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湖北在中部地区优先崛起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湖北在中部地区优先崛起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湖北地处中部枢纽,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粮食、水源和能源基地,综合经济势力中部靠前。但面临工业实力弱、经济外向度低、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差、环境问题突出以及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外向化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必然选择。
论文关键词:湖北,崛起,障碍,对策
  一、湖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1、湖北地处中部中枢地带,地理条件优越
  湖北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处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中枢;湖北依托长江与长三角相联,是承东启西、南北联系的桥梁和沿海三大经济板块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带[1]。湖北省具有在中部优先崛起的区位优势。
  2、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湖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东部长江沿岸地区盛夏酷热,出产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长江、汉水及湖区淡水养殖业发达,中南部是以丘陵和素称“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我国产量高的耕地主要集中地区。
  3、湖北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水源和能源基地
  湖北水电资源丰富,是我国西气东送、西电东送的必经之地和南水北调的水源地。长江流域着供应我国1/3的人口用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是长江水源的主产区。由于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入京。水电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能源,湖北境内的三峡水电站工程是中国电力的核心,向东南西北四方辐射。湖北省内河流众多,水流急,落差大,可开发的水能装机容量丰富。湖北的水、电在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重大作用。
  4、湖北钢铁、汽车、高新技术、科技、教育等在全国的优势明显,综合势力在中部靠前
  湖北省经济增长连年稳中有升,经济总量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基本稳定在第十和第二的水平。省会武汉是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科教和经济地理中心,科教发达,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科教综合实力排位第3名,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6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以光电子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汽车和钢材制造业全国名列前3位,建立综合工业经济增长极的优势明显。
  二、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制约因素
  1、经济实力不强
  (1)从经济总量看
  湖北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中部靠前,但经济实力不强,与东部的差距不断扩大:2000年湖北与广东、江苏GDP分别相差4276.32亿元、4306.41亿元,到2004年,差距扩大到6309.92亿元、9093.24亿元,地区差距明显;与中部的河南的差距也由2000年的863.34亿元扩大到2505.17亿元,扩大到了3倍以上!就是与西部的四川相比,2000年和2001年,湖北GDP分别高出四川266.07亿元和240.52亿元,到2004年,四川反比湖北高出246.09亿元,这说明湖北与西部发达省区的差距也在扩大。
  (2)从人均GDP看。2005年湖北人均GDP全国排名19位,排名落后于中部的河南(16位)和山西(15位)。
  (3)从增长速度看。2004年,中部六省GDP增速均达两位数,湖北GDP增速11.5%,中部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分别是江西(26.11%)、安徽(25.1%)、湖南(24.1%)、河南(23.6%)、湖北(22.8%)、山西(21.5%),湖北在中部倒数第2位!
  (4)从产业结构上看。2004年湖北完成生产总值6309.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20.0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94.6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05.72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8%,中部六省排名最后!低于最高的山西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3:47.2:36.5,而中部6省为17.8∶47.7∶34.5,全国为15.2∶52.9∶31.9,东部为8.9:53.3:37.8。湖北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和东部高出1.1、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低于全国、中部和东部5.7、0.5和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东部低1.3个百分点,比西部仅高出0.3个百分点。
  (5)工业实力较弱。湖北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第一、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下降呈状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加工业七个行业是支柱产业。从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来看, 湖北省的工业化呈现了重工业化的趋势, 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2]。
  2、经济外向度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湖北虽然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由于自然地理、思想观念、政策环境的因素影响,经济开放度尚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中部六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49亿美元,占全国3%,比重严重偏低,外贸依存度为9%,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60.8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山西只有14.6%,最低河南仅为6.2%,不及全国水平的1/10。2003年湖北的进出口总额只相当于广东的 1.8%、江苏的4.5%、浙江的8.3%,GDP只有广东的40.12%,而改革开放之时,湖北的经济总量还略高于广东[3]。2004年,湖北海关出口额33.8亿美元,低于中部的河南、山西、安徽,中部排名第4。
  3、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弱
  湖北省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弱,城镇规模效益不高,与湖北经济发展的阶段不相适应。在中部6个中心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武汉处于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位置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京广铁路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具有其它城市不可替代的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但武汉市国有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为主,高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经济国际化程度低等[4],武汉一城独大、向东向南辐射能力有限,辐射功能小,影响城市之间的协作,导致周边其他“恒星”强力吸纳本土资源、资金,容易造成发展的“离心化”。
  4、县域经济发展落后
  县域经济是农业和工业联系的重要平台,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领域,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与东部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中部地区仅有5个,而东部地区却有93个。中部地区入围最靠前的河南巩义市,排名49位,湖南长沙县,排名第65位,湖北的仙桃在90名以后,而且还有相当一批贫困县和贫困人口[5]。湖北是老区县较为集中的省,由于绝大多数老区县位于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发展水平落后,贫困人口较多。58个老区县中26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其余26个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1/3县的贫困发生率为5%以上。贫困县的平地面积小、耕地少,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城镇化和工业化。
  5、环境问题突出
  湖北省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的行业或产业比重较高,带来了高能耗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低自供能力的突出矛盾。湖北省重工业能耗占工业能耗的89%。如煤炭每年消耗6000万吨。污染严重使生态成本增加,环境竞争力大大降低。

