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水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析

水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市场营销论文


[摘 要]本文从泉州市水力发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出发,深入查找和剖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推动水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水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当前水电企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为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要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这为新形势下水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1 泉州市水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至2008年年底,泉州市建成水电站694处,总装机容量75.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5亿千瓦时。从装机容量看,总装机1000千瓦以上电站只占全市水电站的18.7%,规模偏小。各水电站从单位体制看,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私营企业多种体制并存。人力资源从质量上看,结构不够合理、层次偏低、高技能人员的总量和占比较低。全市水电企业在编人员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的占比41%,36~45 周岁的占比34%,46~55周岁的占比19%,55~60周岁的占比6%;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的占比0.2%,本科学历的占比13%,大专学历的占比27%,中专(高中)学历的占比38%,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21.8%;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的占比6%、中级职称的占比31%、初级职称的占比63%,拥有职业技能等级比例与国内外技术工人技能等级结构相比差距较大。wWw.133229 .cOm
  2 水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水电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力资源管理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认识不足。许多水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意识和方法上尚未从根本上把“人力”看做一种“资源”进行管理,仍然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缺乏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企业实际、易于操作的框架体系,整体功能不强。人力资源管理常陷于事务性操作危机,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集中在行政管理上,对组织战略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不明显。
  (2)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水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结构上普遍存在专业、层次等结构性失衡问题,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大多水电企业地理位置偏僻,员工的发展空间远不及大中型企业广阔,企业难以提供雄厚的物质薪酬,对高级人才缺乏吸引力。全市水电企业职工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3.2%,低于全国人才队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7.5%的水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也仅占65%,有大部分人员是从当地招收的初、高中毕业生;高技能人员占生产技能人员的比例仅为14%。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多数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沿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收入能增不能减”现象依然存在。员工的个人收入与实际工作内容和效果没有有效挂钩,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许多干部职工存在安逸思想,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人才选拔方面,任人唯亲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单位存在想要的人进不来、想用的人留不住、不要的人出不去的情况。
  (4)缺乏开发与管理并重意识。大多数水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概念模糊,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不断开发而能不断增值的资源,也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会像其他资源一样会发生损耗,只关注使用,没考虑补给和折旧。没有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要课题进行投资,教育培训流于形式,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3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措施
  (1)树立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第一,主动改变人事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人事管理范畴,是将人事管理工作由事务性、行政性、使用性、低水平、静态管理向资源性、市场化、开发性、专业化、动态管理方向转变。
  第二,构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围绕企业的战略重点开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加强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实施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战术操作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树立人力资本观念。变人力成本观念为人力资本观念,提升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关注员工需求,凝聚员工智慧,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技能,促进员工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既包括外部人力资源增量补充和优化配置,也包括内部人力资源存量开发和结构调整,企业要努力在内外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身要求的动态平衡。
  第一,加强人才引进。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准确进行需求预测和专业配置,丰富招聘渠道,确保将宝贵的进入空间真正用在急缺和核心专业的补充上。
  第二,创新市场化配置机制。积极尝试“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新型劳动用工形式,通过柔性配置灵活保障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有效降低用工成本。
  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存量开发和结构优化。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和人才发展机制运作,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注重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实现人力资源存量挖潜。①加强内部人才流动。强制业务轮换、岗位轮换,通过职业发展通道、薪酬待遇倾斜等措施,激励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员工从非核心专业、通用工种岗位和后勤岗位积极转岗到生产一线和核心专业岗位。大力开展上岗培训,积极倡导“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培育“双工种”、“双师”型和“一专多能”员工,有效实现以人才流动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促进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②实施优胜劣汰。实行严格的考学制度,对业绩考核不合格、难以胜任岗位的员工,给予强化培训、降低薪酬岗级、离岗轮训、待岗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从而不断激发员工内在动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激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以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基础,逐步构建“一个基础平台,三大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用发展吸引人、用业绩激励人、用保障留住人、用文化凝聚人、用培训发展人。
  第一,夯实以岗位体系为核心的价值管理平台。树立岗位创造价值观念,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绩效责任,为人岗匹配、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提供基础依据。合理设置岗位序列,科学划分岗位层次,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搭建不同岗位间的梯次转换和延伸平台,拓宽员工成才通道,改变单一管理职务系列和晋升方式,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使不同潜质的员工实现差异化发展。
  第二,优化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以企业战略为指导,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为依据,根据不同考核目的,量化考核标准。根据岗位体系进行绩效体系动态管理,加大考核弹性力度,建立多维绩效评价体系。树立绩效管理思想,加强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衔接,形成有力支撑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的战略执行体系。
  第三,优化以薪酬管理为核心的激励驱动体系。合理确定薪酬策略,有效平衡薪酬激励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建立与差异化职业发展通道相适应的薪酬架构,改变职务升迁一元化激励机制,有效强化薪酬分配的正向激励。优化薪酬与绩效挂钩机制,推行弹性薪酬,适度拉开差距,加大浮动幅度,更好体现奖优惩劣。逐步推行市场化薪酬体系,丰富激励薪酬形式,创新非货币化薪酬激励,加强与其他激励方式的配合运用,有力保证薪酬体系的运行效力。
  第四,完善以用人机制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体系。建立公平择优选拔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聘、公开招聘。打破身份界限,转变级别管理方式,实施层级管理。健全岗位聘任制度,做到易岗易薪。知人善任,尊重员工的人格和选择,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良好帮助。做实组织考核,进一步加大优胜劣汰力度,将考核与使用相结合,用更适合的岗位实现员工的目标和价值。
  (4)建立长效培训管理机制。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思想,将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域。以员工发展为导向,加强员工个体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持续学习能力,同时注重企业组织团队学习,不断推动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为员工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利用培训增强组织吸引力,强化员工献身精神,让每个员工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为企业作贡献。
  第一,分析培训需求。根据需求做培训,坚持务实、管用、解决问题原则,真正从工作需要和实际需要出发,将员工的培训期望与企业的培训需求有效结合,努力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二,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系统规范培训步骤。以培育“三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技能操作队伍)”,打造“三高人才(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为重点,结合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理念和趋势、当前工作重点、岗位分析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层次分明地开展企业培训。认真选择培训对象,有序安排培训时间,合理设计培训课程,科学选择培训方法,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评估培训效果。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健全目标跟踪培养机制,定期进行考评,跟踪检查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朱长丰.人力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黄立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4]卢建昌.电力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shichangyingxiaolunwen/7646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