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论语》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比较研究

《论语》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比较研究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摘 要】在古代汉语中,使动句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它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关系虽然是“动宾”关系,但是较为特殊。而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主要的一种类型。此二种语法现象在语法意义上是相通的。本文主要从古代经典名著《论语》中广泛撷取论据,在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本质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论语》;使动句;使字句

一、引言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句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而使字句在古籍著作中也是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现结合孔子经典著作《论语》中有关语法现象的比较分析,对古代汉语中使动句与使字句的比较谈一点我的粗浅的认识。

二、使动句在古代汉语里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

“使动”又叫“致动”,“使动”(和意动)的名称是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来的。这个名称很快就得到了语法学界的公认。

使动就是“使宾语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主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某种性状,成为某种事物,从语义特征上看,动词具有“是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是和一般动宾结构中动词支配宾语的情况是不同的。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使动用法又分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1)则德修文,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来:使……来)

(2)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劳:使……劳)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做出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状态;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由此可知,使动用法是含有“致使”意义的用法。

三、使字句是兼语式的一种

在古代汉语里,使字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与现代汉语里的使字句一样,是作为兼语式的一种而存在的。

兼语式最早是由王力先生提出来的,王力先生叫他做“递系结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说“凡句子包含着两次联系,其初系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即为次系主语者,我们把他叫做递系式,取‘递相联系’之意。”

最先使用“兼语式”名称的是丁树声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提出来的。

“使”在句中是“致使、让”之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使字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构成使字句,即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使”可以直接带动词性宾语,即构成兼语式。可以说,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在先秦著作中最为常见,而且兼语式是由“使令”类发展到其他方面的。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2)周人以栗,曰使民以栗。《论语·学而》

四、使动句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关于使动句能否转化为使字句的问题,我参考了几本古汉语语法书,笔者认为,使动句可以转化为兼语式,即可以转化为使字句。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否可以转化为使字句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2)子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

以上的例子使动用法都能转化为兼语式,即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变成“使宾语动”的格式(动:动词)。我们将其转化的对应关系描写出来:

(1):齐之→使之齐

(2):劳之→使之劳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1)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论语·子路》

(2)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以上的例子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即都能转化为“使宾语形”(形:形容词),其转化的格式是:由动宾→使宾语形(形:形容词)

(1)富之→使之富

(2)利其器→使其器利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能否转化为使字句

(1)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

以上的例子中名词的使动用法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其转化的格式:

名词活用为动词→动宾 →使宾语成为名(名:名词)

(1)饭疏食→ 使吃疏食

(2)后其食→使其食后

综合使动用法的三类都可以转化为使字句,而且使动用法如果翻译出来的话必须翻译成使字句。总结其转化规则是: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宾 →使宾语动(动: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宾 →使宾语形(形:形容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宾 →使宾语成为名(名:名词)

五、使字句能否转化为使动句

关于使字句能否转化为使动句的问题,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即当“使”在使字句中有“致使、令”的含义时,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我们分析一下使字句能否转化为使动用法:

看下面的例子:

(1)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论语·学而》

(2)比及三年,可使民足。《论语·先进》

综合上面的例子,“使”后都带有宾语,是兼语式的典型句式。表达的意义和使动用法一致,即“使宾语怎么样”,但是使动用法是用动宾结构表示了兼语式的内容,而在这种使字句中,“使”是介词,是由动词“使”做“派遣”之意讲时虚化而来的,二者的词性不同;而且这类使字句本身就是使动用法翻译过来的格式,所以这类使字句也是不能转化为使动用法的。也有使字后面省略宾语的情况,宾语能补充出来,也是不能转化的。

综上所述,使字句是不能转化为使动句的。虽然在使字句中“使”表示“致使、让”的含义,在语法意义上与使动用法具有相通性,但是使字句是“使”后面必需有动词或形容词,而使动用则是用动词加宾语的形式表达使字句的内容,即表达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后便是使字句的格式。

使动用法和使字句的结构对应关系即: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体词 使字句:使+体词+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体词 使字句:使+体词+形容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体词 使字句:使+体词+成为名词

六、综述

综上所述,使动句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也可以说是表达了使字句的内容。使字句是兼语式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使字句表示由主语所代表的施事一方指派命令或致使受事者发出或具有某种动作。使动句和使字句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二者在句法结构上都是动宾结构,使字句是使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的格式,使动句可以转化为使字句,但是使字句无法转化为使动句。

【注释】

①引自李林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1页。

② 引自李林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5页。

③引自李林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8页。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书海出版社,程昌明译注.1998.

[2]郭锡良.古代汉语[m].商务书局,1999.

[3]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87.

[4]马汉麟.古代汉语语法提要.增订版[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5]杨伯峻、何乐士.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修订本[m].语文出版社,1986.

[6]张文国、张能甫.古代汉语语法学[m].巴蜀书社,2001.

[7]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m].商务印书馆,200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830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