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浅谈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

浅谈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政府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绩效评估体系,同时明确政府活动与经济社会成就之间的对应关系,把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政务公开性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政府绩效评估,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关键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实现政府管理的创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1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在统一
  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政府绩效评估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客观、本论文转自公正的评价,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为尺度,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划分和评价的活动,由此可见,可续发展观和政府绩效评估两者之间存在着契合,两者相辅相成。
  1.1 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理论前提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绩效本质上是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具体体现,绩效评价标准和确立评价指标都以发展观和政绩观为基础。[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个政府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科学的发展观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导向,为最终科学地确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各部分指标权重的设计与安排提供了理论依据。(2)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政府绩效评估由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评价模式发展到内容丰富多样的综合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模式的转变。(3)科学发展观影响了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群众看待政绩”、“四位一体”综合考评,为此,必然要求改变以官方和上级评估为主的评价体制和标准,转而向社会大众参与的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的转变,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正确把握共产党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1.2 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确定提供制度保障
  科学实施政府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设置的指标来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地方政府的创新、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公共价值,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1]政府绩效评估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确定提供制度保障。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政府行为。政府绩效评估为政府和公众监督政府提供了准则,有利于实现政府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结合。(2)提高政府绩效。运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来判断政绩,才能引导政府各类成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讲成本、重质量、求效益,尽可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施政绩效。(3)改善政府形象。政府绩效评估既是向公众展示其工作成效,同时是政府听取公众对政府批评和建议的渠道。从而树立正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4)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公正、客观、公平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还可以调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公民也才能够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
  
  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评价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公民法律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政府绩效越来越关注,要求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学术界,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传播,政府绩效评估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目前,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领域。但由于政府的活动领域和政府活动的影响都极具广泛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众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极其困难,所取得的进步也相当缓慢和有限,因此,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管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上都存在着不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步改变了以前的评估指标宏观抽象、结构单一的缺陷,政府绩效评估指标逐步走向科学化、全面化、具体化、综合化。具体体现在:
  (1)政府经济评估指标由单一经济指标逐步转变为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多元综合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府工作成绩的考核曾长期集中于经济发展指标,各地gdp崇拜之风盛行,经济发展成为官员政绩评价和职位提升的主要(或唯一)依据。这种用单一经济指标评估政府绩效的方法带来了诸多弊端。二是专注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2)政府绩效指标由单一的现状考核指标转变为同时重视政府发展潜力指标。现状考核指标只是考核政府已经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而发展潜力指标则关注未来政府能力的发展前景。比如在国家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把政府绩效指标分为影响指标、职能指标、潜力指标三类,不仅考核当前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还考核未来政府能力的发展潜力。在该指标体系中,潜力指标分为人力资源状况、廉洁状况、行政效率方面。这种考核指标体系的转变就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由重视结果指标转向综合考核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相结合。早期的政府绩效指标只考核结果而不考核过程。为了校正这种偏差,在设计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核结果,还要考核政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以确保各级政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4)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由单一的外部指标走向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综合。早期的政府绩效评估着重评估政府活动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不去关注政府内部的运作过程。由于缺乏对政府内部运作过程的绩效评估,政府内部的人浮于事、官僚作风、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综合评估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不仅有助于解决政府内部的效率问题,而且有助于在政府行为与外部绩效之间建立逻辑联系,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政府绩效。
  (5)在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增强了绩效指标的科学性。比如运用目前比较通行的平衡记分卡技术来设计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运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等来确定绩效指标和指标权重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1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要保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必须运用科学的设计技术与手段,才能有效避免绩效指标设计中的偏差与不足。目前,各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演绎法、平衡记分卡技术、德尔菲法、信度和效度检验、主成分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等。

3.2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绩效领域的确定和绩效指标的具体设计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它体现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是测量政府绩效的标尺,因此,应充分反映政府的职能和行为目标。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围绕建构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已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出了一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这些设计有共性,也有差异,反映了指标设计者所持有的不同的视角和价值取向。


