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浅谈无锡民俗旅游的体验

浅谈无锡民俗旅游的体验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是越来越趋向于深层参与的体验旅游。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引入体验经济的理念必然对打造无锡民俗文化精品、推动无锡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俗旅游;体验经济;文化挖掘;无锡

  在2005年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上,无锡市旅游局局长王洁平先生提出:“无锡旅游的发展,走的是融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路,因此要更加注重文化的挖掘,打造文化旅游名品。”而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可以作为区别于其他旅游城市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进行开发。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此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体验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体验旅游
  体验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出版了《未来的冲击》一书,预言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形态。1999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顾问公司的创始人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e)合著出版《体验经济》一书,提出“体验经济就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顾客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创造让消费者能够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从而最终满足其体验需要的一种经济形态。”
  无疑,体验经济迎合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的兴起意味着消费者从追求物质满足逐渐转向追求精神满足。旅游业与体验经济有着很好的对接性,作为体验经济的核心产业,体验旅游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体验经济的先锋。
  所谓体验旅游,指的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有一定程序的,顾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追求舒畅而独特的感受的旅游方式,它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新的附加价值。相对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体验式旅游更加尊重人性,关注个性,强调通过游客的参与来创造快乐。体验式旅游从感官、情感、思想、行为等各方面为顾客创造旅游体验,给予顾客充分机会去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甚至让其作为主角去完成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企业只提供场景和必要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亲自体验消费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不断给顾客创造新体验、新刺激和新快乐。
  二、无锡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
  就无锡民俗的格调而言,无论是礼俗、婚俗、时令俗,抑或是生产习俗、生活习俗,都表露出浓郁的吴地特色。目前无锡民俗旅游的开发主要有下列几种模式:一是民俗博物馆模式。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当地的地方民俗,包括风土人情、礼俗习尚、岁时节令、民间工艺等。无锡有丝业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窑群遗址、吴文化博物馆等。二是民俗街区模式。街区可以说是一块被现代物质文明包裹起来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但存在着有形的都市建筑,还存在无形的传统民俗风情。游客通过参观或参加该街区的活动以及与居民进行交流,可以以小见大,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无锡的民俗街区(民俗村)主要有:集明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街坊民宅和传统手工作坊于一体的文渊坊街区、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惠山古镇、清名桥、小娄巷、荣巷、荡口古镇五大历史文化街区等。三是节庆集会模式。节庆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旅游者观赏或参与当地的节庆活动,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无锡也越来越重视节庆旅游的打造,如惠山庙会、各类花会、吴文化节、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五寺同鸣新年撞钟活动等。四是旅游商品模式。旅游业实践证明,旅游者普遍都有想买地方特产和纪念品、体验异地消费情趣的心理。旅游者最喜爱的旅游商品是那些深具地方特色的日用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无锡开发的民俗类旅游商品主要有老字号的酱排骨、油酥、油面筋、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
