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外科学 > 软组织外科学中火针疗法的应用论文(共2篇)

软组织外科学中火针疗法的应用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外科学



第1篇:软组织外科学中火针疗法的应用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刺入腧穴或患处,以祛除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宣蛰人教授提出的软组织外科学理论m,认为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主要是由于骨骼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其发掘出一系列有规律性的人体特定部位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位于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构成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这些病变区不仅可引起疼痛症状,还会引起眩晕、胸闷、心悸、腹胀、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进行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导师刘慧林教授尝试将火针理论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相结合,将火针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及相关其他病症。火针主要通过微小烧伤造成的局部伤害,调动机体的修复机能,促进烧伤组织周围重新修复,是火针治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其利用火针疗法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的特长,又借鉴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对不同软组织损伤压痛点分布规律的认识,治疗点选择与传统针灸理论不同。与银质针比较,火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


1贲门失弛缓症


患者,女,56岁,主因“进食哽噎1年”于2014年10月8日就诊。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噎,每于吞咽食物后觉堵于胸膈,且症状进行性加重。病程日久,患者食欲显着下降,进食量明显减少,且多以粥类等半流食或面条等软食为主。辗转多家医院,均诊断“胃食管反流”,经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后经外院完善钡餐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为求中医保守治疗来我院针灸门诊就诊。刻下:进食哽噎不畅,吞下食物后胸膈胀痛不适,每次均梗于胸膈,或夹杂胃液反流回口腔,或需用力吞咽数次方可使食物纳入胃中,食后易腹胀、恶心,无心前区不适,神疲乏力,纳差,食欲不振,夜眠尚可,小便可,大便2或3曰一行,量少。舌淡,少苔,脉细缓。西医诊断:贲门失弛缓症。中医诊断:噎膈病,辨证:气虚阳微证。针刺治疗方案:自鸠尾穴起,沿两侧肋弓下缘用火针分别散刺6针,每针间隔距离约2cm。操作时将针尖及针体前半部烧红,快速刺入穴位,肋缘下进针深度1.5~2cm,旋即将针提起,不留针。火针施针后于上述穴位毫针直刺,深度同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10月10日后患者复诊,诉治疗当晚进食情况即有改善,吞咽后胸膈处虽有哽噎感,但较前明显减轻,局部胀痛感较前亦明显减轻,稍用力做吞咽动作即感觉食物纳入胃中,未再出现反流。2日来食欲提高,有饥饿感,进食量较前有少量增加。复诊当曰继续治疗1次,方案同前。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进食情况大致恢复正常,食后无反酸、腹胀、恶心等不适。10月15日第3次治疗,疗前诉吞下食物后胸膈胀痛不适感明显减轻,胃液反流未再发生。此后未再治疗,现患者进食感觉如常,饮食恢复规律,餐后无反酸烧心、腹胀等不适,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本案借鉴软组织外科学思路,选择沿两侧肋弓下缘火针针刺。考虑患者症状与食管、贲门、膈肌周围软组织损害有关,根据食管-贲门的局部解剖结构,食管经食管裂孔穿过膈肌,与贲门相连,包绕食管末端的膈肌在食管周围形成一个管道,成为食管下端的“外在括约肌”。肌电图显示吞咽时食管末端及外围肌肉同步松弛,说明膈肌参与吞咽运动。因此,在吞咽时如果膈肌持续紧张,通过周围韧带、包膜等组织牵拉食管及贲门,造成食管-贲门段的消化道狭窄,就能够造成进食哽噎,故松解紧张的膈肌可能是该病的治疗关键,可于肌肉在骨骼的附着点处进行针刺操作。关于膈肌附着点的位置,膈肌肌束胸骨部起自剑突后,肋部起自下6对肋软骨和肋软骨内面,故将进针位置选在鸠尾穴及肋弓下缘处,以火针治疗。火针具有刺激量强、松解作用显着等特点,操作简便快捷。故以火针自鸠尾穴沿两侧肋弓下缘点刺,使膈肌及其附近组织适度松解,最终松弛食管下段及贲门,缓解症状。患者病程久,食物纳入胃中困难,伴有神疲乏力,纳差,食欲不振,舌淡,脉细缓,综合舌、脉、症,辨证属气虚阳微证,治当温阳补气,扶助中焦。火针温补作用强,具有温阳补气、补益脾胃之效,于腹部施针,可促进中焦气机运转,补脾胃之阳,散中焦寒结,最终取得恢复脾胃运化的治疗效果。