  (1)绩效领域(一级指标)的确定。由于政府活动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政府绩效也必然体现为政府在这些领域中所发挥的功能。确定在哪些领域测量政府绩效反映了绩效指标设计者对政府所应该发挥功能的领域的基本看法。
  虽然人们对政府绩效领域的识别和认定的看法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共性还是主要的。从总的来说,政府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构成。具体说政府绩效领域包括: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公开公平公正性、开放性、经济性等指标。从以上绩效领域可以看出,政府绩效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基本方面。此外,政府绩效指标应把行政成本列入绩效评估指标范畴,即应该包含公共资源耗费指标,目前应该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低碳经济作为指标体系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把经济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又在政府绩效考核时取消gdp指标,而把公众的满意原则和效率原则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尤其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更应该如此。


  (2)绩效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具体设计。绩效领域确定之后,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便成为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关系到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适用性。
  绩效指标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绩效领域(一级指标)的不同,还体现为在相同的绩效领域人们所设计的绩效指标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焦点的差异和对不同指标重要性认识的差异。比如在经济发展领域,崔述强等人认为,其指标要素有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非公经济比重、社会投资比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居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等七个方面;彭国甫等人认为,经济绩效可以通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及水平、通货膨胀率抑制情况、就业率等指标体现出来;范柏乃则把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原材料消耗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在其他的绩效领域,人们所确定的具体指标和分配的指标权重也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在相同的绩效领域采用不同的绩效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人们试图寻找最佳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这种努力并不能使人们达到认识上的一致。由于政府绩效评估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人们的认知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人们在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上观点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也许,正是由于在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上存在着这种多样性差异,人们才可能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进而获得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更全面和更科学的认识。


  3.3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在内容、重点选择、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绩效评估程序、方法、绩效评估结果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还比较突出,绩效评估分散在多种管理机制中、评估内容和侧重点差别很大、评估程序和方法不一致、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评估标准,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今后,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政府职能研究,准确定位政府在社会各领域的功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并不是要求政府做的事情越多越好,而是推动政府做好自身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既不能逃避职责,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本论文转自因此,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政府职能,既不能忽略某些职责,也要避免运用政府职能以外的指标来评估政府绩效水平。
  (2)建立政府行为与经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模型,明确政府活动与经济社会成就之间的对应关系。政府行为与经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有些经济社会进步主要是由政府行为所致,而有的情况下政府只在其中起到很微小的作用。在前一种情况下,用这种经济社会进步作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尚不为过,但在后一种情况下,却会导致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离实际情况。比如,许多学者都把“劳动生产率”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虽然劳动生产率与政府效率有一定关系,但与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在的行业领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等存在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接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为判断政府绩效水平提升的依据,而应具体分析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真实根源。
  (3)加强行政成本研究,把行政成本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绩效是对投入、产出、效果三要素综合评定的结果,缺一不可。对于政府绩效而言,投入就是指政府成本。由于政府的公共性特征,政府投入的成本一般都来自政府无偿收取的税收,因此,政府很少具有成本意识。研究政府成本,不仅要研究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还要研究政府资金投入的领域和资金分配结构,这对于正确分析政府在社会各领域的功能至关重要;研究政府成本,不仅要研究政府自身所投入的成本,还要研究政府行为所导致的其他社会主体成本的增加。
  (4)关注政府对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责任,把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把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范畴,而在于如何评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正确评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首先要求正确认识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包括正确认识它们的含义和它们的功能。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体现在公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因此,评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还需要在各领域确定合适的可测评的具体指标以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程度。
  (5)把政务公开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政府是公民的政府,政府必须服务于公民并设法赢得公民的支持。政务公开是政府获得公民信任的前提,因为只有政务公开,公民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也才能够从政府那里获得及时和优质的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体现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政府服务于公民,公民参与政府过程。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最终体现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彭强,实施政府绩效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eb/ol].cn.
  [2] 傅前武,关于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eb/ol] /.
  [3] 江金权.主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5-11-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348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