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荣辱之大分——《荀子·荣辱篇》细读

荣辱之大分——《荀子·荣辱篇》细读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对人而言,“荣辱”显然并非一件小事;尤其在中国古典时代,它似乎更与人的“安危利害”纠缠在一起。因而荀子才总是要说“安荣”、“危辱”的问题,并且还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甚至他更专门著有《荣辱》一篇来论及此事(下引而不注者俱出此篇,其它则只注篇名)。

那么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荣辱之大分”以及什么是“安危利害之常体”?在荀子看来,“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而“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由此可见,“荣”、“辱”原本是与“义”、“利”密切相关的一对思想理念:“先义而后利”,就是“荣”;反之,若“先利而后义”,甚至于见义忘义、唯利是图,就是“辱”。“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也就是说,“荣辱”又必然是根源于人对“德”(得)的基本选择的。而且“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夫王者之与亡者,制人之与人制之也,是其为相悬也亦远矣”(《王制》,而且同样的话还可两见诸于《王霸》)。这就是“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的道理:其中,“善择者”就是“通者”,“不善择者”也就是“穷者”。而“荣者常通”,毋宁说是通明豁达,知足常乐;至于“辱者常穷”,便不啻于为物所累,郁郁寡欢。并且在荀子看来,这种“荣辱之大分”不仅只是“制人之与人制”间的分别,而且更关乎于“王者之与亡者”,关乎于人的“安利”与“危害”、“乐易”与“忧险”以及“寿长”与“夭折”,关乎于人的生与死。这就是所谓“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如此看来,“荣辱”之事,岂可小觑?得之失之,可无慎乎?

然而,“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于是我们注意到,《荣辱》一开篇便谈起了“憍泄”与“恭俭”、谨言慎行,谈起了“怒”(恼怒)、“忮”(怨恨)、“訾”(诋毁)、“口”(利口)、“交”(交恶)、“争”(争夺)、“胜”(好胜)、“刿”(伤害)、“贪”(贪婪)和“好专行”(独断专行)的问题,并且认为“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之所不为也”。而且这些“小人之所务”显然又都无不围绕着一个“利”字。为“利”而“斗”甚至为此而“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但问题是,“是人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将以为安邪?则危莫大焉”;而且在荀子看来,“人之(因利、因患得患失而)有斗”,恐怕连猪狗都不如的。因而“我甚丑之”。

难道这种“斗”不是一种“勇”?在荀子看来,“勇”当分作为四种而不可一概而论:“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牟牟然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其中,前三种“勇”显然都是与“利”字相关的,不过只是“狗彘之勇”、“贾盗之勇”抑或是“小人之勇”;而后一种才真正是“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的“义之所在”,荣之所存,才真正是“士君子之勇”。若与此不为“权”、“利”所动之勇相较,前三者则不过是不顾廉耻,自取其辱罢了。

荣辱在己,不假外求。“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要知道,每个人的价值都是不可重复的;而且无论在“材性知能”还是在“好荣恶辱”上,君子小人本是一样的,只是此二者间注错习俗和求取方式多有不同:“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而且非仅君子和小人,即使对任何人而言,荣与辱就像人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一样,乃是其“生而有也”、“无待而然”的“人之情也”;至于其所不同,则亦同样在于注错习俗和价值取向之上。然而“以治情则利,以为名则荣,以群则和,以独则足。乐意者其是邪!”而且只有这样,只有“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换句话说,只有“和而不同”,人们才能够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固守本位,不失本心。这一点,在荀子看来,“夫是之谓人伦”。但要做到这一点,无疑却需要“有师有法”,需要加强教育。“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荣辱”盖亦可以替换成“廉耻”。《五代史•冯道传论》上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而在顾炎武看来,“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日知录》卷十三)。因此难怪荀子要作如是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727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