2紧张型头痛


患者,女,14岁,主因“头部紧箍感逐渐加重半年”于2016年1月4日就诊。患者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头部紧箍感,以前额、两颞侧、枕部明显,伴颈肩部僵痛不适,口周发紧和发麻,无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最初每次持续3~4h,精神压力大时症状明显,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近1个月几乎每日发作,休息后不能缓解,影响学习,深感焦虑。患者平时性格好强。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查颈椎MRI未见明显异常,未能明确诊断,予颈部理疗、按摩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为求针灸治疗到我院针灸门诊就诊。刻下:头部紧箍感,前额、两颞侧、枕部明显,常有口周发紧发麻,颈肩僵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食欲不佳,眠尚可,二便可。头痛VAS评分4分。查体:颈枕部及颈后有压痛,颈后肌肉可触及条索。舌暗,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慢性紧张型头痛。中医诊断:头痛病,辨证:气滞证。针刺治疗方案:针刺部位取颈部肌肉条索及压痛明显处;枕上项线(枕外隆突与颞骨乳突之间弧形向上的骨嵴)、枕下项线(上项线下方一横指左右,弧形近似的骨嵴)区间,即枕项平台处。治疗时使用贺氏细火针,在火焰上将针身烧至通红后,沿枕上项线每隔0.5cm沿骨面约15°迅速向枕下项线方向进针,进针深度小于3cm,刺入后立即出针;针对枕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使用贺氏细火针,在火焰上将针身烧至通红后迅速进针,直刺约30mm,刺入后立即出针。治疗1次后患者当日即感头痛程度较前减轻,持续时间较前缩短。1月7日复诊时继予上述火针方案治疗,治疗后患者感觉症状明显改善,当日头痛发作明显减轻,VAS评分1分,头痛发作时间仅数十分钟,且次日头痛未发作。1月9日继续治疗1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根据该患者发病的症状表现,明确诊断为慢性紧张型头痛。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明显的颈枕部肌肉紧张和肌肉压痛,无论是头痛期还是非头痛期,颅周肌肉紧张程度和肌肉压痛明显高于正常人,触诊是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手段。紧张型头痛患者的枕部压痛点通常位于枕颈肌肉附着点;颅周肌肉压痛可能由于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外周感觉传入兴奋及致敏所致H。以上研究结论与软组织外科学无菌性炎症理论及其软组织规律性压痛点部位一致。因此松解颈枕部肌肉软组织是缓解症状的关键。解剖上,颈枕部肌肉群有斜方肌、颈长肌、斜角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等,这些肌肉及相关软组织僵硬、紧张,形成对周围组织、血管的挤压,产生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疼痛或局部水肿,产生头痛。这些肌肉的起止点位于枕后,故以火针治疗颈枕部以及颈部压痛点、肌肉条索明显处,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缓解对周围组织的挤压,减轻局部炎症,获得满意疗效。


3眩晕


患者,女,77岁,主因“反复眩晕3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11月18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短时间眩晕,视物旋转,反复发作,多出现在劳累后,与颈部活动、体位改变无明显关系,未系统治疗。近1个月自觉症状明显加重,每周发作2次以上,发作时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多次跌倒,无意识丧失,无肢体活动不利,无二便失禁,无耳鸣,左耳听力差。外院颈椎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前庭外周性眩晕”,予敏使朗、弥可保口服效果不明显。为求针灸治疗来诊。刻下:眩晕间作,与颈部活动、体位改变无明显关系,持续数分钟,发作时站立不稳,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纳少,眠可,二便可。颈枕部僵硬明显,左侧乳突下方存在明显压痛点,拒按。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前庭外周性眩晕。中医诊断:眩晕病,辨证:肝风内动证。治疗方案:患者坐位,稍低头。沿枕上项线每隔0.5cm,针刺角度约15°,贺氏细火针烧红后沿骨面向下迅速进针,深度小于3cm,刺入后立即出针,颈部肌肉压痛点快速火针点刺;左乳突下方拒按点火针后立即拔罐,拔出血液3~5mL。11月20日复诊,诉治疗后次日头晕发作1次,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继予上述方法治疗2周,共4次,诉2周内头晕未再发作,且颈项僵痛感明显缓解。


