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高宏亮 孟娜娜 曲湛梅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三门峡 472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预后影响结比。 方法 抽取大面积脑梗塞60例,均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在应用常规方案处理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就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n=30)与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n=3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选取病毒治疗前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促使临床效果最大程度的提高,具理想的协同作用,对增强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依达拉奉;奥拉西坦;大面部脑梗塞;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38-02

[作者简介] 高宏亮(1976.6-),男,河南安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病。

目前,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善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显著增加了脑血管疾病发生比例。在脑缺血性疾病类型中,脑梗塞较为多见,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供血区脑组织在动脉主干闭塞后严重缺氧,引发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使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是保障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为探讨大面积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预后影响结比,该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选取大面积脑梗塞病例,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随机分组,就胞二磷胆碱治疗与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共选取大面积脑梗塞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等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椎基动脉系统脑梗死,不宜溶栓,发病在48 h内;即往无神经功能任何缺损,ESS总分<60分。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80岁,平均(62.2±3.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62.3±3.6)岁。

1.2 方法

观察组:该组取生理盐水10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 d;同时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静脉滴注,1次/d,共用14 d。对照组:取生理盐水100 mL+胞二磷胆碱0.5 g静脉滴注,1次/d,共用14d。两组入院后均取阿托伐他汀20 mg,拜阿司匹林0.1 g应用,有房颤史者,可取华法林抗凝。完善脱水治疗,取降压ARB类,依据病情需要,与钙离子通道受体阻断剂联合,以使循环改善,降压。针对出现病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需立即停用,同时规范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1.3 指标观察

①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0-30为分值范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②日常活动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在治疗1个月后评定,分值范围为0~100分, 100分:正常;75~95分,极度缺陷;50~70分:中度缺陷;25~45分:重度缺陷;0~20分:日常活动能力缺陷较严重。

1.4 效果评定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定:基本痊愈:治疗后病残程度达0级恢复,评估示功能缺损呈90%-100%范围减少;显著进步:治疗后病残程度呈1~3级显示,功能缺损以45%~89%为减少范围;进步:治疗后功能缺损减少范围在15%~44%;无变化: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及15%;病情恶化: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呈15%以上的增加。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MMSE、BI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选取病毒治疗前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评定情况见表1,表2。

3 讨论

动物实验及药效学研究证实,依达拉奉为强效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具小分子量特性,血脑屏障穿透率经统计示为60%[2]。可使于脑组织中分布的丙二醛降低,发挥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效果,且使脑内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脑水肿减轻,也可避免15-HPETE造成的细胞氧化性损害,使缺血半暗影带面积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效抑制,且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防范作用,抗缺血效果明显[3-4]。另外,在对抗脑缺血时,对血流动力学、血糖水平、体温、电解质平衡、胃肠运动、呼吸、自主运动等几乎无影响,且未对脑内能量代谢和单胺类递质水平产生干扰[5-6]。其理想的脑保护作用,明显改善了大面积脑梗塞治疗预后。患者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时,脑梗塞持续缺血,易引发神经细胞不可逆损害。梗死中心区分布的神经细胞在脑血管急性循环障碍下迅速死亡,加之周围缺血区神经细胞缺血,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故采取神经保护剂对缺血半暗带治疗具十分必要性,对神经功能缺失有改善作用[7-8]。

同时,脑梗塞可致患者人格改变、运动功能缺陷、社交困难、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认知缺陷等,以肢体偏瘫,自制力减退等为临床表现,采取有效方案,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研究的重视。促智药经研究示,对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有促进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可选择性作用,以发挥促进、激活、保护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改善脑代谢效果,对记忆和学习能力可持久促进。奥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新的衍生物,属新型促智药其药理作用为:①对磷脂乙醇胺和磷脂胆碱合成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效果,稳定神经细胞膜机能和相关结构,通过透过血脑屏障,刺激中枢神经特异性通路;②可使糖醇解激活,患者在脑缺血发生时,经检测示葡萄糖利用明显增加,可促进脑组织能量代谢,使脑内分布的三磷酸腺苷(ATP)出现转运与形成增加现象,ATP/二磷酸腺苷在大脑中的比值呈明显提高显示,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在大脑中的合成;③奥拉西坦应用,还可使大脑皮层含有的大量联络纤维突触出现可塑性改善,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研究显示,奥拉西坦可在涉及学习、神经保护的L-谷氨酸受体作用,可增强记忆和学习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选取病毒治疗前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更占优势。提示奥拉西坦可使MMSE分值明显提高,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提高患者记忆功能和认知能力方面,优越性较强。另外,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大面积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促使临床效果最大程度的提高,具理想的协同作用,对增强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治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79-380.

[2] Soledad S,Julio D,Elena RG.Frequenc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two-year fol-low-up study[J].J Stroke,2007,38:105-110.

[3] 唐国文,曾盛,林世泳.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42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17(12):1640-1642.

[4] Juan JB,Deepak LB,Jean-Marc H.Clinical evidence fo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J].Vascular Medicine,2007,12(2):113-122.

[5] 唐立坤,陈风,覃玫.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10,13(4):24-26.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7] 余治平.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16-317.

[8] 王大忠,袁学谦.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NGF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2012,32(4):700-701.

[9] 王永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药物与临床,2011,18(24):48.

(收稿日期:2014-04-2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68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