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 > 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医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呈现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导致影响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因素越来越多,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每当自然灾害发生,便急需大批医护人员投入到灾区,救死扶伤,维护和重建灾区的医护工作。在国内,近几年才积累了一些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救治和应急对策的经验,护理界开始把灾害护理纳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已是呼之欲出的专业,现将其发展现状综述如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医学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国际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


  1.1医学救援护理学的概念


  灾害护理在我国是个较陌生的概念,实际上,早在南丁格尔时期,也就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就开始了灾害护理。灾害护理,可以说是在灾害的整个过程中,对那些无法自己解决健康问题的灾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国家对此的称谓是“灾害护理学”,专家认为,这样的称谓“自窄领域”,只是面对灾害而言。事实上,护理学、护士的作用远不仅仅是应对灾害。在无灾害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如急性中毒,矿难和交通事故导致的各类创伤等,都需要有护士的参与,有时甚至是唯一主角,尤其是近年来欧美国家EMS人员中有不少是护士独当一面,显然用“灾害护理学”是不够全面的,因此,用“医学救援护理学”更为确切、科学。


  1.2国际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5年的卡特琳娜飓风等救援中,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联邦急救处理局(FEMA)下的国家灾害医疗系统(NDMS)设计的流动医疗队和帐篷医院已经应用,显示出充分使用护士的有效作用。在急救单元的建立、启动、运行中,对护士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医生、护士关于高级灾难生命支持(ADLS)等所使用的教材和培训都处在同一等级上。美国有关部门指出,在未来的10年内,基本灾难生命支持(BDLS)、高级灾难生命支持(ADLS)课程提供有关在各种灾难事故现场如何做好准备及实施抢救程序的培训,不仅仅是创伤,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化学、生物、放射等,这将是美国每一个医生、护士都必学的同一级别的课程,当然还包括医院外EMS专业人员和医院急诊科人员。事实上,欧美近十多年在医学救援行业,学术的发展非常快。当然,美国比起欧洲的一些国家而言,各种灾难更加频发,所以,对护理学、护士的地位和作用就更为重视。


  曰本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对灾害的防御、演习及医学救援工作一直较为重视。在灾害发生后,护士与其他专业急救人员一起在现场参与抢救,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曰本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关注度持续增高。伴随灾害多发的状况,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灾害中护理的必要性。例如,日本护理协会还有各地方护理协会都建立了灾害护理的研究会。这些研究会也包括从研讨几小时到几个月的各种各样形式。从2008年开始已经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合作实施为期1个月的灾害护理协作研修。


  “灾害护理”这一概念首次引入韩国是1990年中期,红十字看护大学新增“急救与灾害护理”课程以后,在本科教育中增加相应内容的学校在不断增加。2005年对韩国所有看护大学进行调查显示,虽然没有单独开设“灾害护理”课程的学校,但混合开设灾害护理和急救护理的占36.7%,即36个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虽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但大都在成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中进行讲授。


中国医学护理


  2.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2.1中国对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初步实践


  2003年,中国爆发了“非典”(SARS)公共卫生事件,008年“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矿难、井喷等各种生产事故也经常发生。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多样性、严重性,在21世纪更加凸显。我们面临着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技术灾害等多种灾害的威胁。国内的医护人员每次都迅速地参加到抢险救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始了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初步实践,如:医院震灾应急护理管理及实践,地震伤员应急护理及转运的护理等,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参加抢险救灾,国内各医院和护理教育界开始关注灾害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如护士在突发事件及灾害救护中的作用及其面临问题的课题研究和全专业护士在救援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等。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整个社会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救援医学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角色和作用。


  2.2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今又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较快时期,自然的、人为的、技术的等灾害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国务院于2004年1月开始制订应急预案和建设应急体制、机制、法制。2006年1月,国务院向社会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00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至此,我国在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上有法可依,有预案可遵循,有规范可操作,有情况可发布。


  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灾害等所有的“天灾人祸”,按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所有的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人、人群的伤亡,尤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所造成的人体心理、生理伤害,在救灾抢险、医学救援上,都比以往历史时期更为复杂和困难。“急救”的涵义已难包容,使用“医学救援”一词,更为确切、全面。伴随灾害而生的“医学救援”行业、学科的崛起和发展,作为救援重要力量的护士队伍,逐渐被重视与关注。逐步认识到护理工作在卫生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灾害救援护理已成为目前护理研究热点之一。一些高校已经把医学救援和灾害护理的教学课程引入护理教育当中。而在预防灾害工作中,我国政府在2004年初制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一系列应急预案,就充分应用了这一理念并付诸实施。当今,很多医院都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体系,在医学救援和灾害护理中更注重发挥护士的作用与护理管理的职能,甚至于发展到社区护理,开始了社区护理人员灾害应对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方面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总体上都还处于零星、分散的层面上,仍然缺乏系统的、全面均衡的发展。


  3.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发展的不足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学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无论在灾难的预防与公众教育,还是在灾难的救援与处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不足。


  3.1救援护理学的教育不足


  救援护理学的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为职业教育即医学院校开设灾害救援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并构筑灾害护理学学科的体系化;另一个为在职护士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方面。


  3.1.1在基础教育方面,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检索,目前,我国灾害护理的文章较少,主要集中在国际救援的经验、灾害中护理学的地位及护理人员的作用等。自2004年《中华护理教育》杂志以第9届中曰护理学术交流为契机,提出了我国应重视灾害护理教育。2007年姚卫光提出灾害护理教育培训迫在眉睫。但经文献检索,少见有关开展灾害护理教育的报道及研究,只有个别院校作为课题研究来进行了教学,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一些把灾害护理纳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改革研究。而我国的医学院校尚未开设灾害救援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可见灾害护理教育尚未引起我国护理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3.1.2在继续教育方面,为应对随时发生的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包括社区护理人员都需要做好随时参与救援及国际救援的准备,而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灾害护理的知识与技术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各医院、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意识正逐渐提高’也有很多医院和社区开展了救援护理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但尚未形成全国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3.2护理学、护士在医学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临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传统的观念是人们重视诸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以及医生在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内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于护理学和护士在这些医疗机构、科室中的地位通常被淡化,或视为一般性的辅助工作,这些在医学救援中也有所表现。