按:本案患者病史3年加重1个月,眩晕密集发作,火针治疗后短时间内症状消失。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头昏、眩晕、猝倒均可能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粘连、炎性组织增生的继发躯体症状表现。本例患者的针刺治疗,未采用传统的平肝潜阳等方法,而是火针针刺枕部压痛区域及颈部僵痛肌肉,治疗后眩晕消失,颈枕部压痛点消失,颈部肌肉僵硬缓解。根据火针理论,软组织炎症与粘连的病理产物、肌肉痉挛均为有形之邪,其性属阴,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阴寒凝滞得火而散0。火针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粘连、炎性组织增生,缓解肌肉痉挛;乳突下压痛拒按点火针后配合拔罐放血除邪,加强对局部炎症因子的消除作用。通过上述治疗,有效缓解眩晕症状。


作者:尚凯,刘慧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10)


第2篇: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对软组织外科学的促进作用


现代医学中人体软组织病痛的研究见之于文献中的,原本就甚少。而把它作为专科学加以研究的,则更是未曾所见。然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却促成了软组织外科学的诞生,成了它的助产婆和催生素。


笔者在近四分之一世纪的软组织病痛的临床研究中,依据大量事实,发现了不同于骨性组织致痛的软组织病痛的特异性体征和病因病理,创用独自设计的各型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严重的顽固性人体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近六千例,15年以上的远期显效率达90%左右。在手术揭示的病理本质的启示下,笔者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和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治疗本病,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严格了手术指征。


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实践,饱成了笔者从实践经验的总结上升到医学理论的概括,创立了软组织外科学。


软组织外科学(简称软组织外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新分支。它是以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以及脂肪结缔组织等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运动系统的软组织劳损性病变引起各种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中西医结合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方法为治疗手段的一门临床专科学。软组织外科学的诞生,使人民群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这类发病率很高,危害人类健康至巨,而过去对其病&又未曾探明的世界性疾病有了中西医结合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有关于软组织病痛的记载,称之为经筋病候,并在治疗方面提出了“以痛为俞”,“治以燔针劫剌,以知为数”的见解。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经筋就是指骨骼肌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等体系,古人根据当时所获得的解剖知识,认为人体有十二经筋。这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围的连属部分。它只分布在四肢、躯体、胸廓和腹部,而不进入体内脏器。经筋的病候与循行部位'是一致的,大多属于四肢、头身的“筋肉”病痛。在古代西方医学中,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记载。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软组织病痛的认识还是零星的,祖糙的,朦胧的,远不可能形成一门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独立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世纪近五十多年来,借助于现代科学知识和各种检查手段=各国医学界对软组织病痛的认识,曾经从腰痛或腰腿痛发病机理问题的争论中出.现过某些突破的征兆。


对腰痛或腰腿痛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见解。一种认为软组织粘连变性是造成疼痛原因;另一?种认为,骨性变化或骨骼、韧带、腰椎间盘变性与与突出等压迫神经根是造成腰痛或并发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理。前者我们可简称为“软性说”》


后者则可以简称为“骨性说”。认为软组织粘连变性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在三十年代有/feymcnPVeiberg、Ober、SfeindIer、Gratg等,在四十年代有Copeman等在五十年代有Strong等,在六十年代有日本的高山坦三与内海寿彦等。认为骨性变化或骨骼、韧带、腰椎间盘变性与突出等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疼痛的f在三十年代有Winfam等,在五十年代中期有Verbiest等。


