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论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应有趋向

论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应有趋向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公共管理论文


  在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地探讨,并用科学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评价实践,对于当下中国的社会科学持续发展、乃至学术生态的演进,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指示器”和‘风向标”的意义。改进对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需要在科学的评价理念关照下,重构知识生产和利用的流程,涵育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学术评价生态,努力实现从伴生评价转向自主评价,从形式评价转向内涵评价,从行政思维转向学术思维,从管理评价转向发展评价,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


  一、评价机制:从伴生推进到自主推进


  当前的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学术评价常常和人才评价、职称评价、项目评价、机构评价相伴而生,也就是说学术评价更多的是依附于上述评价活动而进行。评价对象名目繁多,评价主体也不尽一致,评价尺度更是五花八门,导致学术评价行为十分混乱。因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在一个体系中属于上乘的学术评价,在另外的一个体系中也许不入流;在一个体系中是核心指标,在另外一个体系中也许无关紧要。基于学术评价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没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没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没有奖励性的也有准入性的,学术评价的自发的、内生性的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学术评价更是一个关于知识生产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但一个科学、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天然地要和经济利益保持距离。很多学术评价体系将学术评价与课题、经费不恰当的关联起来。有学者一语中的,用‘吃葡萄”来比喻社会科学界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怪现状,即有很多课题经费的人,不能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与之相反,没有课题经费的人,却能推出标志性成果,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这种葡萄皮”理论或许可以为那些有志于学术,而又不容易拿到课题、经费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减少心理上的‘原罪”,致力于一个非主流的、但有生命意义的学术空间的探寻。


  学术评价要从伴生评价走向自主评价,避免美国学术界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发表或出局”(PublishorPerish)现象,需要杜绝伪评价和虚评价,使学术评价承担应有的功能,发挥应尽的作用;需要将学术评价与资源配置、业绩奖励等与经济利益挂钩的通行做法中解脱出来,使学术评价回归学术本身;需要现行的人才评价、职称评价、项目评价、机构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学术评价的比重,而不是过分聚焦于学术评价,使学术评价承受不该承受之重;需要期刊或出版机构承担起应尽的学术职责,建立健全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把好学术成果发表关和出版关,使伪学术或质量低劣的研究成果很难面世,无从流传,这也是学术评价走向自主的第一步。


  二、评价重点:从形式关注到内涵关注


  根据评价的手段和方法,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可以分为形式评价和内涵评价。形式评价重要,但内涵评价更重要。所谓形式评价,是指通过对学术成果的外在特征分析,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进行认定,更多的时候是把学术成果发表和出版的等次、被转摘和引用的频度、获奖情况、社会反应等作为衡量科学研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形式评价更多的是量化评价,易于操作和实施,作为学术评价的一种初级形态和补充手段,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曾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显然已经成为制约学术发展的‘拦路虎”,导致学术浮夸的‘催化剂”,学术界本身深恶痛绝,人人喊打,但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正是因为对形式评价的过度迷信,导致了以论文发表数量和引文次数论英雄、定高下、比优劣的通行弊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不久前提出一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的新方法--- h指数(highcitations,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被热炒,但其本质还是基于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的定量评价,是典型的形式评价。


  所谓内涵评价,是指基于学术成果本身的内容,尤其从创新性、原创性、科学性、系统性等维度进行把握判断,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采集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学术成果质量高低的核心指标。内涵评价更切合学术发展的实际和价值判断的规律,更多的是以同行评价的方式来进行。默顿认为一般说来,科学家想要让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就意味着要由他所认识的同行来评价他的工作是否得到认可,这一需要是深深地致力于知识进步的结果,而知识的进步是科学的最终价值”。同行评价由于操作难度大、实施成本高,往往被当作学术评价的次要选择。目前在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特定领域,同行评价被普遍使用。但在我国,作为一项还不是很成熟的社会科学评价制度,同行评价的功能、程序、环节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当前,同行评价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同行评价更多的植根于个人的经验,利用集体的智慧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这种评价没有公认的客观依据,临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中的同行评价专家的视野、偏好、能力等等主观因素对内涵评价的实际效果有着潜在的制约作用;同行评价往往通过民主的方式,即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学术评价,尤其在会议评审中,学界权威”往往成为‘意见领袖”,容易左右着最终的评价结果,以合法”的形式制造出不合法”的结果;对处于高端或前沿位置的学者而言,容易产生天花板效应”,其所创造的学术成果不被理解和认同,处于‘独孤求败”的境地;对于从事跨学科的边界跨越者”而言,由于进行的是‘非共识研究项目”,在现行的学术版图、学科范式中找不到对应的坐标,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blob.png

