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滨海休闲旅游的认识和框架

滨海休闲旅游的认识和框架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具有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特征。除一般的滨海观光外,更有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休闲科普、休闲技艺、休闲烹饪、休假租住、古街古镇、渔村户居、特色演艺、特色商贸、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以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为主要形式。21世纪滨海休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休闲;休闲旅游;滨海旅游
  
  一、滨海休闲旅游的一般问题
  
  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那么我们的分析背景和视野如何呢?或者,休闲产业的缘起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机遇如何呢?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古希腊的谚语说:“我们忙碌是为了有休闲”。亚里士多德曾举例说:“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这一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学术意义上说,西方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1883年拉法格的《休闲的权利》,被认为是休闲社会学的直接起点。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该书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提出了一个较接近现代人思想且内涵更为丰富的一个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文人的《秋灯琐忆》,可以看出它们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体现,赶集、庙会、养鸟、垂钓、蹴鞠、风筝、踢毽、打拳、舞剑、国画、曲艺、书法等等都是休闲文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第一本休闲专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王雅林和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开启了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先河,此后,有不少学者开始涉足于对休闲的研究[1]。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的直译就是“非劳动时间”———“自由时间”。马克思曾经这样比较过:“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高尚。”这说明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分为两种。
  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当代人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马克思曾极富预见性地指出: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2]。
  中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做过这样的描述:“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感到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面说的那些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说:“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他对休闲所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3]
  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3]。
  目前在我们国家,休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一类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括女人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消极休闲,即睡懒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休闲方式,甚至是多数人目前的休闲方式[4]。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文化最根本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培养人的享受和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5]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认为,“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对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6]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约化为是对自由时间的追求,而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不是追求获得更多的业余爱好或娱乐活动,而是追求超越繁忙的日程安排所获得的一种雅致与宁静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的休闲学家凯普兰(maxkaplan)曾指出,任何一种特殊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休闲的基础;把无意识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最小化;具有自由的心理感觉;通常具有玩的特征,其范围可从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活动到重要的活动之间。因此,休闲是与比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氛围更放松的层面相关的实践和空间。人们在这种时空中能够悠闲自得、顾虑最小、感觉最放松[7]。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活着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需求体系和实现条件是不同的。“休闲需要”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当生存需要(马斯洛)的满足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的时候,对自在的生存者(与自觉的生存者相对)谈论休闲的话题显然是不适合的。即使在工业时代,由于劳动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沉长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马克思),休闲仍是人无暇顾及的事情。马克思、尼采、马尔库塞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工业时代人的扭曲和畸型。在工业时代,休闲的缺位不是主体的责任,而是文明使然。后工业时代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标示人们的休闲需求不再是一种奢侈和妄想,而是现代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领域,休闲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想象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语境中,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休闲产业的兴起和兴盛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8]。
  休闲产业是一个系统,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如下图所示:
  休闲产业是高资源制约性产业。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效益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在海洋世纪,而且,由于滨海地区特殊的资源优势,致使滨海休闲旅游差不多成了休闲买家的首选。真是“不怕你不来,欢迎你再来,也许你常来,越来越想来”(笔者编写的广告词)。
  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
  休闲业的特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
  休闲业的功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厉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二、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就地市级地方而言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三局鼎立。考虑到滨海休闲旅游业的特殊性,该产业的开发需要的政府支持系统是一个由地市海洋局、文化局、旅游局构成的三局鼎立支持系统,建立经常性的议事机制。
  2.三军协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包括国家、企业和民众组成的投资主体,三者各有其优势,可以互补实现共赢,我们称之为三军协同。其中的民众投资主要表现在渔村家居体验旅游项目、渔船自钓自炊项目、民俗文化开发、景区小型服务、古镇街巷各类店铺等。
  3.三产并举。滨海休闲旅游业虽属第三产业,但与农业、工业的关联密切,必须走三产协同的路子,才能使滨海休闲旅游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4.三员接力。对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微观运行的历时性考查告诉我们,其良性运行包括一个三段式流程:
  宣介有力——产生意向,萌生兴趣;导引得力——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包括出发地和目的地);行止便利——来的快捷,玩的轻松。体现“休闲”,实现“休闲”,感觉“休闲”。
  因此,我们倡导无障碍理念:想游客所想,知游客所需,解游客所忧。
  建议提供全方位地面标识(借鉴丽江古城);开发电子导游支持(计算器式城市导游器)。
  5.三维链接。致力于优化休闲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价值链的结构,通过改善休闲企业和供应商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增大双方共同受益的机会,而不是做一方受益、另一方蒙损的零和游戏( a zerosum game) 。同时使顾客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6.三论统一,4p,s理论。
  1)产品(product);2)价格(price);3)通路(place);4)促销(promotion)(j·麦卡锡)4c,s理论。
  (1)把产品放在一边,去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2)不要卖你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消费者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着重了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所要付出的成本(cost);(3)忘掉流通渠道策略,去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最大的方便(conrenience)让他来购买产品;(4)忘掉促销给消费者的剌激,应给她尊重并且与她很好地沟通(communication)。
  (罗伯特·劳特朋)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
  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和实施如何抓住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实现品牌产品的购买。第二,整合营销传播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第三,整合使用各种载体,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唐·e.舒尔茨)。
  imc的“9s”战术
  s1:洞察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 & interest groups insight)
  s2:储藏利害关系者信息(save information)
  s3:细分利害关系者(strategic segmentation)
  s4:战略竞争优势(strateg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s5:调整计划的战略性(strategic planning coordination)
  s6:持续地改善(sequential improvement)
  s7:战略传播组合(strategic communication mix)
  s8:系统控制(systematic control)
  s9:共享企业价值(share of corporate value)三论统一的指向:五好营销零好的产品: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好的理念:立足于客户的多赢取向
  好的宣介:充分利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段
  好的服务:充分尊重,倾听诉说,耐心沟通
  好的形象:社会评价和售后反馈
  
  三、具体思路和向度
  
  具体的思路和向度有以下几方面:
  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休闲科普、休闲技艺、休闲烹饪、休假租住、古街古镇、渔村户居、特色演艺、特色商贸、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以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为主要形式。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y)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融渔业作业与休闲娱乐于一体。涉海休闲渔业主要形式有养殖垂钓、海上垂钓、潮间带采集、渔区生产体验、涉海食品加工与品尝、观赏鱼类养殖、渔村休闲居住等。
  滨海休闲体育是一种在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活动,主要包括沙滩项目水上和水下项目、海上空中项目等。
  休闲健身主要是在滨海地带和海岛上建设具有健身设施和疗养功能的度假村。如淡水或咸水温泉度假村。
  加快发展休闲产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在科学研究、设计、论证、决策的基础上努力奋斗,才能使目标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1980-01-03.
  [2]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j].中国青年报,2005-02-28.
  [3]王丹.中国人的休闲文化 注重吃喝周末狂睡[eb/ol]..
  [4]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5-08-02.
  [5]朱铁臻.休闲文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18.
  [6]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5-02-28.
  [7]成素梅.休闲文化的历史演变[n].中华读书报,2006-12-20.
  [8]未来十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瞭望[eb/ol]..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28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