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护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探究论文10篇

护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探究论文10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第一篇:探究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及优化措施


  一、造成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存在差异的因素

  (一)护理教学缺乏与临床工作的沟通

  目前我国护理教学课程的教师都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但是针对护理课程这种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科,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方式有待考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虽然理论知识过硬,但脱离临床实际的教学内容,这是与临床工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两者针对的护理对象不同

  在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病所处阶段,做出有效的工作分析和具体安排。而课堂可以模仿针对病人的护理,却不能模仿患者的生理状态。这种护理对象不同的教学操作,降低了对实际操作模仿的效果。那么,由于针对护理对象的不同,而产生有偏差的教学方式,便容易产生与实际临床的差异化。


  (三)教材护理技术追不上临床护理技术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所用到的护理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以及拥有具体工作经验的护理优秀工作者共同编著的。教材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现代科技发展,医疗水平逐步提高,护理技术也在加速发展。这就导致很多最先进的护理内容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教材中。那么,这样更新较慢的教材就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教学对临床工作的具体应用。


  二、优化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优化

  针对实际临床经验的匮乏,高职应该建立与实际临床经验丰富的医院的有效沟通。由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护理规范资料,从而构建一支具备临床能力的教师团队。那么,高职学校要定期到医院的临床岗位上实地进修,在具体岗位中摸索经验,培养教师的实际临床能力。也可以优化师资比例,由临床岗位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护士来兼职代课。这样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从实际出发指导教学,让学生学习新技术并且培养其实际操作的能力。护理专家李秀惠和国际知名学者Davies、Gassner等提出:构建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者参与教学的方式,以及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参与到临床带教的工作,通过双方定期开展的座谈讨论来完成。专职护理专业教师利用实际工作的机会了解临床更新与改善,并将这些内容补充到教学课堂。这样相互取长补短的過程,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学校教师在与临床工作者的合作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有利于对实际工作需求的了解,从而在实践基础之上对教学计划进行改善。只有这样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才是高职学校需要的教师团队,只有将实际工作经验传授于学生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才有利于缩小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护理需要向临床操作靠拢。实际工作经验中我们得知有效地模仿医院中的工作环境与状态,是促进教学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完善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方案应该尽量模仿医院的护士站和病房。通过真实地还原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状态,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提高实训建设

  实训是护理专业学生在通往实际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学校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要力求通过与医院的合作模式来完成。例如,学生在学习基础护理课程后,由资深的护士长带队,向学生提出实际工作的要求,像对待护理工作人员一样来要求学生的工作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重要与责任,以及最根本的职业技能,只有这种基于实际的工作经验才是护理专业中缩短与临床实践差距的根本方式。那么,在这样的实训建设中,学校要起到配合的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总结,掌握学习经验的要领,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技术指标。而医院要做到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不能因为学生并不属于医院的实际工作团队,就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而且学校与医院要共同制定出实际考核的标准,只有在有效的数据支持下考核标准才能统一,而统一的考核标准将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在考核标准上我们要以医院的考核标准为主。只有实际工作中的考核标准,才是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这样完善的考核机制中可以有效提高实训建设具体职能,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1):56-57.

  [2]陆一春,曾丽华.护理技能教学与护理临床实践差异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8):69-71.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5期

  作者:周满意


  第二篇: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医疗技术不断优化和提高,并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1]。妇科是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且为妇产科分支专业,是以女性妇科疾病诊疗为主的专业科室,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为主[2]。受到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妇科疾病有明显递增发展趋势,且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疾病发病率也有明显的递增[3]。在妇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价值突出,符合患者治疗所需,且从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4]。基于此,本文就我院132例妇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妇科住院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2~10月期间,住院时间均超过3d,总计132例。疾病包括妇科炎症、人工流产、性病、月经不调以及不孕不育、妇科肿瘤等,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以及精神类疾病合并患者,在患者及家属知情条件下分为两组。实验组66例,年龄20~68岁,平均(43.02±5.0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2例,初中及高中25例,小学及以下19例。对照组66例,年龄20~72岁,平均(44.35±5.50)岁;大专及以上23例,初中及高中26例,小学及以下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学历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入院后的病房环境护理、疾病口头简单宣教以及身体检查、用药护理等。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①成立优质护理小组。医院院长为小组组长,并展开医院全员大会,就优质护理服务的含义、目的、基本思想进行说明,妇科护士长参与病房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定期展开妇科专项会议,分析妇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另外,护理部质量监督期间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②优化工作流程。实施责任包干制,从患者入院开始、住院期间、检查期间、出院前等相关护理工作的执行具体分配到对应责任护士身上,全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妇科临床护理工作。另外,综合护理工作人员职称、护龄、工作经验等安排弹性排班,也可以采取老带新的护理学习模式,对早、中、晚班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合理分担工作压力,并以最好的状态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工作[5]。③细化护理工作。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做好患者基础生活护理,包括会阴擦洗、泡脚、洗头、外出陪伴、检查陪护、剪指甲、病房通风消毒等。另外,护理人员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患者谈话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可对其自尊心造成影响。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历书写工作,确保医护工作的执行有资料可循[6]。④强化宣教工作。很多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均不了解,所以住院治疗期间消极情绪表现明显,护理人员在主动与患者交谈期间要对其进行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等口头宣教,并将妇科疾病相关知识整理成册发放给患者,以便患者及家属可以随时查阅了解。另外,为妇科患者安排专业知识讲座,邀请科室教授担任讲师,多种途径增强患者妇科疾病知识知晓程度[7-9]。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礼仪培训、护患沟通技巧培训、操作技术培训、理论知识培训等,安排护理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演练,纠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10]。另外,为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积极性,可以设置科室专项奖励基金,基金作为奖金发放也可以作为安排护理人员外出继续培训、教育的费用,鼓励每一位护理人员优化自身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执行、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执行情况越好。另外,对妇科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为百分制,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佳)[11,1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科住院患者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见表1。实验组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50±2.50)分,对照组为(85.55±2.50)分。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5.9698,P=0.0000)。

