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护理 > 有关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有关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任何工作都是在量的基础上才进行质的评定,而护理工作具有范围广、工作量大、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导致护理管理人员注重护理质量而轻视护理工作量的管理。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发展过程。如何准确便捷测量护理工作量是护理管理者值得研究的课题。arthur和james于1994年总结,在北美和欧洲使用的测量方法有6种:直觉方法;咨询方法;人力常模;人力公式;护理措施;病人依赖。在英国,carr-hill和jenkins-clarke(1995)报告了4种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依赖为主;工作任务为主;护理计划为主;病房为主。加拿大及我国台湾等学者也做了一些有关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1]。现将我国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计数法  计数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此种方法简单,护理人员容易执行,很多医院采用此法进行工作量的统计。1.1 简单的计数统计法 吴小燕等[2]对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运用两种记录方法进行了计数统计的比较,一种是每日专人记量法,另一种是个人每天自行记量法,总工作量=病人总数×3+配药、皮试、小壶入、肌肉注射的总数。结论是每天自行记量是实行护理工作量化、提高工作效率的较好方法。韩青[3]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行了护理工作量化管理,根据各班技术含量及所负责任不同确定不同分值,如每穿刺1例次计0.5分,每做1次皮试计0.5分等,每月最后1d计算总分。此种简单的计数法在门诊输液室应用较为合适,也可以起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作用,但不适合病房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因为病房护理工作琐碎,无法用简单的计数法进行量化。1.2 运用prn(projectofresearchinnursing)系统统计护理项目频次 prn直译为“护理科研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体系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崔焱等[4]应用此软件对4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了护理项目频次统计。按护理项目的类别逐项累计入院3d每例病人所接受的直接护理项目的频次,并按prn要求填入“护理需求测量表”中,然后根据住院时间段分组,分组累计42例病人24h内某护理项目的频次。此方法科学、准确、实用,值得护理人员继续实践和探讨。1.3 在护理工作量计数基础上的加权法 常用的计数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经汇总后即为护理工作量,计数法简单,但所得数据的可信度差。北京协和医院在计数法的基础上采用筛选归类法、专家咨询法筛选、归类出64项护理操作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内容,再应用“老手”打分根据护理操作的发生频率和普遍性,最后筛选出50项进行了权重评定,统计分析后得到护理操作权重符合正态分布[5]。将加权后的护理工作量称为护理工作当量,即护理工作当量=护理操作计数×护理操作负荷权重。并对护理工作量和护理工作当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结果有差异,能反映不同工作负荷的大小。显然加权的数据对实际工作量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计时法  计时法是记录护理操作所用的护理时数。由于每项护理操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时间不同,如果仅以频次计护理工作量,不能真正反映护理工作劳动量。所以,在临床中,很多医院以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2.1 测量不同病区、不同班次或不同病种所需护理时数 不同的护理操作所需时间不一样,每一项护理操作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完成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与护理人员素质和经验有关。因此,测量护理操作所需时间一般都用平均值来计算。朱冰船等[6]选择不同工龄护士对本病房不同级别的病人测定每项直接护理操作的平均工时(每项操作测10次),统计本病房每天所有病人所接受的各项护理操作项目次数,共计1周。间接护理时间是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护理时间,如配制静脉输液、摆药、医嘱处理等,由当班登记,1周后汇总。李金娜等[7]参照pert计算公式te=(a=4m=b)/6(a为完成1项操作最乐观时间,b为完成1项操作最保守时间,m为最可能时间,6为常量),测量急诊室不同班次所需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张莹等[8]连续记录了上海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7个班的护理工作量,得出大型综合性医院各班平均护理时数为7.2h,与1991年类似调查平均护理时数325.9min相比,显着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占总护理时数比例为42.67%,与国外直接护理时间约为占整个护理工作的67.8%~77.2%相比有一定差距。将直接护理时数(188.92min)和间接护理时数(253.84min)与1991年调查(直接护理时数184.6min,间接护理时数141.3min)相比,直接护理时间增加不多,间接护理时间却增加不少。王泓等[9]对普通胸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术后3d的护理工时进行了记录。通过对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的记录,可以了解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为护士人力资源配备提供可靠的依据。2.2 在计时基础上考虑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及风险等因素 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工时法来统计护理工作量,但工时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临床实践中不可能逐项、准确地记录各项操作的时间。而且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劳动风险。万宏伟等[10]在工时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各项护理工作所包含以上3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研究。根据护理操作项目的护理时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进行归类(ⅰ、ⅱ、ⅲ),并计算出每类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组织护理专家对不同的护理操作进行技术风险系数的确定,每项操作的护理时间乘以风险系数即为护理操作时间,并将其时间折算为护理分值。