对腰痛或腰腿痛的两种不同学说的争论中,前者由于:一、当时对本病的本质没有足够认识,还未掌握可靠的检查软组织病痛的手段和诊断技术;二、在腰部或臀部客观、广泛的发病部位中,仅在某一疼痛较突出的病变处进行有限的手术,忽视了其它广泛区域中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发病因素,因此术后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根治;三、因主客观'不符合,所以那种简单的手术方法,其远期疗效不够理想,复发率很高。故.在此以后,有关从软组织角度进行腰痛或腰腿痛的治疗,其报导越来越少,研究逐趋停滞状态,“软性说”几乎被放异了。后者,由于:一、借助X线摄片和椎管造影等检查手段.在客观上证明了椎间盘突出的存在;二、主要是邮4年等报导了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后,许多学者在解剖生理、诊断技术与手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使椎间盘切除术取得一定的疗效。于是“骨性说”这种神经根受机械性压迫引起疼痛的理论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被处于独尊的地位。


然而.医学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骨性说”'的神经根受压理论提出挑战,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痛或并发坐骨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并非想象中那样满意;有不少病例术后仍有疼痛,再次手术也未发现疼痛原因;即使补行脊柱融合术后,也无法解除持续性疼痛。这样,按近五十多年来的传统诊断标准,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的少数患者身上才被施行传统的腰椎间盘切除术。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在许多实践问题面前显得不够用了,陈旧了。


与此类同,对按传统标准诊断的各型颈椎病(除外脊髓型)病人,施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多数病例仍残留头颈背肩臂痛。所以,传统的颈椎病的理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理论一样,也越益显得不那么符合客观实际了。


医学史表明,当历史上一种传统的医学理论在实践中碰到危机的时候,往往孕育着一种新的变革。


六十年代初叶起,随着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创用,从治疗腰痛、腰腿痛发展到治疗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从单纯的西医治疗,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I从纯西医的研究,发展到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医学界对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研究,在下述七个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并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在发病学上,中西医结合的大量临床事实证明、椎管内、外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主要发病机理。祖国医学对疼痛的发病机理,曾有两句精辟的概栝:“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它指出了“痛”和“不通”的因果关系。虽然,祖国医学的这一理论尚未从细节上加以证明,仅只是从总的方面来观察。但是,西医关于椎管外软组织劳损'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效果却证明了现代医学理论和祖国医学理论的接近和类似。因为任何一处的椎管外软组织病痛,必两个主要环节:


其一是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原发因素)。其好发部位多在骨骼肌与筋膜等附着处。急性损伤时,由于这些软组织受损,其出血及坏死组织的分解,使附着处的神经末梢受到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疼痛。这种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在正确的治疗下多可自行修复和消失,很少会产生后遗疼痛。如果未能彻底治愈,则常会后遗疼痛。慢性劳损的发生,也是肌肉和筋膜等受到大量的牵拉性剌激,日积月累地局部形成与急性损伤后遗同样的病理变化。这些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发热等炎症以及过度劳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或轻度外伤、气候改变、寒冷、潮湿等外界因素的诱导,即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鸿及“正气不足”、“邪胜正负”,则往往引起疼痛的发作。即当炎症增剧时,疼痛加重;炎症消退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其二是疼痛引起的肌痉挛(早期继发因素)和肌挛缩(晚期继发因素)。如前所述,这种肌附着处软组织的疼痛,必然累及所属肌肉或与其相关联的肌群,使之过度紧张而出现反射性(或保护性〉肌痉挛,进而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和血供以及在特定部位出现有规律的压痛点等等。因此有人对这种凡有痛则必然有肌痉挛,凡有肌痉挛则必然有疼痛的发病机理从中医理论的“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进而概括为“痛则不松,1不松则痛”。如果肌痉挛持久不愈,则会加重肌附着处的软组织以及肌肉和筋膜本身的血供不良,从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和营养障碍,即中医所说的“气滞血淤”,“经络闭阻”、而加重疼痛。在如此持续的恶性循环下,原有的炎症反应就向着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过程发展,使本来不很严重的疼痛变为严重的疼痛,最后造成了肌挛缩。变性挛缩妁软组织所产生的机械性压迫作用于周围神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放射性麻剌感甚至完全瘫痪的神经压迫症状。作用于血管时,可引起肢体的血运障碍,远端发生色译暗紫,发凉,水肿及脉榑减弱等现象。笔者则把上述整个病理发展过程概括为“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


