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基督教在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基督教在农村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本文选自《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宗教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之一,它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督教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三大现存宗教之一,对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影响,并且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而传入我国且取得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学界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对基督教的研究探讨工作远远不足。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停滞不前,影响力大为减小,甚至已经发展式微了,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甚至完全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基督教在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取得迅猛发展,这一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一股相当重要的社会现象。基督教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我国农村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互动,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给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也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曾被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作为奴役中国、统治中国人民的思想工具。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区基督教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逐渐发展成为基督徒自办的事业。近年来,基督教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迅速,建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河南豫西Y县M村的基督教发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原因及影响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
  一、M村基督教的基本发展情况
  Y县是河南省西部的一个普通县域,总面积120平方千米。全县的比较正规的大型活动教堂有6个,没有牧师。M村位于Y县东部,有一个正规的基督教堂。其中有长老1人,传道员10余人,基督教徒1000多人。
  在对该村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了解到基督徒各年龄段的比例大概是30岁-45岁的约占25%、45岁-60岁的约占50%、60岁以上的占到25%,年龄基本分布在中老年阶层。同时,这些基督教徒大多数都是已婚人士,部分基督徒则是年老丧偶。在性别方面,基督徒则以女性为主,占到2/3及以上。同时发现信徒们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被调查对象中文盲率达到45%、小学文化的占35%、初中文化以上层次的只占大约20%。通过调查基督教的传播途径,70%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入教,其余30%的人则是属于主动接受信仰。不难发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主要是通过亲友之间的传福音以及周围居民的互相影响而接受信教的。基督教的日常活动主要是礼拜仪式,包括每周三,周六晚上的祷告,每星期日举行的礼拜。晚上常在家庭聚会点进行(包括各种赞美诗和歌曲)。在周日举行礼拜时,由传教士进行读经、讲经、祈祷等活动,地点一般都在临近教堂,附近村子的男女老幼信徒共聚一堂,齐声朗读经书或认真听道、虔诚祷告,相比较而言,晚祷更为庄重严肃。鉴于此,也采访了部门信徒是否晚祷和周日礼拜都参加,发现大部门都只参加周日礼拜,问到原因时大家表示,由于平时很忙没有时间,有的是觉得感觉晚祷比较散漫,大家聚在一起一般都会讨论家长里短,没有大教堂严肃和有条理。在国家宗教政策方面,大多数教徒通过相关宣传教育能够了解到国家引导基督教健康发展的措施,只是不怎么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
  二、M村基督徒信教的原因分析
  当这些基督徒被问到信教的原因时,80%的人说是为了求得身体健康和平平安安,剩下的20%人选择信教是因为追求精神寄托和感情依托,而选择平安和健康的信徒选择信教的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寻求灵魂的安宁和救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信教呢?
  (一)信徒们的说服与传播
  基督教徒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们在传播福音时一般以正面说服作为最典型的方法。信徒们多数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说服点,宣扬信仰基督的种种优点和益处:“信基督教不磕头,不烧香,还可以识字;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唱歌很快乐,把烦恼都交给上帝,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就这样,很多人在耳濡目染中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接触基督教了。一般情况下,信徒们用自己身边的各种例子为教育范本,来证明上帝的力量和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宗教心理体验归于迷信。而且家庭之间的传播和影响也很重要,有些教徒甚至是从小都信教,这些都有可能是受到亲人的影响。例如王某,女,23岁,在读大学生,她从一开始信教就受到母亲的影响,由于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在长时间的熏陶下,王某也开始信奉上帝的存在,成为一名基督徒。
  (二)重大变故的发生
  在进行个案访问过程中,大多数基督徒们不约而同地讲述自己信教的经历,讲述最多的是关于健康状况以及家中发生的变故与信教的关系。如李女士,48岁,之前信仰的是佛教,在信仰期间,得了类风湿的重病行走不方便,期间女儿考大学时也只考到了大专,李女士觉得佛教也没有改变她的困境。在此期间,她受到亲人的传道的鼓励(亲人信仰基督教),开始改信基督教,信仰上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李女士看来是有了精神的寄托,感到病痛减轻了很多,同时女儿也成功升到了本科(尽管是主观臆断),顿时感觉到上帝的伟大也更为虔诚。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张女士,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共有三个子女,据她自己说,刚开始她并没有任何信仰,只是因为夫妻两个都下岗,家中孩子学习也不好,只有大女儿考上了大专,其他都在外打工,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因此,王女士天天郁郁寡欢,身体也经常生病,在周围亲朋邻居的说服下,她开始信仰基督教,信奉上帝时刻在身边支持着他们全家。因为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王女士感到身上的疾病逐渐减退,而且大女儿也考上了研究生(尽管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其余两子女也找到了正式工作,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在问起王女士的大女儿时,大女儿也开始信仰基督教,问起她信仰的原因时她说到,正因为心中有了信仰和精神依托,尽管中间会有挫折,但她会认为是上帝的考验,不会气馁,反而会更加用功和努力,直到考上研究生。可见精神寄托一直是基督徒们所追求的。
