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浅谈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表达与血清转

浅谈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表达与血清转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 ip10 mrna的表达及其与转氨酶水平的关系。方法: 筛选典型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 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p10水平; realtime pcr检测ip10 mrna含量, 以lg cdna/lg gapdh代表其mrna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ip10及pbmc中ip10 mrna水平分别为(299.3±77.2) ng/l、 0.7479±0.149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 alt、 ast升高组外周血ip10及其mrna升高, 与转氨酶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升高组中 ip10与alt、 ast及alt/ast比值存在相关(r=0.6284, 0.7162, 0.6970, 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表达增高, 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在介导肝炎后肝硬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肝硬化 ip 10 mrna pcr 外周血 转氨酶

  肝硬化是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是肝细胞在多因素作用下反复损伤的慢性病理过程。ifnγ诱生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是1985年luster等用ifnγ刺激u937细胞株, 从cdna基因库中筛选出, 属cxc家族elr亚族, 可由ifnγ、 lps等诱导产生, 介导th1型炎症反应, 抑制血管新生及肿瘤生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及其ast/alt比值能判断肝病进展及肝病预后的较好指标[1]。为了解ip10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关系及其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筛选39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探讨其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ficollhypaque分离液购自上海试剂二厂; hbvdna诊断试剂购自上海中亚基因研究所; elisa法ip10试剂盒购自法国dlaclone公司; trizol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 cdna合成试剂购自上海申能博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生化仪ecomf6124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 exl808全自动酶标仪和exl50x全自动洗板机购自美国biotek公司; lightcycler faststart dna master sybr greenⅰ购自德国roche公司; icycle荧光实时定量pcr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

  1.2 检测对象 39例肝硬化患者为2006-01/2007-05我校教学医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27例, 女12例, 年龄31.2~62.5岁, 平均44.5岁, alt升高者18例, ast升高者24例, ast/alt>1.0者27例; 入选患者均为hbv感染者, 临床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诊断标准, 病程均超过6个月, 无合并hav、 hcv、 hdv、 hev、 hiv感染的实验室依据, 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个月内未系统使用抗病毒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另选25例本市中心血站体检正常献血员为对照组, 其中男16例, 女9例, 年龄20.3~42.9岁, 平均32.0岁。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分批采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分别置2支含肝素的无菌eppendorf管和2支灭菌普通管。肝素抗凝血以ficollhypaque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普通管常规分离血清备检。

  1.3.2 血清ip10检测 采用elisa以试剂盒提供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 每批检测设空白、 阴性、 阳性对照各2孔, 取100 μl待测血清和100 μ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趋化因子单克隆抗体(mab), 加至包被有趋化因子mab的酶标反应板孔内, 37℃孵育1 h, pbs缓冲液洗涤5次, 加100 μl底物33甲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盐, 室温30 min, 加2 mol/l h2so4终止反应, 在exl808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450±2) nm处读取a值, 每孔测定2次, 取均值, 依标准曲线确定血清ip10含量。ip10最低检测水平<2 ng/l, 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和<7%。

  1.3.3 ip10 mrna检测 采用realtime pcr法。将分离的pbmc以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数至(1~2)×109个/l悬液; 以trizol试剂抽提pbmc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 置-86℃冰箱备检。以sybr greenⅰ荧光标记法检测pcr产物, 总反应体系25 μl, 包括上下游引物各10 pmol, mgcl2 2.5 mmol/l, extaq 1.25 u, dntp 2 mmol/l, 1×pcr buffer (500 mmol/l kcl, 100 mmol/l tris, 20 μg/l gelatin, ph8.3), 2×sybrtm greenⅰ液, 2 μl标准品或模板cdna(1∶5稀释)。趋化因子引物设计参照hirata等方法进行[2, 3], ip10引物序列和扩增片段长度见表1。pcr扩增参数如下: 95℃预变性300 s, 然后95℃ 50 s, 55℃ 40 s, 72℃ 90 s共35个循环, 最后72℃延伸300 s。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对照, 以lg cdna/lg gapdh比值代表其mrna水平。

  表1 hbv及ip10引物序列和扩增片段长度(略)