每个病房的工作量是以各项操作来计分,每项操作又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即床位利用(5分)、护理级别(7分)、夜班情况(15分)、技术含量(10分)、环境风险(3分)、劳动强度(60分)。各科室的赋分的原则,除夜班情况为固定分值外,其余各项赋分采用分段统计计分,即区间值:5%、25%、50%、75%、95%。再根据各病房人均值所在的6个区间赋分,将各项目所得分累计相加即为该科室所得工作量总分值。此方法考虑了各项护理操作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风险,同时也考虑到了各科室的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的关系,所得工作量结果直接可以明确各科室的工作量之间的差别。但是量化内容和赋分原则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检验。2.3 以等级护理计算护理时数 黎明等[11]选择发生频率高的护理项目直接护理32项、间接护理28项,把每项操作所需时数分别套入等级护理内容的相应项目中,用加权平均法微机处理得出每名病人每日平均护理工作所需时间为177min。此方法测算出每个病人的平均护理时数,根据病人数就可以测量出护理工作量,但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的每个病人所需护理的内容不相同,是否有代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成翼娟等[12]抽取36个病房的特级护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病人各1例进行45项直接和33项间接护理项目,运用自我观察法对所需护理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平均1例病人白班所需间接护理时间为36.4min。该时间与林菊英1980年对7所医院护理工时测定所测得的20min相比有大幅度增加。此研究没有测算出平均1例病人白班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为多少,只是提出了不同科室和不同护理级别的直接护理时间有差别。2.4 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计算护理时数 分级护理根据病情的轻重将病人进行分类,与护理需求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周素鲜报道不同病种同一护理级别直接护理时间是不同的。邵爱仙等[13]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adl评定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分为4个等级,ⅰ级:100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ⅱ级:60分~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ⅲ级:40分~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ⅳ级:20分以下,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结果,在54项操作项目中,不同adl等级的病人,有23项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不同。说明在计算直接护理时间时,应根据不同adl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才能使数据更准确。测量24h平均间接护理时间为42.33min,不同adl等级病人的护理时间呈递进关系并有显着性差异,但不同科室之间相同adl等级所需的护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按不同adl等级计算护理工作量有较好的代表性。3 赋分法3.1 以赋分法方式测量护士人均工作量 崔燕萍等[14]选择13项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工作量测量的主要内容,并对之赋分:入院人数(8分),出院人数(8分),日占用床位数(6分),日病危数(16分),日一级护理人数(12分),日二级护理人数(6分),死亡人数(6分),输液人数(10分),注射人次(5分),抽血人次(8分),穿刺人次(5分),其他操作人次(5分),搬床人次(5分)。每个季度计算出全院各病区13项工作量,再将每一项工作量分别除以该病区护士的在位人数,计算出人均工作量。用人均工作量除以全院本季度那个病区此项人均工作量最高指标值的商,再乘以各病区该指标的数值即为各病区每项指标的得分。不管病区的开放床位是多少,此方法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病区每月实际工作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而且容易统计。3.2 运用“军卫一号”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护理指标赋分统计护理工作量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运用“军卫一号”计算机网络资源,根据统计项目的操作特性、护理工时、人力投入、风险程度、技术难度等对护理工作指标赋分,总床日数:每1床日1分(icu床日5分);出科人数:每人1分(含出院、转出、死亡);病例分型:以每例计,d型10分,c型8分,b型5分,a型3分(非手术科室指标);手术例数:以每例计,特大手术12分,大手术10分,中手术5分,小手术3分,分娩8分(手术科室指标);等级护理质量:以每1床日计,特级护理20分,一级护理5分,二级护理3分,三级护理1分;治疗护理量:每人0.1分~1分。其中等级护理包含了巡回护理、病情观察、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口腔、会阴、皮肤、头发护理、床铺整理等基础护理内容[15]。护理工作量数据由软件自然生成,大大提高了护理统计工作的效率。4 小结  近几年,我国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科室和不同医院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总体来说,我国以计数法和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占多数,简单的计数法和计时法逐步被取消,只适合门诊注射室的工作量统计。运用计算机和不同软件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方法逐渐增多,这样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统计的可信度和效率。有学者以等级护理级别来测量直接和间接护理时数,从而测算出1例病人白班所需护理时间,对统计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参考。等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分类的,而不是以病人处理能力来评定,与护理需求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有学者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来测量护理时数,此方法更能客观反映护理工作量,值得护理学者借鉴和思考。由于护理工作量的范围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以护理时数和护理次数为标准测量护理工作是不够的。因此,有学者在测量护理工作量时考虑到了护理工作技术含量和风险系数等因素的影响,以赋分的方式统计护理工作量。此方法科学合理,只要各项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风险系数评定准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护理工作测量方面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护理工作范围的确定,这是广大护理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983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