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钠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黄梅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FMA评分均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胞磷胆碱钠 康复训练 治疗结果


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血管性危险因素(如脑栓塞、高血压)、生活因素(年龄、吸烟、不良饮食)等均可能会导致疾病发作[1]。有研究指出,脑动脉狭窄、破裂是患者脑血液循环障碍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神经缺损、脑功能障碍等症状,若不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改善脑血液循环,可致使神经运动传导通路和神经元过度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后遗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经济负担[2-3]。因此,患者发病早期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病情进展,也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脑卒中所致的机体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但脑卒中后偏瘫具有可逆性,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神经功能,并可开展规范化康复训练协同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肢体生理功能,减轻偏瘫造成的损伤[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黄梅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均符合早期脑卒中后偏瘫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均为首次病发。排除标准:(1)合并脑卒中后其他严重并发症者;(2)伴其他脏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2.0±4.2)岁;偏瘫部位:左侧13例,右侧17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3.6±3.7)岁;偏瘫部位:左侧16例,右侧1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黄梅县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予以甘露醇(湖北多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079)0.25~2.00 g/次,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1次/d,并结合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血栓通注射液(康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5020017)70 mg/次,静脉滴注,2次/d;奥扎格雷钠(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8432)75 mg/次,静脉滴注,1次/d;阿司匹林(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1475)50 mg/次,温水送服,1次/d。持续治疗1个月。患者在治疗期间,叮嘱其及家属注意调整其体位,定期按摩上下肢,结合其恢复情况来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即予以胞磷胆碱钠注射液5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混合液,静脉滴注,1次/d,直至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步骤如下:(1)卧床期:调整正确体位能有效降低患者肢体痉挛发生风险;将患肢关节放置患者背曲位,可保证患肢处于功能位。在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时,需注意事先行患肢按摩,活动各关节部位,指导患者利用健肢发力来活动患肢,掌握翻身技巧,后即可开展功能锻炼,行端坐、站立、行走等功能训练。(2)离床期:此阶段主要锻炼患者肢体功能,如上肢:有序进行肩胛带、肘关节独立活动,通过旋转前臂、背伸腕关节、侧向运动桡侧和尺侧,指导患者自主外展拇指和行对掌训练,并引导其利用手部完成简单的日常动作,如解纽扣、更衣、持杯饮水等。躯干:应用桥式收腹运动来锻炼躯干肌肉组织。下肢:基于不增加关节负担的前提下,指导患者伸屈运动膝关节、背屈练习踝关节,并配合站立坐下、跨步、重心转移等训练运动其肢体功能。此外,还可指导患者锻炼其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通过舌尖发力左右移动到两侧口角,并有序进行鼓腮、咀嚼、吸吮、空吞咽等动作,同时循环渐进开展发音训练。(3)步行期:(1)行走训练:患者在行步行训练时,指导其连续起坐4次后结合脉搏变化来评估是否可进行训练,若患者脉搏增加幅度不超过参考范围的1/3,且脉搏平稳,即可进行步行训练。在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期间,需事先备好椅子方便其休息,若患者自述患肢难以抬腿,医护人员可通过绳子系于脚部帮助发力来练习步行,10 min/次,2次/d,并结合其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负重和延长时间。(2)楼梯训练:当患者下肢肌力评估等级到3级后,每天2次训练患者上下楼梯,均是健侧先发力。(3)站立位平衡:训练患者身体平衡重心时,指导其将双足稍后移,躯干保持前倾,取1 kg沙袋分别固定于患者患侧上、下肢及患肢踝部,结合助行器维持姿势开展训练。(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取坐位时,可指导其进行洗漱、进食、穿衣、脱衣等行为训练;站立训练时,可训练其掌握如厕、做简易家务的技巧;动作训练时,可积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其通过发声、简单语言来积极表达想法,锻炼患者认知和语言能力。患者行康复治疗时,医生需结合其肌张力评估情况来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避免增加患者机体不适,影响其训练和运动流程有序进行。患者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评分范围为0~3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认知障碍越严重。(2)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该量表内容包括肢体反射性、屈肌协同、伴协同运动情况、手指功能等,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3)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80%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NIHSS评分下降幅度在40%~79%之间;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NIHSS评分均无明显良性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5)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寒战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MSE、FMA评分