  1.3.4 标准品和标准曲线制备 以gapdh为参照标准, 为确定定量扩增的效率和灵敏度, 将起始浓度为(106 copies/μl)的gapdh, 按1∶10设6个梯度浓度, 即106 copies/μl、 105 copies/μl、 104 copies/μl、 103 copies/μl和102 copies/μl、 0。

  1.4 统计学处理 ip10及其mrna水平以x±s表示;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转氨酶水平患者ip10表达 rtpcr显示肝硬化患者ip10表达(图1), elisa及realtime pcr显示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升高(p<0.05或p<0.01, 图2), 依alt、 ast水平将患者分为alt、 ast正常组、 升高组, alt、 ast升高组及ast/alt>1.0组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高于转氨酶正常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图2)。

  图1 pbmc中ip10表达(略)

  1, 3, 5: gapdh; 2, 4, 6: ip10; 1, 2: 对照组; 3, 4: 患者1(转氨酶正常); 5, 6: 患者2(转氨酶升高).

  图2 ip10及其mrna与转氨酶关系(略)

  ap<0.05, bp<0.01 vs 对照组或相应正常组.

  2.2 ip10表达与转氨酶水平关系 alt升高组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alt相关(r=0.6284, p<0.01, 图3), ast升高组血清ip10水平与ast明显相关(r=0.7162, p<0.01, 图4), ast/alt比值升高组血清ip10水平与ast/alt比值亦明显相关(r=0.6970, p<0.01, 图5)。

  图3 血清ip10水平与alt相关性(略)

  图4 血清ip10水平与ast相关性(略)

  图5 血清ip10水平与ast/alt相关性(略)

  3 讨论

  ip10为cxc家族elr-趋化因子, 对表达cxcr3受体的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等产生趋化游走。本研究结果显示, 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bmc内ip10 mrna与血清ip10蛋白水平具有一致性, 提示 pbmc内ip10 mrna可能是导致血清ip10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chuang等[4]研究显示ip1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 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赵金红等[5]研究表明ip10在慢性乙肝中表达升高, 介导炎症反应, 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体内ip10表达增高可能的原因为: ①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肝清除能力下降, 内毒素生成增加, il1和tnfα生成, tnfα、 il1β、 和ifnγ通过ifn调节因子家族p48和2个stat1形成命名为ifn激活因子3的三聚体, 与ifn刺激元件(isre)结合后, 从而驱动ip10 mrna表达[6]。②肝硬化进程中,随着肝细胞的逐渐坏死, 胶原合成及胶原沉积不断增加, 在肝细胞炎性改变的基础上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 血清ip10水平升高。③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 一定程度胃肠道菌群失调、 肠黏膜缺血缺氧, g-菌及其产物lps等经破损黏膜入血, ip10分泌增加。④肝硬化患者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 门脉高压, ip10可维持血管稳态, 可能作为免疫抑制剂, 发挥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 肝硬化患者血清ip10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 表明ip10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硬化的炎症活动状况, 对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有重要意义。hbv感染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来自宿主的免疫应答[7], 机体内免疫复合物增加, 刺激机体产生大量tnfα、 il6等前炎症因子, 这些因子本身可诱使肝脏微循环障碍, 血液通透性增加, 全身高动力循环, 肝细胞水肿变性, 继而坏死, alt大量释放入血, ip10表达增强。王健等[8, 9]研究发现在慢性乙肝及丙型肝炎中ip10表达水平升高且和al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参与肝炎的慢性化进程。同时血清内ip10含量与ast水平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 ast升高幅度不及alt, 随着hbv的感染持续, 肝硬化程度加重, 机体内毒素水平升高, 可直接杀伤正常和hbv感染肝细胞, 引起肝细胞黄疸, 血清胆红素升高, 形成肝脏炎症损害, 使ip10活性增加。nishioji等[10]研究表明慢性乙肝中血清ip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和血清转氨酶水平成正相关。ast/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ast/alt>1.0组血清ip10水平明显高于ast/alt≤1.0组。生理情况下ast/alt比值约1.15, 肝细胞受损初期比值先下降, 随着细胞受损加重, 比值呈上升趋势, 肝硬化患者线粒体破坏, ast明显升高, ast/alt>1.0甚至>2.0。ip10对th1型细胞等有较强的趋化作用, 使其聚集到炎症部位, 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产生溶酶体酶、 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质加重肝细胞损伤。