  三、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各地的旅游市场情况来看,以民俗文化作为旅游项目的活动深受游客欢迎。以无锡为例,无锡每年举办的惠山庙会、吴文化旅游节、古运河旅游等都已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热点。可以说,民俗旅游正以旺盛的势头迅猛发展着。但是客观说来,无锡民俗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欠缺观赏性、参与性。无锡的民俗展示还存在“文物多,风景少;看的多,玩的少;古的多,新的少;死东西多,活东西少”的问题。就如无锡的博物馆,只有静态的展示,游客只能到此一游,有的内容甚至还看不懂。二是没有形成规模。无锡近些年来在民俗旅游的开发上做了不少努力,也形成了许多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民俗旅游产品,如几大旅游节和花会、特色小吃等。但是各种产品之间的联系还很松散,民俗旅游的规模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民俗旅游的资源尚未得到应有的整合,还没有一个能集中展示无锡民俗文化的拳头产品。三是品牌不够突出。无锡民俗旅游的开发日渐卓有成效,如今仅节庆活动每年就有四五十个,但是仍有很多民俗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品牌。究其原因,或是宣传不到位,或是缺乏主题性,或是缺乏特色,因而更多的只为本地人熟知。
  四、无锡民俗旅游的体验式开发策略
  (一)确定鲜明的旅游体验主题
  体验主题化是指旅游业为消费者制作的体验产品以一条明确的主线串起来,并与旅游业的品牌定位融为一体,以带给消费者整体感和统一性,产生感应与联想效应。体验主题是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基础和灵魂。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要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基础,要富于当地性和本土化特点,使民俗产品有感召力和实践性。无锡的吴文化公园以吴文化为内涵,建有蚕桑巷、江南风情苑、人文馆等17个馆区,以丰富的资料、实物、图片、电化形象手段,展现了四千年来吴地生产、人文、民俗的壮丽画卷。游客到这里可以观察旧时无锡房屋结构和家具形态,别有一番滋味,很多生活用品再也看不到了。江南一带曾经出现的各种职业在“百业园”都有展现,弹棉花、桐油铺、修锅匠、铁匠铺等,栩栩如生,把大家带到旧时的回忆中。这里还展示了人的一生中涉及到的礼俗和规矩如出生、抓周、上学、结婚等等,让人感受到吴文化发源地的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提供丰富的体验手段
  一般说来,体验手段越丰富,旅游者的体验效果越好。而目前无锡的旅游产品主要是静态观光多,动态参与少;浅层体验多,深层体验少。因此,在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要能够给予游客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参与和体验。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无疑能给游客带来更深刻的体验刺激。例如,在宝山民间艺术博览馆,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就被用于传统民俗的呈现:“海上宝山”的“宝山说唱”展区就让参观者通过拉洋片形式体验说唱之趣;“万家灯火”展区中的传统彩灯,被装上一个个液晶显示屏,游客一边赏灯一边可根据液晶显示屏提示发送手机短信猜灯谜;“江南水乡”展区的玻璃是特殊的成像玻璃,当上方的投影仪打开,玻璃上便出现各式人物投影,展示吹塑、刺绣等罗店传统手艺,静态的模型瞬间演化为栩栩如生的街景;序厅两侧的“音乐悬浮”装置,则带来独特的视听体验,它由布满墙面的一根根内装彩球的玻璃圆管组成,并连接着音乐播放器。
  (三)强化旅游产品的互动体验
  互动性是体验式旅游产品的重要特点。以博物馆为例,要摆脱单纯的收藏和怀旧功能,实现联系群众的对话功能。博物馆的教化功能固然是核心内容,但我们必须承认,教育是双向的,文化的建设需要公众自觉的参与。博物馆应该努力地寻求和大众沟通的机会。丝业博物馆里如果可以形象而详细地展示从蚕籽到丝绸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摆放一些产品和工具在那里,游客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感兴趣。南禅寺美食节上可以专门推出让游人参与小吃制作的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其中,既能尝到美食,又能学到些许手艺,令其往后回味无穷。而对民俗博物馆而言,除了展出旧时劳作工具外,也可以让游客参加一些仿古劳作活动,如磨豆腐、磨稻米、纺纱织布之类;也可以在儿童游艺厅集中展示各地区不同的儿时娱乐游戏和玩具,以引起游客的共鸣。
  (四)突出旅游产品的高品位
  民俗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的文化,但并不是低俗。体验民俗不是将民间那些落后、愚昧的东西展现出来让游客去体验,而是要注重民俗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位,体现现代旅游者对生活高品质的追求。因而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避免商业化、庸俗化、低品位现象。在开发过程中要创造文化,为产品赋予新的特色,不断创新,不能纠缠于算命看相这种迷信活动上,也不能千篇一律的搞抛绣球之类的游戏。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体验旅游产品才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才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旅游体验。总之,无锡旅游企业应围绕游客的体验做文章,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发掘和创造民俗旅游产品的特色,使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获得全身心的、愉悦和难忘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许建.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
  [2]吴文志,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6).
  [3] pine,and james experience economy [m].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
  [4]易正兰.民俗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初探[j].新疆财经,2005,(1).
  [5]邵宇.都市民俗旅游论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皮平凡.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学术交流,2005,(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15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