  三、评价思维:从行政取向到学术取向


  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评价往往和社会资源的配置相关联,而行政机关是进行为数不多的社会科学学术资源的配置主体。因此,各种类型的学术评价基本上都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学术评价规则制订、程序设置、组织实施,乃至在学术评价所有的环节,都有看不见的手”在主导,这个看不见的手”就是行政的力量。尽管学术界本身也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学术评价规则的制订乃至学术评价的进程,但学术因素并不占主导作用,最终话语权和决定权还基本上掌握在政府机构或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学术组织手中。不管动机是如何的高尚和单纯,用行政思维来取代学术思维,都是学术评价的一种外部驱动行为,行政领导学术,外行评价内行,其合法性和正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和挑战。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科学界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学术评价行政化取向的直接推动者,主要表现在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外在的学术评价超越了内在的学术追求,津津乐道于学术成果发表的等次、被引的频次,产生的短期效应,甚至为了迎合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不惜违背学术良知不断制造没有任何意义的学术垃圾。


  学术评价是关涉学术发展的大问题和真问题,应该在学术界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在学术的框架内加以解决,学术评价要回到为学术服务的本位上来,而不是学术为评价服务,更不能将学术沦为评价的附属品。如何弱化学术评价中的行政取向,强化学术评价中的学术取向?首先,不能混淆学术标准和政治标准。其次,要避免学术评价等级化。在项目、工程、计划、奖励等诸多领域根据审批机关的行政等级,而人为地区分三六九等,再进行简单的换算,甚至在非行政机关的大学内部,也热衷于进行分等评价,导致学术评价的有违学术属性的变态异化。再次,不能把学术评价简单化。意图借助一个简单的数据表格和计算公式,就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社会科学评价标准,那是典型的长官意志,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评价目标:从立足管理到着眼发展


  就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目标而言,我们现在进行的评价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而不是基于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管理评价以提升管理效能为根本指导思想,发展评价以推动学术的真发展、真进步为主要目标指向。就其内在本质而言,管理评价是低层次的、工具性的,发展评价是高层次的、学理性的。就外在特征而言,管理评价是短时间的、周期性的、过去指向式的;发展评价则是长时期的、适时性的、未来指向式的。

 

  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施行,都离不开学术管理者。学术管理者更多关注的是管理效能,关注的是学术GDP,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术管理者对学术评价的工具性、功利性诉求,导致了学术评价和业绩、资源、表格、数量挂钩,学术评价容易异化为学术评比。更有甚者,将学术管理和学术评价直接等同起来,这是一种基于错误的认识论基础上的危险方法论。在某种意义上,以管理为主要表征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被视为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渊薮,助长了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功利化、庸俗化、泡沫化和技巧化的倾向,已经引起了多方的反思和检讨。


  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坐标正在实现从管理评价向发展评价位移。以发展评价为主要表征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是在理解和尊重社会科学自身特性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视野下,立足于社会科学自身的良性循环,立足于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着眼于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升,以是否有利于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产出、是否有利于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是否有利于知识积累和知识转化、是否有利于学者学术潜能的激发等作为学术评价的核心要素。


  发展评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当前尤其需要正确处理好学术评价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学术评价国际化是发展评价的重要内涵,但不能化约成英语化或是美国化,更不能简化成SSCI或是A&HCI。我们始终应该保持警醒,不能把基于商业利益、出于文献收集而开发出来的数据库,奉为几乎是唯一的学术权威,来评价学者的学术能力、学术影响和学术贡献。学术评价需要国际化视角,但过犹不及,若过分地国际化诉求而迷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将是中国社会科学界最大的悲哀。其次,要正确处理学术评价即时性与时滞性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的属性,决定了社会科学成果的理论价值,经受实践的检验,得到同行的认同需要经历理论传播、扩散和接受的过程;决定了社会科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知识转化、扩散和应用的过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历时性维度,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应该在其发表或提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


  五、评价方法:从单维评价到多维评价


  学术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尤甚,试图用一种范式来一统天下,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更是不可行的。随着学术评价实践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也在不断修正之中。对于不断开放的中国社会科学而言,学术评价方式也渐趋开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分类评价是实现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多维化的重要内涵。


  多维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分类评价。虽然问题研究和学科整合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但并不妨碍基于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特点的学术评价尺度的渐趋生成,尤其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传统学科和现代学科在学术评价方面有所区隔。例如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学术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其在理论上是否有创新;对于应用研究成果,学术评价更多关注的是研究成果能否进行转化,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类评价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将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纳入了更为科学化、更为人性化的范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48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