  综上所述, 在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 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加重炎症反应, 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肝硬化是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是肝细胞在多因素作用下反复损伤的慢性病理过程。ifnγ诱生蛋白10(interferon γ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是1985年luster等用ifnγ刺激u937细胞株, 从cdna基因库中筛选出, 属cxc家族elr亚族, 可由ifnγ、 lps等诱导产生, 介导th1型炎症反应, 抑制血管新生及肿瘤生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及其ast/alt比值能判断肝病进展及肝病预后的较好指标[1]。为了解ip10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关系及其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筛选39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探讨其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ficollhypaque分离液购自上海试剂二厂; hbvdna诊断试剂购自上海中亚基因研究所; elisa法ip10试剂盒购自法国dlaclone公司; trizol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 cdna合成试剂购自上海申能博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生化仪ecomf6124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 exl808全自动酶标仪和exl50x全自动洗板机购自美国biotek公司; lightcycler faststart dna master sybr greenⅰ购自德国roche公司; icycle荧光实时定量pcr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

  1.2 检测对象 39例肝硬化患者为2006-01/2007-05我校教学医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27例, 女12例, 年龄31.2~62.5岁, 平均44.5岁, alt升高者18例, ast升高者24例, ast/alt>1.0者27例; 入选患者均为hbv感染者, 临床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诊断标准, 病程均超过6个月, 无合并hav、 hcv、 hdv、 hev、 hiv感染的实验室依据, 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个月内未系统使用抗病毒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另选25例本市中心血站体检正常献血员为对照组, 其中男16例, 女9例, 年龄20.3~42.9岁, 平均32.0岁。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分批采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分别置2支含肝素的无菌eppendorf管和2支灭菌普通管。肝素抗凝血以ficollhypaque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普通管常规分离血清备检。

  1.3.2 血清ip10检测 采用elisa以试剂盒提供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 每批检测设空白、 阴性、 阳性对照各2孔, 取100 μl待测血清和100 μ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趋化因子单克隆抗体(mab), 加至包被有趋化因子mab的酶标反应板孔内, 37℃孵育1 h, pbs缓冲液洗涤5次, 加100 μl底物33甲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盐, 室温30 min, 加2 mol/l h2so4终止反应, 在exl808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450±2) nm处读取a值, 每孔测定2次, 取均值, 依标准曲线确定血清ip10含量。ip10最低检测水平<2 ng/l, 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和<7%。

  1.3.3 ip10 mrna检测 采用realtime pcr法。将分离的pbmc以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数至(1~2)×109个/l悬液; 以trizol试剂抽提pbmc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 置-86℃冰箱备检。以sybr greenⅰ荧光标记法检测pcr产物, 总反应体系25 μl, 包括上下游引物各10 pmol, mgcl2 2.5 mmol/l, extaq 1.25 u, dntp 2 mmol/l, 1×pcr buffer (500 mmol/l kcl, 100 mmol/l tris, 20 μg/l gelatin, ph8.3), 2×sybrtm greenⅰ液, 2 μl标准品或模板cdna(1∶5稀释)。趋化因子引物设计参照hirata等方法进行[2, 3], ip10引物序列和扩增片段长度见表1。pcr扩增参数如下: 95℃预变性300 s, 然后95℃ 50 s, 55℃ 40 s, 72℃ 90 s共35个循环, 最后72℃延伸300 s。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对照, 以lg cdna/lg gapdh比值代表其mrna水平。

  表1 hbv及ip10引物序列和扩增片段长度(略)

  1.3.4 标准品和标准曲线制备 以gapdh为参照标准, 为确定定量扩增的效率和灵敏度, 将起始浓度为(106 copies/μl)的gapdh, 按1∶10设6个梯度浓度, 即106 copies/μl、 105 copies/μl、 104 copies/μl、 103 copies/μl和102 copies/μl、 0。

