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内科学 > 脑梗死治疗观察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共4篇)

脑梗死治疗观察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共4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内科学


 

 第1篇:刍议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在临床极为常见,其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一旦患病便随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若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不仅提高了该病风险系数,还提升了治疗难度,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有一定影响[2]。而有临床研究证明,循征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占重要地位[3]。为证明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9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近两年收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刍议,按照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效果组。对照组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0.4±4.6)岁;高血压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5.3±2.1)年。效果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0.2±4.3)岁;高血压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5.4±2.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基础护理;效果组护理方式为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实施循症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心理、饮食和康复训练护理。首先为心理护理:患者住院后,积极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医护人员应表现出热情主动的状态;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烦躁和紧张等负面心理,若情绪变化幅度太大可能导致血压上升,这时相关护理人员应表现出冷静的一面,让患者感受到真诚和热情,同时耐心积极与患者交流,尽可能缓解和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合理解答,并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其次是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實际情况和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性的饮食方案;提高患者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最好保证食物呈半流质状;禁止食用一些高热量和高脂肪的刺激性食物,防止患者血压反复上升的现象。最后是康复训练护理:脑梗死患者同城会出现瘫痪和语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可见康复训练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患者需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训练,在行走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运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针对这类患者可采用从易到难的发音方式进行训练,以便于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和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低,代表患者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将其统一采用


  SPSS17.0软件分析;文中出现的计数资料通过发生率(%)比较,x2为检验工具;计量资料通过“x±s”比较,检验工具为t;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和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变化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高血压情况低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社会经济在逐年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改善,在饮食方面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含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越来越常见,随着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人们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4-5]。脑梗死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而临床症状主要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功能异常以及偏瘫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合并高血压的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针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机制而言,通常遵循减少溶栓时间和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的原则,从而保证患者脑组织血流量充足,维护神经功能的正常[7]。循证护理方式不仅可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环境,还可将医护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外来资源融合在一起,获得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8]。在我院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高血压情况低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


  综上所述,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应用效果甚佳,尽可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大量推广。


  作者:胡璐

  第2篇: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为卒中或中风。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是指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通常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导致的,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引发急性脑梗死。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目前临床治疗一般為对症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1-2]。该次课题便利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探讨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6.85±10.37)岁,其中35例有慢性病史;对照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8.41±9.64)岁,其中32例有慢性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慢性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827>0.05)。病例纳入标准:发病24h以内,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精神和意识障碍。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取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仅给予调控血压、保持呼吸通畅、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2.1早期干预措施结合静脉溶栓患者诊断急性脑梗死后24h内开始予以早期干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营养脑神经,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小循环功能,以及早期康复训练,以上措施结合静脉溶栓治疗。


  1.2.2常规对症治疗①调控血压:脑梗死时慎用降压药,若血压降至过低易加重脑缺血;②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③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急性尤其大面积脑梗死时可伴发脑水肿,是发病1周内死亡率较高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利水消肿;④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⑤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⑥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⑦加强营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保证营养供给。


  1.3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为标准。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0~45分,评价患者治疗后1周、2周和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采用MBI指数,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重度功能缺陷25~45分,极度严重功能缺陷0~2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1周后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及4周后,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ADL评分


  对两组患者AD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1、2周后及4周后,治疗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并发症发病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病率。治疗后治疗组共出现9例并发症患者,发病率为15.00%,对照组出现2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0%以上[3],并发症的出现可导致死亡或功能恢复差等不良后果,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病变、胃肠道出血、高血糖等[4]。


  该次研究采用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分别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5-7],分析治疗后1周、2周、4周时评价结果发现,治疗2周后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均评分结果分别为(11.2±1.9)分和(7.2±1.8)分,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及4周后,治疗组患者ADL评分分别为(68.7±2.3)分、(76.3±5.8)分和(79.2±6.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疗效良好;另治疗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40.00%。由研究结果可知,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功能缺陷,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病率低,患者预后良好。有研究资料表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发现,出血率仅11.11%,临床症状缓解率高达94.44%,证明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8]。


  综上所述,早期干预结合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快恢复,降低费用,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作者:柳海英

  第3篇: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脑梗死发生期间缺血区域的血管再次发生血流灌注,造成梗死区域继发性出血的病症[1]。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经MRI与CT扫描可见低密度区散散在及局限性高密度阴影[2]。HI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病情凶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极大威胁[3]。因此,对于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改善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52例患者采取综合方案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MRI及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纳入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心疾病等患者。依据双盲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8~74岁,平均(53.1±3.7)岁;病程20h~17d,平均(3.1±0.7)d;临床症状:眩晕15例,呕吐14例,失语6例,恶性11例,昏迷1例,意识障碍1例;对照组52例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9~73岁,平均(52.4±4.1)岁;病程21h~19d,平均(3.3±0.6)d;临床症状:眩晕16例,呕吐14例,失语7例,恶性12例,昏迷2例,意识障碍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症状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52例患者接受常規基础性治疗:给予血糖、血压调节、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积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处理[5]。观察组5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批号:111201)联合醒脑静(批号:1110161)治疗:给予纳洛酮2.0mg溶入等渗液体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0mL溶入等渗液体250mL,1次/d静脉滴注,连续静滴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同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标准,共计有14个评分选项,共计56分,得分不低于20分表示生活可自理,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则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分,共计有15个评分选项,评分总计分值为125分,其中0分表示无症状,神经功能越好则评分越低。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MRI或CT检查未发现血肿肿块,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MRI或CT检查显示血肿肿块面积显著缩小,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经MRI或CT检查未发现血肿肿块缩小不明显;④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MRI及CT检查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5统计方法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计算对比,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6.15%,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27,P=0.0193<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40.9±7.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27,P=0.0000<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4.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32,P=0.0027<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药物过敏反应1例,观察组出现呕吐症状1例,过敏反应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在停止用药后消失,并且经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