  2.3妇科住院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绪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2。护理干预前两组情绪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实验组妇科住院患者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


  3讨论

  妇科作为医院工作中的主要科室之一,护理对象均为女性,在疾病诊治期间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不同年龄段、学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疾病治疗期间表现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也有一定差异,均直接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13]。另外,护理人员自身经验、技术能力、护患沟通技巧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情况[14]。如何优化妇科临床护理工作,一直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热点问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包括成立优质护理小组、优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细化护理工作、强化宣教工作、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通过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和家属对妇科疾病有更为系统且清晰的认知,加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消极情绪表现。通过细化护理干预内容、护理工作責任制的落实,成功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意识,对于护理工作中的疏漏能够及时察觉,确保全程护理干预工作的有效实施,也保证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身心舒适度。另外,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强化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护理专业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并一改被动护理服务向主动护理转变,符合临床护理工作所需,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总之,优质护理的实施是当前护理工作不断优化所需,更符合患者治疗所需。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了我院住院治疗的132例妇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两组妇科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服务主动性、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29.65±2.50)分、SDS(28.50±2.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9.50±3.20)分、(39.45±2.50)分,且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92.50±2.50)分高于对照组的(85.55±2.50)分。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文研究结果与刘玲芳[15]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本次实验研究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且本文就妇科住院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期间的情绪评分对比,是本文实验研究的优势。由此说明,既往常规护理干预已经无法满足妇科住院患者护理干预工作所需,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代表,是护理工作发展所需,且符合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非被动开展的,而是医疗服务工作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优化且细致划分了医院内部护理工作,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护理技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符合患者所需,建议推广普及。


  [參考文献]

  [1] 王莉.妇科实施护理示范病房后患者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95-96.

  [2] 盛立峰,范高云.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55-57.

  [3] 程彩峰.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53-254.

  [4] 闫咏梅.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19-220.

  [5] 徐金玉,胡艳丹,张旭,等.浅析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妇产科疾病的护理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5,35(6):495-496.

  [6] 王希路,柏露.老年妇科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优质护理干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7):1100-1102,1105.

  [7] 黄绮华,关玉兰,郭清华,等.妇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0):21-24.

  [8] 杨智敬,罗捷,邓媛,等.优质护理在妇科病房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6):2233-2236.

  [9] 崔文霞.妇科实施优质护理中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及效果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6):52.

  [10] 杨绍平,闵丽华,马倩,等.亲情式护理模式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6):919-920.

  [11] 周桂侠,尹慧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妇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126-128.

  [12] 芦沁蕊,王艳丽,赵晓红,等.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妇科病房的实施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4):2243-2245.

  [13] 梁先芬.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397-398.

  [14] 裴峰,王俊玲.健康教育在妇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10(18):1726.

  [15] 刘玲芳,马章淳.妇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2):302-303,305.


  (收稿日期:2017-04-18)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8期

  作者:刘国红


  第三篇: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早已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入改革一方面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同步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快速提升以及护理工作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结合当前市场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既符合我国卫生事业要求又能够同国际先进护理水准相当的优秀护理人员。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院校和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和临床要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对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與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2000年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

  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養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6(7):55-56.