  1.4 统计学处理 ip10及其mrna水平以x±s表示;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转氨酶水平患者ip10表达 rtpcr显示肝硬化患者ip10表达(图1), elisa及realtime pcr显示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升高(p<0.05或p<0.01, 图2), 依alt、 ast水平将患者分为alt、 ast正常组、 升高组, alt、 ast升高组及ast/alt>1.0组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高于转氨酶正常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图2)。

  图1 pbmc中ip10表达(略)

  1, 3, 5: gapdh; 2, 4, 6: ip10; 1, 2: 对照组; 3, 4: 患者1(转氨酶正常); 5, 6: 患者2(转氨酶升高).

  图2 ip10及其mrna与转氨酶关系(略)

  ap<0.05, bp<0.01 vs 对照组或相应正常组.

  2.2 ip10表达与转氨酶水平关系 alt升高组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alt相关(r=0.6284, p<0.01, 图3), ast升高组血清ip10水平与ast明显相关(r=0.7162, p<0.01, 图4), ast/alt比值升高组血清ip10水平与ast/alt比值亦明显相关(r=0.6970, p<0.01, 图5)。

  图3 血清ip10水平与alt相关性(略)

  图4 血清ip10水平与ast相关性(略)

  图5 血清ip10水平与ast/alt相关性(略)

  3 讨论

  ip10为cxc家族elr-趋化因子, 对表达cxcr3受体的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等产生趋化游走。本研究结果显示, 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水平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bmc内ip10 mrna与血清ip10蛋白水平具有一致性, 提示 pbmc内ip10 mrna可能是导致血清ip10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chuang等[4]研究显示ip1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 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赵金红等[5]研究表明ip10在慢性乙肝中表达升高, 介导炎症反应, 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体内ip10表达增高可能的原因为: ①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肝清除能力下降, 内毒素生成增加, il1和tnfα生成, tnfα、 il1β、 和ifnγ通过ifn调节因子家族p48和2个stat1形成命名为ifn激活因子3的三聚体, 与ifn刺激元件(isre)结合后, 从而驱动ip10 mrna表达[6]。②肝硬化进程中,随着肝细胞的逐渐坏死, 胶原合成及胶原沉积不断增加, 在肝细胞炎性改变的基础上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 血清ip10水平升高。③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 一定程度胃肠道菌群失调、 肠黏膜缺血缺氧, g-菌及其产物lps等经破损黏膜入血, ip10分泌增加。④肝硬化患者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 门脉高压, ip10可维持血管稳态, 可能作为免疫抑制剂, 发挥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 肝硬化患者血清ip10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 表明ip10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硬化的炎症活动状况, 对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有重要意义。hbv感染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来自宿主的免疫应答[7], 机体内免疫复合物增加, 刺激机体产生大量tnfα、 il6等前炎症因子, 这些因子本身可诱使肝脏微循环障碍, 血液通透性增加, 全身高动力循环, 肝细胞水肿变性, 继而坏死, alt大量释放入血, ip10表达增强。王健等[8, 9]研究发现在慢性乙肝及丙型肝炎中ip10表达水平升高且和al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参与肝炎的慢性化进程。同时血清内ip10含量与ast水平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 ast升高幅度不及alt, 随着hbv的感染持续, 肝硬化程度加重, 机体内毒素水平升高, 可直接杀伤正常和hbv感染肝细胞, 引起肝细胞黄疸, 血清胆红素升高, 形成肝脏炎症损害, 使ip10活性增加。nishioji等[10]研究表明慢性乙肝中血清ip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和血清转氨酶水平成正相关。ast/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ast/alt>1.0组血清ip10水平明显高于ast/alt≤1.0组。生理情况下ast/alt比值约1.15, 肝细胞受损初期比值先下降, 随着细胞受损加重, 比值呈上升趋势, 肝硬化患者线粒体破坏, ast明显升高, ast/alt>1.0甚至>2.0。ip10对th1型细胞等有较强的趋化作用, 使其聚集到炎症部位, 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产生溶酶体酶、 氧自由基等炎性介质加重肝细胞损伤。

  综上所述, 在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p10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 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加重炎症反应, 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809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