湖北经济在中部排名第二,但资源环境综合排名为第五,这说明湖北的经济发展未能较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任务十分紧迫。湖北省水系多样,河湖密布,滩区、洼地、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及各圩堤保护的滞水区在内的湖洼地区较多,是易涝地区,长期存在着干流防洪与湖洼地除涝、有限减灾与长治久安等矛盾。
  三、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对策。
  1、制定湖北优先崛起战略
  从全局出发,制定优先崛起战略,重点放在促进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目标,实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首先,充分认识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工业的扶持力度,拓宽工业发展的政策空间。其次,明确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原有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基础上着重突出自主创新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振兴。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赢得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和投资政策上的倾斜,加快湖北工业化步伐。
  2、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1)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湖北是农业大省,要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采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通过扶持优势特色农业,培育农村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使农村经济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与环境协调的新型农村工业化方向迈进。
  (2)发展生态化工业。根本上解决湖北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工业化高成本困境,应改造整个工业体系,构建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生态工业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产业政策要体现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支持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降低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提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选择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优先发展一批产业化前景明朗、具有市场潜力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3)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应做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武汉为中心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在整个中部乃至全国范围内,统筹制定物流体系发展的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育物流市场,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扶持现代物流企业,构筑物流基础设施、信息、配套设施和产业政策四大平台,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其次,继续保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发展,加强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扶持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升经济外向化水平
  (1)创新分工观念。湖北的传统产业以矿产采掘业和产品粗加工业为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产业链和产业内部价值链的利润分工格局已经形成,湖北要依据拥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和几环,创新分工观念,不断培育和积累竞争优势,由非战略环节逐渐向战略环节挺进,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树立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有机结合的观念。
  (2)提升产业吸纳水平和能力。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湖北要积极调整战略,创造产业转移项目吸纳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健全政策法规、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切实改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服务环境。二是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湖北的经济发展赢得长远的潜力优势。三是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消除市场壁垒,放宽产业转移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少投资和贸易限制,加速与国家惯例和规则的接轨,扩大对国际资本和国际工业产业转移的吸纳。
  (3) 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 推进工业结构的深度发展。在世界各国各地、沿海发达地区加速进行工业结构重组、工业产业升级、工业产业转移结构走向高度化的情况下,湖北要迅速实现产业转移吸纳模式的转换,扩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工业产业的引进和吸纳,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提升产业转移的技术层次,建立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产业技术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二是改善产业转移的主体结构,在不涉及到关键产业,不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领域,适当放跨国公司在市场准入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组织结构,积极发展企业集团,在技术水平、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上提高国际竞争力。
  (4)发挥人才优势。人才的优势是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重要条件。湖北科技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拥有超过一大批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充分利用高科技人才,大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工业经济的活力,推动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在中部优先崛起!
  4、发展县域经济,依托大中城市,建立湖北经济增长区域
  一是通过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作用来建立经济增长区域。依托城市优势资源或产业的城市群,通过城市群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省内各城市的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以达到聚集经济效应。湖北有长江干流、京九、京广铁路等承接东西,基础设施已具相当规模,可以建立以大、中城市为连接点,涉及交通、电网及信息化网络等方面的跨区域复合网络体系,来消除湖北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瓶颈”制约;二是积极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吸纳中心城市群的辐射和扩散,带动整个湖北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支撑大中城市和重点区域的发展,实现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战略目标。首先,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从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经济转变到用市场手段服务和调控经济上,把政府领导经济的工作方法转变到靠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提供服务上来,建立健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农户进入市场的各类民间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技协会等经营性组织。其次,突出战略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最终要依靠市场的主体,即企业和农户。城乡统筹、产业互动、城乡相融都要依靠市场经济主体来实现。最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区域差异性特征决定了发展县域经济时,根据县域经济的资源特色、商品特色、产业特色,形成各自区域发展的模式特色经济。

参 考 文 献
[1]魏晓论.中部地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功能[J].人文地理.2005,(1)
[2]高志英.对湖北支柱产业的实证及经济学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3]彭智敏.论中部崛起的路径依赖[J].江汉论坛.2005,(8)
[4]谢守红.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06,(2)
[5]潘锦云.论中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思路[J].经济问题.2006,(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6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