  [2]陈典明.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卫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护理学,2016(9):77-78.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作者:程莎静


  第四篇:中职院校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模式的探讨


  中职护理教育是国家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技能的应用。作为中职护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目前中职护理教师工作重点一般都放在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上面,而很少参与临床工作,因此就出现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我校从2012年起,要求护理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笔者经过临床实践,现简单探讨中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模式,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临床实践的时间

  目前多数学校安排教师参加临床实践都是集中进行的,每年寒暑假1~2个月时间进行临床实践。这样集中时间实践,能满足教师对备课时间的需求,不影响教学任务,但由于是业余时间临床实践,十分不便于学校管理。宋春燕提出,由于我国各地护理发展水平不同,各专职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我校结合校情,探索了两种临床实践模式,一是要求每名教师每学年进行至少4周的临床实践,教研组自行安排时间。教研组结合本组排课情况,在学期初或学期末尽量预留足够时间参与临床实践,这样既保证了临床实践的完整性,又便于学校相应管理措施、激励措施的实施。二是要求每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临床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授课内容。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两种模式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把临床实践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达到了临床实践真正的目的。


  二、临床实践的形式

  目前多数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是直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实践中熟悉各种护理操作,认识各种新药物的疗效,了解新仪器设备的操作等。这种实践方式没有考虑到护理教师是不同于临床护士和实习护士的,没考虑到教师真正的需求,更没有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实践形式。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在设计临床实践时,要求教师完成“护理—医疗—护理”的完整实践周期,即从教学角度出发参与护理实践,在护理具体病例时灵活地结合医疗,参与病例讨论、健康评估,在医疗实践中拓展深入,最后再回到护理实践中巩固和提高。


  (一)参与护理轮班,熟悉岗位

  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知识结构和专业优势来选择轮转科室,在科室内参与轮班,熟悉各班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在实践中不仅要熟练各种护理操作,还要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新仪器设备的使用,观察新药物的疗效,并将之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缩小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二)参与医疗实践,拓展深入

  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参与护理查房、讲座,学习专科业务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医生查房、病历书写和病案讨论。实践教师要选择一到两名重点护理对象,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例采集、书写,通过与医生查房和病案的讨论,加深对发病机制、治疗原则的认识,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内化成教学能力。


  (三)巩固实践成果,生动教学

  临床实践后期,教师要把在临床收集的各种资料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整理分析,并加以巩固,灵活地运用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教师把理论知识和临床所见结合起来分析判断,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病人护理问题的临床思维方式,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三、临床实践考核评价

  目前多数院校实践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相关制度。为了提高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确保临床实践的效果,我校与医院共同合作,建立并完善了实践考核评价制度,对整个临床实践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学校在临床实践之初与教师制定了完整的临床实践方案,关于实践的时间、目标、模式都做了明确的安排,学校依据实践方案对教师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践结束后,学校组织召开专题总结会议,实践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汇报实践成果,并评比出临床实践一二三等奖的实践小组。另一方面,医院与学校加强沟通,在了解了学校的实践方案、考核评价制度后,制订专门的教师临床实践考核方案。这样学校与医院双管齐下考核评价教师临床实践,确保了临床实践的效果。


  四、临床实践效果

  从2012年起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以来,我校护理教师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成长。经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实践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普遍提高。护理教师将在临床实践中收集的典型病例临床表现、治疗护理要点和健康教育等应用到理论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本知识讲授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有说服力;将临床实践中收集的技能操作技巧和规范化流程,应用于技能教学中,极大地提升了技能教学能力。其次,教师专业自信增强。整个临床实践过程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扩充、理解、应用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每一次了解病例,技能操作,观摩手术,独立进行健康宣教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自信,这个实践的过程对他们而言是自我经历的丰富。再次,方便了实习生的管理。我校教师临床实践的医院一部分是学生的实习医院,这样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随时了解了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极大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保障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实习安全。最后,完善了我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校内实训基地与临床环境的差异,对康复实训室、重症实训室的实训物品的采购、安置提出了合理意见,新建成的“理实一体”实训室,更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五、建议

  中职护理教师走向临床是护理教师适应时代,满足护理教育发展需要的一条必由之路。但目前专职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的模式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改进。合理灵活地安排教师临床实践的时间,把临床实践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设计更科学的临床实践形式,从教学角度出发参与护理实践,在实践中灵活地结合医疗,最后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临床教学;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学校与医院双管齐下,评比优秀实践小组,提高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其他实践环节具体如何实施才能提高实践的效果,仍然需要护理专家和学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钰.论高职高专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561-1562.

  [2]王慧,杜琳,李琛,等.专职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模式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48-49.

  [3]宋春燕.专职护理教师走向临床的设想[J].护理研究,2002,16(9):549-550.

  [4]张少羽,陈香娟.护理教师临床医疗实践与教学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8-59.

  [5]贾斯晗,王念坚.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意义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29-3231.

  [6]李菁,绳宇,邓寒羽,等.护理青年专职教师双路径导师制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80-583.

