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层干部从政心理的误区及其防治

基层干部从政心理的误区及其防治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基层干部具有健康的从政心理。广大基层干部的从政心理,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健康的,但也有些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表现为在从政目的的认识上,追求个人名利多,考虑为民办事少;在对权力来源的认识上,认为源于领导委任的多,认为源于人民授权的少;在为何从政的认识上,不择手段追求短期政绩多,求真务实、谋求国家与人民长远利益的少。针对这些误区,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预防和诊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干部从政心理;认识误区;防治措施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从政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党的政策的实施和小康目标的实现;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感情活动虽是内心的东西,但还是会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程度不等地表露出来。因此,它是能为人们所感知的。广大基层干部每天面对众多繁杂的事务,责任重,压力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在从政心理上是健康的,但也有些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根据笔者的观察,这些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干部从政心理的误区
  
  误区之一:在从政目的认识上。追逐个人名利多,考虑为民办事少。
  有些干部,嘴上也讲当干部是为人民服务,但在其内心深处,吸引他们当干部的却是这一岗位的体面和荣耀,以及由此带来的诱人利益。于是,没有当官时,千方百计要谋一官职;有了官职时,则要想方设法谋求级别高一些的官职;能当到官,能得到提升,就自以为了不起,就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得不到提升,就沮丧,就埋怨;如果被免职或降职,就会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无颜见江东父老,甚至心理产生扭曲,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其具体表现有:
  1、为了当官,不择手段。一些人为了当官,当级别高一些的官,不是想靠自身的努力,而是想走捷径,于是便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采用了许多不正当的手段;溜须拍马的有之、祈神保佑的有之、虚报政绩的有之、花钱买官的有之……花钱买官既有向上司买官的,也有向群众(民意代表)买官的。如广西合浦县一名镇武装部长为当选镇党委委员,就向26名党代表拉票并向其中7人各送300元,而广东吴州市一名干部当选副镇长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段。另外,还有的为了谋求升官,竟然不顾廉耻,把自己的老婆让给上司玩弄,甚至还有人置党纪国法于脑后,雇凶杀人,干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来。
  2、一旦为官,肆意弄权。正因为一些人从政的目的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当官捞好处。因此,这些人一朝权力在手,绝对不可能心底无私为民谋利,而是要把为当官、升官所付出的代价及损失补回来;于是,吃拿卡要,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就见怪不怪了;有的甚至大肆卖官鬻爵,敛取钱财。如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一名镇官刘恒为了向区委书记杨毓培送钱买官,送了存款搞贷款,甚至把父亲的住房作抵押贷款送给杨,如愿以偿升任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而后,又从权力收银台上弄到了数倍于此的黑钱。又如被百姓讥称为“卖官书记”的陕西商丘原区委书记张改萍,先后卖出了27项乌纱帽,捞取了上百万元的不义之财。这些人的心理中,充斥的就是“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而“贷款买官,当官还贷”也成了他们求官敛财的路径选择。
  3、官场失意,埋怨妒嫉。一些干部尽管动了不少脑筋,做了不少动作,但是多数正派的上级领导不吃这一套,未能如愿得到提拔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他们不是从自身不足上找原因,而是把怨气发泄到领导身上,或是找领导大吵大闹,或是向领导提出无理要求,或是对同事疑神疑鬼,认为同事暗中使绊,特别是对与自己资历差不多甚至低一些的同志被提拔甚为不满、妒恨有加,发牢骚、讲怪话、工作中不配合,甚至有意造矛盾、出难题,分配的任务明拖暗顶。有的年龄偏大,政绩平平提拔明显无望的干部则感到升官无望,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什么理想信念全是空的,工作态度也变得得过且过,消极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自甘堕落,及时行乐。
  
