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 > 运用现代技术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

运用现代技术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为了丰富职业教育的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专本衔接”就是其中手段之一,实现学生从专科到本科的有效衔接。所谓“专本衔接”是指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专科层次在校生在修读专科期间,学生个人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的一种自学考试新形式。这一举措得到了高职高专在校生及社会的欢迎,为提高专科生学历层次创造了条件。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可完成本科学业,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成本。通过自学考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可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为提升个人学历层次创造了条件。通过专本衔接学习可与区内知名本科院校衔接,共享本科教学资源,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高职专科毕业证书和自考本科毕业证书。
  一、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加“专本衔接”的高职高专在校生利用三个学年的时间,可以获得原本需要5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本科教育,实现了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的有机融合。然而,现实中参加“专本衔接”的考生质量并不是很高,同时也暴露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考核成绩缺乏真实度
  “专本衔接”课程成绩评定一般分为试卷成绩部分和实践考核成绩两个部分,其中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左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40%左右;而实践考核部分则是由每个主考院校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专本衔接”课程自考的通过率,各主考院校或管理学生的系部在期末往往会给学生多加实践分,缺课的学生也算满勤,没交过作业也有平时成绩。在此种情形下,学生真正上课出勤率与作业完成情况的真实度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实践考核环节流于形式,收获甚微。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参加“专本衔接”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或者是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由于专业课程计划、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同,造成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背景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专业,由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如果采用大众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感觉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或者有些课程在专科时已经学过,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课堂考勤管理不严,学生学习效果受影响
  部分教师对学生管理松懈,上课考勤不严格。学生上课效果差,在课堂上玩手机,甚至有部分学生经常逃课。学生的不按时上课影响了学科知识的系统形成,以至于最终影响到统考的通过率。
  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国各类学校的课堂司空见惯,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作为主体的教师讲授的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现代教育技术可通过提供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在实际教学中达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高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资源,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立足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手段,合理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首先要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那些显而易见的或利用其它教学手段就能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课程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滥用不仅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且还会影响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将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以及技术构造、生产过程和管理流程等,通过易于理解的、直观的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要将教学设计的思想贯通到多媒体教学中,并最终能落实到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依据“专本衔接”各门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探寻本专业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特点,开发和创新本专业多媒体教学方式。
  (二)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师生交流,保障教学效果
  在“专本衔接”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是在实际中,学生往往害羞而不敢当面问老师问题;而老师却会认为学生没有问题,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而网络的虚拟化功能可使教师深入学生中间,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如微信、QQ群等与学生交流,在互动中教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互动中也可以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互动性交流可让学生避免在一些分歧较大的问题上遭遇面对面谈话的尴尬,达到师生间沟通的最佳效果。
  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开设自学考试相关课程的学习辅导专栏,在线交流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效避免学生因为学习问题累积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学生通过网站学习辅导专栏浏览教师的在线答疑内容,避免了同一问题提问的重复性。教师还可以建立师生共享邮箱,把课程的教学课件或辅导资料发到共享邮箱,学生可及时下载教学内容;建立本班QQ群,同学们可在群里交流学习、工作上的经验和烦恼,在节假日也会相互祝福,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发表见解,老师和学生们不仅在学习时有相互交流,还可以畅谈人生理想,培养师生感情,为创建良好学习氛围奠定基础。
 (三)强化软件资源开发力度,完善软件教学环境
  软件资源环境是建立在硬件环境基础上的各种应用平台,包括各种应用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等。如果缺乏软件资源环境的支持,硬件设施再好再全,也只是一具空壳,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资源的开发一直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不多、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网络课程开发不够,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变得十分有限,高职现代教育技术 的应用在实际教学环节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参与“专本衔接”教学管理的院校还需建立校级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充实自己的软件资源,缓解软件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首先,成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小组,确定标准、结合实际、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其次,结合自主开发、网络下载、购买等多种模式,多方面多角度收集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最后,对收集到的所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校与校之间及校内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依托网络资源共享建立优质教学团队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资源共享已成为现代教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建设优质的教学团队对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显得意义重大。拥有强大的师资一直是各个主考院校为之努力而且梦寐以求的,然而,由于“专本衔接”自学考试的科目众多,只凭借一个院校的师资难以达到师资队伍最优化。只有各个主考院校实现师资的共享,以同类课程或某专业为平台,重组校际优秀教学团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校际的同步授课、同步辅导和答疑,这样,可使教学成果实现优质化,既节省了教育经费开支,又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受益,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由信息技术带来的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的诸多变化,而且也带来了教学效果提高。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学的实践中,现代技术手段对“专本衔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瞿梅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以四川省为例[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rjy/5189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