  [7]张昕.浅谈中职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意义[J].科教文汇,2012(6):143-144.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1期

  作者:张钦


  第五篇:入科教育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护理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巩固加深的环节,也是护士职业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现代护理工作注重以患者为中心,优质护理已成为当前护理学的主要发展方向[1]。如何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引导和帮助护生正确理解优质护理,增强其护理服务意识是护理带教中的重要内容。入科教育是护理临床实习生进入本科实习的关键一课[2],现结合带教工作的经验,谈谈入科教育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重要性,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带教对象

  对象为2011—2014年256名三所卫校(巴州卫校、石河子卫校、石河子护校)实习生,男127人,女129,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2.4)岁,学历有中专、大专和本科,实习时间1~2个月。


  1.2护理临床带教中入科教育的方法

  由科室N3级护师作为科室专职带教老师,入科时给实习生发放入科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其熟悉应掌握的知识范围。

  1.2.1介绍科室环境护生初到陌生环境,带教老师应首先向护生介绍科室布局及各类物品的规范放置,如药物、器械、垃圾分类等。同时让护生之间相互认识,建立初步印象,消除其陌生感,能够尽快融入科室环境。

  1.2.2讲解科室制度进入科室,护生要明确各个科室的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请假制度等。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护生在实习期间不得擅自离岗、调班。要求护生注重仪表和语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加上和蔼的态度及微笑的表情都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患者增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带教老师要对实习生护理操作、礼仪等细节多做示范,如接打电话、迎送病人等。


  1.2.3明确护理临床带教中的重要性帮助实习生明确本科室的专业特点,如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向其讲解基本的护理礼仪的重要性等。带教老师可以通过现场操作让实习生尽快熟悉陌生环境,充分发挥入科教育在临床护理实习中的重要作用。

  1.2.4帮助护生熟悉环境每个科室的布局、规章制度、工作分工存在较大差别,护生进入护理临床实习阶段可能会实行轮岗。岗位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实习生进入工作的状态。因此,每一次轮岗,带教老师要给实习生介绍本科室的工作环境、主要设施、急救物品及规章制度等,帮助实习生尽快熟悉本科室工作环境,消除其紧张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1.2.5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向护生讲解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作为一名护士该有的职业素养,及良好道德规范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树立实习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一切以患者的健康和家属的满意度为标准,帮助实习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3]。


  1.2.6避免院内感染实习生刚从学校的理论知识中走出来,对院内感染并没有足够的意识,觉得院内感染与自己无关。因此,带教老师应耐心讲解院内感染可能的途径和发生原因,提高护生的安全意识,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的细节以及院内感染造成的影响,如造成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更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此外若发生医院感染,教会护生们如何处理,要向实习生强调无菌操作观念的重要性并督促她们严格执行。


  1.2.7避免护患纠纷临床带教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带教老师要在实习生进行操作之前,让学生明确临床的哪些活动会侵犯患者的自由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让实习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1.2.8明确科内实习目标和管理制度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带教老师让每个实习生明确本科的实习主要任务和达到的目标。这样实习生就会有目的地进行实习以消除学生的迷茫和恐惧。带教老师要在精神上多给于鼓励,缓解学生进入社会的压力感。


  2结果

  进行入科教育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实践后,实习生实习结束时的满意度从91.2%升至96.7%,上升5.5%。

  3讨论

  护理临床实习是培养实习生实际工作能力,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带教老师是实习生由护生到护士转变的带路人,带教老师应帮助实习生尽快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尽快适应从学生角色转向临床护生的角色[4]。带教老师指导实习护生尽快掌握临床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实习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带教老师,要谨记自己的职责和带教目标,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新一代护理人员,使护理事业有好的接班人。

  通过实践证实,进行入科前教育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促进学生良好的依从性;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加快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进度,减少学生对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所以,带教老师是实习生进入社会的第一关,一定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汪贵茹,魏会敏.新形势下护理临床实习生入科前教育内容设置[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20-5721.

  [2]苏娅丽,王丕琳,刘均娥,等.临床带教中培养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5,7(6):444-446.

  [3]谢寿梅,宋楚茵,黄灵,等.规范入科教育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生带教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6(5):834.

  [4]于飞飞,陈林静.多种教学方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联合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05-106.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3期

  作者:张亚莉


  第六篇: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实践,护理模式逐渐由功能制、责任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一种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新型护理模式,由美国护理学专家袁剑云教授参照美国护理同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紧贴中国国情、目前的护理现状和自身需要设计并提出的,有系统理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规范的护理程序为核心内容,将护理各个环节的临床业务和管理有机结合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责任制整体护理:其特点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由患者的责任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整体护理。具体就是每名责任护士均需负责各自的患者,实行责任包干,将基础护理、观察病情、疾病治疗、医患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整合到一起,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是从功能制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侧重于人文关怀,更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从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人性照护即是给予患者人性化照护,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整体护理最基本的内涵是一切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是新型人性化护理模式最有别于传统疾病护理模式的部分,而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内在发展动力和灵魂。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新的护理模式,不仅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还极大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侧重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工作,具体到工作实践中,以下病例尤显其重要性。病例:患者,女,77岁,因“头昏伴左侧肢体偏瘫1d”由侄子急诊送住院,入院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危急,患者子女在外面大城市工作,无法分身照应。考虑患者情况特殊,护理小组经讨论后,决定由专人实施护理陪护,在医生的精心施治,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从一日三餐的定制,健康知识宣教,协助大小便,帮助翻身,个人卫生的清洁,以及心理疏导后,患者由入院时的悲观消沉,迅速建立起信心,最后竟奇迹般的比正常脑梗死患者提前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能自行缓步行走,无明显后遗症。其子女从上海赶回来,万分感激的送来旗匾,因为两年前他们的一个亲戚因为同样的脑梗死在上海接受治疗,花费医药费用是本院的5倍,结果还留下轻度偏瘫后遗症。在随后2年的随访康复指导下,患者目前病情一直平稳,生活质量良好。


