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 > 镇痛与镇静在口腔医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镇痛与镇静在口腔医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摘要]本文致力于阐述我国中医学和当代西医医学对镇痛和镇静两相关但又不同的医学名词的解读和认识,从而从理论上揭示了镇静与镇痛在临床口腔局部麻醉医学实际操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作者:李山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学,麻醉,镇痛与镇静,笑气


  中图分类号:R3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32-01


  1.麻醉学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三国时就已有神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而现在广泛被西方所认可的针灸技术,其麻醉效果更是惊艳国际,让世界反思原来治病并非一定要用药。中医认为,人所以为病,是人处在了不正常的病理而非正常人生理阶段,而针灸正是利用了一根无形的杠杆,将原本处于非正常的病理阶段的患者,调回到其正常生理阶段,从而使人身自己通过各种免疫途径抵御疾病,而尤其对最令西方棘手的慢性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奇疗效则更为显著。


  但中医也非尽善尽美,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对于诸如急性损伤、肿瘤、患儿难产、急性大面积传染病等,因其作用迟缓,也捉襟见肘。而在此领域,西方医学的手术外科其优势尽显。由此可见,当今医学科研及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也已成为人类未来医学的必由之路。而此道,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可。同时也在医学各领域被国内外专家所推崇。


  而反观我们源自西方的口腔医学专业,已有诸多与中医相结合的部分,例如口腔颌面部的肿瘤的中医药物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牙周慢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以及我下面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麻醉学中镇静与镇痛的中西结合。


  2.当代医学对镇痛镇静的阐述


  2.1镇痛与镇静在麻醉临床引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镇静与镇痛在麻醉领域,以前被认为是同一方法的不同说法,而现阶段随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镇静与镇痛为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而根据统计流行病学、医学心理学及麻醉学的研究,更证实了现阶段,对临床病人单纯实施简单的局部麻醉术,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临床的需要。另外,局部麻醉剂的发展已近瓶颈,虽然诸如碧蓝阿替卡因等麻醉剂无论在麻醉效果、麻醉时间、起效时间、药物毒性以及专用注射器些方面,可说已经几近完美,但仍无法彻底摆脱1:2000000肾上腺素缓冲的壁垒,对很多心血管病人使用时,仍有估计。而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非负肾利多卡因及甲哌卡因各项指标虽也不错,但前者因多年长期应用,根据现在一线医师临床应用的统计,效果已大不如前,后者根据统计在术中得止血效果远不及阿替卡因,所以临床应用受限。


  且作为麻醉剂,此类药品的副作用始终无法回避,另外虽然有专用的注射器械,但对儿童应用时,由于患儿极度恐惧而无法进行,由于诸多此类的问题,使现在西方越来越关注源自东方的麻醉技术。


  随着现阶段麻醉技术的整体发展,在局部麻醉术方面也突飞猛进,其最重要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在我国古代医者早就意识到实施麻醉术前,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何等重要。所以在古代多数医者就早已拿出比治疗时间多几倍的时间来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处于一种身心及其愉悦的环境中。而当代包括就诊环境,诊室布置,医护人员衣着等都竭尽所能的达到使患者忘却其治疗过程中痛苦的目的。同时,患者亦可以通过自己过硬的坚强意志,顽强地抵御由于治疗中剧烈不适而带来的痛苦,所以医师实际操作前不断鼓励患者,也正是此目的。


  2.2镇痛与镇静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而西方也通过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欢快和镇静平稳的心态时,大脑皮层释放某种物质可以抑制脊髓疼痛中枢,从而降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神经冲动的敏感度,从而最终达到减低疼痛的效果,而且经过测算,当人们出于恐惧和高度兴奋时,肾上腺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加快麻醉剂的吸收,从而降低麻醉效果,而处于镇静状态,血流速及心律明显较起恐惧时减缓,麻醉效果也相应明显提高。


  另外,通过心理学测定,将100人分为意志坚定和相对意志薄弱两组,根据比对的统计学结果,也得出相同结论。其原因为意志坚强者宏观上因为对术中妨碍性的动作少,能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治疗时间,从侧面也降低了其痛苦,而另一组,由于诸多因素,例如过于恐慌,肌肉高度紧张,等一系列因内心恐惧而出现的不良动作及语言,反而拖延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其痛苦。


  如今,笑气(N2O)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往往又是应用于儿童,加之与儿童交流本就有许多壁垒,使得许多临床医师直接忽略了与患儿的交流,但其实笑气本身没有明显的镇痛所用,这也就是即便吸了笑气,仍然要打麻醉的原因。那又为什么要应用笑气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小孩来拔牙,因恐惧医师无法进行正常的临床操作,护士便拿了一根筷子,告诉他,这是哈利波特的魔法杖,你拿着它,就是哈利波特了,打针就不疼了,然后孩子照着做了,而此时医师在很熟练的及最短的时间内,为其实施了局部麻醉术,患儿真的觉得,是魔杖帮了他,在过一会麻醉剂起效以后,拔牙也真的不疼了,患儿便信以为真,以后每次看牙,都要拿着根筷子,而笑气其实就是患儿手里的筷子。但临床上也有这样的病例,患儿因为过分恐惧,啼哭不止,无法交流,这时往往笑气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究其原因依然是患者无法处于一种镇静的状态而造成的。


  2.3我国中医对临床应用镇痛镇静的理解


  而中医的医人先医心的理论,正说明了这一点,治病救人,除了要从生理上解除病人的痛苦,更要从心理上对其进行安抚,中医认为处于生理疾病的患者,其心理也处于非正常状态,要先将其心理上的疾苦解决,之后在医治其生理的问题,也就所谓的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以人为本。


  而现在许多临床的医师,盲目迷信医学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药物,而忽视了人才是一切的中心,中医说“医者父母心”,当医生把患者当自己孩子一样呵护时,可以唤起患者内心最大的意志力,总而可以抵御一切因病患带来的痛苦,从而使医患关系达到一种天人合一和谐状态,这样便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但同时也要求医师,刻苦钻研技术,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正是西方医学教育,宽进严出的治学理念。


  归根结蒂,我个人认为,镇静与镇痛的在我们口腔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口腔临床医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而且很多时候,患者虽然有口腔疾病,但仍不来就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本专业的恐惧心理,除了应该大力宣传口腔预防,及口腔科普知识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应该多与患者交流,降低其对口腔治疗的恐惧感,以便为操作中的术中镇痛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我个人认为,通过中医理论中对患者内心的调整,结合以西方先进的口腔医学诊疗技术,从而最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刻苦研修,精益求精,才能最终做到尽善尽美。


  以上仅为个人对本课题的一些肤浅理解与阐述,望本专业的专家批评指正。本文来自《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9053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