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从《红字》看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从《红字》看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摘 要:本文从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作者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塑造入手,分析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发现作者对海斯特的形象前后矛盾的描写正体现了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相互矛盾的一面,并对女性主义实际是持批评态度的。

关键词:霍桑; 红字; 海斯特; 女性主义意识; 矛盾

  一、引言 
  19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自一问世就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青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红字》进行诠释,或分析《红字》体现的象征意义,或评析其社会文化影响等。从女性主义角度阐释《红字》的作品不少,比如刘璇“从女性阅读的视角,对海丝特的爱情、独立意识、母爱和对社会的博爱作具体分析,阐释《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女性主义特征”[1];姜丽指出“霍桑的《红字》闪烁着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光芒” [2];张孟颖认为“霍桑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宗教权威,争取自己平等权利的不朽女性形象——海斯特”[3] 笔者将试从另一个角度解析霍桑及其作品《红字》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二、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背景
  提到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就不得不提霍桑的家庭背景,因为家庭背景对霍桑的思想以及他的作品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他的家族曾是名门望族,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他的祖辈之中有人曾参与清教徒迫害异端的事件,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霍桑的母亲,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用丈夫留下的微薄的遗产以及兄弟姐妹的资助艰难地生活。霍桑对母亲怀有极大的同情和感激,这也是为什么在《红字》中霍桑高度颂扬了母爱。也正是母亲的处境引发了霍桑思考在父权社会下女性的地位。霍桑是一个思想上充满矛盾的作家,清教主义传统对他影响很深。一方面他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摧残人性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这个传统的束缚,加尔文教有关“原罪”、“内在的堕落”等观念对他产生强烈震撼,他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当反映到作品中,便是一种极其矛盾的主题思想。主观上他对作品人物充满了同情与理解,客观上清教主义思想又使他不得不对作品中犯下宗教罪行的人物进行道德谴责。因此,霍桑对于海斯特这个角色的刻画就体现出了他的女性主义意识里相互矛盾的一面。
  三、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在海斯特身上的体现
  霍桑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到的政治、宗教因素的影响让他深谙女性在他所在的社会所处的从属地位以及来自男权社会的给女性的一系列歧视、压迫。不像其他作家总是力图保护现有的传统社会道德,在作品中总把女性描写成卑微的、堕落的、低人一等的形象;霍桑敢于揭露在男性宰制的社会中女性受到的压迫并对女性受到的压迫给予同情。因此,在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霍桑的这一女性主义意识毫无保留地体现在了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塑造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受父权社会的耳濡目染,霍桑对女性主义更多的是谴责,因此他最终将海丝特的命运定型为泯灭自我、回归社会。所以,笔者认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充满矛盾的,既有对女性的同情,但也逃不开对女性主义的批评。
  不同于大多数男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是男性,而女性始终作为男性的附属品,配角而存在;在《红字》中,霍桑用了海量的篇幅塑造了海斯特这一女性主角,让其成为贯穿小说的主线,并且极大地颂扬海斯特的坚韧顽强,一改女性在历来小说中的柔弱卑微形象;另一方面,男性人物齐林沃斯和丁梅斯代尔成了次要角色。不仅描写篇幅较少,并且分别把他们塑造成反面人物和软弱的男人。从这一点上,霍桑颠覆了男权社会中总是把女性作为男人的陪衬的传统观念。在一开始,作者刻画了一个健康美丽的海斯特,塑造她的正面形象,在外表上,“这个青年妇女身材欣长,体态优美绝伦。她的秀发乌黑浓密,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她的面庞皮肤滋润,五官端正,在清秀的眉宇间还有一双深邃的黑眼睛,使之极为楚楚动人。她有一种高贵女子的气质,具有那个时代女性优雅的举止仪态:具有特有的稳重端庄”[4]P46,她穿着绣有绝妙异常的红字(字母“A ”,Adultery 通奸之首字母)的精美衣服的、酷似“圣母 ”的形象,来表现海丝特崇尚自由,对清教教规的唾弃;在言行上,海斯特犯了通奸罪在邢台受刑被权力机构逼迫说出同犯的名字时,海丝特坚定决绝地回答:“我不说!……这红字烙得太深了,你无法把他取下来。但愿我能忍受住我自己的痛苦 ,也能忍受住他的痛苦 !”[4]P59 对前夫齐林渥斯也是坚决回应“我决不说”;在当权者想剥夺她对珠儿的抚养权时她说“我不能放弃她”。这一切都充分表达了海斯特的坚韧与反叛,不畏强权,敢于勇敢地追求爱情,反抗严苛的清教教规,打破不合理的社会习俗,向往自由的反抗意识。《红字》中还流露出霍桑对母爱的颂扬:海斯特倾其心血,将全部的爱赋予珠儿,把母性的光辉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珠儿的抚养权将被权力机构夺去的时候,海斯特勇敢地公然向世俗权力挑战和反抗。如前文所述,这一对母爱的赞扬与霍桑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霍桑对女性的同情。
  尽管霍桑用了大量笔墨对海斯特进行了正面积极的形象塑造及肯定,然而,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父权制社会思想的影响,霍桑更多的是对女性主义的谴责与批评。因此,在故事的最后,霍桑笔下的海斯特与之前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斯特最后成了一位遵从清教习俗而身着“灰色长袍 的”、“孤零零 ”的人[5]P201;一位接受清教权利机构的惩罚而“自觉 自愿”戴上红字的、“忧伤”的人[5]P202-203;让她屈从于“任何神圣的玄妙的使命都不可能托付给一个为罪恶所玷污、因耻辱而抬不起头、抑或被长年的哀愁压得裹足不前的女人”这一清教理念[5]P203。所以,在男性宰制的父权社会下,即使再坚韧无畏的海丝特最终还是沦落为被动的、顺从的固定女性形象模式。因而,霍桑之前对海斯特的正面塑造中,越是描绘出海斯特有多勇敢反叛,就越能强烈地突出反差效果,可见父权社会中男性的权威是多么坚不可摧,清教教规是多么不容挑衅!
  结语
  受到当时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霍桑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红字》中海斯特身上体现出来,坚强果敢的海斯特勇于反叛清教社 会的精神让霍桑同情,对海斯特的正面塑造表现出了霍桑思想上对清教主义传统摧毁人性的一面的反抗;但是由于受到男权制社会的长期影响以及清教传统的束缚,他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所以他最终将海丝特的命运定型为泯灭自我、回归社会。霍桑在《红字》中表现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矛盾态度以及对女性主义理想的最终放弃。
参考文献:
[1]刘璇.现代女性的先驱—《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语文学刊, 2004,(4).
[2]姜丽. 生态女性圭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J].电影文学, 2010, (11).
[3]张孟颖. 简析《红字》中的女性主义[J].文学评论.
[4]纳撒尼尔·霍桑.姚乃强译.红字[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5]纳撒尼尔·霍桑,熊玉鹏、姚乃强译,红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4]季峥,蒙雪琴.《红字》:对十九世纪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11).
[5]曹曦颖.被建构的他—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红字》的翻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3(4).
[6]刘伯香.海丝特·白兰的女性主义解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70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