  正是因为整体护理为医疗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更为优质有效的条件,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更为有利便及的服务,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发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给予患者更好的优质护理和更人文的整体护理,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


  [收稿日期:2014-04-04]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作者:张敏


  第七篇:普外科护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随之不断的提高。如今,脑血管疾病已是全世界的首发疾病,此类型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病情较重,因此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医院管理中一再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也是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要,是医院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是医院增强竞争力的所在[1]。护理管理实施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它是在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加重情感、欲望、个性以及能力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管理的目的是采取非强制的方式进行,能够使人接受,并有一定的说服力,从而强制的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动力[2]。主要包括人性化管理、情感化管理、激励性管理、民主管理以及培训管理等非强制性的新型管理手段和方法[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度普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陈旧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以2012年度普外科的护理管理实施以柔性管理理念的护理工作人员为观察组,两年内的护理人员没有变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陈旧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护士经过以柔性管理理念的培训,具体实施如下:


  1.2.1注重整体观念,改变传统观念在日常管理中护理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方式。在护理工作中让护士充分享受到尊严,感到被他人尊重,采用参与式管理模式,贯彻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努力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发挥l+l>2的总体系统功能[4]。

  1.2.2合理安排人员根据病房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为护士合理安排工作量。并根据护士的身体以及生活情况合理的安全工作岗位。


  1.2.3为护士减压运用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及时排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护理服务的实践主宰者是全体护上,而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士的工作态度、热情以及心情密切相关.要定期与护士进行沟通,了解护士的生活及工作压力,根据护士的特点安排工作。护士长应鼓励护士说出自己的不良心理感受,及时帮助护士解决内心压力,工作上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服务对象。


  1.2.4采取激励技巧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得的标志。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性化管理的作用是设法满足护士的需求。护理管理者对护士采取多鼓励少惩罚,努力发现每位护士的价值,并对工作给予肯定和承认,使其护士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定考核细则,进行质控考核,将结果与奖金挂钩。护理管理者采取激励理论,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管理理念。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投入到护理事业中。


  1.2.5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实施绩效考核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以后制定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急救意识、应变能力以及抢救技术,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奖金牵拉,以增强护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1.3判定标准由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统一考核,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1.4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针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的特殊的人群,患者多数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因此为护士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实施柔性管理后,不仅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而且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投入到护理事业中,从而有效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5]。人性化护理服务以在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医院的立院之本,只有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赢得患者和社会的良好评价。


  本组研究中,证明我院实施柔性管理在普外科住院病房的实施情况与未实施前做比较,结果护士考核优秀率与护理安全较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开展柔性管理,动员外科全体护士、转变原有的护理观念,使护理人员护理目的,主动加强自身专科技能的学习。护理管理中弹性排班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增强了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以来,护士是与患者最直接、最密切以及最连续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的基础上,一定要切实的把基础护理做到位。我科实施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大大上升。


  参考文献

  [1]李彩云.浅谈以柔性管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J].教育管理,2010,1(22):230.

  [2]侯秀梅.柔性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3(32):4297.

  [3]胡德英.现代管理的柔性化发展趋势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9,12(32):295.

  [4]孙波.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流程中实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5(5):352.

  [5]姜岚.提高年轻护士服务意识促进医院建设[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2):192.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4期

  作者:朱孔娉


  第八篇: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体会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根据责任护士能级分管不同的病人,每位护士负责病人数量根据病情动态调整,以护理程序开展工作,护士长对责任包干实行扁平管理。我科自2011年1月以来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特点,改变了原来的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行了护士长扁平管理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实现人人都是责任护士,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科室资料科室开放床位40张,护理人员19名,床护比为1:0.46,护理人员年龄21-44岁,平均28岁。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8名。护理本科以上学历8人。


  1.2方法

  1.2.1对照组

  1.2.1.1工作模式在传统早、中、夜班模式下开展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将全体护士分为两大组,设护理组长2名(白班),责任护士3名(早班)每月轮换,助理护士2名(白班),轮班护士8名(中班、夜班),主班护士1名(白班),机动护士2名(替休班),护士长一名(白班)。共19名。


  1.2.1.2工作职责护理组长负责本组工作安排,落实环节质量控制,负责解决本组疑难问题,负责对助理护士的带教及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业务指导,负责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及时完成治疗及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助理护士在责任组长的带教下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主班护士负责处理医嘱及药品的领取。


  1.2.2实验组

  1.2.2.1工作模式实行APN派班、护士长扁平管理模式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护理大包干,落实人人都是责任护士。

