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晚发性婴儿Vit K缺乏症30例治疗体会

晚发性婴儿Vit K缺乏症30例治疗体会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加强对晚发性婴儿Vit K缺乏症的认识,尽量早期诊断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30例患儿给予Vit K1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进行3年随访。结果:大部分患儿于用药后24 h无活动性出血。未合并颅内出血9例,均治愈。合并颅内出血21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0%(3/30)。9例有1项或多项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4例,癫痫5例,智力功能障碍7例。结论:晚发型婴儿Vit K缺乏症有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关键词:Vit K缺乏症;颅内出血;治疗体会
    30例晚发性婴儿Vit K缺乏症均为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在199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头颅CT检查证实21例合并颅内出血症。本病在临床上为病急、病情危重、合并颅内出血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10%~40%,且存活者多数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2]。因此,临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量早期诊断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0 d~3个月,其中1~2个月25例,3个月5例。纯母乳喂养25例,混合混养2例,人工喂养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5 d,平均(1±0.8)d。发病前有腹泻、呕吐、发热、咳嗽等消化道,呼吸道症状者17例,发病前使用抗生素15例。所有患儿均无家族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病史。

1.2  临床表现:表现为呕吐、呻吟、前囟饱满16例,烦燥、抽搐或意识障碍9例;双眼凝视、瞳孔大小不等、反应迟钝6例;皮下出血点、出血现象及便血22例;贫血22例;注射部位出血19例;黄疸5例;伴有出血5例;脑膜刺激症5例。

1.3  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10 min者12例,5~10 min者15例,<5 min者3例。21例血小板正常,10例血小板轻度减少。血红蛋白30~60 g/L 6例,60~90 g/L 9例,90~110 g/L 15例。头颅CT检查示颅内出血21例。

1.4  治疗和预后:入院后均静脉给予Vit K1,1~5 mg/d治疗,23例用药4~6 d,7例用药7~9 d。22例输新鲜血浆。对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病患者,静脉注射脱水剂、氟米松、硬脑膜下穿刺引流以及腰穿反复放液。大部分患儿于用药后24 h无活动性出血。未合并颅内出血9例均治愈。合并颅内出血21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0%(3/30)。随访时间1个月~3年,9例有1项或多项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4例,癫痫5例,智力功能障碍7例。

2 讨论

    人体内凝血因子Ⅱ、Ⅵ、Ⅸ、Ⅹ统称为Vit K依赖因子,均在肝脏内合成。在此合成过程中,须有Vit K参与,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的谷氨酸残基才能γ-羧基化,羧基型蛋白具有更多的钙离子结合位点,然后方具凝血的生物活性。当体内的Vit K缺乏时,Vit K依赖因子不能进行羧化,上述4种凝血因子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不能参与凝血过程,从而容易发生血倾向。

    人体维生素主要来源于食物及肠道细菌合成。小婴儿Vit K缺乏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少;②肠道吸收减少;③肠道菌群合成少。母乳中Vit K1的含量为15 μg/L,牛乳为60 μg/L,因此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多见;另外母乳中含有ⅠgA、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故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少,Vit K合成也少,本组纯母乳喂养比例85.71%(24/28),也支持上述观点。抗生素的应用可抑制肠正常菌群,导致菌群失调,亦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不足。本组病例病前有前驱感染合并使用抗生素53.57%(15/28),提示感染和抗生素的应用是引起婴儿早期Vit K缺乏症的主要因素。

    晚发型婴儿Vit K缺乏症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母乳喂养尚未添加辅食的婴儿,突然出现出血倾向或自发性的血即应考虑本病。本症绝大多数患儿都有突发性高颅压征象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伴有急速进展的贫血和全身出血倾向,应及时做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多数延长至正常对照的2倍以上。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如对本病易致颅内出血认识不够,延误早期诊断及治疗,将严重影响本症预后。若能提高认识,即时想到婴儿颅内出血病因中晚发型Vit K缺乏症占主要因素,及时应用Vit K缺乏症占主要因素,及时应用Vit K1、输血等处理,可防止严重颅内出血的进展,减少远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静脉注射Vit K1 1~5 mg,连续使用3~5 d左右,输新鲜血浆或新鲜同型血,10 ml/(次·kg),迅速提高血浆中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水平。对本病的治疗应以静脉注射Vit K1与输血同时并重。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孕妇和新生儿预防用药的措施,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目前主张3个月内小婴儿坚持用药预防,仅生后给药1次,不能阻止本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新生儿生后都应常规肌内注射Vit K1 0.5~1 mg,连用3 d;②生后1~2周、1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Vit K1 1次,可有效预防本病所致的颅内出血;③孕母产前2周常规口服Vit K1,20 mg/d,在新生儿后期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可有效预防低凝血敏原症及提高母乳中Vit K的含量;④长期慢性腹泻及患有胆道畸形、婴儿肝肾综合征等婴儿应注射Vit K1 1~5 mg,1次/3~4周,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3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6.

[2] Hathway insights on Vitamini K:hematol oncol[J].Clin Nor Amer,1987,34(1):36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459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