另外,根据中医理论的整体学说,软组织疼痛会引起肌痉挛破坏身体的动力性平衡,机体为了保持重新平衡不得不行调节t一组肌肉的痉挛必将引起对应肌肉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变化,以达到补偿原发部位肌痉挛引起和功能失调。如果原发部位的肌痉挛经过对应补偿调节,这类调节有人称为功能障碍对应补偿调节。仍然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和平衡,则又将引起其上方或下方的一系列肌肉进行再补偿,再调节。如果原发部位的肌痉挛经过对应补偿调节,这类补偿调节有人称为系列补偿调节。这两类补偿调节所产生的肌痉挛或肌过度拉长的牵拉性制激日久又会在附着处继发一系列无菌^4炎症的病理变化。以腰痛为例,二则的腰痛日久可继发对侧腰痛或腹痛,而单独的腰痛日久又可向上继发背胸,肩胛,上肢,锁骨上窝,项颈、头颅,手指等疼痛;或向下继发臀髋,大腿根部、下肢足趾等疼痛,且均会合并诸种症状,即中医理论中所说的“病邪传注”。这就是高位的疼痛日久可以向低位,低位又可以向高位的发展过程。因此,病程很长的躯干某一处单独的疼痛往往发展为全身性疼痛。腰或腰骶痛的部位刚处于身体中间位置,故常视为躯千的疼痛发展枢纽。


二、在病理学上、现代医学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经观察证明了无菌性炎症是软组织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不论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等不同的发病机理。它们的病理改变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这种病痛的命名我们统称为“软组织劳损”。


三、在生理学上,西医通过椎管内秘查术中应用机械性压迫刺激神经根的临床观察,证明了正常神经根受压,与周围神经一样地只会产生从麻木到麻痹的症象;只有当神经受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时才会继发疼痛。


四、在诊断学上,中西医通过椎管内和椎管外的软组织松解术,重新认识了先天性骨骼畸形、后天性骨骼畸形、骨骼的骨质增生等均非疼痛的原发因素。还重新认识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一按解剖分型,由软组织病变引起的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可分为椎管内,椎管外和椎管内外混合型三种;创用了脊柱侧弯试验,俯卧腰脊柱伸屈位加压试验和胫神经弹拨试验等三种方法和六种颈脊柱活动范围的功能测定以及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试探性检查等,可对上述三种类型的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作出鉴别诊断,辅以肌电图检查和各种不同方式及药物的椎管造影术或CT扫描等,显着地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五、在治疗学上,中医关于“以痛为俞”的理论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和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所谓“以痛为俞”,中医又叫“阿是穴”、“天应穴”。其实,它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敏感的某些反应点作为俞穴。中西医结合治庁软组织病痛的临床实践中,西医首先是通过对人体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疾患的压痛点摸索,来具体指导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而'又通过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进一步发现所谓的阿是穴,其实就是软组织劳损的无菌性炎症的病变所在点,这种病理改变得到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的证实I'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头、颈,背、肩、臂、腰、诋、臀、腿痛的发展,进一步发掘出这类软组织劳损性压痛点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压痛点不是孤立的某一点,某几点,而是有众多的压痛点,它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密切相关的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关于“以痛为俞”理论的内容,形成了具有特殊治疗作用,既有明确位置,又可予以命名,完全在原有十四经系统俞穴以外和原有所发现的经外奇穴之外的许多全新的俞穴、奇穴和特定穴。在这些新穴上推拿、针刺,原来由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疼痛和所并发的内、外、妇、眼、耳鼻咽喉等科疾病中的相似症状就会相应减轻或消失,取得显着疗效;反之,不在这些新穴上推拿、针刺,疗效就不显着或无效。同样,非'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疼痛和其所并发的上述诸科疾病的症状则丝毫不会缓解或消失。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膜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膜外和神经根辅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传导,以达到无痛。根据软组织松解手术发掘出来的压痛点分布规律进行非手术的治疗机理也基本相同,所以,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椎管外软组织劳损的成功经验和祖国医学关于“以痛为愈”理论等等,使推拿、针刺、理疗、局封等各种非手术治疗的老办法发挥了新的作用,显着提高了疗效。从而使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其治疗原则笔者概括为:“去痛致松,以松治痛”。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既然全身性软组织劳损性疼痛的病理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则首先应该从病史、发病部位的先后、躯干上、下部症状的轻重等来确定原发部位的疼痛并进行治疗,视结果再考虑继发部位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不少病例的原发部位的病因消除后,继发部位的症状也常可能消失,如腰臀部软组织松解术可消除躯干上部症状,颈背肩部软组织松解术也可消除躯干下部症状;背伸饥群横断术可消除前胸部症状,膑下脂肪垫松解术也可消除胭窝症状>左腰部软组织松解术可消除右腰痛,右腰部相同手术也可消除左腰痛。这些客观事实完全证明了对准原发部位病因治疗的重要性,也是软组织劳损治疗中的特殊规律。这和祖国医学理论中所概括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是完全符合的。笔考认为,遵循祖国医学理论的整体概念,对临床治病作出辨,证论治的指导,对提高软组织劳损的疹+质量是大有帮助的。


