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人力资源生态位界定及测度

人力资源生态位界定及测度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市场营销论文


摘 要: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给出了人力资源生态位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然后从“态”因子层面、“态”和“势”交界面因子层面、“势”因子层面设计了人力资源生态位指标评价体系,并做了相应的解释说明,接着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个生态位因子权重排序;最后给出了人力资源生态位的现实测度方法。本文的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解决人员配置、人员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力资源生态位;态势理论;测度
  
  近年来,生态位理论不断的成熟发展并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尤其是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生态位理论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范畴[1],用来描述物种在群落中的全部作用,以及各个种群之间和群落与生态系统之间的所有联系。
  纵观生态位的发展轨迹和概念演化过程[2],生态位的发展经历了由现象观察和发现到概念和理论概括,再逐渐成为可定量化和可测度的理论体系,最终经过整合与扩展,形成了完备的现代生态位理论。重点有三类流派影响最大,在生态学研究的历史上也一直颇受推崇。这便是elton(1927)的营养生态位、hutchinson(1957)的超体积生态位以及macarthur(1970)的资源利用函数生态位。elton(1927)的生态位概念与macauthur(1970)的生态概念都集中于生物变量的度量上,而hutchinson(1957)的生态位概念则包括了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hutchinson(1957)的生态位概念与macarthur(1970)的生态位概念都属于规范概念,它们分别以数学上的集合论和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而elton(1927)的生态位概念则没有规范的基础。wWW.133229 .cOm除了上述之外,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影响力尚未充分展现的流派或许以chase等(2003)和tilman(2004)为代表。chase等(2003)对经典的生态位理论与当代的各种生态位研究方法所作的整合,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态位理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tilman(2004)在经典的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随机的生态位理论,也将对传统的生态位理论起到补充与完善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生态位的涵义
  (一)人力资源生态位的概念
  任何生物体单元的生态位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主体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转换状况;二是主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即主体内部各个部件运行及相互协调状况[3]。
  客观的讲,虽然人力资源生态位表现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相类似的性能,但他们之间仍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体的生态位是由生物体机体自身生理状况及生物机体同环境关系而定的;而人力资源,作为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个体群落,其生态位是受他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制约的,取决于个体的智慧和努力程度。参照颜爱民提出的人力资源个体生态位概念[4],我们将其定义为:个体在组织中的特定位置。这一特定位置主要表达了个体的市场生存能力,对组织内资源的掌控程度、功能的发挥限度,以及竞争能力等。用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n=f(x\-1)
  其中:n ——个体在组织中的生态位值;
  f ——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对应的状况;
  x\-1——影响生态位值的因素,即生态位因子。
  (二)人力资源生态位态势理论
  任何生物都不断地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并不可避免地对其所生存的物理化学环境产生影响。该理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指生物单元的状态(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资源占有量等),是生物过去生长发育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占据新环境的能力
  等[5]。
  社会中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生态位的相互关系,它类似于生存在某一环境中的生物单元之间的关系。社会群体中的个人有自己的“态”,包括自身的一切可用资源,如:技术资源、人际资源、人格魅力资源、家庭资源、财力资源等;而且,社会群体中个人依据自身的各种能力,形成了动态中利用各种环境优势的能力,也就是“势”,包括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各种能力。这里,我们用图1来进一步阐述人力资源生态位态势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单元相互竞争的结果,是“态”和“势”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单元拥有的“态”可以影响它具备的“势”,两者存在互动关系,而不同生物单元“态”、“势”的不同决定了其生态位的确定、扩展、移动、分离以及协同进化。
  图1 人力资源生态位
  