  1.2.2.2APN派班A班7:30-15:30;P15:30-22:00;N22:00-8:00.A班6人,P班4-5人,N班2人。派班时兼顾护士的意愿。每个班次均有1位年资高的护士任组长,负责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分管危、重及重点病人。


  1.2.2.3责任管理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由低到高分为N1、N2、N3、N4四个层次,人人都是责任护士。护士长进行扁平化管理,每位护士平均管病人不超过8人,每天根据病房病人及病情进行动态调整,实现能级对应。护士长每天查房,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参与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定期组织专科护理查房和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同时,人人参与病房一级质量控制,成立一级质控委员会,进行责任包干,每两周进行一次护理工作点评,及时讨论整改,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4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根据护士层级分别制定工作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掌握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护理信息。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所分管病人健康评估、入院介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认真观察疗效和用药后反应,适时进行入院宣教、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及时送达辅助检查单,并认真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标本的留取,关注辅助检查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动态,了解病人的心理,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康复期给予康复指导,出院前一日或出院当日给予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全面、全程、连续的整体护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1.2.3评价方法比较两种护理工作模式下病房患者、医生、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统一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对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护理质量采取河南省一级质控表。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患方的满意度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下,实行责任制大包干,我们对全体护士探索实施了分层管理,按照层级从低到高分为N1-N4四个层次。护士长进行扁平管理,每天根据病人动态和护士层级进行分管病人的动态调整,每一名护士管理6-8名患者,每一名患者都有一位责任护士对其全面负责,护士工作职责明确,标准量化,考核透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改变了小组制一名患者有几名责任护士管理、患者缺乏安全感的现状。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的整体护护理。护士不仅关注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更关注患儿的心理,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家庭为中心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3.2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我们儿科病房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多,农村患者多,患者存在心理、生理问题多,而患儿家长又缺乏科学的健康育儿知识,患儿住院,不仅需要我们精湛的技术使患儿恢复身体的健康,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健康知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了“用心服务,用情呵护”的服务理念,引领护士用心工作,培养护士的爱心和责任心,病人的满意和肯定增强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使护士转变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3.3护士长的关注引领是关键对照组小组制护理由责任组长每天对组内工作进行安排,而护士更是注重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习惯了执行医嘱和完成任务,很难主动发现问题和关注病人的身心,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而实验组实行护士长扁平管理,护士长每天评估科室全体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合理分工,实现能级对应。护士长每天查房,督促指导责任护士工作的落实。护士长直接参与危重病人护理,工作中更注重环节质量的控制,及时发现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护士沟通,了解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及时进行整改,才能实现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4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是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保障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有效实施,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要在病人需求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关注病人的心理,这些就要求护士要具有深厚的专科理论知识。我们开展了护理查房、病历讨论、理论讲座、晨间小讲课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进行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4小结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各医院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护理工作模式,综合医院的儿科病房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两年来我们根据住院人群的特点及儿科专科特点,不断探索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更适合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艮娇,关莹,叶柳红.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法的实施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45-46.

  [2]刘怡,刘小明,蔡华.层级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2011,4:172-174.

  [3]刘彦慧曹晓媛张燕鸣等.176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75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作者:欧秀英