  3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主要是因机体动脉闭塞后,在供血区域出现梗死的病灶内血液漏出,进而形成继发性出血,往往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容易诱发出血性脑梗死,渗血多为片状、点状[6-7]。出血性脑海梗死的发生可能是因阻塞血管再通后,血管栓子破裂及向前移动,加上血栓部位的血管壁出现缺血性坏死,则在恢复血流之后,因血压的缘故引发出血[8]。临床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MRI、CT等检查能尽早发现脑梗患者的出血性梗死现象,这一研究结论获得国内外一致认可[9-10]。有病理研究证实,出血性脑梗死和普通脑梗死形成的白色软化灶有所不同,其表现为红色软化。经显微镜检查可见软化区域格子细胞中包含大量铁血黄素,从而使组织颜色看起来呈现出棕黄色。而吞噬细胞含铁血黄素格子细胞,很多年内都不会消失。发生脑梗塞时,由于栓子动脉后往往出现阻塞处动脉痉挛,一旦解除痉挛后栓子会向末梢血管浸入,则原本梗阻的区域出现血管壁出血及坏死的现象,最终形成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一旦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均有着极大的威胁与影响,患者在短时间内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救治措施,否则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威胁。


  临床治疗方面,内科往往采用调节血压、甘油果糖、速尿及甘露醇等缓解脑水肿,给予全身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11]。该组研究通过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治疗,从而取得显著的效果。纳洛酮是一种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属于拮抗剂的一类,该药物能对机体应激状态下产生的阿片肽进行竞争拮抗,进而改善或减轻结合阿片受体后造成的病理损伤[12]。有关纳洛酮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的报道较多,何锴[13]在研究中发现,纳洛酮治疗脑出血、高血压均有良好效果,且可以颅内压上升程度,缓解脑水肿,促使机体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冰片、郁金、栀子、麝香等。其中,冰片、郁金通窍开闭,山栀解毒泻火,麝香暖五脏、通诸窍,全方共腠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开窍醒脑等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醒脑静能发挥出良好的抗脑缺血灌注损伤的效果,因而用于治疗特殊性脑梗死较为适宜。


  冀书娟[14]在研究中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行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发现临床有效率达到89.80%;周殿儒等[15]在研究中采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5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发现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34±4.0)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9.61±5.4)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该组治疗的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治疗后ADL评分(40.9±7.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4.2)分,经治疗后NIHSS评分(14.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雷等

  第4篇:药物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神经内科常见病中,急性脑梗死为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我国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是当前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臭氧治疗在国内外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我院引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现将我院住院的100脑梗死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系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脑病科住院病人,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24例,年龄45~72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療方法


  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具体方法为抽患者自体血约100mL加臭氧浓度20~25μg/mL×100mL气体,进行5~10min的充分氧合后,并于30min内经静脉回输,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14天为一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退去,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不低于90%,肌力恢复达到5级,判断为疾病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在46%~90%之间,肌力恢复达到4级,判断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在18%~45%之间,肌力恢复达到2~3级,判断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低于18%,患肢肌力无变化甚至死亡,判断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两组患者的全部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方式来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发热,1例患者四肢乏力、困倦等不适,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对照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而脑动脉管腔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闭塞、血栓或者狭窄,从而致使急性脑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及缺氧、甚至软化坏死则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始终采取的是溶栓、降颅压,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单一应用营养脑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常无法改善患者症状,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又增加了出血风险。溶栓术因其时间窗较窄限制其应用。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因其风险较高、费用高,对于部分患者并不适合。


  臭氧大自血疗法是目前欧洲治疗较先进的治疗方法。臭氧进入人体后,可以与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反应,从而产生过氧化氢复合物,对机体激活细胞膜功能进行调节,甚至还能够将脂类成分氧化粘膜在血管上,通过血液将该成分带走,进一步达到促使血脂下降的效果[3]。


  此外,臭氧还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发生改变,加快血栓溶解速度,红细胞凝聚随之下降,红细胞功能得到恢复,从而经过毛细血管,提高氧吸收量。臭氧对局部组织氧合血红蛋白的结合速度还存在降低功能,加快氧向组织扩散速度,ATP产量也随之上升,从而将过氧化氢酶等活性激活,患者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进一步被提高,血液流动性也得到提升,从而致使患者的局部组织供氧情况发生好转[4]。另外,臭氧还能够快速将脑组织局部供氧不足而产生的水肿清除,预防患者出现瘢痕,同时通过氧化将黏附在血管壁上的色斑等脂肪物质除去,促使血管弹性得到提升[5]。


  通过以上机制早期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料耗费,不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减少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最大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几率,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得到改善。因此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仅需要给予患者基本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早期还应该结合臭氧大自血疗法进行治疗,本研究中,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并且患者的好转率显著大于常规西药治疗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贤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neikexue/8429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