  二、人力资源生态位测算
  依据生态位态势理论,我们把人力资源生态位界定为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三个层面。生存力描述的是个体的“态”属性,反映的是个体的现实状态,是生命体得以生存的
  基础;发展力描述的是个体的“态”和“势”交界面属性,既含有“态”的因素,又具有“势”的成分,反映的是个体在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能力;竞争力描述的是个体的“势”属性,反映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转换情况,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力,也就是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力资源生态位是通过生存、发展、竞争这三个维度的能力来体现的,但是个体的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交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发展、竞争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持续生存的本身就是意味着要发展和竞争。个体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就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其生存、发展、竞争的环境[6]。
  (一)因子设计说明
  生态位因子的设定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评判结论。每个因子应当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同时又不能出现重复。在设定时,通常要使得所选择的指标要尽可能的覆盖全面,尽量选取一些既能真实地反映其生态位状况,又易于获得可靠评价信息的指标,力求可操作性。本文我们主要借鉴许庆瑞、王勇的分类成果[7]以及颜爱民教授的相关研究[8],在查阅了大量文献,采用逐步细分的方法,设计出了全面衡量非现役文职人员资源状况的一系列指标,经过专家遴选,再加以整理归类,最终得出来各个层面的指标因子。人力资源生态位因子结构及指标说明如表1所示。

  (二)权重设计
  生态位因子的权重系数实质上反映的是各因子对个体生态位的贡献程度,此处我们选用层次分析法,主要运用文献[9]的方法,结合专家意见,通过因素的两两比较,构造了判断矩阵,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其人力资源生态位因子权重体系如表2,表3,表4。
  表2 生态位因子层面权重
  生态位因子x\-1x\-2x\-3
  权重0.19760.31190.4905
  表3 二级指标因子权重汇总
  二级指标x\-11x\-12x\-13x\-21x\-22x\-31x\-32
  权重0.11010.02420.06330.15600.15590.12260.3679
  表4 三级指标因子权重汇总
  三级指标x\-111x\-112x\-131x\-132x\-133x\-134x\-135
  权重0.02750.08260.00430.02370.00640.01260.0163
  三级指标x\-211x\-212x\-221x\-222x\-223x\-224x\-225权重0.11700.03900.01740.00710.01150.02160.0428
  三级指标x\-226x\-311x\-312x\-321x\-322x\-323x\-324
  权重0.05550.06130.06130.09920.04450.15330.0709
  (三)生态位测度方法
  在生态位状态测度的众多方面,通常人们会以生态位宽度的测量为主。通过上文的指标分析得知,人力资源生态位影响因子众多,其最为突出的特质是能动性和交互性。而且生态位的形成过程复杂、连续,我们只能对某一阶段生态位进行有效测度。目前,在生态位的度量方法中,能较好反映出这一要求的理想测度方法是用多重积分方法求生态位体积。然而,在多重积分的计算中,密度函数的确定显然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鉴于以上分析,为了加强测度方法的实用性,我们采用线性方程来计算,由此构建出个体生态位评价模型[8]:
  其中n是个体生态位值;it是个体生态位中“态”的值,ig是个体生态位中“态”和“势”交界面的值,is是个体生态位中“势”的值;x不同的下标分别代表不同“态”因子的权重系数、不同交界面因子权重系数、不同“势”因子的权重系数以及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个体生态位值。
  三、小结
  通过将生态位思想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相关方法,构建了全面的人力资源生态位指标评价体系,虽然一些具体设计方面仍存在欠缺。但总的来讲,本文的研究给予了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新视角,提供了科学评价人员能力的一个新方法,对于有效解决人员配置和人员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树青.生态学词典.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244~246.
  [2] 李德志,刘科轶,臧润国等.现代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代表流派.林业科学,2006,42(8):88~94.
  [3] 王刚.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生态学报,1984,4(2):119~127.
  [4] 颜爱民,宋夏伟,袁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郭妍,徐向艺.企业生态位研究综述:概念、测度和战略运用.产业经济评论,2009(6):105~119.
  [6] 万伦来.企业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1):73~78.
  [7] 王勇,王瑞飞.个体有机能力及其同组织层次能力整合机理与过程分析.科研管理,2004(3):110~116.
  [8] 颜爱民.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及其核心员工评价与匹配研究.[博士论文]:中南大学,2007.
  [9] 薛惠锋,卢亚丽,陶建格,李继军,任军号.管理系统工程新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2): 178~18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shichangyingxiaolunwen/7604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