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要:目的:探讨经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的健康教育,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及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肢皮肤温度、肿胀、血运及疼痛的观察;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和临床护理。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7.09%,对照组为52.2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us),简称DVT,指的是血液于下肢的深静脉腔内非正常凝结,直至阻塞静脉内血流,引起下肢血液的回流障碍,系骨科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治疗髋关节损伤以及髋关节病变晚期患者的有效方法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简称THR[2]。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容易发生DVT,若不及时预防或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极易引发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研究表明[3],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甚至可高达70%,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是1%~4%,而近80%的肺栓塞的来源是DVT[4]。由此可见,在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对DVT进行早期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我院在对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DVT预防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对其具体预防方法及护理干预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8例,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人。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4人,女性20人,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1±4.7)岁,体重51~72kg;对照组有男性25人,女性19人,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6.8±4.5)岁,体重50~74kg。所有患者中有68例股骨颈骨折,5例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7例患骨性关节炎,手术后住院时间15~45d,平均住院时间(24.5±2.7)d,合并有其它病症的有5例。两组对比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所患疾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x±s)

  1.2方法 对照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以及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观察组的术前护理 ①术前评估:对患者的疾病史、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对是否存有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评估,例如年龄等,因为DVT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评估患者是否有静脉血栓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等。进行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护理的开始,能够为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②健康教育: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具有不同病情及病因的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前与其进行沟通,对其耐心讲解病情,使其对自身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对其讲解DVT的危害以及实施预防的意义,得到患者的合作,使患者做好手术的心理及思想准备。③锻炼指导: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做好术前的活动锻炼。

  1.2.2观察组的术后护理 ①术后第1d,在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后,可对其进行腿部肌肉的按摩,被动地进行膝、踝关节的活动,1~2 次每小时;②抬高患肢;③指导其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每日2次,一次5~10 min;④深呼吸6~10次每小时;⑤每3h协助其翻身1次,注意避免患肢的内收和外旋;⑥术后的2~3d,加强腿肌的等长及等张收缩锻炼,加强关节的伸屈活动,时间增加到0.5h;⑦指导患者被动活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并于术后5~6d病情得以缓解后逐步进行离床的功能锻炼。

  1.3效果评价 若患者突然出现下肢的肿胀和疼痛,浅静脉充盈,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有压痛,深静脉行径的压痛等可以确诊为DVT。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共有10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发病率为22.73%;观察组则有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所占比例为6.83%。观察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3,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征是髋骨性关节炎,其它则有股骨头坏死等、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部骨折、良恶性骨肿瘤等[5]。目前认为,只要有髋关节被破坏的影像学特征,并伴中、重度的持续性关节疼痛和或功能障碍,通过其他的非手术治疗都无法缓解并治疗疾病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则是有效选择[6]。双髋骨性关节炎或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需要行双髋的关节置换。在过去认为,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最合适的年龄范围是60~75岁[7]。但近几年来,其适应征已广泛扩展至年轻及高龄患者。但是由于年轻的患者活动量较大,术后的生活时间长,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又十分有限,造成有些年轻患者在手术后不得不进行第2次甚至第3次的关节返修手术[8]。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一旦发生而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则极易引发肺栓塞,导致患者的猝死。临床上死亡率极高,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此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其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37.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7%。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免受并发症的困扰,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行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16803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