六、在症状学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除发现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处的软组织劳损主要是引起疼痛、活动受累等征象外,还会并发头痛、眩晕、眼胀、耳鸣、重听、牙龈浮肿、牙裉痛、呑咽不适、.口张不大、声音嘶哑、三叉神经痛、胸闷、胸痛、腹胀、腹泻、腹痛、尿频、尿急、大小便失禁、痛经、月经不调、行经不畅、生殖器痛、性功能减退等五十余种类似内科、心血管科、胸科、神经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口腔等科疾病中的一些相似征象。这神征象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似乎不易解释,但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则能给人以启迪和解释的若干线索。在内经《灵枢.经筋篇》中,曾列举了十二经筋之病。指出,这一类疾病除出现各个部位的肌肉等疼痛和活动受累的功能性障碍之外,也会发生“目不开”、“阴器纽痛”、“阴器不用”、“耳中鸣痛”、“痛甚成息贲”、“胸痛”等征象#这是因为按祖国医学经络理论的说法,病痛可以逋过经络的作用而互相传注。当然,软组织病痛所并发的上述各种征象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这就是:这些征象只有当:(一)它们的出现均在较长时期的腰骶臀痛或颈背肩痛的后期;(二)经有关专科检查,完全排fe了该科所属的疾病;(三)病痛部位必具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其上施行非手术疗法如压痛点推拿、压痛点针刺、压痛点局封等,均可迅速地改善这些征尊^芦对r箅病例施行针对消除压痛点的织松术后,可使征象更为明显地改善或完全消失,这样的上述各种征象才能被视为是软组织劳损性病变所引起。


七、在预防学上,依据头、颈、背、肩、臂、腰骶、臀V腿痛的病因、病理及推拿原理,按照运动医学观点,.研究整理出一套新型的《练功十八法》,在防治软组织劳损性病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的七个方面,可以这样说:这些就是我们所创立的《软组织外科学》中的中西医结合在现时所作的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于这方面的进展,许多过去被诊断为骨性组织病变引起的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被治好了;许多过去被诊断为内、外、妇、泌尿等科中的一些所谓“综合征”、“官能征”或“癔征”以及某些难以解决的疾病亦被治好了。这就增强了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能力。因此,势必进一步引起人们对运动系统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各种征象的疾病的日益重视。


软组织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病痛的产物,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虽则还有待于发育成长,但它具有深邃的研究内容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这个领域在医学学科中还是个处女地,还远未被前人所开掘和认识,至今在医学1分科中还找不到它的归属的情况下,软组织外科学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宣蛰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waikexue/8220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