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欧盟旅游一体化对皖江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欧盟旅游一体化对皖江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5-0055-003

  一、皖江示范区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是国务院于2010年1月正式批复设立的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规划区,是安徽省首个跻身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型区域规划项目。示范区旅游业建设的重点是,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建设,打造大皖南国际旅游区和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建成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1]

  两年多来,示范区根据“规划”要求,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较好业绩。据统计,2011年,皖江示范区旅游总收入为112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约60%。[2] 但示范区旅游一体化观念落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旅游资源尚未整合,整体旅游形象缺失;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难以发挥整体优势;旅游产业不够发达,各地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3]

  皖江示范区经济一体化,旅游要先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不失为加快皖江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欧盟旅游一体化的成功经验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区域发展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在旅游一体化方面有很多过人之处。

  (一)成立稳定的专门机构。1986年,欧盟成立了旅游一体化的专设机构――旅游咨询委员会,代表各成员国利益,取得了区域内国家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方便了各国在旅游业上的信息交流、咨询与合作。[4]从1988年起,欧盟负责旅游业的官员定期举行会议,就成员国共同关心的旅游业发展政策进行磋商。此外,欧盟每年还举办“欧洲旅游论坛”,讨论发展中的难题,共享成功经验,加强各方的合作关系。

  (二)制定统一的政策环境。早在1990年,欧盟在“欧洲旅游年”就提出旅游产业需要制定专门的政策。在1993―1996年期间,欧盟在颁布欧洲旅游合作的首个行动计划后,每年都会出台一个欧盟旅游行动计划,对一年内的发展作出展望和规划。2013年7月4日,欧盟颁布了第一个旅游业的专门文件《关于共同体旅游政策的主要原则》,通过了关于建立旅游地区分布及在旅游业中建立咨询和合作程序的决议。[5]

  (三)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欧盟理事会设立了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通过对区域发展提供额外的援助来减少、消除欧盟内部存在的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6]其中,结构基金是主要部分,欧盟对于区域旅游和旅游业一体化的资金扶持也主要体现在结构基金上。由于资金的支持,推动了较不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其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从而平衡欧盟内部旅游发展状况,有助于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

  (四)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欧盟在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将交通放在重要地位,将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作为政策的首要任务或主体内容。一方面,各国交通部门以优化整体交通网络为基础,对基础设施进行了详细规划;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区域交通联网,并大力发展运输流量大、利用频率高的公共交通。

  (五)重视区域的整体效益。欧盟非常重视城乡差别和不同季节的旅游收益平衡,将整体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都市旅游的同时,对资金相对不足的乡村投资发展资金,开展乡村田园旅游。[7]这样,既可以分散城市客流,又使乡村地区游客络绎不绝,为城乡的平衡发展创造了条件。欧盟还致力于改善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欧盟旅游委员会要求成员国错开假期,鼓励淡季旅游,以解决旅游目的地因季节差异造成的诸多问题。

  三、对皖江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一)皖江示范区必须大力实施旅游一体化

  欧盟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具有地缘优势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紧密的旅游联合,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实行统一的旅游政策,实现旅游产品、市场、信息、客源和利益共享,以促成合作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8]皖江示范区旅游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

  1.皖江示范区实施旅游一体化的必要性。一方面,旅游业是地区产业转移的先导力量,不仅产业自身承接了产业转移,而且还诱导其他产业转移。[9]实施旅游一体化不仅使皖江示范区旅游业整体发展壮大,而且,有利于其他产业更好地向示范区转移。另一方面,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广泛采用的模式,环渤海及北京周边九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都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皖江示范区实施旅游一体化的可行性。皖江示范区包含的八市两县(区)地域相连,文脉相通;示范区交通内连外接,连接成网。皖江示范区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全国旅游资源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示范区旅游资源的拥有率分别达到100%和80.65%。[10]在自然方面,有雄奇灵秀的“江淮第一山”天柱山、蔚然生秀的滁州琅琊山,有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江北第一洞凤阳韭山洞,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风景秀丽的镜湖等;在人文方面,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位于凤阳县的明中都城遗址和明皇陵,有位于合肥的渡江战役前委旧址、位于芜湖的渡江战役纪念塔,有位于宣城的皖南事变遗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有位于合肥的包公祠、位于马鞍山的太白楼、位于滁州的醉翁亭,有位于芜湖的我国目前最大的高科技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等。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强劲,所有这些,都为皖江示范区实施旅游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   (二)皖江示范区实施旅游一体化的主要路径

  1.成立协调机构,加强合作交流。欧盟旅游一体化的经验表明,机构设置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目前,皖江示范区旅游业的合作不够紧密,绝大多数合作形式并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制度化的状态,收效不大。建议省政府设立皖江示范区旅游协调机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塑造和宣传示范区旅游业整体形象;在加强组织协调、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引导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加强服务监管中发挥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各种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通过旅游资讯交流、旅游咨询、旅游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示范区内各地合作和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单边或多边协商,对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化解,促进旅游一体化持续发展。[12]

  2.制订统一的政策和规划,实现共同发展。政策和规划在旅游发展中有着关乎全局的重要性,它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省政府或示范区旅游协调机构应当根据八市两县(区)旅游资源现状和发展条件,从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出发,遵循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规律与要求,围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这一核心,从基础设施、市场、资金、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制订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要提升合肥、芜湖两市的旅游中心城市地位,促进沿江旅游带、合(肥)芜(湖)宣(城)旅游带、合(肥)安(庆)旅游带的整合;要充分发挥示范区各市的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实现优势融合和互补,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一体化。

  3.大力整合交通条件。交通系统的整合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欧盟在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将交通放在重要地位,其在交通政策中曾明确提出,将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作为政策的首要任务或主体内容。皖江示范区交通条件优越,以长江为纽带,拥有400多公里长江岸线,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地航运便利;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的“三纵四横”以及京沪高铁安徽段、京福高铁安徽段都将穿区而过;合肥、芜湖、安庆、九华山具有空港良好的通航条件。示范区交通系统整合的关键在于,一要将各种交通方式整合成网,增强到各城市、各旅游景区的通达性;二要发展城市之间的公共交通,使游客的出行更便捷;三要尽可能提供多种交通方式供游客选择,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

  4.促进城乡旅游业共同发展。皖江示范区城市和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条件较好,旅游业发达;而农村地区因交通不便,投入不多,旅游开发不够。根据欧盟经验,为了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着力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区可通过项目资金,或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加大对农村地区旅游开发,通过建设农家乐、垂钓基地、观赏桃花等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城乡旅游共同发展。

  5.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欧盟旅游一体化成功经验表明,区域旅游发展速度和水平关键在于拥有旅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皖江示范区一方面要通过区域内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培养大批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此外,示范区还应当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如,合肥、芜湖两市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旅游专业人才较多,旅游管理经验丰富,可向示范区内其他地市输送优秀人才,提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整个示范区旅游管理水平。

  6.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在皖江示范区旅游一体化进程中,旅游经营企业仍然是行为主体。旅游企业应当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本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等产品进行有效组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旅游业是当今时代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皖江示范区应当抢抓机遇,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在致力于打造各地市旅游业优势的同时,致力于推动示范区旅游一体化发展,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17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