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60例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应用疗效的观察分析

60例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应用疗效的观察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研究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的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前房形成情况和滤过泡形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的Ⅰ型和Ⅱ型的功能性滤过泡比对照组患者要多(P<0.01),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滤过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以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减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应用疗效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小梁切除术由于缝合线的松紧程度难以掌握,导致出现术后的并发症。文章主要研究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5眼)。男38例,女22例,年龄28~56岁。患者手术前的平均眼压为(37.1±3.14)mm Hg(1 mm Hg=0.1333 kPa)。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45眼)患者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的缝合;对照组25例(30眼)患者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症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手术前铺好消毒纱布,使用2%利多卡因在患者的眼球后进行浸润麻醉。以穹窿部为基地,切3 mm×4 mm的长方形巩膜瓣,剥离透明角膜内1.0~1.5 mm巩膜瓣,放置MMC小绵片约5 min,在用平衡盐水冲洗。在颞侧透明角膜做前房的穿刺,将约1.5 mm×1.0 mm的小梁组织切除。然后将切口的虹膜根切除。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可调节缝线在巩膜瓣的游离角进行缝合。用10~0缝线在结膜面进针,缝合巩膜瓣收紧处打活结。根据注入的生理盐水的房水滤过的情况,若出水量大则将缝线的结打紧、若房水没有外流,则需要调节缝线稍微放松缝线。将缝线调整至合适松紧度后,间断紧密缝合结膜切口。对照组则在巩膜瓣的游离角进行缝合,间断缝合结膜切口,既完成手术。在手术后根据滤过泡形态功能、眼压、前房形成等几个因素进行缝线的拆除。缝线拆除后眼压高者可以通过在滤过泡周边按摩眼球,使得滤泡变弥散将眼压降低。

1.3  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前房形成情况和滤过泡形态情况。根据Kronfeld的分型[1]:Ⅰ型和Ⅱ型分别为小囊状型和弥散扁平型,属于功能性滤过泡。Ⅲ型为缺如型和Ⅳ型为包裹型。前房情况评价根据Spaeth分类分为3个级别,分别是[2]: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但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内皮接触,但剩余的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没有前房,虹膜以及晶体与角膜的内皮完全紧贴。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手术后眼压有所降低。

2.1  前房情况:前房形成效果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两组患者具体的前房分级情况见表1。观察组患者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浅前房情况比较[眼(%)]

组别

眼数

Ⅰ度

Ⅱ度

Ⅲ度

观察组

45

2(4.44)

5(11.1)

7(15.6)

对照组

30

3(10.0)

8(26.7)

16(53.3)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滤过泡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Ⅰ型和Ⅱ型的功能性滤过泡比对照组患者要多(P<0.01),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滤过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滤过泡情况比较[眼(%)]

组别

眼数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观察组

45

23(51.1)

18(40.0)

4(8.89)

0(0)

对照组

30

8(26.7)

5(16.7)

11(36.7)

6(20.0)

3 讨论

    由于手术后切口缝合线的松紧问题,导致患者在接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小梁切除术的手术关键之处在于可以在手术后形成功能性的滤过泡,使得房水可以滤过,没有发生阻塞。眼压的升高下降是由滤过量所决定的,而手术后患者的滤过量则受到缝合巩膜瓣的紧密程度影响。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由于不能判断巩膜瓣的松紧程度,常导致术后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缝合过紧则使得滤过量减少,前房容易形成,但外滤通道的细胞容易增生而导致通道的阻塞,影响远期的效果。若是缝合线过松则容易形成浅前房,导致眼压过低。根据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可以促进功能性的滤过泡形成,并且能减低浅前房的发生率。这是由于采用可调节缝线可以在手术中调节巩膜瓣的缝合的松紧程度,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滤过过强发生低眼压症,或是滤过不足而发生的通道阻塞,眼压下降不明显等并发症。可调节缝线可以在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眼部情况灵活调节拆散缝合线的时间,保证眼部巩膜瓣能良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调节缝线能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参考文献

[1] 葛  坚,孙兴怀,王宁利.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7.

[2] 胡富生,刘  菲,钱爱军.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4):66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627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