  3.2.1未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护理的职能部门,护士也不能参与救援计划与决策的制定。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拥有了本国的灾害护理救援系统和组织。而我国整个护理界,灾害护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组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救援护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协调、管理和指导。从汶川地震救援中得到一个启示,我国应立即建立灾害护理学专业协会。当灾害发生时,这一机构可根据灾情、救援的不同阶段,整合护理人力资源,协调和征集有注册护士资格的各类人员加入救援护理队伍。


  3.2.2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灾害救援时职责定位不明确。在突发事件中,护士必须做好在任何时间改变行动计划以及适应新环境的准备,并且做好成为计划者、健康教育者、照顾提供者、管理者以及危机干预者的准备。但在突发事件和灾害中护士作出的实际贡献与其可能作出的贡献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人们常常搞不清楚护士的角色,并且,犹豫护士是否应介入到突发事件反应中。在多次的突发事件中,发现救援护士缺乏足够的知识与技巧,护士经常不能清楚的理解自己的角色,不能很快投入到突发事件反应中去。迄今为止,以往发生的突发事件中,很少对护士角色以及参与的工作职责给予定位。


  3.2.3参与灾害救援的护士专业技术知识不全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在灾害救援中,救援护士不仅需要掌握全科专业知识,专科救护知识也很重要,没有经过急救培训又没有经过救援培训的护理人员,是不可能满足灾时救援需要的。另外,在救援活动中,由于医护人员资源的缺乏,护士需要具备迅速果断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处理的能力。在这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观察能力强、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护理人员更能显示出优势。


  3.3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灾难救援中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缺乏医学救援护理方面的法规和规定。为更好地适应灾害救援护理发展的需要,应该完善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在灾害救援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权益,促进灾害救援护理学的发展。


  4.展望


  越来越多的医院外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故的发生,院外现场救治的任务会大量增加。现场急救,往往是需要立即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更多地使用“手段”、“技能”,而护理学中侧重操作及“动手”,而不是讨论、“动嘴”部分,因此,就显得重要和突出。在多数情况下,最早接触垂危伤病员、最早实施抢救措施的多是护士。在各种灾害现场的创伤处理上,同样也是护士在医疗操作上的“身先士卒”。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构建自己的中国医学救援护理学的管理组织,并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灾害救援队伍。


  4.1积极开展灾害护理相关研究,拓展护理实践


  在我国,有关灾害护理的研究,现有的文献大部分属于经验类论文。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有必要积极开展在促进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培训以及社区灾害应对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经验,为构建我国系统的医学救援护理学提供理论依据。


  4.2构建管理组织


  我国整个护理界,灾害护理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组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救援护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协调、管理和指导。因此,我国当务之急应建立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护理学专业协会。来负责对我国的医学救援护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4.3开展救援护理学的系统基础教育


  灾害护理学是护理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必修课程,护士通过接受灾害医学护理教育,可以使自身的整体知识得到重组,并掌握各种减灾、防灾的医疗卫生知识,能更好地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发挥作用。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之后,在护理教学培训中增加了灾害护理学相关内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港台等地区的护理教育中都有灾害医学与护理相关课程。然而,灾害护理作为我国护理学中新的领域,教育者和研究者都比较少,有志于将灾害护理作为研究方向的人十分匮乏。我国接受灾害医学护理教育、强化现代医学救援理念,在医学院校中设置灾害救援医学护理基础教育课程已迫在眉睫。通过教学内容或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或以增设选修课的形式让护理学专业学生了解灾害护理,使学生走出校门时就拥有基本的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


  4.4护理队伍需继续培训


  灾害救援护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重视基层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和医生的培训。因为,第一个到达灾害发生第一现场的多是基层医护人员,平时与社区的居民接触最多的也是他们。如果他们具有良好的防灾、救援护理能力,就可以减轻灾害影响或抢救许多生命,也可以通过他们给社区的居民实施应对灾害教育,使社区的居民具有应对灾害的基本能力。因此,我国各医院医护人员,包括社区护士通过接受灾害医学护理的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可以使自身的整体知识得到重组,并掌握各种减灾、防灾的医疗卫生知识,能更好地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发挥作用。


  4.5构建灾害预防和急救医护人才体系


  必须培训和建设一批能力较强且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力资源,构建灾害预防和急救医护人才体系。而这种人力开发涉及多方面,如:国外专家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无私支持、当地政府的积极协助、医护人员的共同培训、培训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团队精神等。护理人员培训应该既要包括发生时的救援能力培训,同时,也要强化在预防灾害和灾害后期护理能力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灾害应对准备的护理队伍。同时在灾情发生后,国内不同地区的护士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救援活动,缓解灾区救援护理力量不足的压力。


  综上所述,具有灾害救援护理相关知识、技术的护理人员急需培养。世界各国在灾害护理方面的专家同样也是人数有限,有必要通过建立跨国的协作网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我国接受灾害医学护理教育、强化现代医学救援理念、在医学院校中设置灾害救援医学护理基础教育课程已迫在眉睫。通过构建管理组织,加强护理队伍的继续培训,包括社区护理,来培训和建设一批能力较强且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力资源,在灾害医疗救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郑江萍,李西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zhongyixue/8010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