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于本体理论的档案学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本体理论的档案学及其应用研究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一、本體理论概述 

  本体理论的概念最初是从哲学的层面转化而来的,档案学主动吸纳了本体理论的精华部分并将其应用到档案学的研究中来,接下来笔者将具体论述一下本体理论的相关概念。 

  1.本体理论的含义。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本体构建的方法,早就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就奠定了基础,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发展到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融合,达到了成熟阶段,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理念是在生存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哲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1]5,但是在伦理规范建立的时候,由于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的理解就产生了本体论,而且本体观念与认识论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其实,我们在政治课上通过对实践论和认识论的学习,就已经对本体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像是我们知道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本体理论的基石。也就是说在哲学的范畴之中,所谓的本体理论就是回答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关于世界本性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本”这个字的概念。本和末是相对的两个字。我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这里所说的“本”就是事物的根源、根基,所以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喜欢追本溯源,反对“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等等。这也就引申出了本的重要含义,像是“本部、本题”这两个词中的“本”就是重要的、中心的意思;像是“本人、本国、本乡、本土”这四个词中“本”就是自己的或者是自己方面的意思;再像是“本质、本意”这两个词中的“本”就是本来的、原来的意思[2]104。所以说,本体的概念总是追求最根本的东西,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找最终的根据。 

  2.国内关于本体论的研究。为了深入地认识本体理论,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内关于本体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本体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不断成熟,而且运用到很多领域。 

  国内在本体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晚的,最多也就是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才开始重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方向。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国内的研究都赶不上国外,只是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知网”,在中国知网中的文献检索记录就可以很好地反映我国国内本体论的研究方向。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本体的文献篇数在急剧上升,在2005年以后的这个时间段的研究成果是比较多的,而且也比较集中,从图一来看更为直观一些。一方面,国内对于本体的研究和应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理论研究和技术都比较少,这跟国外本体领域是截然相反的。可以说,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团队,但也只是初具规模,数量还是很少。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档案学领域专业的研究人员很少。虽然国内有众多的关于本体理论的研究,但也只是停留在论文或者是一些小型的本体构建上,那些被广泛使用的本体系统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我国的国内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本体本身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人员只是简单地进行相关的讨论,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的本体领域。所以说,我们国家的本体研究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 

  二、档案学本体论的研究 

  1.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作为档案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档案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科性质是什么。在研究档案学的内涵的同时,要知道档案学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基础理论,包括档案学理论的相关利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我们要突出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原始记录性[3]39。 

  2.确定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日渐完善,真实性、原始记录性等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更加详尽,与档案学本体论中的“完美”相呼应。同时,档案学也在时代的变化之中不断发展其新的学科特点,积极与时代相结合,成为一门独具先进性与创新性的学科。

     3.确定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主要是指某个学科中研究的类型以及互相之间构成的有机的联系。档案学也是如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的研究、档案学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4]9。这些类型依次相连,缺少其中的一项,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促进了档案学系统的高效运作。 

  4.确定档案学的研究方法。档案学的研究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同其他学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由于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就不详细地进行介绍了。主要介绍的是档案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研究方法、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由档案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决定的[5]256。 

  三、档案学本体理论的应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方法论说明了我们研究一个学说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实践的需要,这一理论在档案学本体论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下面就具体阐述档案学本体论在保护古建筑和口述档案方面的作用。 

  1.对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 

  (1)对古建筑的本体领域进行检索。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其实就是将有关古建筑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组与继承发展的过程。而这些知识大多记载在此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所发表的著作、依据工作实践所形成的经验中。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保存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的古建筑保护部门在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模式,检索速度很低,甚至影响了整个档案工作的发展。 

  (2)利用案件推理的方法进行古建筑保护。在对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有些古建筑具有相似的特征,這就使得它们的保护方法同样具有相似性。所以,工作人员要利用之前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相关案例所得到的经验与知识来进行类似保护工作[6]175。但是,如果单凭记忆来查找在文档系统中录入的相关案例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时也不能准确地想起与之相似的古建筑保护的文件及内容。为了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我们可以采取案件推理的研究方法,将古建筑所蕴含的所有的文化和价值通过案件的推理进行充分的显示,尤其是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2.对口述档案保护方面的应用。 

  口述档案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民族感情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等,而这些价值实现的前提是对口述档案加以重点保护,使其流传下来,为社会公众所利用。 

  (1)从档案本体论出发建立口述档案数据库。传统的口述档案传承形式是以“传承人”为传播渠道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容易使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受损,可能造成部分档案的失传。因此,我们要运用计算机本体技术来建立专门的口述档案数据库[7]427。目前,建立口述档案的数据库迫在眉睫,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要用文字、声像、图表、多媒体等形式对口述档案进行全面记录,建立口述档案数据库,利用此类数据库能确保口述档案的长期保存,使其能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其长久的流传,便于社会公众的利用。 

  (2)从本体论的本质出发——保护口述档案传承人。“口述档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一个方面,口述档案的传承人如今越来越少了,如果这些群体全部消失的话,可想而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成为历史。因此,从档案学的本体论角度出发,我们要从事物的本质中进行研究,如何保护这些口述档案的传承人至关重要。我认为首先国家应将口述档案的重要性认识起来,派专人记录老一辈传承人所掌握的一些口述档案,将其集中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新一代的口述档案传承人,国家加强对此项事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广大人民积极地参与到其中,确保这项技艺能代代相传。 

  近年以来,本体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本文从档案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档案学本体理论及其相关的应用,具体地阐述了什么是档案学本体论。同时也从理论层次的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如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对口述档案进行保护的事例中,阐述了档案学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们可以利用本体所提供的语义查询相关的信息,而且非常准确、快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档案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对本体的研究进行展望我们就会发现,对本体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本体的构建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我们都希望在未来,档案学能与日益先进的、各种在计算机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本体论进行结合,从而促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聿.本体的反思与表征——追问和理解哲学的一种思路[J].哲学动态,2001(3). 

  [2]赵巾帼,徐德智,罗庆云.本体论及其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科版),2007,20(6). 

  [3]丁海斌,肖哲.从实体与事物的角度论档案形成规律(下)[J].中国档案,2010(4). 

  [4]潘连根.要重视档案学基础理论——文件、档案本体的研究[J].浙江档案,2007(4). 

  [5]鲁嵘,毛峥嵘.档案学本体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6]毕振波,王慧琴,王展.本体论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建筑,2014(1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16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