  第九篇: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实践的进展及在产科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共同针对某项具体的诊断或手术而制定的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并减少康复延迟和医疗资源浪费。近些年,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和单位对临床路径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由于我国特殊的医疗制度,医院尚不能全方位地开展临床路径,但护理学方面却与时俱进地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并引申了临床护理路径概念。健康教育路径和护理路径统属于临床护理路径范畴。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一种工作流程,它是指在特定病种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按照标准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规范模式[1],它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它以时间为横轴,护理流程为纵轴,将具体护理操作、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工作等融合成整体的护理计划,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2]。是整体护理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和体现。国外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个全新的高效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它可以通过既定的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对护理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加强护患沟通,构筑护士的主动服务平台,并且能够极大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在我国,多家大医院的许多专科都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四川华西医院自1998年开始以护理人员为中心试行临床路径,现已有33个病种及手术在6个科室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4]。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患者实行健康教育[5],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等。郭兰青等[6]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利于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顾晓菊等[7]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达到满意护理效果。单春剑等[8]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近5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中应用尤为广泛。俞颖[9]等应用临床路径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规范了理人员健康教育行为,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技能。张颖[10]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发挥重大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为出院后母婴照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产科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一般方法如下:①制定路径表格: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是面向护士和产妇共同开发的,因此在设计程序时不光要考虑医疗服务内容,更要重视当地产妇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特殊风俗习惯。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按病程大概可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按内容可分为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顺娩临床护理路径表、剖宫娩临床护理路径表、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临床护理路径表。总体参照临床路径实施手册[11],融合各医院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及当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产妇入院时首先由当班护士按教育路径进行入院教育,并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种选择后续的护理路径。同时责任护士根据不同病程阶段按照各路径表格进行一对一实施路径,每一部分完成后由实施护士和产妇(家属)共同打钩确认以保证护士和患方已按章完成路径内容。对未实施的内容则在表格中记录原因及补救措施,及时予以落实。③临床护理路径的终止及变异纠正:当所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完毕后,产妇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正常终止。若住院期间产妇出现非预料性事件且不能回归现有的路径时,临床护理路径非正常终止,并由当班护士记录终止原因。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在工作中发现实际操作偏离原有的标准程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不断地修改及完善程序,使其与工作实际更加贴切,流程更加科学。变异的纠正也是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发现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优点:①孕产妇对孕期保健及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等知识都有着较高的需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护患关系冲突也不少,而且原因很多,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已成为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2]。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正确应用临床路径是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3],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无疑增加了护患沟通,增强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了健康教育的效度[14]。健康教育路径可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限性,周而复始地成为护士的一种自觉行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协调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15]。宋成辉[16]通过临床应用的对比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②临床护理路径可指导护士完成健康教育,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健康教育者有明确的目标,产妇也能根据护士的宣教,履行遵医行为[17]。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明确预知每天治疗和护理内容,提高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8]。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和宣教中,既治愈或缓解了病情,还学到了预防保健知识,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增进了医护患间的沟通;保护了医患之间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有效监督,有效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19]。③优化了护士工作的流程,简化了步骤,“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记录表格,仅在患者出现特殊病情变化时,才用“×”标记在相应内容处注明,也只有在出现“×”后,才需要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有关问题,其余无特殊变化时,一律在临床护理路径相应内容上表示“√”即可。这样保证了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护理记录简单易行,护理计划不用每次书写,缩短了记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大部分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较为薄弱,一味执行医嘱,向孕产妇传授健康知识的意识不强。而且由于工作经验、能力水平的差异往往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及连贯性得不到保证。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使当班护士及责任护士知道做什么、该怎样去做,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即使当班护士不在,其他人员也可根据路径表格了解到哪些已经完成,哪些需要补充,也使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加强。特别是在训练新进的护理人员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其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和诊疗护理程序。有效地规避因能力欠缺和服务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医疗风险。⑤朱小青等人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优化了孕妇住院路程,规范了医疗护理操作程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20]。另外,单病种付费制度很适合基层医院的运作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达到了既让患者享受优质低价的服务,又扩大医院收容,增加医院收入,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双赢。所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完善也是单病种付费制度在临床推广的前提和保证。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内许多大型医院已经被证明是科学的,正如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均为成功经验的总结,在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多见于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及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基层医院产科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的报导文献尚缺乏。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医疗单位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总结并根据实际移植到基层医疗单位仍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11.

  2李旭茹,陈伟月,孔肇英,钟瑞卿,余勇妙.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2007,7(8):116-118.

  3李现红,何国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正确认识临床路径[J].现代护理,2007,3(7):19-20.

  4陈峰,辛丽丽.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实施临床路径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30.

  5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术患者实行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0):60.

  6郭兰青,张秀英.健康教育路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67-4968.

  7顾晓菊,周旋,周春霞,崔红.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83-2284.

  8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215-1216.

  9俞颖,窦娟,徐莉.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13(10):1287-1288.

  10张颖.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31):134-135.

  1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29.

  12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2):119.

  13马巍,赵亚君,张彩丽.正确运用临床路径防范护患矛盾[J].哈尔滨医药,2006,26(3):118-119.

  14叶桂香,黄彦清,郑婉文,等.阶段性责任制健康教育在产科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33-36.

  15冯桂荣,宋悦,王彤.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8,29(2):102-103.

  16宋成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08.

  17戴红芳,施京华,苏强.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33-434.

  18金靓.产后临床护理路径在我院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0,38(6):678-680.

  19张新华.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1-32.

  20朱小青,于小琴,李芳,刘晓燕.单胎顺产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488-5489.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34期

  作者:张娟


  第十篇: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实践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护理工作面临着社会快速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及人们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带来的持续挑战,护理人员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作出决定。因此,护理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高更好的思维技巧[1]。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结合专业课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2]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评判性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是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本文主要从评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组成、特征及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实践教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评判性思维概念

  评判性思维或称批判性思维,其概念源于哲学,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以评判理论和思维方式而提出来的。Watson和Glaser1964年提出,评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技巧的综合[3]。Kataoka2yahiro等[4]认为护理学科中的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五方面内容。也有人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就是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体现[5]。


  我国常用的评判性思维的定义为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式。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人们通过这种思维活动产生想法并加以判断[6-7]。


  2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组成

  一般认为,评判性思维的内容包括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情感倾向(评判精神)两部分。认知技能包括分析、评价、逻辑推理、解释或说明、归纳、演绎、自我调控等;情感倾向包括习惯性质疑,推理可信,善于反思,具有创造性,善于迁移,选择标准时合理,做判断时谨慎,愿意反复考虑,有序处理复杂问题,评判观点客观、公正,寻求结果时持之以恒等思维习惯[8-10]。