由 此可见,人们在信教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功利性。通过这些功利性我们可以发现,总的来说,人们信教受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个人方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显示,人们在保证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寻求社会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要。人们在社会上受挫或者农民在精神的空白,在基督教会中恰恰就可以得到满足,一种精神上和自尊上的满足。社会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精神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通过信仰基督教,人们可以在教会中体验到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可以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由此也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
  三、M村基督徒的结构特点与变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M村的基督教徒以前在结构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多数基督教徒年龄都比较大,而且大多数都是已婚;二是基督教徒多以女性为主;三是经济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此可见,当地的基督教徒主要呈现年龄大、女性多、发展缓慢的特点。但是近年来该地的基督教徒在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受众低龄化
  在调查中发现,30岁—60岁的基督徒占到70%。大多数年轻人在最开始信教的时候都是受到父母亲朋的影响。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他们会对基督教有一些反感,认为是歪门邪道,但随着身边人一个个入教,并且越来越虔诚,这种从众心理使他们逐渐相信了上帝无时,这就使得教徒们的年龄逐渐年轻化。
  (二)学识丰富化
  信徒的年轻化必然会带来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接受基督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人们对于宗教也越来越宽容,当成一种文化传播,更多的高学历的人也开始接受基督教的影响,并成基督徒,而大多数基督徒也因为信仰基督教开始识字和增长见识。
  (三)有贫困阶层向富于阶层转移
  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信仰基督教的人都是家庭贫困,为了摆脱疾病困扰的家庭,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富裕的人也开始信仰基督教,他们大多数是为了一种精神寄托或者是受到某种疾病的缠绕,想要借此信仰来使自己摆脱这种病痛,从而达到一种救赎。
  四、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发展的两级影响
  宗教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探讨,对大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一种认知。而基督教正是宗教的一种,那么它的广泛传播必然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基督教在中国农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首先积极的影响是:
  (一)有利于建立人们之间相互关怀的关系
  基督教宣传和提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和谐理念,“爱”的思想要求人们谦虚、平和、爱人、爱神,这种精神能够使人超越自我,关爱他人,限制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儒家文化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曾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其中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和基督教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二者之间具有很好的衔接和碰撞。在问到基督徒们,他们也说无论遇到哪家有困难,他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
  (二)有利于建立和睦美好的农村家庭关系
  基督教宣传主与每一位信徒同在,“上帝会看到一切,会惩罚一切罪恶、奖赏一切善良”,使基督徒一方面对神产生畏惧之心,另一方面心灵上得到安慰,。“当孝敬尔父母, 则可于耶和华尔上帝所赐之地,而享遐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是十分的重视孝道,其中“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思想直到今天还被奉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家庭中,只有夫妻生活和睦才能更好的创造出财富,而信仰基督教则会更加注重待人处事的重要性,因此,夫妻一方或者双方信仰基督教都有利于夫妻关系的美满和幸福。因此,信仰基督教更有利于家庭和睦。
  (三)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
  刚开始,大多数信仰基督教的基督徒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通过唱诗歌和念经文,他们加深了对文化和社会的认识。在采访中,大多数教徒都说,他们在礼拜中,通过传教士的讲解以及平常活动中,圣经和诗歌的理解,使得他们认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字,提高了文化程度。
  有利就有弊,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广泛传播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存在大量的迷信色彩
  在和基督徒的交流中发现,有的基督徒把每年的丰收甚至努力都归结于上帝的安排和帮助,甚至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专门等着上帝的恩赐。还有的基督徒把地震、海啸归结为上帝在惩罚不道德的人,是为了让大家谨记教训。大多数基督徒还会把基督教和封建迷信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背道而驰的。
  (二)认为信仰基督教可以包治百病
  在基督教中,有一小部分基督徒在遇到疾病困苦时,完全信任基督教可以包治百病,上帝可以替他们解决一切磨难。他们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因此他们遇到疑难杂症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到医院就医,而是向上帝祈祷,希望可以使他们康复。然而大多数基督教徒还是明智的,他们把信教当成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为了使自己能更好的宽慰自己的心,不去乱想,更加积极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和优点,逐渐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色。基督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体系和宗教信仰,它,超越了特定的地域、民族和文化差异。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基督教在伦理观、是非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颇多相似、相通之处,所以,它肯定能与基督教的和睦共处中取得共同发展而达到双赢局面。通过本文对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的原因和影响的调查分析,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基督教的引导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段琦,陈东风,文庸.基督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2〕〔3〕〔4〕李平晔.中国基督教的历史特点及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卓新平.基督宗教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6〕〔7〕罗明嘉,黄保罗.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714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