和基诺族均有一种吹管乐器在发音原理上与昆明官渡区羊甫头出土的吹管乐器“羊甫头铜箫”相似,这一乐器当为今已失传的乐器,?如果能够深人研究、开发利用,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虽然拥有如此众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但随着大理、丽江、迪庆旅游的崛起,以西双版纳为主的云南南线旅游与之相比显得越来越落伍。从上文所列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来看,西双版纳州的资源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像“纳西古乐”这样的民族地方特色精品节目和亮点工程。“纳西古乐”最初是凭借丽江的地利而大获成功,但其崛起却进一步促进了丽江的旅游,为丽江的小桥流水注人了人文之光,其意义之重大,以至于国外一些导游小册子上的丽江地名直接写成了宣科,这一事实也彰显出人文风采在当今旅游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就促使我们需要分析成功旅游案例,寻找突破口,推动西双版纳州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宣传。

  

blob.png

  二、成功案例的分析

  

  在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旅游中,“纳西古乐”、“云南映象”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先例。“纳西古乐”能够风靡海内外,成为代表丽江和纳西族文化的精品节目,得之于产品、宣传、演出场地和定价这四个方面的成功结合。

  

  “纳西古乐”的产品主要是由部分七八十岁的纳西族老人组成的乐队及其演出。乐器主要有芦管、苏古笃、十面云锣等;乐曲主要有《白沙细乐》、《八卦》、《浪陶沙》、《一封书》、《山坡羊》等。宣科先生幽默的中英文双语讲解,也是整个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音乐产品在云南并非唯一,能够一枝独秀与成功的宣传分不开。

  

  由于乐队、乐器与乐曲是“老艺人、古乐器、古乐曲”三奇、宣科是纳西族音乐的权威学者和杰出的民族音乐理论家等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纳西古乐”因而成为丽江唯一、云南唯一、中国唯一,甚至世界唯一的演出,亲耳聆听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丽江这一旅游重镇本身就是大量游客旅游首先之地,观众的数量也就得到了保障。

  

  “纳西古乐”100多元的票价,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而对于前来丽江旅游的游客来说,只占其旅游成本的6%(—般国内消费者到丽江一趟车船食宿亦需2000元左右),鉴于宣科及其“纳西古乐”闻名遐迩,到丽江而不耳闻目睹宣科及其“纳西古乐”,近乎等于未到丽江——如此,涉足丽江的游客,几位不愿寻找宣科先生的“纳西古乐”?

  

  “云南映象”的成功,得之于其成功的产品定位与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结合。“纳西古乐”突出的是单一民族的古老音乐,“云南映象”则突出云南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歌舞,以地域和民间作为其特点,适应国际国内和云南文化产业建设的大潮,符合了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最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音乐节目大多直接取自于当年田丰先生的“传习馆”。田丰先生当年苦心经营最终以失败告终,主要是不逢天时,又失人和。杨丽萍随之而起,但根据自己的舞蹈名家这一优势,借助于身在云南的地利,重新整合、改编,加人自己舞蹈品牌,从而成功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从“纳西古乐”和“云南映象”的成功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文化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普遍认同,可以发现精品的音乐文化项目可以为旅游重镇带来新的旅游热点,带来更大的文化与经济效益。因此,打造精品音乐文化产业当是一些旅游地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通过以上二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富有自己特色的具体定位是这类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纯粹的简单模仿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功,“纳西古乐”之后众多洞经乐队蜂起仿效却无一取得如此成功即是明证。因此,我们在打造这类音乐文化产业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进行独特的定位。

  

  三、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

  

  从以上对于西双版纳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和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双版纳州虽然同样有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却没有像“纳西古乐”这样的民族地方特色浓郁的精品旅游表演节目,没有突出和宣传西双版纳州旅游的文化亮点,有鉴于此,认识分析西双版纳的资源,重新认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以“纳西古乐”和“云南映象”的成功模式为指导,组合西双版纳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打造出一台能够代表西双版纳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品节目非常必要,也是一件十分可行的事情。以目前各地的民间表演及资源来看,节目的组合相对容易,而如何推出这一精品节目,使其得到国内外学者、尤其是游客的认同,才是关键。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郊的傣族村寨中寻找特色最鲜明、保留最完整的村寨,另建傣家竹楼群作为歌舞团的表演场所,这一竹楼群中也可以将部分建筑取基诺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建筑式样,白天可以游览傣家村寨风光,饱览民俗风情;夜晚则观看民族特色浓郁、文化积淀深厚、地方特征鲜明的傣乐、哈尼乐、基诺乐、拉祜乐等歌舞表演,让游人在神奇美丽的民族歌舞中进行旅游的最高境界,让“版纳映象”成为当地的最高规格的礼遇的象征,成为西双版纳州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将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以活泼生动的形式传向世界各地,从而反过来带动、促进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这一目标是可行的。前年杭州旅游节请“女子十二乐坊”作为形象代言人,2000多日本客人为了观看她们的现场表演专程从日本飞奔杭州,音乐的魅力可见一斑。

  

  2、由州政府组织在本州进行各民族歌舞大赛,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关注国内外相关音乐歌舞比赛,积极组织参赛,通过比赛来提高知名度。目前许多歌舞名人,特别是民间艺人都是在全国性大赛上一举成名的。象红河州的李怀秀姐弟,参赛前只是红河卷烟厂的普通职工,一赛成名,演出不断,所到之处无不热烈欢迎。她们的成名既成全了自己,也同时推出了红河州特别是彝族民歌调“海菜腔”,使人们均愿一闻“海菜腔”歌调,带来了一股“海菜腔”热潮。因为李怀秀姐弟的参赛并非州政府组织,所以只是强调了云南省而没有借此达到大力宣传红河州民族文化的目标,这一点“版纳映象”之命名即在避免造成这一缺陷,将所有的荣誉与西双版纳紧紧相连。

  

  3、由政府出面积极联系进京、特别是出国演出,抓住这些机会进行系列化宣传,强力推出西双版纳地方和民族特色节目,使其广为人知,使观者庆幸,使尚未一见者欲先睹而后快。当年“纳西古乐”声誉鹊起,引起海内外交相盛赞,主要是得力于出国演出引起哄动,回国后再进京演出,引得国内媒体争相报道从而达到其颠峰。除了将老人换成了小脚老太太外并没有新的音乐特色的“通海女子洞经乐队”在进京演出后也是同样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狂炒。而“云南映象”如此引人注目也是因为进京演出并出访东南亚的结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当今文化旅游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旅游的重点,人们的旅游观念正在变化的时代,各地在旅游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亮点工程是快速发展旅游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本文所分析的西双版纳州,如果能够成功地打造出一台类似于“纳西古乐”或“云南映象”式的民族地方特色浓郁的成功精品节目,将有望推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再次兴盛,重塑西双版纳旅游经济的人文光环。而一些已经在旅游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打造人文旅游亮点工程而进一步加强当地的旅游文化含量,改变自身的旅游形象。


    周倩旎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2346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