  3评判性思维的特点

  3.1主动性:在评判性思维中,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是消极地接受刺激,而是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建设性地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

  3.2独立性。评判性思维不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也不是自我思维的重新阐述,而是对自己和他人思维所作的有个性、独立的思考。它以创新为宗旨,是对思维的再思维。

  3.3全面审查。当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进行反思的时候,绝不是抓住枝叶片节大做文章,而必须对被反思的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审视,甚至包括其他评判主体的评判。


  3.4有说服力的评判。评判性思维并不单是要发表个人的看法,更主要的是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进行评判[5]。

  4评判性思维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

  4.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教师开始认识到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11-14]。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的实践教学环境,鼓励护生乐思好问,勤于探索,鼓励护生不断对自我进行反思、评价;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指导者,同时也是帮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手段,引导护生评判性思维,同时在评价中做到客观公正,共同提高护生的综合思维技能和营造以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环境[4,11]。


  4.2灵活运用评判性思维培养方法,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特点

  4.1.1反思日记法[4]:反思日记法要求学生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每天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到的事物、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等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作步骤包括定义说明、描绘叙述、分析概括、评价启发4个方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


  用到相关写作内容中,还要根据学生在写作分析中所体现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通过记反思日记,既能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评判性思维的技巧适应各种复杂情况,也能通过自我反思展现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活动过程,审视自己所采用的思维技巧和价值取向,促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调控的能力与习惯极有帮助。


  4.1.2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4~8个讨论题,讨论题根据章节的难点和重点提出,并注意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制定。同一小组的学生要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协调分工,完成收集资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归纳等工作。对于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教师不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运用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护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等加以回忆、思考和分析,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不仅使护生所学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而且通过反复地讨论、推理、反思、质疑,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


  [15]

  4.1.3病例研究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向实习护生提供一份住院病人中较典型的病例,让他们主动收集病人的资料,然后应用所学知识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推理、质疑,并自由发言讨论,根据护理程序的框架制定护理诊断、计划、目标、实施措施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护生的自信心和灵活性。


  4.1.4教学查房法:[16]护理教学查房是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水平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护理查房能帮助护生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帮助护生明确患者的护理问题以及应采取护理措施的依据,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查房前应要求学生阅读患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与患者沟通,通过交谈、评估获取资料,并能利用资料使收集的资料更具有相关性,更有深度。在教学查房时,最好采用问题教学法,护生通过分析个案中的护理资料,与正常健康形态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患者的阳性体征,再根据这些对患者进行分析、推理、质疑和假设,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最后根据已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性推理决定哪些护理措施可用来解决患者目前现存的健康问题。教学方法围绕以护生为主体,鼓励护生想象,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护生的多元性思维,使护生感悟分析中所需要的护理知识,举一反三,书本知识联系到临床实际,再以临床表现回顾教材,不断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


  4.1.5概念图是一种等级式的略图,它是对一个既定情景下所需知识的一系列概念进行有意义的再现。在概念图的顶部是包含意义较广的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连接词与其下位的较具体的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这就要求学习者对应用情境和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而非机械记忆。[17-18]在概念图法教学中,让学生对患者生理、心理需要、护理照顾的概念及其相关性建立概念图。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法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刻理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4小结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已成为国内外护理教育界的共识。这个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多方努力的过程[13]。目前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一个公认的好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重视临床教学,改善临床实践环境,注重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已成为全球护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gprocessacriticalthinkingapproach[M].California:Berjamin/CummingsPublishingCompany,Inc,1995:24.

  [2]SchumacherJ,ngbridgesforfuturepractice:Aninnovativeapproachtofostercriticalthinking[J].JNursEdu,1996,35(1):31.

  [3]PLESSBS,yingtheconceptofcriticalthinkinginnursing[J].JNursEduc,1993,32(9):425-428.

  [4]KATAOKA2YAHIROM,althinkingmodelfornursingjudgment[J].JNursEduc,1994,33(8):351-356.

  [5]刘华萍,赵芹芹.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124.

  [6]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112.

  [7]徐淑秀.护理学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94-198.

  [8]SCHEFFERBK,nsusstatementoncriticalthinkinginnursing[J].JNursEduc,2000,39(8):352-359.

  [9]朱秀丽,沈宁.走出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13-714.

  [10]朱秀丽.护理教育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2):171-173.

  [11]胡筠惠,陈丽,文华.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J].护理学杂志,2003,18(1):50251.

  [12]蒋运兰,余阳,付昌萍等.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21):123.

  [13]莫选菊.改良护理查房培养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5,20(5):58-59.

  [14]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215.

  [15]王敬茹,于洁,孙保亮等.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

  [16]胡金萍,茅志娟.在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0(7).

  [17]胡筠丽,陈丽,文华.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J].护理学杂志,2003,18(1):50-51.

  [18]陈松兰,吴晓萍.评判性思维的教学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1):500-501.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年4期

  作者:陈小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398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