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FMA评分均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FMA评分比较


2.2 SF-36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例、排尿困难2例、寒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寒战1例、排尿困难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可降低患者肢体活动度,影响日常活动,进而加剧神经缺损程度,既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还可使患者治疗时间延长,进而加重患者家庭及经济负担[5-6]。因脑卒中造成的身体损伤难以扭转,临床采用的抗凝、溶栓、脑细胞活化等治疗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无法促使患者恢复健康,但脑卒中后偏瘫具有可逆性,因此,如何优化治疗效果、改善偏瘫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7]。


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主张在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钠、康复训练来强化其治疗效果,其中在患者临床常用的抗凝方案中,多选择阿司匹林、奥扎格雷及甘露醇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以缓解患者痉挛、减轻血管阻塞、促进脑部血液循环[8-9]。其中,甘露醇是一种组织脱水剂,作用于患者体内可促进毒性物质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脑水肿发生风险。奥扎格雷是一种合成酶抑制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解除血管痉挛等作用[10]。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剂,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可阻滞或缓解血栓形成,改善患者血管阻塞。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配合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胞磷胆碱作为一种激活剂,主要成分包含碱、胞嘧啶、核苷糖与焦磷酸盐,能有效激活患者脑细胞、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协同抗凝药物能提高患者卵磷脂合成速率并修复其增生神经元,进而强化治疗效果[11-12]。与此同时,因磷酸酰胆碱是恢复患者认知、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而胞磷胆碱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机体磷酸酰胆碱合成,并刺激患者椎体系统活性,因此其较适用于震颤性麻痹患者的治疗。目前,胞磷胆碱的给药方式较多样化,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选择静脉滴注给药,能有效促进患者体内完全吸收该药物,提高生物利用度,稳定血液中药物浓度,保证药物充分作用于机体各部位,再利用药物的穿透性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快速恢复其线粒体膜与受损细胞表面组织,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13-14]。此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障碍主要因系统缺乏高位中枢调控所致,因此,除去药物干预,本研究观察组患者还接受了康复训练,进而恢复损伤的部分运动、神经功能,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也可有效加快患者功能恢复[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具有较高可行性。此外,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并未增加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上官守琴,杨志宏,陈光辉,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5):285-287.DOI:10.3969/j.issn.1007-0478.2013.05.008.


[2]石健,张静,缴克佳.参芪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残疾率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7):209-212.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9.07.055.


[3]陈颖,郄淑燕,王丛笑,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5):658-661.DOI:10.3969/j.issn.1007-0478.2020.05.023.


[4]王晨,王人卫,杨坚,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肉厚度、活动度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9):1065-1070.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9.09.011.


[5]路宽,韩墨洋,王晓霞,等.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8):1171-1175.DOI:10.13935/j.cnki.sjzx.190833.


[6]米晓峰,吕玉娥.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6):2855-2856.DOI:10.11655/zgywylc2019.16.083.


[7]刘莉莉,于峰,陈飞,等.早期个体化综合康复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6):973-977.DOI:10.16190/j.cnki.45-1211/r.2019.06.025.


[8]向勇,朱建萍.胞磷胆碱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2):318-321.DOI:10.7501/j.issn.1674-5515.2019.02.010.


[9]齐艳英,冯秀芳,孙俊慧,等.胞磷胆碱钠片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7):610-613.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19.07.003.


[10]崔志慧,任惠明,郭旭,等.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63-65.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0.01.015.


[11]彭娟,杨仕彬,胥方元,等.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3):178-183.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9.03.004.


[12]乔蕾,蒙元孟,倪卫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膝关节的运动学特征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1):19-22.


[13]付莉莉,苏标瑞.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不同阶段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6):48-49.


[14]方萍萍,邹田子,郑茶凤.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远程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14):78-80.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9.14.078.


[15]席永兵,袁淑娟,梁英,等.胞磷胆碱钠联合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03-104.DOI:10.3969/j.issn.1671-2560.2012.01.05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29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