  误区之二:在对权力来源的认识上,认为是源于领导委任的多,认为源于人民授予的少。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每个干部从理论上都知道,而且嘴上也都这么讲,但不少干部的心理认识上却并非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的升降去留大权都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而人民群众只是名义上的主人,对他们的职务、地位影响无足轻重。这就自然形成了对上必须负责、对下可以打打折扣的心理。这种心理认识上的误区可以从对待领导和对待群众截然不同的态度上表现出来。
   1、对领导是唯上、媚上。有些干部对上级领导的指示,不管正确与否,不管是否适合本地实际情况,都是绝对服从,坚决照办。从前些年不切实际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办企业,结果是大面积亏损、破产,或是有些企业开业之时就是停产之日,到现在不顾农民意愿,搞一刀切的结构调整,最终效益全无,反而欠下一笔债务。事实上,上级的这些决定,其可行性如何,结果怎样,下面的干部是看得清楚的,但就是不愿意违拗,甚至连陈述情况、分析利弊的反应都没有,生怕因此在领导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就是一切围着领导转,上面吹喇叭,下面抬轿子,领导来视察,先是亲自到邻地交界处远迎,接着是警车开道,前呼后拥,陪同考察;不管是不是接待需要、手头是否有急需处理的工作都一概放下,陪吃、陪喝、陪玩;千方百计地打听领导的爱好、习惯,想方设法去满足、迎合,甚至对领导在本地的亲属也关照有加,逢年过节登门看望,有时对一些非分要求也予以满足。
  2、对群众漠视、糊弄。与以上对待领导干部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干部对群众的意见不听取,对群众的利益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不过问,对群众的问题不解决。在这些干部的心目中,群众是他们管理的对象,是无足轻重的臣民,而他们是群众的“父母官”,是高高在上的老爷;他们颠倒了主人和公仆的关系,对群众的生老病死和安危冷暖漠然置之;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能推则推,能拖则施。如某地一群众找干部解决征地补偿问题,村里推到乡里,乡里推到县上……县里领导的批示转到乡里,乡里的领导又批转到村里,过了几个月,转了一大圈,还回到原地,一点结果都没有。笔者有一个曾在乡镇挂职锻炼的熟人,报到后主要负责同志安排他接待群众来访,提出的要求就是:态度要热情,但不能有任何表态、许诺,这实际上就是不解决问题、糊弄老百姓。又如北方某省一个乡镇的领导,在群众要求解决问题的报告上竟然批示道:这个问题请到月球上去解决!
  
  误区之三:在如何从政的认识上,不择手段追求短期政绩的多。求真务实、谋求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的少。
  当干部怎样当?当然应该要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创造出老百姓认可的、给当代人带来实惠又不影响后代人生存发展的政绩。但在有些干部的心目中,对政绩的认识却走人了误区,他们追求的是能够见效快,让领导看得见的政绩,是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是做虚功、烧虚火的形式主义,是砸子孙饭碗的短期行为,具体表现为:
  1、只顾眼前,不计长远。有些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政绩,大搞短期行为,不问自身条件财力,不问项目有无效益,有项目就上,没有钱就借,结果gdp虽一时增长了,可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欠下的巨额债务留给了后任偿还。目前,县乡村沉重的债务负担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有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外地投资,在环境准入上降低门槛,甚至不设关卡,来者不拒,结果把一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引进来,对当地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仅直接威胁当代人的生命和健康,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只做虚功,不求实效。不少干部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去过问,不去解决,却热衷于做花架子,搞虚套子;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做实事;有的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为了追求表面政绩,甚至弄虚作假、瞒报虚报。如北方某地为了应付上级对绿化工作的检查,竟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荒山上涂上绿颜色,制造已经植树的假象;江西某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迫农民借钱购买集中建造的别墅,造成生产生活的极大不便。

  3、追求政绩指标,不计投入成本。不少地方拼资源、拼投入,目的就是追求gdp超常规增长,实现政绩指标。在这种心理左右之下,有的干部不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招商引资中以政府名义盲目出台优惠政策,低价出让甚至无偿使用土地,还实行税收减免、配套融资、政府启动资金等规定,再加上洽谈过程中的大量开支,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企业办成后几十年的税收总和,这还未算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修复和治理的费用;更有甚者,一些干部不切实际、好大喜功,把大量资金花在了那些装饰门面的形象工程上。如某贫困县新政府办公楼,面积达5万平方米,该县国土局大楼就有几千平方米。这些好大求洋的工程,几乎不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只能增大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干部的心理误区归纳为:对权力,不择手段地谋权、弄权、恋权、保权心理;对领导,唯上、媚上、欺上、怨上心理;对同事,怀疑、提防、妒嫉、怨恨心理;对群众,轻视、漠视、利用、糊弄心理;对政绩,短期行为、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不计代价的心理。这些误区虽然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但负面影响和危害不可低估,它严重损害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干扰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干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因此,理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对策
  
  形成以上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干部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是内在原因;而干部的考核、选拔、任免等制度的不尽完善,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气候环境等是外因。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干部的“四自”意识。要通过正常教育和集中培训、普通教育和个别谈心、正面示范和反面警示等多种方式,对干部进行理想、宗旨、作风等方面的教育,使干部牢固树立“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而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自觉抵制“升官发财”的腐朽观念,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
  
  2、认真贯彻和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领导职务任期制,完善考察、考核制度,既要充分贯彻“群众公认”的制度,以群众意见为依据,也不能简单地以票数或分值取人;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地方工作的同志,考核成绩一时虽不明显,但要对不图虚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敢于提拔使用;对那些思想素质、事业心、上进心、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较差、作风不正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违反党纪国法的干部,要按照规定依法查处。
  
  3、要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党委常委特别是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要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反对任人唯亲,特别要坚决抑制跑官、要官、买官之风;同时,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执行各项程序规定,大力推行任前公示制、试用期,真正形成一个风清政明的社会环境。
  
  4、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爱护和监督。上级领导、纪检监督部门要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认真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平时要注意观察干部的心态、言行,发现不正常、不健康的表现,要及时提醒,诊治和疏导;明显存在问题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总之,要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32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