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 > SICU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体会

SICU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体会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颅内压(intracranical pressure,ICP)增高是颅脑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颅内压持续增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造成脑缺氧和脑疝而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颅内压是颅脑疾病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持续颅内压监测可以作为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早期报警系统”,利用颅内压监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患者每个瞬间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并以此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我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87例颅脑手术患者实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和生存质量。现将颅内压监测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重症外科病房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8例,患者年龄为9-8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2.5岁)。其中脑出血术后22例(包括脑室内出血及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肿瘤术后38例,颅脑外伤术后27例。

  1.2 颅内压判断标准[3] 采用公认的颅内压分级标准。正常:颅内压0.8-2.0kPA(5-15mmHg);轻度增高:颅内压2.1-2.67kPA(16-20mmHg);中度增高:颅内压2.68-5.33kPA(21-40mmHg);重度增高:颅内压>5.33kPA(41mmHg)。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颅内压测试系统(产品型号826631颅内压传感器硬膜下探头,826653颅内压传感器带脑室导管)。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后,放置感应器在硬脑膜下或者脑室内,在监护之前实行性能测试,保证各部件能够正常工作,并不会出现接触性的错误,每隔1-2小时检查监测系统的功能状况,一般监测时间为3-5天左右。在此期间应连续观察与记录ICP指数,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2 护理

  2.1 确保监测装置安全 正确连接监测装置,每1-2个小时对颅内压监测系统功能状态进行检测,观察测试接头是否牢固,感应器有无脱出等。妥善固定监测装置管道,避免管道受压、扭曲、脱出及牵拉。在搬动患者过程中,应防止感应器脱落;在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引起关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先妥善固定好导线;应将监护仪放置在输液通路的不同侧,以免因输液过程或接瓶时药液滴落在监护仪或探头上,损坏仪器或探头;监护仪需放在床头柜上或旋紧在吊塔支架上,切不可放置床头,防止监护仪倒落撞伤患者的头部。

  2.2 维持监测装置效能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舒适。在进行口腔护理及翻身拍背等生活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病情许可时,可将床头抬高30度,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颅内压数值。保持脑部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牵拉、滑脱,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干燥,防止颅内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

  2.3 准确测量颅内压 由于颅内压监测仪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在观察颅内压数据时,应在患者安静、无躁动、无咳嗽的情况下进行,尤其避免在吸痰,翻身拍背或给予其它外界刺激时观察数据,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2.4 及时排除影响颅内压升高的因素 体温升高、呼吸道阻塞、尿潴留、便秘、躁动等均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应及时予以物理降温、吸痰、诱导排尿及镇静等处理。体温升高可致脑耗氧量增加,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因此患者若体温升高,应行物理及药物降温;对于中枢性持续高热患者,可给予持续冰袋降温或亚低温治疗。呼吸道阻塞常由于意识障碍、舌根后坠、咳嗽反射降低、痰液粘稠等因素引起,故应加强气道管理,及时吸痰,气道湿化,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尿潴留、便秘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应及时导尿及给予软便剂,疏通大便,并告诫患者勿用力排便,切忌高位灌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躁动现象,可能造成颅内压升高,应给予适当约束,并遵医嘱予以药物镇静。本组有6例患者因呼吸道阻塞导致颅内压升高,改善通气后缓解;有2例因尿管堵塞导致尿潴留使颅内压升高,及时通畅尿管后颅内压恢复正常。

  2.5 颅内压变化的观察 颅内压升高时,在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后,应仔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是否颅内病变加重,同时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放低引流管,增加脑脊液流出,增加脱水药物的剂量及使用频率。若仍持续升高,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避免待脑疝形成后,再行干预措施。颅内压过低时,应在排除监护仪各接头松动的情况后,注意观察是否脑脊液引流过度造成,必要时抬高引流袋,减少脑脊液流出。

  2.6 预防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持续颅内压监测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脑脊液漏等,应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传感器接头用无菌纱布包裹并每日更换,观察穿刺点有无血液及脑脊液渗出。监测仪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3-5天为宜。

  3.结果

  本组颅内压监测1-9天,平均5天,无一例发现严重颅内感染及出血、脑脊液漏等,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监测仪管道脱落。临床医师根据颅内压变化,正确合理使用脱水药物,避免了脱水剂滥用及其所导致的并发症。本组有18例患者因颅内压持续升高,及时予以CT检查后发现颅内血肿扩大,脑肿胀加重,中线移位明显,医师予以手术治疗后病情改善。

  4.讨论

  颅脑疾病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以往均是依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观察病情,由于每个医护人员经验及责任心不同,观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待病人脑疝时才发现,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国内外学者采用颅内压监测可较早发现颅内病情恶化[5]。颅内压监测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传感器探头安置于颅腔内,导管或传感器的另一端与颅内压监护仪连接,将颅内压力动态变化转为电信号,显示于示波屏或数字仪上,并用记录器连续描记出压力曲线,以随时了解颅内压的一种技术。目前已被认为是直接反映颅内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颅脑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用药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颅内压检测仪,可以观察某一时间段颅内压力增高和下降的趋势,医护人员可以根据颅内压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为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减少盲目治疗的风险性。护理人员在对颅内压监测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除了较强的专业能力、细致观察、高度的责任心及系统综合的护理干预外,还需将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护理方法进行整合,尤其从ICP装置护理、准确地监测ICP数值、排除影响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及预防颅内压监测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落实ICP监测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使用颅内压监测仪,可有效缩短护士因不同工作年龄、学历等造成的护理干预差异,避免了某项护理工作被遗漏,提高了护理质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55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